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有些女司機開車時喜歡把座椅調那麼前?

牛頓的一根毛啊


您這個提問有帶節奏的嫌疑,就我看到的,也有一些男性朋友也喜歡把座椅往前調。女性朋友因為平均身高要低一些,為了駕駛更方便,自然座椅普遍是要靠前一些。

但不能否認的是,有一些女性朋友即便身高比較高,還是習慣將座椅往前挪。就我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靠前些,駕駛視野會更好,特別是車頭的遮擋要小一些(如下圖)。


2. 駕校養成的習慣

駕校考試講究的是慢、精準,所以駕校是鼓勵學員把座椅位往前調的,我記得我學車那會就是這樣,甭管男的女的,大家都在保證舒適度的前提下儘可能把座椅往前挪。有些朋友在後來慢慢改正過來,但有些則適應了這種方法。


3. 不喜歡“夠著”開車

有些朋友會覺得“夠著”開車會比較累,靠近一些,手部能獲得方向盤的支撐,開起來舒服一些。

4. 身材原因

女性朋友普遍身材要比男性單薄,所以理論來說即便把座椅往前挪,也能有操作空間,但男性朋友這麼幹舒適性就會大打折扣了。特別是腿部空間,男性大腿普遍要粗壯一些,如果靠太近方向盤,腿部空間感會很差。

總之,女性朋友喜歡把座椅往前挪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現在也沒有官方數據證明她們這種駕駛方式大大增加了駕駛隱患以及交通事故率,在我看,如果這些調整是舒適的、且能給到駕駛員足夠的操作空間的,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不過還是要提醒下,座椅太靠前並不好。除了會影響操作空間外,還會降低方向盤氣囊的保護作用,甚至還有可能對駕駛員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我們知道氣囊爆破展開過程中是有很大的衝擊力的,理論上說,我們希望人的頭部與氣囊的接觸時機在方向盤展開到最大位置時比較好、頭部與氣囊正面接觸比較好,但如果太靠前,這兩點要求都達不到。


東拉西車


其實道路上喜歡把座椅調的很前的司機並不佔少數,這絕不是女司機的專屬,很多新手司機都是如此。其實汽車界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寸保一命。這句話雖然有些絕對了,但是開車的時候座椅太過靠前的確是不安全的,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通常座椅都是相對靠後的。之所以會選擇把座椅往前調,大部分都是太過緊張的心理和錯誤的常識導致的,今天我們就具體來分析一下關於開車時座椅調節的問題。


遇見危險時更快避險是主要目的


新手司機往往開車時比較緊張,座椅調的靠前就能更接近前擋風玻璃,降低A柱對視野的障礙。身體上能夠更靠近剎車,心理上也會感覺更有底氣。其實歸根究底這都是因為駕駛不熟練導致的,新手司機對距離的把控往往不夠敏感,離方向盤越近往往能更及時的應對突發狀況。

說到這裡要再次強調一點,這絕不是女司機的專利,只是新手司機的通病。非要說女生開車喜歡把座椅調前,如果不是新手上路,大多也只是源於身高和力量的差距。兩性天然的差異導致女性在機械操控方面處於劣勢,但是正因為如此女性往往更加小心謹慎,事故發生率也更低。


座椅調的過於靠前增加危險


眾所周知,如果開車時座椅調的特別靠前,會增加身體的壓迫感,身體需要挺的過於筆直,這個姿勢實際上很難支撐長時間的駕駛,會很容易感到疲憊。雙手被座椅擠到蜷縮,並不利於在突發狀況下做出標準的動作避險。

不僅如此,安全氣囊的彈出也是問題。現在的汽車上幾備有安全氣囊,有些高配的汽車還會配備側氣囊,這都是出於安全的考量。但是座椅太靠前,安全間隔就得不到保證。一般汽車設定方向盤中心到胸骨方位有25釐米左右的間隔距離為安全間隔,如果駕駛員身體靠的太近,氣囊彈出時不僅不會起到原本的維護作用,彈射時的壓力過大反而會對駕駛員造成很大的傷害。


保證安全前提下讓自己儘量舒適


上文中分析到一些司機把座椅調前的真實原因,也提到了這樣做實際上存在的安全隱患。但實際上因為每個人的身高包括身體比例都不同,其實只要保證安全間隔的前提下,稍微近一點遠一點都無傷大雅。車企之所以把座椅調節的範圍設計的很廣,就是為了滿足各種不同條件下的需要。


綜上所述,司機把座椅調的很靠前大多是駕駛經驗欠缺的表現,座椅越靠前帶來的安全感就越強。

只講真話的硬核系說車,歡迎關注馬頭人車庫。


馬頭人車庫


作為有9年駕齡的女司機,這個問題還是有發言權的。

座位調的靠前,有幾個方面的因素:

1.視線方面

剛開車那會兒,確實要把座椅調的很靠前,因為心理沒底,總想離前玻璃近一些,好多看到一點前面。當時也不敢開快了,就跟學騎自行車時差不多,盯著近處,不敢看遠處,所以覺得多看見一點心理踏實。

時間久了才發現,真正應該看的根本不是眼前這一點,看的越遠,有情況了才能更有判斷和處理的時間。

2.操作方面

新手因為對車況不熟悉,油門、剎車、方向盤、儀表盤、掛檔,甚至喇叭等等都比較陌生,把座位調的近一些,感覺操作起來更方便一些。

比如我好開車時,對掛哪個檔位很蒙圈,於是想了個笨辦法,就是看車速定檔位。

起步掛一檔,車速到20了掛二檔,到30了三檔,40了四檔,至於五檔,車開了大半年才開始用。

這樣的話,看儀表盤的頻率高了很多,所以就想離得近點,自然座椅就調的靠前了。

還有方向盤,當時基本是兩隻手很用力地抱著它,曾經有同時坐我車時說過,方向盤是用來扶的,不是用來抱得,我才不管呢,反正抱著心裡踏實。於是也需要把座椅調的靠前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到手扶方向盤了,覺得右手放在檔杆上,可以隨時變換檔位,還是挺方便的。

畢竟每天走的路都已經走了無數次了,哪裡有路口,哪裡有紅綠燈,哪裡有小坑,都心知肚明瞭,開車的過程成了自然反應,掛檔已經水到渠成,連紅綠燈都成了自動識別,有時過去了才想起來剛才過路口沒有意識,不會闖紅燈吧?事實證明,紅燈一次沒闖過。

還有一個方面是因為自身個子矮,腿夠不到油門剎車,只好調座椅了。車不是量身定製的,根據個人需要調整是正常需求。

總體來說,開車保證安全是第一位的。

就跟病了吃藥一個道理,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但病的影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甚至生命了,肯定是要先吃藥救命,等命保住了,生活正常了,再考慮停藥的事。

開車也一樣,我們先按自己覺得最安全的方式操作,慢慢熟練了,才有精力顧及潛在的隱患,考慮安全氣囊打開時會造成的傷害,自然也就慢慢往後調整座椅了。

無論如何,開車上路,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不可掉以輕心,防患於未然才是正事。

願大家車行天下,一路平安!


鹿城燕語


隨著駕駛越來越熟練、對車的瞭解越來越多,我才意識到,坐姿靠前不僅對行車安全一點實際意義都沒有,對自身安全反而有害。

1.把座椅調得更高、更靠前,對實際視野的提升是很微薄的。座椅調節的設計本意是為了讓不同身材的人都能找到一個安全、舒適的位置和坐姿,而不是讓矮個子的頭能蹭到車頂。


2.對於新手和一些雖然駕齡很長但駕駛技術和意識嚴重欠缺的人來說,真正影響行車安全性的不是你能看到多少東西,而是你對你看到的東西能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的反應。換句話說,新手和某些女司機開車容易出事故,不是因為看不見危險,而是當危險出現在視線中也意識不到那是潛在危險,並且也不知道如何正確應對,換言之就是對危險視而不見。一方面是因為經驗不足,防禦性駕駛的觀念還沒有生根;另一方面是因為車技還不純熟,大部分注意力都用在如何加減速、轉彎時如何控制好方向盤和車身角度、走直線如何不跑偏等基礎操作方面,對路面宏觀情況分配的注意力當然就不夠了(想想剛學騎自行車、還不會“把把把穩”的時候你是不是隻能低頭看車頭前那一畝三分地兒而不敢抬頭往遠看)。

比如前方路口綠燈,但右前方有輛同向公交車突然剎停了,你就要當心它前面可能竄出闖紅燈的行人或電動車;環路入口,你走在主路最外側車道時,就要當心從輔路進來的車有可能直接生猛地切入你的車道……這些靠的是駕駛經驗、安全意識和對車輛運動特性的熟悉程度,沒有這些,就算你坐在車頂上開車也照樣不安全。


3.座椅過於靠前,發生碰撞時身體會因為慣性前傾(雖說有安全帶預緊),而被方向盤中高速彈出的氣囊打成重傷甚至致命。安全氣囊在碰撞瞬間只要幾十毫秒就能彈出並充氣完畢,這種速度的氣體膨脹已經可以叫做“爆炸”了,網上很多視頻都演示過,安全氣囊可以把西瓜轟成渣,可以把一個鋼圈輪胎彈出近10米高……總之,要保證自身安全,反而要在手腳能夠得著方向盤和踏板的前提下把座椅儘可能往後調,不要讓方向盤離身體太近。這區區幾釐米的緩衝空間就可以保證你的身體在氣囊充氣完畢再撞上去。

最後再說說我認為正確的座椅調法和步驟:

1.靠背角度——基本上以自己舒服為準就行了,但注意頭頸部不要接觸頭枕。要知道頭枕是安全配置而不是舒適配置,它是在被追尾的瞬間保護頭部防止頸椎被慣性甩斷用的。

2.座椅高度——在不會被方向盤或儀表盤擋視線的情況下越低越好(不要以能否看見引擎蓋為標準,沒有意義),只要能看到車前方2米左右的位置就足夠了。

3.座椅前後——在保證油門踩到底時膝蓋只是微曲的前提下儘可能靠後。

4.方向盤前後——雙手在方向盤上模擬一下交替打方向的動作,在保證方向盤上每個位置都順手的前提下,儘可能遠離方向盤,尤其不要抱著方向盤看車。

5.方向盤高低——低不要蹭到大腿(建議與大腿相隔10釐米或1拳),高不要遮擋儀表盤。


學究又不正經的雜貨鋪


是的,我就是大家口中所謂的女司機。

有著8年的駕齡。現在自我感覺開我們自己的車,也算是得心應手了、

我一般開車的時候,都是調好的座椅。所以不用再往前調,

當然,偶爾老公或者公公開了我的車子,

我再開車的時候,就一定要調一下了。

不然由於身高差,不調座椅的話,

腳尖踩不到油門剎車,

或者說,只有腳尖點到油門剎車,豈不是很不安全。


他們倆身高都是180還多一些,

而我165cm。不調一下座椅,難道我用腳尖開車啊,

這樣我自己都很沒安全感的。

當然了,我也不喜歡把座椅調的太靠前,

只要腳掌可以踩得到油門剎車就好了,

太靠前的話,方向盤幾乎要頂著胸膛,也是很難受的。

一般是調到手臂伸直,手腕能搭住方向盤就很舒服了。


綜上所述,往前調的理由很簡單,

女人身高和腿長短相對於男人來說都是硬傷,所以,

必須要調到腿部自然伸展的情況下,

腳掌可以很輕鬆的踩到油門剎車的位置,

手臂伸直手腕可以搭住方向盤的位置,才好啊。


老徐說事999


我其實和題主原來有相同的困惑,由於本人的工作是汽車修理店的服務顧問,所以和車主打交道比較多,自然接觸的女性車主比較多,然後會問到比較熟的女司機為什麼會把車座調到最前面,我總結大致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坐姿靠前,心理的因素比較多,總是認為自己的腳離剎車或者油門比較近,特別是剎車,認為可以更快的去踩剎車應對突發事件。再次方向盤近覺得打方向更快,這些等等的心理因素,這是我聽到的回答最多的。

第二,更加的貼近前擋風玻璃,降低汽車A柱對視野的阻礙,認為可以更加有效的觀察路況和行人。

第三,女司機對車輛的距離感不敏感,靠前的坐姿認為可以觀察到車頭位置,容易判斷前方的障礙物位置,避免剮蹭。

以上這幾方面是回答最多的。


車動態


本人身高一米五六,開車時必須將座椅調到最前邊!

科二練習的時候就是這樣的,那時只用一檔跑整個過程。科三練習時每次換檔要踩離合器,感覺自己很彆扭問教練:我好像離合都沒有踩到底?教練回了一個無比鄙視的眼神:你還以為你能踩到底嗎!

認真的比較了一下,大家離合器踩到底時膝蓋一般彎曲120度左右,我的小短腿上去需要180度!沒有辦法每次上車都要往前拉座椅,穿上一個棉背心坐下來方向盤正好橫在肚子前!

個子高的女生沒有必要吧,主要是讓自己踩離合舒服恰當就行了,我們車練習的八個學員就我自己是這樣的,教練說等我駕駛熟練了就不會把座椅那麼靠前了。


70後大姐的生活


其實會這麼做的,不僅僅是女司機。我們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很多新手司機或者說對於技術不自信的男性司機都會將座椅調則非常靠前,整個身體儘量貼著方向盤。他們認為只有這樣子做才能最大限度的看清楚前方的路況,以便及時採取必要措施。這種看似為了自己安全的做法,其實給自己帶來的反而是更加危險的後果。

正常只要是經驗豐富的老司機,座椅通常都會調得比較靠後,給自己一個非常寬鬆的操作空間。新手司機們將座椅儘量往前調,看似能夠更好的操作方向盤以及看清楚前方的路況,但是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時,座椅的太過靠前,肯定會影響操作動作。而這種情況往往是出於上路前的過於緊張的心理,以及在駕校可能接受到了錯誤的開車常識所導致的。

新手司機上路往往會比較緊張,認為張座椅儘量往前調,雙手緊緊握住方向盤,遇到突發事故也能儘快將車輛停下來。而實際上,座椅調的過於靠前,雖然能夠給自己更好的前方視線,但過於僵硬的肢體動作,反而會影響對前方路況的判斷,以及合理的機械操作。

當然了這種情況不單純,是女司機才會這麼幹,很多新手司機都有這種陋習。但女性往往會比男性在安全意識上更加有危機感,且在機械操作方面一般反應都會比男性來的差。這就意味著女性司機上路,通常都會比男性司機更加註重開車安全性,任何操作都會顯得更加謹慎。

我們都知道,正常車輛座椅是可以前後移動,以便身高體型不同的司機,可以通過調節座椅,尋找出一個符合自己的座位空間。但如果座椅調得過於靠前的話,空間會顯得非常的小。不僅雙腿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背部坐得過於挺直,這種姿勢短時間內倒沒有什麼影響,一旦需要長時間駕駛的話,會讓司機感到身心非常疲勞。而且身體姿勢過於挺直,也會導致我們雙手在抓方向盤的時候,會處於一個蜷縮的姿勢,時間一長,雙手會產生麻木感,從而影響車輛在突發情況下無法做出及時的應對。

另外現在幾乎全部車輛方向盤上都配備有安全氣囊。一旦安全氣囊爆開,原本就做的筆挺的知識缺少了緩衝的距離。而安全氣囊爆開的速度又快。兩者在力的作用相加之下,安全氣囊不僅不能夠保護駕駛員的安全反而會給其造成非常大的人身傷害。

當然有另外一種情況是,駕駛員的身高過於矮小,將座椅調得非常靠前,也是無奈之舉。對於此類情況,只能說是比較少,但不能說沒有,不過廠家把座椅調節的範圍設計的非常大,駕駛員完全可以把自己調節到一個更符合自己駕駛操作的空間只要自己覺得坐得舒適,操縱方便,不管怎麼調都是個人開車習慣而已。


鴻漸談車


我也喜歡把座椅靠前點(* ̄m ̄)並且座椅升高點兒。這樣視覺範圍寬,利於安全(ღ˘⌣˘ღ)。還有,踩油門、剎車和離合器,用腳尖不好吧?或者腳跟離地?感覺都不安全(ღ˘⌣˘ღ)。安全起見,腳跟著地,穩穩的,前腳掌在油門剎車上,是不是更安全(ღ˘⌣˘ღ)

車在路上,安全(ღ˘⌣˘ღ)第一!


鈺瑩崗崗


我就是這樣的女司機呀,不光調前,還要調高,頭不頂到車頂不罷休[捂臉]。因為身高問題呀,不調前一直要伸著腿夠油門,不調高視線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