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兩位書記一起“盯”上,兩位廳長一個合“計“,廣東抗疫治汙這麼幹

讀創/深圳商報駐穗記者 姚嘉莉 通訊員 黃慧誠 梁光源 陳惠陸

兩位書記“盯”上一個大氣國控站,環境、水利廳長合“計”全省水汙染治理攻堅,多地吹響決戰決勝治汙攻堅衝鋒號……

疫情發生以來,廣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各地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同時,積極推進治汙攻堅。各級生態環境部門主動擔當、努力作為,抓好頂層設計推動,盯緊重點任務落實,全力助推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汙染防治攻堅戰。

交流互動,形成更大工作合力

一年之計在於春。2月12日以來,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在嚴格做好安全防護的前提下,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周德全、廳長魯修祿等廳領導輕車簡從,分別到揭陽、河源、汕尾、東莞、清遠、廣州、佛山、韶關、惠州等市調研,赴生態環境部華南督察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省水利廳、省衛健委、省應急管理廳、省人大環資委、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等單位交流。

如此密集調研交流,並不多見。所到之處,調研組除了檢查指導疫情防控相關環保工作、幫助解決重大建設項目復工復產問題外,均把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為重要內容;在與當地市委書記、市長和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深入交流時,又把各項治汙舉措落實作為重要任務。

針對今年以來清遠空氣質量指標下降的問題,清遠市委書記、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在實地調研後,決定共同掛點督導市區一國控站大氣管控,以點帶面,落實責任,推進大氣精準治汙。

面對省生態環境廳長的到訪,水利廳長“慷慨”表示,統籌加強水資源聯合調度,優先保障重點流域生態用水需要;同時,加強對各地開展河道清淤的技術指導,進一步發揮河長辦的作用,調動全社會力量助力水汙染防治攻堅。

上門拜訪,彰顯誠意;高層互動,提升實效。上下聯動、部門互動的工作機制的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為聚焦聚力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交流中,生態環境部華南督察局、華南環科所表示將與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建立更緊密更有效的工作機制,繼續為廣東提供更多更好指導支持。省人大環資委、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表示,加強與省生態環境廳協調配合,形成更大工作合力。省應急管理廳表示,相互支持配合,共同應對安全風險和突發事件。調研中省生態環境廳與韶關達成共識,開展國家山水林田湖草試點示範;與惠州達成共識,加快推進“萬里碧道”建設。

高位推動,攻堅最難汙染堡壘

1月15日以來,當人們喜迎新春佳節時,揭陽普寧練江流域內,許多同志卻在爭分奪秒、挑燈夜戰。

水泵抽取汙水運走、清理河道淤積汙泥、修復破損錯接管網……在抓緊工程施工、管網建設的同時,各種應急的“土辦法”悉數用上,只為趕在雨季來臨前,儘快收集處理更多的河涌現有汙水。

“密切關注汙水廠生化系統狀況,負荷增大後可進行汙泥加投”“注意抽水泵用電安全”“上次發現的問題整理如何”……

微信工作群上,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何焱、二級巡視員劉其漢,隨時提醒,線上指導。揭陽市副市長,普寧市委書記、副市長等多位地方領導全程關注,時刻督導。按照省生態環境廳部署,省環科院在當地成立工作專班,駐點辦公,上門服務。

2月20日,揭陽市市委書記葉牛平現場督戰,要求搶抓施工黃金期加快推進汙水管網建設,努力從源頭上做好練江汙染整治工作。截止2月27日,普寧以村、居委為單位,共摸查排汙點7800餘個,為下階段的管網建設、生活汙水全部收集處理奠定了基礎。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同時,廣東地市黨政領導或親臨一線督導,或高規格部署,緊鑼密鼓部署治汙攻堅重點目標任務。

東莞市委書記、潮州市委書記、汕頭市長赴現場調研,強調把汙水收集管網作為重中之重,做到生活汙水應收盡收,推進重點流域整治。清遠市委書記、佛山市長、江門市長、湛江副市長主持召開會議,針對本市突出環境問題,著力推進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汙水治理提質攻堅、環保督察整改。茂名、江門、清遠等市印發今年本市治汙攻堅“一號令”,全面部署推進各項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各地治汙工作有序有效推動。廣州市召開生態環境保護暨決戰決勝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會議,部署今年重點工作。深圳市汙染防治攻堅戰開局總體順利,至1月底486項任務已完成291項,正常推進195項。佛山市環委會辦公室、市問責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公佈今年該市掛牌督辦重點環境問題名單,江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局聯合下發工業爐窯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方案,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對石馬河流域上游四鎮開展為期一週的24小時專項督導。

創新手段,抗疫治汙“兩不誤”

“東莞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對象有10萬多家,如果通過人工篩選分類管理,至少要1個多月才能完成,用了這個小程序,20分鐘就搞定了。”

令東莞市排汙許可管理工作人員點讚的是,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相關技術單位量身打造的一款小程序。小程序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對全省60多萬家二汙普對象進行分類管理的效率,還可輔助預判2020年排汙許可發證和登記工作量。

無獨有偶。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發的“醫廢通”小程序,在疫情期間也派上用場,不僅節省了基層人員數據上報的精力,而且實現了對全省疫情醫療廢物處置情況“一張圖”監管。

磨刀不誤砍柴工。廣東省各級生態環境系統想辦法、出實招,通過謀劃全年工作思路、實施精準治汙舉措、創新管理技術手段,做到抗疫治汙“兩不誤”。

面對今年9月底前要完成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發證登記工作的任務,各地生態環境部門迎難而上,21個地級以上市在2月底前已全部印發通知並通過網站微信廣泛宣傳,部分市已實際開展業務。

在大氣汙染防治方面,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制定並實施大氣汙染防治精細化防控“32字”方針。今年以來,工作人員都會在微信工作群上及時發佈用經緯度精確定位的衛星掃描熱點異常情況,指引地市快速消滅露天焚燒點。

在水汙染防治方面,精細量化20個重點攻堅斷面年度作戰任務。專門制定《廣東省初雨期國考斷面達標保障工作技術指南》,指導地市做好初雨汙染防治相關工作。

“針對疫情暴露的問題,結合去年以來廣東固廢專項督察整改,我們要加快推進全省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金鑾介紹說。據悉,廣東已初步梳理了790多個包括環保領域在內公共服務領域中的短板項目,總投資計劃2500多億元,其中年內投資不少於50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