05.10 此人是蜀漢後期悍將,武藝不輸姜維趙雲,有機會活命,卻毅然赴死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465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此人是蜀漢後期悍將,武藝不輸姜維趙雲,有機會活命,卻毅然赴死

俗話說,“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此言誠不欺我等。熟讀《三國演義》,我們便會發現,很多少年英雄,例如十七便隨父出征,誅王方,擒李蒙,令逆賊喪膽的西涼“健勇”馬超;再如十七歲喪父,卻能迅速成長,頂立門戶,一舉平定江東,令曹操忌憚的孫策;以及未及弱冠,便接過父兄基業,坐鎮江東,與曹操、劉備等梟雄周旋,不落下風的孫權,等等。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也是一個少年英雄,他年僅十九歲的時候,武藝便不輸姜維、趙雲,只可惜英年早逝,令人唏噓。這個人是誰呢?

此人是蜀漢後期悍將,武藝不輸姜維趙雲,有機會活命,卻毅然赴死

他不是別人,正是諸葛亮的孫子,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諸葛尚在演義中出場較晚,而且僅是曇花一現。關於他臨陣單挑的戰績,也僅有一處描寫——小說第一百一十七回中寫道:“艾聞之,謂師纂、鄧忠曰:‘成敗之機,在此一舉。汝二人再不取勝,必當斬首!’師、鄧二人又引一萬兵來戰。諸葛尚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退二人。”也就是說,諸葛尚以一敵二,便能在亂軍的干擾下,戰退鄧忠和師纂,可謂武藝高強。可是這與他武藝不輸姜維、趙雲,又有什麼關係呢?

此人是蜀漢後期悍將,武藝不輸姜維趙雲,有機會活命,卻毅然赴死

雖然他沒有機會與姜維交手,更未能與前輩趙雲切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其他人物,進行參照。小說第一百一十三回中,姜維曾與被諸葛尚戰退的鄧忠交過手。原文寫道:“(姜維與鄧忠)二人抖擻精神,戰到三四十合,不分勝負。那小將軍槍法無半點放閒。維心中自思:‘不用此計,安得勝乎?’”然後先詐敗,再偷放冷箭,又設計挾住了鄧忠的槍,也未能奈何的了對方。雖然此時姜維已經年邁,但是他戎馬一生,可謂老當益壯,戰力所受影響並不大。由此可見鄧忠是有些真本事的。

此人是蜀漢後期悍將,武藝不輸姜維趙雲,有機會活命,卻毅然赴死

而姜維的武藝,則不輸常勝將軍趙雲。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雖然姜維與趙雲都是蜀漢的忠臣,但是他們曾有交手的機會。當初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姜維還身屬曹魏,當趙雲奉命攻打天水的時候,他識破了諸葛亮的計謀,並與趙雲交手,“戰不數合,維精神倍長”,讓趙雲大驚。而一向驍勇,一生斬敵六十餘員的趙雲,不但未能將其刺於馬下,甚至根本未能傷到他分毫。當時趙雲已經年邁,戰力不濟的說法,則完全站不住腳,畢竟同樣是第一次北伐,趙雲還憑一己之力,斬殺了西涼名將韓德及其四個兒子。

此人是蜀漢後期悍將,武藝不輸姜維趙雲,有機會活命,卻毅然赴死

至此,我們不得不承認,姜維的武藝不輸趙雲,鄧忠不輸姜維,諸葛尚則能戰退有人幫襯的鄧忠,說明諸葛尚的武藝,最起碼是與姜維和趙雲相當的。可惜他的武藝,並未能創造太大的價值,因為他很快便戰死沙場了。——他的父親諸葛瞻自刎之後,他知道守城無望,於是在張遵勸他說“小將軍勿得輕出”時,嘆曰:“吾父子祖孫,荷國重恩,今父既死,我何用生為!”遂策馬殺出,死於陣中。

此人是蜀漢後期悍將,武藝不輸姜維趙雲,有機會活命,卻毅然赴死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反駁說,趙雲能在亂軍之中七進七進,毫髮無傷,諸葛尚很快戰死沙場,如何能說他武藝不輸趙雲呢?其實這與他們當時的心境和目的不同有關。畢竟長坂坡之戰時,趙雲的目的是,保全劉禪,所以他的目標僅是突圍,作戰方式也是先自保再殺敵;而諸葛尚的目的,僅是求死,想要在臨終之前多殺幾個敵人,所以他的打法大約是“兩敗俱傷式”,最後“死於陣中”,則是在所難免的。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