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章華琴:新昌腔調是我一生的熱愛

百師名片

章華琴,女,漢族,1942年生,浙江新昌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新昌調腔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三級演員。章華琴1958年入新昌調腔訓練班第一屆,師承趙培生、樓相堂、楊小標。她的表演在繼承了傳統程式的基礎上,把趙、樓、楊三位新昌調腔老藝人的藝術風格有機地融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表演特色。代表作品有《思凡》等。

百師®人物 |章華琴:新昌腔調是我一生的熱愛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新昌腔調代表性傳承人--章華琴

新昌調腔,是古老的戲曲聲腔之一,又名掉腔、紹興高調、新昌高腔。以新昌為中心,流佈於浙東紹興、蕭山、上虞、餘姚、嵊縣、寧海等地。它被認為是明代南戲“四大聲腔”之一餘姚腔的惟一遺音。清初,新昌調腔進入全盛期,以杭州為中心向四外流佈。新昌地處浙東山區,環境相對閉塞,調腔因而得以在這一隅之地保存下來。

在調腔散曲“風槍聯綴體”中還能找到唐時“踏歌”和宋時“轉踏”的遺響,對於古代戲曲、音樂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調腔深深地影響了周圍的劇種,寧海平調是它的分支,越劇、台州亂彈、瑞安高腔、紹劇等地方劇種也都從它的劇目、聲腔和表演中得到一定的滋養。2006年浙江省新昌縣申報的新昌調腔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百師®人物 |章華琴:新昌腔調是我一生的熱愛

人物故事:

耳濡目染識調腔

章華琴走上調腔演藝之路並非出自偶然,而是來自於其父母的薰陶。章華琴的父親是一名老軍官,經常會把調劇的專業演員請到自己家中演出,《打漁殺家》等經典調腔劇目經常在章家大院上演;而母親做家務時也會時不時地哼上幾句小調,章華琴從小就是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對調腔耳濡目染。回憶起這段童年生活,華琴老師還是深有感觸。

百師®人物 |章華琴:新昌腔調是我一生的熱愛

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堂上,當老師問章華琴長大後想幹嘛時,只有10歲的章華琴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演戲!”其實,有一段時間章華琴覺得調腔不美觀,唱腔又很高,所以選擇了學習越劇,但是戰亂迫使章華琴學了兩個月的越劇就不得不回家務農。那段時間章華琴是苦悶的,但是也毫無辦法。1958年8月的一個上午,命運又把調腔推回到了她的身邊。新昌調腔劇團成立,章華琴就這樣憑藉自己對演戲的執著和熱情考進了調腔劇團,正式開始了調腔生涯。

學藝艱難,以苦作舟

據華琴老師回憶,因為一開始對調腔的很多專業技法不熟悉,表達起來自然很難輕車熟路。而調腔由於曲調的特殊性,不僅需要演繹者高超的技巧,更需要一副高亢的嗓子來支撐高音。每次排練時,章華琴都會成為師姐們取笑作樂的對象,“她唱起來怎麼像蚊子叫一樣,那麼沒有力氣。”

這樣的評價當然不好受,“難道自己真的沒有學練調腔的天份嗎?”苦悶彷徨但不懈怠,

章華琴在向師父請教之餘,堅持不懈地自我練習。每天早上,當別人還在睡夢中時,她就在城牆上勤練假聲,對著空無一人的城牆大聲叫喊。“當時還很黑,那麼早又沒有人,一個女生肯定是會害怕的。但是當時就是有那麼一股勁不斷地鞭策著我,堅持下來了。”中午別人都休息,但她也深信勤能補拙,一練就是兩個小時。

百師®人物 |章華琴:新昌腔調是我一生的熱愛

不悔學戲,發揚傳承


“老師傅們辛苦一輩子把調腔的表演特色毫無保留地教給我們,我覺得自己很有責任把調腔傳承下去。能讓更多的人認識並隨時哼上幾句調腔,這才能稱得上傳承工作的成功。”章華琴正是憑藉這樣的堅定和毅力堅守著心中的那一輪明月。

百師®人物 |章華琴:新昌腔調是我一生的熱愛

章華琴認為調腔真正吸引她的地方就在於

調腔在音樂﹑唱腔﹑語言上的特殊性。“百花齊放中,藝術要走得遠,一定要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風格,才能在傳承路上越走越遠。”“小旦在步伐﹑指法上都是有特定要求的,容不得半點馬虎。‘背身踢靴’﹑‘滿天星’等甩法都已經失傳,很可惜。”

如今章華琴老師在傳承調腔的過程中,桃李滿天下。榮獲優秀小百花獎的姚蘭芳﹑張煒煒等都出自章華琴門下。章華琴一直踐行著“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價值,演戲上內外結合,傳承中不遺餘力

唄唄說:

每週四,章華琴都會去文化館免費指導調腔業餘愛好者學習,風雨始終擋不住那顆熱愛調腔的心靈。章華琴總是對學習調腔的後輩們充滿希望,期待他們都能腳踏實地地發揚這一傳統文化,吸收調腔的精髓,讓調腔這一古老劇種繼續在藝術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而調腔演員們也可在屬於自己的舞臺上淨化心靈,燭照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