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马谡失街亭,可能被冤枉了一千多年!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马谡失街亭,可能被冤枉了一千多年!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马谡剧照

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诸葛丞相第一次北伐,力排众议,派马谡为将,前去守街亭。这哥们儿自作聪明,不当道固守,不顾副将王平的建议,舍弃水源,到南山扎营。结果被张郃大军截断水源,打得溃不成军,北伐大业毁于一旦,诸葛亮只能挥泪斩马谡。

以前看书的时候就很疑惑,虽然大家都知道,马谡是纸上谈兵厉害,没有实战经验,但好歹是丞相府的第一参谋,官拜参军,水源对一支大军的重要性,小兵都懂,他一个主帅会不懂?

如果他真这么菜,还被派去当主帅,那诸葛亮的用人眼光得有多差?有个险要的街亭城池不守,跑到山上去扎营,这位仁兄如果不是脑子坏了,那就是魏国派来的卧底……

直到最近看了一本马伯庸马亲王的书,有一篇算是历史推理小说的《街亭》,看完忍不住一拍大腿:我去,这脑洞开得也太大了。

按这篇小说推理,马谡没有昏头,而是街亭处于魏国腹地,不是边界的坚墙高城,加上年久失修,残破不堪,根本守不住。而蜀军和魏军,几乎是前后脚到达街亭,根本没时间去修筑防御工事。既然守不住,那上南山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为啥呢?因为南山像一个麦草垛,四周斜坡,更妙的是,顶上为一个宽阔平地,足以容纳万人,正好驻军。而南山附近的水源,有两条明河,一条暗河,只要派一支军队守住暗河,水源就可以解决。

派去守卫暗河的,正是老将王平。

马谡失街亭,可能被冤枉了一千多年!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王平剧照

有将领质疑,既然我们在山上,那张郃大军直接从山下大道就过去了,还防守啥?

但事实上,魏军不可能无视马谡,后面有支大军随时可以切断你的退路,你敢放心走?所以魏军一定会先攻击马谡军队,这时蜀军就能依仗居高临下的优势,死守南山,一样能达到防守的战略目的。

想法很美好,可结局还是败了。问题出在哪里?

还是出在水源,出在守水源的王平。

按照小说的设想,张郃发现暗河后,试探性进攻了一下。结果王平这位老同志,根本没有抵抗,带着一帮小弟就溜了!

这不完全是抹黑王平,因为确实有这种可能性。

王平与马谡矛盾重重,互相看不顺眼。像马谡这种空头理论家,没直接带过兵,没有实战战绩,不但王平、魏延这种宿将不会服气,连小兵也不会打心里服他。可这种情况下,我们敬爱的诸葛丞相,强行赶马谡这只鸭子上架,于是后果产生了——副将王平老师相当不爽。


还有一点,大家别忘了,王平老师原来是魏国阵营的,他是一个降将。降将要站稳脚跟,立个大功很重要。

为了发泄不爽,证明马谡确实不行,顺带立个功劳,王平老师放了他的鸽子,溜了。

然后水源被切断,蜀军奔溃,被魏军火攻,四散溃逃。这时王平将军再率领他的小部队擂鼓呐喊,让魏军以为有伏兵,不敢追击,才得以收拢残兵撤退。

这一来,马谡成了罪人,对比之下,王平成了大功臣,回去之后加官进爵。

马谡失街亭,可能被冤枉了一千多年!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丞相快被气死了

接下来就是著名的“孔明挥泪斩马谡”了,不过这是演义,在正史《三国志》上,马谡回去根本没见着丞相,就被投入大牢,最后病死狱中。

丞相为何不见他?因为马谡是他的亲信,他得避嫌。

如果小说这就结束了,那脑洞还不算大。

更大的脑洞是,马谡被投入监狱后的审判过程

主审马谡失街亭一案的,是他的好朋友费祎。这位文伟兄,表面笑嘻嘻,说兄弟你放心,我一定帮你查明真相。背地里只采纳了王平一方的证言,都说是马谡不听劝谏,非要舍水上山。马谡一听,气得大骂,王平贼子,我让他守水源,为啥没守?他才是最大的罪人。

可是文伟兄两手一摊:你这么大火气没用,只有你这么说,其他将军包括小兵,都说你不顾水源。然后装好心,说你这死刑是难免了,我帮你逃跑。于是在转移监狱的时候,费祎提前在囚车上做了手脚,途中囚车摔坏,马谡跑了。

关于马谡逃跑这事儿,正史上倒真有记载。《三国志·蜀书·向朗传》里记载:“朗素与谡善,(街亭之败)谡逃亡,朗知情不举......免官还成都。”也就是说,他逃跑路上还遇到了朋友向郎,这哥们儿很够义气,没有举报,结果被连累免官。

但马谡是跑不掉的,他又被抓回来了。这下坏了,畏罪潜逃,那一定是有罪了,不然你跑什么?

费祎同学真是个坑货。

他为啥要坑马谡?跟王平理由很相似。诸葛丞相麾下的谋士型人才,最受赏识的是马谡,其次就是费祎,马谡死了,他才能一家独大。事实也如此,诸葛亮死后,费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官至大将军,封成乡侯,主政蜀汉。

马谡失街亭,可能被冤枉了一千多年!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费祎为相

说回马谡,二次入狱的他,病了,按正史记载,是病死狱中。

到这儿如果就完了,还不够奇。

马谡的复仇

马亲王继续开脑洞,说马谡得的病不一般,是天花,传染性超强,医官和狱卒都不敢近身,这哥们儿利用大家的这种心理,装死。然后小兵把他拉出城外去火化,待浓烟四起时,他翻下柴垛,躲过一死。

在山中养了半个月,马谡奇迹般活了下来,天花虽然好了,脸上却满是麻子,完全变了容貌。

他偷偷摸回城,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经过一系列反调查,他搞清楚了真相,坑自己的,是好兄弟——费祎。

君子报仇,几十年不晚,多年以后,王平已去世,但费祎还活着。

就在被允许开府后的最辉煌时期,费祎同志,被,刺,杀,了!

史料记载,刺杀他的是魏国降将,郭循。但小说《街亭》中,马亲王开了个最大的脑洞,说是这郭循其实就是马谡。

郭循开始是被姜维捉住的,姜维是鹰派,一心想继承诸葛丞相的遗志,北伐中原。但费祎是鸽派,一直压着姜维,不准打。

你不准打,我就打你,两个都想杀费祎的人,马谡和姜维,开始搞阴谋。

马谡失街亭,可能被冤枉了一千多年!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姜维剧照

具体措施是,姜维在活捉郭循时,就地杀了。然后以马谡冒充,投降蜀国。

反正蜀国大佬们也没见过郭循这人,马谡也已经面目全非,好一出偷梁换柱。

结果就是,马谡冒充的郭循,在宴会上当众刺杀了费祎,然后再当场被姜维的人砍死——砍得面目全非,谁也认不出了!

这……

不管你信不信,前半段我是信了,但后面这偷生报仇,脑洞太大,我不敢信,哈哈哈哈~

以上全文,只是大胆假设,没有史料为证,但给大家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觉得胡扯的同学,您消消气,权当小说看吧。

马谡失街亭,可能被冤枉了一千多年!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悲催的马谡

马谡是为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吗?

最后补充一点,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魏军的主将是司马懿,而马谡上山扎营,是想学兵法上说的 “置之死地而后生”:将士置于绝境,必定拼命。

真实历史中,不太可信。

首先,魏军的主将是张郃,不是司马懿。

其次,马谡守街亭,目标是守,是阻敌,而不是两军对阵,跟对方玩命。

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好例子,但他们都是进攻的一方。马谡既然是守,而且兵力比对方少好几倍,怎么可能去“置之死地而后生”?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其中另有隐情,也许一千多年来,我们都冤枉马谡了!

但话又说回来,从蜀军被围,四散奔逃,毫无组织来看,说马谡“纸上谈兵”,倒也没冤枉他。

毕竟换了诸葛丞相,撤退也能“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呢!


关注张小渔,一起煮酒论史!

《三国演义》,《三国志》,《三国配角演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