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中蜂飞逃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黄林才

中华蜜蜂在人工饲养过程中,会出现分群、飞逃现象,给养蜂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根据本人多年养蜂生产实践认为:中蜂飞逃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蜜蜂的遗传性:蜜蜂群势发展强大,出现雄蜂脾,工蜂造王台,封盖王台羽化新的蜂王,老的蜂王或先羽化的蜂王携带相当部分工蜂离开原巢,寻找新的栖居地营造新巢;二是不良的环境条件:蜜源缺乏、气候异常恶劣、蜂场环境不好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蜜蜂飞逃;三是病虫、天敌危害严重,迫使蜜蜂飞逃。所以,我们要根据蜜蜂的遗传生活习性来造就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做好病虫、敌害的防治工作来预防减少蜂群飞逃。


1 中蜂飞逃的主要原因
1.1 蜜蜂的遗传性,出现分群迁徙飞逃
在养蜂生产中,因饲养得法,气候和蜜粉源条件好的情况下,蜂群繁殖很快。因工蜂的累积,成为强大群势。好的种群可以达到 3~5 万只蜂,相当于中蜂标准蜂箱 10~16 框蜂;一般种群 2~3 万只,差的种群 1~2 万只。此时若遇到天气闷热,外界蜜粉源又好,就很有可能激发工蜂产生“分蜂热”,表现为工蜂造雄蜂脾、筑王台基,蜂王在王台基上产卵后,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分群。老蜂王选择晴好天气携带相当部分成年蜂分群离巢寻找新的栖居地营造新巢,如果群势强大的蜂群,当新王羽化试飞后,可能出现第二次分群飞逃。
强群失王后容易出分群现象。当强群丢失蜂王后,又逢外界蜜粉源好,蜂群出现多个急造王台,先羽化的蜂王试飞后,就很有可能带领相当部分成年蜂分群飞逃。
当蜜蜂原巢周围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时,蜜粉源树木大面积被砍伐,原来种植的蜜粉源农作物改种其它品种等,导致了蜜粉源的巨大变化。而中蜂具有选择优良蜜粉源而栖居的遗传性,所以当邻近区域的粉蜜源优于原巢区域时,蜜蜂就可能弃巢迁徙、飞逃。
1.2 不良的环境因素,造成蜂群飞逃

气候长期干旱或其它灾害,容易引起蜜蜂飞逃。如灾害性天气造成蜜粉源植物无法开花,蜜蜂无蜜粉可采,巢内严重缺少蜜粉,导致蜜蜂无法在原巢区域栖居而弃巢飞逃。
蜂场的选址不当,容易引起蜜蜂飞逃。如果蜂场处于荫凉潮湿的低洼地,又遇长期阴雨低温,蜂箱内湿度过大,则容易发生病害;如果蜂场建在太阳暴晒的水泥地板上,又无遮荫,久旱无雨而过分干燥,蜂箱内干燥闷热,则极易发生巢虫,严重影响蜜蜂生活、繁殖。这些都很可能引起蜜蜂飞逃。
人为因素影响,也有可能引起蜂群飞逃。有些初学养蜂人对蜜蜂的生活习性了解较少,在饲养过程中无意识对蜜蜂形成骚扰或伤害。其一,对蜂群开箱检查过于频繁,操作手势过重,每次检查蜂群,使蜜蜂离脾集结箱壁;其二,防治蜜蜂病虫害过程中,用药量过大、方法不当,有些蜂药对蜜蜂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浓度偏高,超过蜜蜂的耐受性,可能导致蜜蜂弃巢飞逃;其三,蜂场环境的人为干扰使蜜蜂产生应激反应。如移动蜂箱,在蜂箱周围劈柴产生强烈震动,烧土灰产生高温和浓烟,机械噪音,堆积脏物和家畜拱踢蜂箱等,都可能导致蜜蜂飞逃。
从野外捕获的分蜂群、飞逃群、野生蜂群等,由于捕获过程中对蜂群的骚扰较重,使蜜蜂情绪不稳定,蜂群很容易出现飞逃。

1.3 病敌害造成蜜蜂飞逃
中蜂在闽西北地区的主要病害:中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轻度感病时,对蜂群影响不是很大;当病害趋向严重,感病幼虫达到 50%以上时,蜂群就会意识到难以继续生存,很容易发生飞逃。
中蜂在闽西北的主要虫害是巢虫,另外还有螨类、蟑螂等。在 3~11 月份的干旱季节,巢虫普遍发生比较严重,被巢虫危害严重的巢脾,蜂王无法产卵,幼虫无法化蛹、羽化,工蜂逐渐减少,最后导致蜜蜂弃巢飞逃。
闽西北地区,影响中蜂的主要敌害:胡蜂、天蛾、蚂蚁等。大胡蜂主要发生在 7~11 月份,临近蜂场的山林中居有数群大胡蜂时,它会跟随蜜蜂至蜂场捕食蜜蜂。当大胡蜂蜂拥而来蜂场时,会把蜂箱巢门围堵或钻进蜂箱捕捉蜜蜂,蜜蜂难以抵抗大胡蜂的捕食而弃巢飞逃。
2 预防中蜂飞逃措施
加强蜂群科学管理,为蜜蜂创造一个优良的栖居环境,使蜂群留恋蜂巢,预防蜜蜂飞逃。
2.1 巢内缺蜜及时饲喂
在外界蜜粉源暂时缺乏,巢内又无贮蜜时,必须饲喂 50%的蔗糖水,预防蜜蜂因饥饿而飞逃;长时间下雨常出现巢内缺蜜,必须及时饲喂蔗糖水,预防天气转晴时蜜蜂飞逃。

2.2 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蜂群主要发病季节加强病虫害防治,做到以防为主,防治并举,减少病虫害发生。发病的主要季节,春季蜂群繁殖期,每 15~20 天进行一次针对性喂药,预防欧洲幼虫腐臭病和中蜂囊状幼虫病。如果蜂群强壮不生病虫,除分群外,就不要担心蜂群飞逃。如果蜜蜂发生病害,就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治病喂药期间,巢门安装隔王片,防止蜂群飞逃。待病虫害消除后,蜂群恢复正常时,及时卸掉巢门隔王片以利于蜜蜂进出。
2.3 加强蜂场保护,消除天敌
天气干旱季节搭建凉棚,蜂箱遮荫,蜂场灌水或喷水增加湿度、降低温度;夏秋季节,做好大胡蜂、天蛾、蚂蚁等的防治工作。大胡蜂防治的主要有效措施:用新鲜牛肉引诱,在胡蜂的腰部系白色小条薄膜,让大胡蜂含小块牛肉飞回巢穴。然后,跟踪找到大胡蜂巢穴,在大胡蜂巢穴口塞块沾有农药的棉球 3小时左右,就可以灭杀全部胡蜂。
2.4 搞好蜂场卫生
蜂场要求清洁卫生,消除异味、病虫源。因此,要做到每月打扫卫生 1 次,每季蜂场消毒 1 次;禁止在蜂场燃烟、强振动、噪音等;禁止家畜进入蜂场拱踢蜂箱等。
2.5 尽量少开箱、少提脾,减少对蜂群的骚扰

检查蜂群时必须有记录,建立蜂群档案。在检查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心细、眼明、手轻、时间短,尽量减少对蜜蜂的人为影响。
2.6 改变防病喂药方法
有些蜂药对蜜蜂有毒副作用。因此,喂药防病过程中,建议用饲喂槽装糖、药溶液饲喂,少用喷脾饲喂,否则蜂药的毒副、拒避作用,很容易使蜂群在喷药后 1~2 天弃巢飞逃。
2.7 调整子脾、安装隔王板
收捕的飞逃蜂、分蜂群、野生蜂等诱入蜂箱后,要立即从其它蜂群中调来子脾、蜜脾各 1 框放入蜂群。因蜜蜂有留恋子脾的特性,所以蜂巢中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健康子脾,蜂群就不可能弃子飞逃。如果没有子脾调入,则收捕的蜂群放入与蜂量相称的巢脾或巢础,然后进行 2~5 次的奖励饲喂,同时在巢门安装隔王片,待蜂王正常产卵,子脾封盖后,才能卸掉隔王片。
2.8 分蜂季节常检查
闽西北地区的分蜂季节一般在 3~5 月份,秋末冬初也有分蜂现象。因此,分蜂季节要加强蜂群的检查记录工作,检查的间隔时间一般不要超过 5 天。出现雄蜂脾封盖后,就要认真检查王台,发现王台封盖可以采取关王或人工分群措施,把形状端正、个体较大的封盖成熟王台,用保护圈圈住介入需要换王的蜂群或新分蜂群,每箱蜂留一个优质成熟王台。待新王出台交配产卵后,成为新的蜂群。被介入王台的换王群,必须把老蜂王关起来,挂于边脾的第一条蜂路中,或用框式隔王栅把老蜂王隔到箱壁第一框巢脾上产卵,待新王羽化交配产卵正常后,才能处理老蜂王。

2.9 蜂王剪翅
当蜂群发展到一定群势后,中蜂标准蜂箱 5 框以上蜂时,遇急剧升温时的闷热天气,容易导致工蜂突发“分蜂热”,蜜蜂会在没有台基、王台的情况下分群飞逃。为了预防这种特殊情况的分群飞逃,在蜂群发展到 4 框蜂时,对蜂王进行剪单翅处理,因蜂王剪单翅后失去平衡无法飞行,分群飞出的工蜂在蜂场周围盘旋飞行片刻未见蜂王,就会飞回蜂箱或停留蜂场周围的树木上 10~30 min 后又飞回蜂箱。如果蜂王钻出巢门飞行会跌落地上,通过人为捡回处理,所以没有蜂王的蜂群不会飞逃。
2.10 调整蜂群消除“分蜂热”
临近大流蜜期时,一般不让蜜蜂分群,但蜂群又发展到产生分蜂热时期,此时有 3 个措施能缓解“分蜂热”。其一,从蜂群中抽出 2 张封盖子脾带蜂,合并到较弱的蜂群内,使弱群强大起来;其二,把群内所有的贮蜜采出来,可以暂时缓解“分蜂热”;其三,把群内王台摘除干净,也可以暂时缓解“分蜂热”。

中蜂飞逃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黄林才

中蜂飞逃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黄林才

中蜂飞逃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黄林才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