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假如40年後,你送走了父母最後一程,世上再無至親之人,你也沒結婚。你會幹嘛?在世上孤獨地活著等死嗎?

範範範小軒


既然說四十年後,為何不好好利用這四十年去學習個謀生的技能職業,去找個喜歡的人成個家,有自己的孩子,而要在這兒提前為未來徒悲傷呢?即使到那時仍是一個人(比如我現在就是這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來到世界上時就是一個人,走時也不可能有人陪伴。有個房住不露天,有點錢不餓肚子,只要沒大病能夠自理就開心地活下去。畢竟還有許多美好的事情可做,有那麼多有趣的書可看,有那麼多精彩的電影可看,有那麼多美妙的音樂可聽,還可以去運動,去旅行……人生是一次單程旅行,如果有人同行當然更好,如果沒有就一個人前行。重要的是過程,勇敢去經歷去好好體驗酸甜苦辣鹹的人生的百味,這樣在離開時,你可以說沒有白來一趟!


行者無疆TOURIST


我呢 今年42歲了 一直未婚 父母也都70多歲了 今年春節回家明顯感覺到以前愛乾淨的媽媽 洗碗洗的不乾淨了 水槽很多汙垢 地面也是也是很多灰 我突然發現我的媽媽真的老了 她以前愛吃零食愛吃水果 但是現在買回來的很多水果 乾果 零食 她幾乎都不怎麼吃 會放到壞了 我曾經問她 為啥不吃呀 媽媽說吃不動了 吃飽了飯就吃不下啥了 明顯的 我的父母在一天天的老去 有父母在你永遠是孩子 過節無論多遠你都有家可回 但是現在我就在想未來十年 會是什麼樣 他們如果都不在了 我來人世間的責任也算是了了 不再有讓我牽掛的人和事了 我想賣了房子買個房車吧 走哪算哪 自己有那一天也不拖累誰


佛系日記


這個問題,我有資格回答的,因為我就是大齡剩男,今年40,這個問題也是我這兩年的想法,前年我就有開始不想結婚的想法了,準備自己過,不是因為不想結婚,是總總的原因沒有我這份緣分,誰不想有個自己的家,誰又想孤獨一生,所以我曾經也極度的想成家,可以到現在都沒結婚,所以這兩年想開了,我現在想法,正好回答本文題目,我現在想法是,在父母還活著,還能吃能走的情況下,儘可能孝順父母,讓父母能更多安心,更多幸福的走完這一生,這是我現在和以後的目標,父母為了們們付出了一生,所以作為人子,儘可能孝順,就是我不是有錢人,也要做到精神上個物質上的孝順,最後剩自己,在自己能走動的情況下,去旅遊,到各地看看,因為這是我老的計劃,現在沒那個條件,賺錢老了去,我就是這麼想的,


雪落無聲愛有聲222


如果真的沒有親人了,我肯定會更快樂,這當然不是我不孝順,盼著父母死。現在這社會太複雜,人際關係讓人厭煩,娶妻生子就是自找煩惱。

如果我一個人,我就不需要買房買車,不需要為找不到工作煩惱。我可以用一生去周遊列國,走到哪算哪,體驗各地的風土民情。我可以用十幾萬買一套我喜歡的音響,一個人靜靜的聽音樂,我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起來看看書,研究下自己喜歡的哲學問題。我可以收集自己喜歡的各種古玩舊書,沒事去市場逛逛買回來。

我可以去澳門賭博,可以去新疆放羊,可以去美國街頭乞討,可以去墨西哥加入黑幫,可以去巴黎嫖娼,可以去印度搬磚,世界那麼大,好玩的東西那麼多,窮盡一生也看不完,為什麼我要把自己束縛起來。

等我老了走不動了,我會回老家養老,養一條狗,可能什麼時候心血來潮就跳樓自殺了,或者看看有沒有養老院收留我。人死魂消,我也不會在乎我的皮囊會怎麼處理,我將為我多彩的人生而不會有遺憾


自斷雙足的鳥


對於85後的我來說,40年後我就70歲了。如果我依然單身,而且送走父母最後一程,這時候我就是徹頭徹尾的孤家寡人了。世界看似很大,人很多,但都跟我無關,我沒有去處,也沒有特別想見的人。

或許有人會對我說,沒有親人和愛情,你還有朋友啊,難道一輩子就沒有幾個處的好的朋友嗎?

當然有啊。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的朋友圈不斷更新。40年來,由最初的求學時代的好姐妹,到工作後跟我一樣沒有男友、只有工作的同事,再到做了媽媽、然後有了孫子的朋友淡出我的圈子。

到最後,或許能彼此做朋友的人是這樣的:一輩子沒有結婚,孤獨終老——跟我的處境一模一樣的姐妹!

多麼淒涼的畫面,兩位孤獨老人,除了彼此,再無其他任何牽掛……該做些什麼呢?

孤獨了一輩子,還在乎多最後這幾年嗎?所以不至於活著等死。但我也不會去周遊世界,這麼大歲數了,浪不動了,還是環境安靜點,內心踏實點好。

到那時候,我會先列舉出幾種能做的事,然後再慎重選擇一種最適合我、同時我也最喜歡方式。

1、繼續堅持之前幾十年的生活軌跡

這種習慣了的生活節奏,持續下去很輕鬆。但是,可能會讓人厭倦。畢竟,人到晚年,無牽無掛,曾經的經歷倒背如流,很多事也不難預測。這時候,對新的環境是充滿期待的,躍躍欲試。

2、給人生做減法,拋卻身外之物,擁抱最原始的自我

每多活一天,都是上天的眷顧,為表感恩之心,我會逐漸減少自己的物質。把家當捐給需要的人;減少錢財,幫助真正需要的人,然後自己輕裝上陣,去跟最原始的自己高質量相處,認清自己後全然接納。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種,還可以皈依佛門,出家做尼姑。總之,我把所有冒出來的想法都列舉出來,然後認真選一個去執行。


半路圓心


這個問題我在生活中遇到了,二十幾年前母親去世,5年前父親去世,現在一個人生活。其實平時沒有什麼,上班下班,就是節假日,看到別人都有家人陪伴,有父母牽掛,親人聚會,就自己獨自過節,會有很強的孤獨感。

第一年過年,就買瓶酒給自己灌醉了,一直到第二天下午酒醒了,節日也過完了。這是唯一一次靠醉酒過節,以後每年過節,都出去旅遊來打發時間,別人團聚時候,我就在外面看世界。


無名氏224


以前結婚是不準備要孩子的,後來一個好朋友的經歷影響了我:她是個獨生女,父母一直讓她生個孩子。後來,父親因為生病在她的孩子出生前離世了。那個時候,她的母親是很悲傷的,但因為有她,母親不是孤單一個人。她說自己一開始並不理解有孩子的意義,但後來開始懂得:如果沒有孩子,當自己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留下的就是自己愛的人孤單的生活了。

這並不是說一個人生活就不會生活得很好。單身也好,結婚也罷,都是個人的選擇。只要是自己的選擇,那就好好過好即可。


吳大娘愛念叨


從題目出發的話,40歲了,父母都走了,然後孤獨一人,看似有些可悲啊,換個角度是不是一種解脫呢?父母在不遠游,特別是獨生子女,我現在感觸特別大,父母年紀大了,病痛也多了,都有三高,我現在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半夜電話響,特別是父母的電話,簡直提神醒腦,我住市裡,父母在區縣,雖然經常回家,畢竟沒在一起生活,去年就接到一通我爸的“恐怖”電話,說我媽快死了,我們連夜敢回去,開車一路都是驚恐,糖尿病併發症肝膿腫做了個手術住院一個多月,不知道是不是隻有我的父母會這樣,有病不重視,醫生的話當耳旁風,一旦身體好點了,就又不當回事了,我經常打電話回家叮囑注意吃藥和飲食,父母老了真的變成小孩了,嫌我囉嗦,我現在也沒要孩子,30歲了,父母就是我唯一的牽掛,可能我比較自私想的比較多吧,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中,你的經濟實力,家庭條件,夫妻關係都不那麼好的時候,你生個孩子有能力照顧好他,教育好他嗎?如果沒有,那為什麼要帶他來呢,既然生了他,他就是你一生的牽掛,我有點害怕,可能這真的跟生活環境有關吧,我身邊太多不好的例子,不好的婚姻關係,幸福的確那麼少,真的影響到我了,所以有時候在想不用為誰焦慮為誰擔心,無牽無掛是不是也挺好的,只需要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好,存點錢,領點退休金,出去旅旅遊,種點花花草草,養只狗,實在歲數大了就進養老院,我是真的想象過這種生活的,真的佩服那些可以辭職回農村的人,我也只能說說而已。。。


江津酒坊小高


我想說二年前的我已經是這種狀態了,我才30剛過,有母親的時候總覺得自己還是孩子,二年前得了癌症就那樣走了,至今我依然覺得她沒走,感覺特別孤獨難受,經常夜裡睡不著,想不開,父親在我五歲那年就走了……沒有親人沒有人發自肺腑的關心疼愛嘮叨你吃飯穿衣,真恨自己以前不懂事,沒有好好關心照顧她


花常在花開花謝


84年的我,也快要奔四了。四十年後不敢想象。自己父母現在已經有六十幾歲了,家裡有個弟弟,比我小七歲,我是外嫁,雖然不遠可是一年也難得回孃家幾次。結婚十二三年,至今沒有孩子。雖然虛歲才37歲,可是發現糖尿病已經有十餘年,並且已經有多種併發症。這些年忽略了身體,一直在努力的工作,就想要有個好一點的生活。2003年非典的時候,我還在學校,沒有畢業沒有出社會。2020新冠肺炎在家的這些日子,也想了很多,正好今天看到這個話題,過了這個疫情,不管能不能活到四十年後,今後的每一天我都會好好的過。該工作的時候工作,累了就出去看看外面不同的風景,走走每條不一樣的路,等到真的走不動,或者身體不允許的時候再說,誰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呢!就踏踏實實過好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