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未來農業的出路在哪裡,美國式的農業是我們的發展方向嗎?

小張食客


中國未來農業的出路在哪裡,美國式的農業是我們的發展方向嗎?

雖然經過幾十年的探索,關於中國農業的未來道路依舊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大農場式”的農業不適用於我國。

不信的話,我給大家算一筆賬,就拿最基本的人均耕地面積來看。
截止2018年,全球人均耕地面積是4畝左右,其中美國的人均耕地面積7.5畝,而中國這一數據僅為1.3畝,而如果是農業種植人口的人均耕地面積的話,中美農業發展的根基之間的差距則會更大。
如今,美國農民數量200萬人,耕地總面積高達22億畝,農民人均耕地面積高達100畝以上,
可是我國農民數量還高達7億人,耕地面積不過18億畝,農民人均耕地面積2.5畝左右。
中美兩國農民人均耕地面積之間的差距高達40倍,由此可見,人多地少成為中國農業目前最大的阻礙!

中國人多地少,與美國差距甚大!

在中國,人均耕地面積最大的地區不過是東北,而這些地區的人均土地面積不過是十幾畝而已。
由於美國農業人口數量稀少,且種植條件較好,農業機械化水平非常高,所以動輒種植和管理土地面積高達上千畝的農場主更是屢見不鮮。
而在中國,除了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流轉以外,我們看不到種植規模能夠達到幾百畝甚至更多的農業種植情況!
事實已經證實,美國目前的農業生產方式是建立在一個“人少地多”的基礎之上,單憑這一點,就足以勸退中國農業不能夠像他們那樣,以動輒成千上萬畝的到家庭農場式的方式來進行。
畢竟,中國一直還是一個“人多地少”的現狀,農村人口數量依舊高達7億以上,而耕地面積則是儘可能的保持在18億畝左右,所以,如此低的人均耕地面積肯定不會支持我國農業取得像美國那樣的發展路徑。

中國農業發展:減少農業人口,擴大種植規模

雖然我國農業註定無法像如今的美國農業那樣,形成以大規模機械化種植的“農場”為主,但是通過減少農業種植人口數量,保證耕地面積的方式,以此來擴大我國農業的種植效益和競爭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些年來,我國農業生產過程的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顯著增強,農村已經不需要太多的勞動力來進行糧食或者農業種植,把這些剩餘的勞動力轉移至其他產業或者城鎮地區,讓更少的人來耕種原本的土地,使得人均種植規模提高,再通過合作社或者抱團取暖的方式來減低種植成本,也是必要的措施。
所以,以往那樣動輒9億農民齊種地的情況不能再出現了,否則,我國農業將不會出現進步,甚至還會出現倒退。

(特別說明:以上內容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與工作單位無關)


糧油市場報


中國農業發展的出路在哪裡?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說人人知道,那就是毛主席在世時說的,中國農業出路在於機械化。

世界發達國家農業發展的實踐也證明,發業發展的出路在於機械化,美國,日本,丹麥等國家都證明了這一模試。

我們既然都認清了農業發展的出路在於機械化,也正向這個方向邁進,黑龍江及中國中部的產糧大省,也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我國糧食連續十幾年豐收,也證明了農業機械化的正確性。

既然明白了出路,確定了方向,就應該大踏步的前進吧?可是不行。很多省份和地區的機械化難以實施,最大困難就是小農經濟生產模式的存在,是一隻攔路虎,是一個大困難。要攻克這個困難的難度,個人看法,比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都難。

改革開放後,打破了農業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分田到戶,也確實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解決了我國幾千年來農民吃不飽,穿不暖的基本生活問題。然而,隨著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分田到戶,小農經濟發展的弊端出現了。分田到戶,小農經濟,使土地碎片化,難以實施機械化的高產模式,而且人多地少,一家只有幾畝地,難以進一步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可以說,不打破小農經濟這種生產模式,農業機械化就難以實施,農業現代化就不能實現。

這就是中國農業的國情,這就是中國農業的現狀。沒有必要去和外國的情況對比。美國的國情和中國不一樣,其經驗可以借鑑,不可照搬。


琿春徐飛768


從發展理念看,中醫農業是中國未來農業的不二選擇;從技術先進性看,返野生中醫農業已經全面超越美國等西方農業強國。

按常識,農藥、化肥、抗生素等化學物質能極大提高農業的生產力,但只有極少數人認為並堅信,自然生產力才是農業最強大的生產要素。

常識是,自然環境下,百萬成群的野生動物並不少見,如非洲的角馬、火烈鳥等。但是,人類要投入多少人為的生產要素才能讓百萬存欄的養殖場正常運轉?

與與自然界蘊藏的生產力相比,人類具備的農業生產力還是太弱了。

自然生產力是未來世界農業的技術制高點,正等待人類去開發利用。

廣西上林,返野生中醫農業,從百草飼料原料的初加工,成品的工業化生產開始,實現了養殖、種植的自然循環農業生產,並且做到了農業生產就是治理農業面源汙染、恢復自然生態環境的過程。

返野生中醫農業,源於中醫藥理論與實踐,並藉助現代代微生物學、仿生學的原理及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研發、創建過程歷時三十年,發明了一系列世界頂尖的顛覆性科技技術,比如,含水量50%的飼料成品(基本配方:菌草蘑菇及百草中藥55%、魚蝦漿25%、糖蜜20%)保鮮技術、畜禽糞便直接成為生態魚飼料並治理水源、土壤的汙染的技術、畜禽糞便替代農藥防治蟲害的技術,等等。

工業化的返野生中醫激活了自然生產力,做到了農業生產的自然循環,與其他農業技術相比,具有技術門檻低、建設投入低、生產成本低、生產效率高、產品品質高、經濟效益高的特點。

中醫農業,必將引領未來世界農業的發展方向。


返野生中醫農業


一般來說,農業現代化模式取決於土地、勞動力等資源稟賦,目前,世界農業現代化存在三種模式,即美國模式、日本模式和西歐模式,我國要實現現代化必須走中國特色的創新之路,從資源稟賦角度看,中國農業資源的基本特點是人多地少,實行土地承包到戶的經營制度,使得土地經營細碎化,戶均只有0.5公頃左右的耕地,與美國農業資源稟賦條件正好相反,大規模集約化的美國農業與中國小規模分散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形成了兩個極富對比意味的不同模式,因此,中國農業不可能走美國模式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其實中國與日本農業的情況大體相似,但兩國國情仍有差異,首先,日本歷史上工業發展過程中吸引和轉化了大量農村勞動力,使日本在農業資源方面呈現出土地和勞動力的雙重稀缺性,而中國農村存在大量剩餘勞動力需要繼續轉移或消化,其次,日本在其工業化過程中始終注重保護農業,對農業的剝奪很少,補貼很多,在其農業現代化的進城中負擔一直比較輕,而我國在實現工業化過程中一直採取的是農業支持工業發展,中國農業現代化也不可能完全走日本農業現代化模式,因此,中國必須走有中國特色的創新模式。





耕小田


中國未來農業發展的出路是綠色農業+有機農業,但以綠色農業為主導。每個國家的農業都是由自己的國情決定的,美國也是這樣,儘管說美國的農業已經現代化了,是種植園發展模式,實現規模經營和單一的農場主經濟。但這不適合中國的國情。

中國有14億人口,解決好吃飯問題是最大的政治大事,餓著肚子不能跑著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也不符合人類發展的規律,我們首先要解決好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把糧袋子牢牢抓在自己手裡,才能不受制於人。而我國的國情確實可耕地少,人口多,農民還不富裕,但隨著中國深化改革和經濟快速發展,一部分人富起來,特別是中產階級的出現和增大,這部分人收入高了,對生活質量也會要求高,人對吃的也有了講究,對農產品的要求也會增強,從吃的飽到吃的好。這就要求需要更好的,更高質量的農產品,這就需要高質量的農業發展之路。

其次,農業走現代化之路,農村村民稱職業化農民是發展趨勢

職業農民是將農業作為產業進行經營,並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和規則來獲取報酬,以期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職業農民是一個特定的概念,隱含3個前提條件:一是必須從事農業生產和經營;二是必須以獲取經濟利潤為目的;三是必須作為一種獨立的職業。

農業走向現代化,是發展高效農業的必然,也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我國的傳統農業已經越來越不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科學種田,靠科學技術提高農業效益,將科研機構與農業基地相結合的路子,是高效農業發展的良好的模式。



鄉巴佬吃茄子


毛主席說: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農村是廣闊天地,青年學生到那裡去大有作為!只有這樣中國農業才有出路!58年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三人研究中國農村發展規劃時一致認為:在本世紀未達到農業現代化,每一個大隊要有學校,公社要有大學,要有科學研究所。那時以後農村出現了戰天鬥地、圍海造田、開荒種田的熱潮!小隊裡成立互助組,大隊成立了廣播站、學校、衛生所,公社成立了農業辦,拖拉機站,多種經營辦,成立中學,實行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廣泛開展全民體育運動,每一年開一次全民體育運動會!老有所養,病有聽醫,民有所學!這就是農村的根本出路!


用戶6036477722104


中國農業的出路是國家統一經營管理,讓國企央企來擔起農業的重擔,國家統一糧食、肉食供應價格。我們不能走西方發達國家農莊農業之路。我們要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之康莊大道。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縮小貧富差距,保障食品安全,保障糧食安全,提升國民的幸福指數,徹底破解三農難題。


源野釀酒


說了也沒用,如果非要問農業的出路在那裡?我個人認為,農業的出路並不在設計師的圈子裡,也不在磚家教授的高談闊論裡,是在八億農民的實踐經驗裡,是在毛主席的: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指導,的革命路線裡,民以食為天,農業富則國家富,農業強則國家強,中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華夏民族,有著根深蒂固的文明史,並不是只有幾百年歷史的流動人員組織起來的美國,中國的地理位置,氣候變化,與美國千差萬別,如果非要把把美國的經營方式硬強加於中國的農業上,只會是曇花一現,

中國的農業只有引用毛主席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同中國的實際狀況相結合,制定出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家,有利於農業和農民的正確方針,這也是八億農民的心聲,也是中國農業的未來和出路


平民百姓718


我不是崇洋媚外,美國的高效農業是值得我們借鑑學習,機械化智能化規模化也是我們發展的方向。

和美國相比,我們的農業還非常落後,我們的農民還剛剛解決了溫飽,而且我們有七八億農民。農業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薄弱環節,人均財富和美國相差甚遠,就是說還算不上一個富裕的國家。我國目前土地家庭承包制還算是最好的辦法,最保險的辦法,它起碼能解決每家每戶的吃飯問題。實現規模種植不是一蹴而成的,條件成熟了自然水到渠成。

我們現在的農業種植方法也正在向著美國日本這些農業發達的國家學習,規模化特色農業產出值肯定大,但也要考慮到失地農民的就業和收入問題,這是個大群體,不可忽略。所以土地流轉必須自願。

農業的出路在哪裡?農業專家也說不準。我感覺要靠國家政策引導扶持,逐漸脫離分散種植。提高農民福利待遇,讓農民過上好日子,我感覺很多農民都不願意種地了,只是沒有別的出路。


初心老聶


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一是機械化二是規模化三是精細化。第一機械化達在毛主席的時侯就提出來,以前還沒有實現但現在已經實踐了。現在在農村從種到收割完全是機械操作。這樣既節省時間還減輕了勞動強度。雖然種地不掙錢,但下力少,用的時間少。農民們在農忙之餘就打點工掙錢。地還是會種的。第二是規模。沒有規模機械使不開。現在農村有些不願種地的人就把地包給擁有農機具的。他們到外面打工做買賣。承包地的戶有機械正愁沒比方使,這樣你情我願農村的種糧大戶就出現了。第三精細化,其實是種植技術方面們要求是種糧大戶,農場主們,農業合作社未來為了追求較高效益而走的路。有精細化的生產必然會產出高品質的農產品只有這樣的產品才會有好的效益。只有好效益才會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農業上去。未來中國的農業才會有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