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自愛因斯坦和楊振寧後,這麼多年過去了,是不是真的有外星人鎖死了人類的基礎科學?

答否


當然沒有!

外星人鎖死人類基礎科學,那是科幻小說《三體》的描述。


其實我認為作者就是根據現代的基礎科學在愛因斯坦之後並沒有多大的進步為題材,而編造的一個故事情節,這也是大多數科幻作家的套路。

在《三體》中的三體人發現人類的科學發展得速度比想象中快了太多,如果人類科學繼續這樣飛速發展,將超越三體文明。於是他們急忙發明出來一種比原子還小的二維質子電腦,從真空吸取能量,鎖死並監視地球的科學,以防地球文明超越三體。


於是地球上大批科學家突然去世,直到地球基礎科學停滯不前,人類才發現原來是質子所為,其背後操縱者就是三體人。

由於《三體》作者令人歎服的想象力以及高超的寫作水平,讓很多人閱讀後信以為真。

而事實上,人類文明的發展並非是愛因斯坦與楊振寧兩個人的成果。

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的主要成就是分別在1905年、1915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和解釋了光電效應,以及廣義相對論,讓人類對時空有了全新的認識,由牛頓引力理論的泊松方程推導出了完整的引力場方程(物理學家希爾伯也在這一年推導出了引力場方程);求得了質能公式E=mc²,為核彈提供了理論基礎;提出三維空間之外還有一個時間維度的四維時空;後半輩子投入到了統一場的研究,卻未果。



楊振寧(1922.10.1~未知)現已有97歲高齡,是《自然》雜誌評選的千年最偉大的30多個科學家中唯一一個活著的人。他的主要成就是在1954年提出的“楊-米爾斯方程”的規範場論,就是愛因斯坦傾其大半生心血而未果的統一場論的指明燈,是當代物理學奠基石之一,是與相對論不相上下的基礎理論;1956年與李政道合作證實了“宇稱不守恆定律”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年提出了玻色子的多體問題得到了證實…


並沒有什麼外星人鎖死地球基礎科學



  1. 地球基礎科學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中,楊振寧還活著,並沒有像科幻作品《三體》所描述的那樣“有卓越成就的人都離奇的去世了”;另外其它偉大科學家如牛頓、居里夫人、麥克斯韋、海森堡等科學大牛都是自然死亡並且是在不同世紀去世,並非小說描述的那樣都在一個時間中扎堆無緣由的離世;
  2. 人類基礎科學的突飛猛進並非愛因斯坦與楊振寧兩個人的成就,最起碼得算上“近代物理學之父”的牛頓以及“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之父”的伽利略等大批科學家(需要指明的是,他們都生活在不同時代,都是正常死亡)。並且現在的基礎物理從楊振寧的基礎物理後也只停留幾十年而已,在此前停滯過幾百年的都有過,你怎麼知道下一刻不會出現一個劃時代基礎物理科學家。現代的節奏雖然很快,難不成這就讓你心急火燎的想要更新基礎物理了?要知道心急反壞事;
  3. 外星人一直是個迷,究竟有沒有並沒有任何切實的證據證明,雖然人類在使勁全力的尋找。當然並不排除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但不能將地球停滯幾十年的基礎物理歸罪與“莫須有”的外星人!因為你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地球停滯不前的基礎物理就是外星人所為!
我的分析就到這裡了,各位看官有什麼看法歡迎點評。

弄潮科學


不是。沒有誰會鎖上你的科技。但是,科技要有重大突破,在美國基督教復興之後或許才有可能。

你仔細看,近代科技發展有兩種道路,一種是牛頓,愛因斯坦道路。他們明顯太過天才,三十歲左右就基本把遠超當時理論框架的全新理論提出來了,先提出理論,後人再慢慢驗證。

另一種就是別人提出假說了他去做實驗。運氣好有點小發現,運氣不好就一直做呀做的這種。這種科學家一般年紀越大越吃香。

仔細觀察。當今塑造世界觀的物理突破,就是盎格局薩克遜的英國出了個牛頓,猶太美國出了個愛因斯坦。他們提出的理論都是年少有為,改變世界的。這兩個大國也是近代唯二兩個霸主大國。愛因斯坦之前,美國也是土財主形象,科學極為一般。

最近歐美年輕一輩的信宗教的少了些,歐美連微軟這樣的企業也沒了。最近的創新”共享單車”這種輪到中國輸入美國

天命所歸,美國加快恢復宗教以後可能會突破。


長善施


其實我們的科學發展的並不慢,也沒有被鎖死。

要知道從牛頓的時代開始,幾乎過了200年,才迎來了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時代。如果我們現在算是被鎖死了。牛頓理論到現代物理之間的200年該如何解釋呢?也被鎖死了?

其實基礎科學的研究非常依賴於觀測技術。牛頓解決的是宏觀低速的世界的理論,說白了就是我們人平時接觸的世界。後來一直沒有新的理論出現就是因為觀測技術有限。直到200年後,人類開始可以觀測量子世界的現象以及更大尺度的天文的現象。這個時候,發現牛頓理論不能夠匹配得很好,我們需要新的理論,才有了量子力學和相對論。

現如今,之所以基礎科學發展得比較慢就在於觀測儀器上,我們想要新的突破性的理論,就需要研究明白引力波,暗物質,暗能量,黑洞以及更小尺度的世界。

可是這些東西都不是那麼好觀測到的,沒有足夠多的現象,又怎麼能夠指望著理論物理學家拿出有說服力的新理論呢?比如說:超弦理論,這理論所需要的觀測的尺度是人類根本不敢奢望的,說句難聽一點的,就是這個理論允許的觀測誤差都要比我們現在能夠觀測到的最小尺度還要小。這還讓我們如何觀測?


鍾銘聊科學


沒人要鎖什麼鎖!人類被鎖住的只是二個開關:

1)《人類被封門的二大開關》

2019.3.6

人類有二大開關是被"導演"封門了:

1)智商.

2)回憶前世.

所以每個人類生長到14歲之後的智商是不可能再升級了,除非把封門打開,而人類要想打開封門的鑰匙卻在一個叫"導演"者手中掌握,而要想開封門就還得戒除當事人身上堅持不懈的各種惡習,這就是14歲後的人類不可能再升級智商的唯一原因了.

任何人類都可以趕在14歲到來之前把大腦智商整到180,除非前世有大貢獻的人就可整到如陶哲軒那樣超過200的智商.

而在地球上生活的絕大多數人都叫很不懂事,所以在14歲之前都不可能整到180的智商.這是"導演"給人類封門的上限值.也是可以通過個人在沒到14歲之前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事.

所以過了14歲若大腦智商達不到180,那就叫一生也就那樣了,該多少就多少了.除非當事人萬一很不小心遭遇到了"導演\

宇宙時空聯盟


自愛因斯坦和楊振寧後,這麼多年過去了,是不是真的有外星人鎖死了人類的基礎科學?

自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之後,推翻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量子力學則改變了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人類認識到微觀世界不再呈現宏觀世界的準確性,而是變成了測不準原理。現如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已經誕生了一個多世紀,物理學卻再也沒有出現過“顛覆性”的理論?

物理學的每次突破都會給人類帶來新的巨大變化,伽利略和牛頓為後來的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愛因斯坦和普朗克為現代科技奠定了基礎。保守估計物理學的下次突破最遲也要在本世紀末到下個世紀初發生,在這之前科學家會不斷進行小的突破和研究,直到愛因斯坦式的天才,再次橫空出世。

可以說,18世界的經典物理和20世紀的現代物理已經把物質世界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位了。所以下一次物理學革命不太可能在正常物質世界中爆發了。

而除了正常物質,宇宙中極有可能存在著大量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甚至佔據了宇宙總質能的95%。而我們除了知道暗物質參與引力作用,暗能量加速了宇宙膨脹,其餘的相關知識則一概不知。暗物質和暗能量的規律很有可能比正常物質還多得多。

從全球科學史上兩次大規模的進步與發展間隔來看,大約會在150-200年左右,現在科學界從上世紀廣義相對論之後,已經積累相當多的突破,比如在:不確定性原理以及矩陣與波動力學還有宇稱不守恆與楊米爾斯的規範場理論,量子霍爾效應等。另外宏觀上黑洞與中子星的深入研究與引力波的探測以及暗物質和暗能量概念的提出。

與分佈計算以及未來的進一步觀測發現等,似乎已經到了新一輪科學革命的前夜,也許黎明前是最為黑暗的,但這意味著無比光明的未來,現代科學百年系列的進步是不能用沒有突破來形容的,厚積而薄發,往往這個突破才是真正的薄發,不要為了這個薄發而否定百年的進步!

保持好奇心,與你分享更多有趣知識,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羅輯說


我覺得吧,人始終是三維的生物,科學再往上到一定程度,人的腦子應該比較難以理解,比如說量子方面的問題,量子的三維特性人類可以理解、觀察、實驗,但超出三維的特性就不能理解了,比如說理解不了量子之間為什麼可以跨越距離產生相互作用,也許在其他維度看來,這些量子從未分開過。沒準人類有一天弄懂這些高維度事情之後,真的就可以像小說裡那樣,變成高緯度的生物了。


顏顏的大叔


個人淺見,不喜勿噴。

首先對於題者所說的科學停滯不前這個說法,個人是不太認同的。

科學研究: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樣的“向內和向外”,向外我們我可以看做是對人自身以外的事物進行研究探索,而向內則是對於人自身的認識。

而就目前而言,人類向外的研究已經遠超過人類對自身的認識,形成一種研究的不協調,而正是這一種不協調侷限了人類向外的研究。

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再到信息時代人類用了不到100年,但是從石器時代到青銅,鐵器時代人類經歷了5000多年。不容否認這期間人類在向外的研究經歷了一個大的加速。

但是這個加速的根本原因是由當時的社會需求所決定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戰爭…)。

那麼迴歸到問題本身,當大家發現人類對自身的認識已經遠遠跟不上人類對外在的認識時(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感冒病毒從發現到現在經歷了不知道多少個蒸汽到電氣時代但還是無法得到根治),那麼適當的進行一個方向性的調整也是很有必要的(這個過程不能一撮而就,必定是個緩慢的過程)。

而且目前的社會需求以及技術儲備也決定了人類科學轉向內外研究(大規模戰爭的概率變低,人口老年化越發嚴重等等)。

所以未來可以預見的是人類在對自身研究的一個爆發式的增長,或許期間會涉及一個道德倫理性的問題,但在歷史的車輪下終究會被粉碎。


分析師清河


人類的科學技術,到了現在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因為互聯網,以為航天技術,還有我們對宇宙的研究進入到了一個全面驗證的階段。

因為有量子力學,我們發現了量子通訊的秘密。這個技術要解讀起來,已經超過了現代物理學的範疇。你能說明,我們現在的 科技 ,離天邊還很遠嗎?

人類科學發展也是有時間節點的,也是有運氣的。這個 運氣決定了,我們什麼時代出現什麼樣的人物。這個運氣不是 老天爺制定的,是人類自己 創造 的,也是人類自我的 一種能力的外延 ,和發現。或者說,是人類的一種福報。全人類的一種福報,決定了我們的方向和作為 。

決定一切的一定是我們人類 自己。

人類一定要明白,最偉大 的技術一定是道德 力量,又了道德的力量,我們人類迴歸的速度就加快了,我們觸摸到天邊的機會就增多了。

打開 胸懷和視野,最重要的是要提升人類的道德水平。

任何一個大師,首先是 做人的典範。

人類 所有對手都是自己打造的。如果你不想有強大的對手與我們作對,我們一定要善待 自然環境,善待眾生,善待 身邊的一切事情,一切人 。

尊重 創造 力量,也創造價值。

世界懂得彼此 尊重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的智慧一定會打開。

當 真的有外星人來的時候,到了我們和外星人觸摸靈魂的時候,我們發現,我們才是外星人。如果 外星人和我們為敵人,那說明,我們人類一定做錯了什麼。打到最後,我們才發現,外星人就是我們曾經的兄弟姐妹。

宇宙是一,與你是和諧統一的,與我一樣 。

宇宙就是你,也是我。

我也是你,你也是我。

我們才是宇宙的創造者。有一天,你會明白 ,宇宙的萬法,都是我們自己創造的。

所有的玄妙,都是心靈的一點。


東北向前


這根本不可能,人類的基礎科學怎麼可能會和外星人有關。科學的發展依靠的是人類的自身,在地球之外可能存在其他的生物,但是它們和我們之間幾乎沒有什麼聯繫,都說外星人的科技發達,到時誰都沒見過,更不可能出現外星人限制我們人類的科學發展。一個新的科學理論的出現,都是伴隨著一個新的物理現象的出現。每當一個新現象的出現,這也就給科學家提供了研究目標,深入的研究探索才有可能發現新的領域。

愛因斯坦和楊振寧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大腦被收藏在博物館。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開創者,通過各種原理和各種科學解釋的充分利用,逐步形成一種新的科學理論。新科學理論的形成,是通過不斷的實驗和積累實現的。

在近代時期的科學家,比如牛頓、伽利略等,牛頓力學是牛頓在進行實驗,進行研究,經過多少個日日夜夜才有了一定的雛形。通過多次實驗的經驗積累,對力的進一步認識,才有了我們物理中的力學。先提出理論,再對理論進行不斷的驗證,在驗證理論的過程中不得不說存在運氣的表現。

我們人類的科學基礎是我們的科學家進行一次次實驗,對認知的不斷積累,逐步將設想變成現實。我們在科學沒有做到突破,說明積累的還不夠,對其事物的認識還不夠。外星人鎖死人類科學的這種說法不能稱為科學,只能說是科幻。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有人說人類基礎科學近百年來基本上沒有很大的突破,比如說愛因斯坦相對論以來,還沒有基礎科學的突破,即使楊振寧的宇稱不守恆是基礎科學的突破,也有好幾十年沒有大的發展了!

基礎科學本來就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且不說基礎科學到底有沒有重大突破,即使真的沒有突破,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沒有哪條大自然法則規定基礎科學必須要定期確定突破!

想想牛頓的經典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兩個理論之間也相隔了兩百多年。如果要質疑基礎科學沒有突破,牛頓經典力學之前的上千年時間都沒有突破,牛頓經典力學之後的兩百多年基礎科學也沒有重大突破!

同時,經典力學和相對論是牛頓和愛因斯坦發現的嗎?確實是!但某種意義上講,也確實“不是”,任何理論都是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是認可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即使沒有牛頓和愛因斯坦,經典力學和相對論同樣會出現!

所以,只能說,重大基礎科學的出現需要時間不斷地積累,沒有突破只能說積累還不夠!不要拿科幻當科學,兩者有本質區別!科幻小說裡確實有外星人鎖死人類基礎科學的故事情節,哪又能說明什麼呢?

想象歸想象,科學終究要靠事實證據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