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参与二战雷达秘密研制被美国阻止回中国,一生只写11篇论文成大师

90岁生日时候,王明贞许了一个心愿:“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TW能够回来!”

王明贞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是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她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性物理学家,曾经是“布朗运动”和“噪声运动”的世界级科学家,在二战中雷达研制中做出过关键性贡献。

因为参与了高度机密的工作,美国阻止她回到中国,威胁要让她坐牢,除非她答应为美国做事。她愤而辞职,靠着丈夫微薄的收入生活,历经磨难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中国。

她放弃了优厚待遇、放弃了成为真正居里夫人的机会,回到国内成了一位“沉默的教授”。

面对名利,她沉默;

面对遭遇,她沉默;


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人才,过着简朴的生活,死后将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不办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轻轻地走,正如她轻轻地来。

参与二战雷达秘密研制被美国阻止回中国,一生只写11篇论文成大师

王明贞(1906-2010)

王明贞先生,一位舍小我为祖国的物理学大师,我们不应该让她继续沉默下去,她的事迹需要传颂,她的精神需要继承。

01

在苏州,有一个声名赫赫的王氏家族。祖上是明朝正德年间的户部尚书王鏊,与唐伯虎交好,为官清正,曾当面怒斥刘瑾胡作非为。王氏后人枝繁叶茂,学士辈出,涌现一名状元、一名探花、十几名进士和四十几名举人。

到了近代,王氏家族学贯中西,不仅培养出光绪朝的户部郎中王颂蔚、数学家王季同,而且还有王守觉、王守竞等多位物理学大师。

特别是王颂蔚的妻子谢长达,她在苏州创办了振华女校,培养了何泽慧、杨绛、李政道、费孝通等各领域的大家,成为华人之光。

参与二战雷达秘密研制被美国阻止回中国,一生只写11篇论文成大师

王明贞

1906年出生的王明贞,是谢长达的孙女。

在王明贞的幼年,她的母亲去世。就像小说里常常描述的那样,一个恶毒的继母走进了这个家。继母认为女孩不必读书,还是在祖母谢长达的厉声质问下,继母才把王明贞送入振华女校附属小学。

王明贞的身上流淌着王氏族人“学霸基因”,在学校中很快展现了自己的天赋。作为女权运动启蒙的学校,振华女校让王明贞感受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让她的思想更加开放。

初二那年,王明贞随着家人到了上海。继母依然对她冷若冰霜,父亲碍于情面,常常一言不发。

她将所有的不快都压在心底,刻苦学习,用年年第一的成绩来表达自己的倔强。她要考上大学离开这片压抑的土地,却被继母拦下,给她张罗了一门亲事。

受到西方现代理念的启蒙,王明贞不甘于只做个家庭妇女,她要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愁云笼罩之际,海外留学的姐姐王淑贞回到家,她答应王明贞,一定要让她上大学。王淑贞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与北京协和医院的林巧稚一起,有“北林南王”的美誉。

参与二战雷达秘密研制被美国阻止回中国,一生只写11篇论文成大师

王淑贞(右)与林巧稚

在姐姐的支持下,王明贞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金陵女子大学物理系。这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于1913年由美国教会出资创办。如鱼得水的王明贞门门功课优秀,在大二时便选修了大三的物理课,是班上的佼佼者。

在金陵女大学习期间,还发生了一段不愉快的插曲,直接改变了王明贞的人生轨迹。

因为王明贞的成绩好,大三年级班上经常有人向她请教物理题目,她也乐于助人。没想到,考试时这位同学得了A,她却得了B,这极为不正常。原来是物理老师是按照印象给分,认为王明贞是大二年级学生,所以直接给了一个B。

参与二战雷达秘密研制被美国阻止回中国,一生只写11篇论文成大师

金陵女子大学

这下把要强的王明贞气坏了,觉得金陵女大教学存在偏见,一怒之下转到了燕京大学物理系。

02

钱,成了横在王明贞眼前最大的难题。

虽然王家并不缺钱,但是继母钱攥得紧,这样王明贞在燕大的学费和生活费没了着落。

多亏了老师给她介绍了一个代课的兼职,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在哥哥王守竞资助下,得以大学毕业。

王明贞申请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校方不仅通过了她的申请,而且还承诺给予四年的全额奖学金。

喜出望外的王明贞,仍然被钱困住了。

怎么去万里之遥的美国?王明贞没有路费,继母不可能给。一个经济没有独立的女子,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何其艰难!

因为不愿再向哥哥姐姐张口,王明贞无奈谢绝了密歇根大学的邀请,选择留在燕京大学继续读研。

在旧中国,王明贞是中国少有的女性物理学研究生。曾经的母校金陵女大给她抛来了橄榄枝,聘请她到女大教授物理和数学。

参与二战雷达秘密研制被美国阻止回中国,一生只写11篇论文成大师

吴贻芳

尽管当年金陵女大曾给自己带来不快,但在这里,王明贞教学兢兢业业,很受校长吴贻芳赏识。听说了王明贞留学的遭遇后,吴贻芳亲自向密歇根大学推荐王明贞,极力支持她实现理想。

1938年,王明贞终于圆梦,工作几年的积蓄足以负担到美国的路费。应了那句话,一个人的目标坚定,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03

密歇根大学,在中国虽然不如哈佛、耶鲁那样有名,但它却是全美顶尖的“公立常青藤”名校,它的核工程、信息系统等专业排名全美高校第一,丁肇中、朱光亚等物理学家都曾在此求学。

王明贞选择了密歇根大学,就意味着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上。

32岁的“老姑娘”王明贞还没有谈婚论嫁,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术研究上。她的到来,让密大物理系班上有了唯一一名外国人,唯一一名女生。

老师和同学打心眼里就对这个来自中国的女学生有偏见。

一次期末考试,老师气冲冲地宣布最高分仅为36分,可王明贞自认为答的很好,就问自己的分数,老师没好气地回答她“100分”,全班惊呼。

在老师的眼里,王明贞是个“例外”,不配拥有姓名。

在密大,王明贞共获得了三个代表全美学生荣誉的金钥匙奖,一次次惊掉了美国老师和同学的下巴。

她师从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乌伦贝克,在导师的指点下,王明贞开始推导布朗运动。所谓布朗运动,是指被分子撞击的悬浮微粒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尽管布朗运动早在1827年便由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并命名,但布朗未能做出真正有力的解释。

后来在爱因斯坦和J.B.佩兰完成了这件工作,但是王明贞却从气体动力论的基本方程出发,得到有关的分布函数,然后推导出布朗运动,将这一理论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945年,王明贞与乌伦贝克教授联名撰写了《布朗运动的理论》的论文,发表在顶级物理学杂志《近代物理评论》上,被SCI收录和引用超过1500次,是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方面最有影响力的论文之一。

王明贞也凭借这篇不朽的论文,顺利拿下了博士学位。

在男性占主角的美国物理学界,东方柔弱女子王明贞受到了很大的关注,让人们看到了另一个“居里夫人”的可能,如果按照这个轨迹发展下去,王明贞的前途一片光明。

但王明贞想回国,她曾经拼命出国,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回国,利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

可是,太平洋战争爆发,航运停止,阻断了她的回国之路,在导师的推荐下,她只好暂时进入麻省理工学院雷达研究所工作,从事噪声研究,与十几位理论物理学家一起,参与了二战期间高度机密的美国雷达研制工作,一干就是两年。


参与二战雷达秘密研制被美国阻止回中国,一生只写11篇论文成大师

雷达实验室合影,第二排左四为王明贞

二战能够迅速结束,雷达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其中王明贞在雷达的关键技术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等了半年,王明贞终于买到了回国的船票,于1946年底抵达阔别八年的祖国,任云南大学数理系教授,期间结识了俞启忠,二人喜结连理。

参与二战雷达秘密研制被美国阻止回中国,一生只写11篇论文成大师

王明贞、俞启忠夫妇

内战爆发后,国内局势不稳,夫妇俩只能再回美国从事研究工作,王明贞到诺特丹姆大学任副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让王明贞在内的几千名留美学生心潮澎湃,回到祖国去的情绪再次被点燃。由于麦卡锡主义盛行,美国移民局出台了限制中国留学生归国的规定,尤其是从事机密工作的35人,被列入严禁归国的“黑名单”,这里面就包括王明贞。

04

王明贞数次向移民局申请被拒,而且受到威胁,再闹下去就会被关押。无奈之下王明贞愤而辞职,靠着丈夫的微薄收入生活。她和爱国留学生一起,出谋划策,想尽一切办法想回国。

直到争取到国内支持,1955年王明贞才得以和几十位理工科的留学生一起重回祖国的怀抱。

参与二战雷达秘密研制被美国阻止回中国,一生只写11篇论文成大师

1954年,终于拿到可以回国许可的王明贞、俞启忠

王明贞被分配到清华大学物理系担任教授,成为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新中国百废待兴,不具备国外的科研条件,她只好中断了“布朗运动”和“噪声理论”的研究,全身心地做好教学工作。

她被聘为“二级教授”,但见到一同回国的其他人被聘为“三级教授”,感觉自己太过招摇,所以坚决要求降为“二级教授”,认为这样有利于开展工作。如果学校不同意,自己宁肯辞职。

王明贞到清华后很快成立了理论物理教研室,为物理系充实了力量。她把自己定位为“沉默的教授”,不张扬,多做事,尽力弥补中国与世界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差距,培养学生。

但她也发现了一些实际的教学问题。比如,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国内大学,都采取了苏式的教学模式,与她习惯的美国授课方式产生了冲突。她一方面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备课,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她的心思很细腻,担心自己一口苏州口音的普通话,北方学生听不清,就慢慢说,重要的内容写在黑板上,不断的重复,直至学生听清弄懂为止。

在清华的十一年教学,王明贞敢拍着胸脯说:“我是认真备课的,从来没有在课堂上说过一句废话。”

不过,这份认真,被到来的十年动乱打击的粉碎。

05

1968年的一个夜里,王明贞的家里来了一伙人,他们指着两位老人,“你们犯错误了”。

就这样,顶着莫须有的罪名,62岁的王明贞和69岁的俞启忠双双入狱,在铁窗中接受改造。

监管人员害怕她自杀,恐吓她。

她一生磊落,对祖国和人民一腔热血,想到这里,她打定主意活下去,如果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掉,不知道自己将会被扣上怎样的罪名,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她也相信这是暂时的曲折,一切都会过去,她在牢里锻炼身体,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出去后还要继续做研究和教学。

1973年11月9日,熬了五年八个月后,王明贞终于被释放。她鼓足勇气询问自己的罪名,审查人员甩出一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而她的丈夫,依然被关押着,直至两年后才获得自由。

命运跌宕的王明贞再次领教了现实的残酷,但她依然保持了从前的倔强,哪怕已经跌入了阴沟,她也继续抬头寻找着星空。

参与二战雷达秘密研制被美国阻止回中国,一生只写11篇论文成大师

时间不等人,王明贞又投入到工作中去,直至70岁退休。走在校园里,看到学生们讨论物理,她饶有兴致的参与进去,没有丝毫的架子。退休以后,她和老伴深居简出,遇到啥难处,从来都是自己克服,不愿请人帮忙。

她和老伴一直住在清华大学校园里一处普通的公寓里,家里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她常坐的藤椅是她1955年回国时买的“老古董”,哪里坏了就自己修理,一直不舍得换。

参与二战雷达秘密研制被美国阻止回中国,一生只写11篇论文成大师

自己修理藤椅

她没有儿女,身边只有老伴一人,除了侄女每周会来看望一次,她也从来不麻烦别人。多年的牢狱生活,让老伴俞启忠的身体变得很差,每次住院,都是她一人照顾。

眼看着老伴快要撑不下去,她才和学校的一位物理老师提出,“老俞万一走了,你们能不能来帮忙,我怕我抬不动他!”话里都是不好意思。

她和老伴早已商量好,死后会双双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

相濡以沫50载的患难夫妻,逃不过人生的宿命。1999年的一个冬夜,俞启忠带着对王明贞的依恋,走了。

强忍悲痛的王明贞,为了保存好丈夫的遗体,不顾寒冷,将窗户全部打开。第二天天亮,她就联系了医院进行了遗体捐献。

06

在90岁生日的简单庆祝仪式上,王明贞闭上眼睛,说出了自己的生日愿望:“希望在有生之年,TW能够回来。”闻者无不动容。


参与二战雷达秘密研制被美国阻止回中国,一生只写11篇论文成大师

王明贞

2010年8月28日,王明贞走到了百岁人生的尽头,享年104岁,根据遗嘱,和丈夫一样,捐献了遗体,二人在天堂重逢。

参与二战雷达秘密研制被美国阻止回中国,一生只写11篇论文成大师

兄妹三人合照 左起:王守武、王守觉、王明贞

虽然出生于名门世家,但她饱尝了世间冷暖。她本来很有希望成为“居里夫人”,却不惜中断自己的研究,主动放弃成就自己,选择回到祖国培养人才,成就他人。

她是个沉默的人,名利面前,她保持沉默;遭受苦难她保持沉默;

她总是默默奉献,能不麻烦人就不麻烦人,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高贵。然而,她的大名垂宇宙,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国外物理学界仍未忘掉她的贡献,屡次邀请她出席重要的学术会议。

她只写了11篇论文,但不影响她成为世人敬仰的物理学大师。


丈夫俞启忠,也是我国资深的农学教授,然而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他,公开的资料甚少。

你们说,这样的人是不是“傻子”?

他们的心中有信仰,无论何时,都要做好自己的事,这样就是爱国报国;

他们为祖国看得很远,却唯独看不到眼前的自己那点利益,宁肯当傻子,做奉献,因为他们享受到了精神上回报。

王明贞和俞启忠,胸怀宽广,见识高瞻,舍小我,成就大写的人生,这对伉俪乃中国脊梁!

这样的人傻的有价值,但我们后辈不能忘记他们的无私奉献,请记住他们的名字:王明贞、俞启忠。王明贞先生90岁时许下的生日愿望,我们至今还未完成,但一定会完成。

再次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