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硫磺岛战役为什么不选择围困?

微笑沉默


硫磺岛的作站意图本就是要对美军实施的最大的消耗,最大限度的拖延美军对日本本土的进功时间,当时日军大本营也认识到这场战争必输无疑,但却可以通过最大程度的消耗美军,达到停战谈判时取得更多利己的目的。而且当时派栗林忠道去,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无论从兵力对比、航空兵、舰炮、补给也必输,也不可能再有突围的机会,能做到的就是死磕,给美军造成最大限度的伤亡。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日本军国主义殉葬的炮灰。


花生果子溜


1945年2月,美军在硫磺岛同日军进行了三十六天的鏖战。美军在这场战争投入了11万兵力,而日本的守岛部队仅有2万4千多人。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后,美军以死伤2万8千多人的代价,最终惨胜,夺下硫磺岛。

(硫磺岛战役)

对于美军来说,两万多死伤,实在是一个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数字。那么,明明美军当时拥有巨大的人数优势,为何不对硫磺岛实行围而不攻,让岛上的日军弹尽粮绝呢?这样一来,不是可以减轻伤亡吗?

说起来,一开始美军并没有预料到此役会有如此严重的死伤。

在1944年的塞班岛战役中,美军出动6.7万人,与4.3万日军展开了正面对决。战役结束后,美军以死伤1.6万人的代价,基本全歼了日本士兵。

在美军看来,塞班岛战役已经是日军能够做到的极限。

而在硫磺岛,美军显然不想再给日本人任何机会。

在战役开打前,美国特地集结了11万部队,想要以人数和火力的优势,复制塞班岛的成功。而驻守硫磺岛的日军人数,则远远少于塞班岛。

既然美军人数那么多,为什么却会在硫磺岛战役中,遭到更惨重的伤亡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此役日军的指挥官栗林忠道。栗林忠道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深造,他深知美军现代化武器的威力。因此,等他来到硫磺岛后,第一个命令就是放弃同美军的抢滩登陆战。

(影视中的栗林忠道)

为了能够扬长避短,栗林忠道把日军的主力部队,安排在元山和折钵山的附近。在他看来,日军只有依据有利地形展开一层层的阻击,逐渐削减美军的锐气,才会有一丝胜利的可能。

另外,为了避开美军的空中轰炸,栗林忠道还命令士兵在硫磺岛上挖掘了无数条纵横交错的坑道。这样,不仅士兵们可以藏身其中,其他一些重武器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保护。

在战役开始前,栗林忠道召集了各级军官,向他们下达了“击杀十个敌人,才能够拥有‘万岁冲锋’的权利”。

这一条看起来颇为奇怪的规定,却在后来的战争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战争开打后,美军依照老规矩,开始利用海空的强大优势,一顿狂轰滥炸。不过由于硫磺岛山势崎岖,日军又躲在坑道中,轰炸的杀伤力根本就发挥不出来。

随后,美军命令部队一步步向前推进。但由于美军对地形并不熟悉,结果遭到了坑道中日军的疯狂阻击。日军在这场战役中如同鬼魂一般,杀完人便遁去。而美军则仿佛陷入噩梦,他们的每一步前进,都有可能万劫不复。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美军才会在战役中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那么,如果美军提前得知日军部署,又会不会选择围而不攻的策略呢?

实际上,就算硫磺岛真的是恐怖的地狱,美军也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强行夺岛。

(夺取硫磺岛)

第一个原因,硫磺岛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

在夺取塞班岛后,美国开始时不时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但硫磺岛刚好位于日本本土和塞班岛的中间,美军的每一次行动,基本上都会被日军提前探知。

通常情况下,硫磺岛的日军会主动派出飞机,对美军的轰炸机进行拦截。与此同时,他们还会第一时间向日本本土发出预警。这样就导致了美军的轰炸计划多次流产。

并且,更让美军难受的是,硫磺岛的日军,总是会不要命地派出飞机,对塞班岛的美军空军基地进行轰炸。因此对于美军来说,硫磺岛早一日拿下,太平洋战争就能早一步进入下一阶段。他们根本不可能干等。

第二个原因,涉及到整个二战的进程问题。

到了1945年,整个二战已经接近尾声。在欧洲战场上,德国正遭受盟军的两面进攻,但进度较快的一边,却是东线战场上势不可挡的苏联。在整个二战中,美国的投入不可谓不大。如果美国想在战争结束后,得到更多的利益,他们就必须尽早在西线战场取得突破。

由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表现出的顽强,美军始终没有办法腾出手来,专心地去抢夺欧洲的胜利果实。因此,对美国来说,硫磺岛早一天被攻破,太平洋战争就可能早一步结束。那么,在欧洲西线战场的美军,就更有可能抢得更多的利益。

不过,美军也许不会想到,哪怕在德国投降之后,日本仍然会负隅顽抗三个月之久,所以美军才有如此重大的损失。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一个硫磺岛,虽然面积上不算大,但实际上硫磺岛战役却是在二战中美军的痛,因为这场战役让美军损失了大量人力与物力。而回头看看这场战争有人会说,为何美军当时不对硫磺岛围而不打,直接困死这个小岛最终不战而胜呢?其实理由很简单,这并不符合美军当时的作战要求,对于硫磺岛战役要求就是速战速决。

1944年2月在美军收付马绍尔群岛之后日本开始着手打造一个环形防卫圈,在这个防御圈中硫磺岛就是最前沿,而由于马绍尔群岛的沦陷让日本在硫磺岛的重视程度直线上升,与此同时美军也将硫磺岛视为攻击冲绳以及日本本土的跳板,在这种情况下硫磺岛自然成为了必争之地。

战役从1994年8月10日正式打响,美国空军驻塞班岛的航空兵对硫磺岛开始了狂轰乱炸,按照当时的设想美军计划之用5天时间就能拿下这座小岛。然而这种错误的估计也让美军在之后吃了个大亏,在前期美军就足足投下了4000吨炸弹,但结果却丝毫没有用,此后美军海陆空三军开始轮番轰炸硫磺岛。

美军迫切的想要拿下这个小岛,但实际上美军严重的低估了这场战争的复杂性与持久性,因此即便是最终陷入僵局之后。然而即便如此美军依然想要做的还是尽可能的快速拿下这场战争,因此通过围困的方式拿下这场战争这根本不符合美军这场战争的原则,同时据美军当时统计在硫磺上日本已经储存了至少2个月以上的物资,在这种情况下美军想要实现围而不打也并不现实,因此也并没有实施。

同时不要忘了,真要想实现围而不打消耗的时间远远要比美军预计的要长,本来硫磺岛战役就已经到二战末期,如果美军再对硫磺岛长期围困恐怕到最后二战都结束了,这场战役还没结束呢,在这种情况下想用硫磺岛做跳板最终日本本土不就没有意义了吗?围而不打在这场战争中并不适用。


浴火


无论是《父辈的旗帜》,还是《硫磺岛家书》,这两部电影都向我们描述了硫磺岛战役的残酷性,从1945年2月19日持续到3月26日,历时一月有余的硫磺岛战役,美军参战兵力11万,伤亡2.7万多人,日军参战兵力2.3万人,其中2.2万多人战死,仅仅千余人被俘。这也是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美军唯一一次伤亡比例大于日军。

至于作者提出的为何美军不选择日困硫磺岛,而是选择付出如此惨重的伤亡代价攻占这么一个弹丸小岛,不是美军意识不到伤亡的重要性,而是美军综合各种原因,不得不拿下硫磺岛。其中具体原因包含以下情况:

其一、硫磺岛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美国在经过数年的浴血奋战之后,到1944年6月,经过马里亚纳海战后,美军占领马里亚纳群岛,美军以此为根据地,开始派遣以B-29为主的战略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大轰炸。

然而,美国派出的战略轰炸机在对日军进行数月持续的大轰炸后,美军发现此次大轰炸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时常轰炸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机,在起飞或者返程的路途中,时常受到日军高射炮、战斗机的起飞拦截,这让美军战斗轰炸机群损失惨重。

日军起飞战斗机拦截美军战略轰炸机群的地点正是硫磺岛,每次美军从塞班岛起飞的战略轰炸机在起飞后不久,就会被驻扎在硫磺岛日军雷达提前发现,守卫硫磺岛日军除了派遣战斗机进行拦截外,并会提前向日本本土报告,因此美军战略轰炸日本本土计划,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从1944年,随着日军逐渐在太平洋战场败退之后,日军大本营开始重新评估情势。为抵御美军的行动,日军建立了一个环形防卫圈“绝对国防圈”,南北向的加罗林群岛至马里亚纳群岛即为其中一道岛屿防线,两群岛更北部即是硫磺岛,其次便是日本本土了。

硫磺岛位于塞班岛以北615海里(约980公里),东京以南660海里(约为1050公里)

因此,我们可以硫磺岛战略位置重要性。

其二、美军伤亡耗费不起。

我们常说战争最高境界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战争最高境界。

然而,美日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三年多,随着美军进攻路线离日本本土越近,日军抵抗的就越烈越激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付出的伤亡就越来越多,对于尽快结束二战的美军来讲,早点攻克日本本土,使得日军早点投降,就意味着美军能避免更多人员的伤亡。

其三、时间上耗不起。

硫磺岛战役发生的时间是从1945年2月19日持续到3月26日,此时的欧洲战场形势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苏军已经攻入德国本土。下一步就是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灭亡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那么,一旦欧洲战场结束,苏联势力范围势必拓展到西欧,而后苏军势必挥师东进,从远东进攻日本本土。这势必将影响战后美军在欧洲战略位置,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因此,美军时间上耗费不起。

总结:硫磺岛战役,美日双方都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但是美军夺取硫磺岛后,以此为基地,可以充分的展现美军的优势,多批次昼夜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大轰炸,一方面降低美军伤亡,另外一方面加速日本投降进程。


梅花三弄说历史


1945年2月16日~1945年3月26日,美国从马莉雅纳的塞班岛发动了强攻硫磺岛的战争。这个小笠原火山群岛之一的硫磺岛满山都是富含硫磺的火山灰,长约8000米,宽约4000米,充其量不足21平方公里。



美军自珍珠港事件后即向日本进行了宣战,为了有效地制衡日本的军事力量,美军先行抢占了马莉亚纳的塞班岛。可这里美空军的B29轰炸机飞去东京则须2300公里。而塞班岛至硫磺岛是1000公里,再从硫磺岛飞去东京是1300公里。因此,美军抢夺硫磺岛势在必得,这是美军反击日本的战略重地。有了硫磺岛的中心周转站也便可以更有利的打击日本侵略者。B29如果在硫磺岛输液,大大的提高了轰炸机的有效攻击能力。


不过,硫磺岛由日本的粟林中道中将指挥。也许是这个指挥官的柔弱一面,他反对冲锋战、反对抢滩战,则是构筑了许多地下工事,即无数个暗堡。这里的火山灰结合水泥便是良好的工事材料,粟林中道将地下工事构筑得四通八达,这就造成了美军抢夺硫磺岛的巨大困难。也因粟林中将吸取了强攻塞班岛损兵3万的教训!他是一个以保存实力而著名的日本将军。

前面已说过,美军势在必得,而粟林中道中将釆用的是以守为攻的战术,美军则相反,釆用的是强攻和重力冲锋。这就符合提问为什么不釆用围困战术的理由;围困么?粟林中道已作好坚守的准备,坚守亦必准备了充裕的物资,拖住美军对东京的有效袭击也便可以让日本军方有效的调整战略方针...这一点,美军完全清楚日本的策略思想。于是,美军不会给日本喘息的机会,只有一鼓作气的攻击才可战胜这埸战争。战争讲究的是速击速战,也没有时间等待发生”转机”的机会。



于是,战争就十分残酷,往往美军士兵在冲锋途中还不知道怎么一会事?突然一下子就倒毙在了暗堡的机枪之下。这次战争也是二战史上最残酷的一场战争,也载入了二战经典的史册。


这场战争的残酷和美军士兵的牺牲,每每揪动着每一个美国人民的心,也缘于日本偷袭珍珠港极大地激怒了美国人的反战决心!因此,当美军在冲锋掠地时占领了硫磺岛的折钵山高地时,唤发了美国人民的热烈欢呼!

最后,以美军牺牲6821名,受伤12300多名。获得了胜利。

日军牺牲就更为壮烈,阵亡23786名,受伤220703人。被俘1083人。

抢占折钵山是这埸战争的最大转折点。

整埸战争的策略不可能釆用围困战术,上述已有分解。


用户听松闲人


1945年3月4日,一架轰炸东京后受伤返回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在美日两军的炮火下首次着陆成功,两天后,第一架P51战斗机在硫磺岛降落,美军夺取硫磺岛的战略意义就此体现出来。至8月份日本宣布投降时,累计共有2251架受伤的B—29在此紧急降落,从而挽救了这些飞机上的25000余名空勤人员,另外还有20000多架次的紧急加油情况,可谓至关重要。



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严格来说,在太平洋战争中,只有两场战役发生在日本本土,其中一个战场就是由东京市京桥区政府管辖的硫磺岛,另一场就是后来的冲绳岛战役。在日本二战后期划定的“绝对国防圈”中,小笠原群岛是必须死守之地,而这个群岛最大的两个岛屿就是“父岛”和“硫磺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军只在父岛上派驻了部队,硫磺岛的重要性是在美军反攻以后才逐渐显现出来的。

了解1942年杜立特空袭东京战例的答友应该清楚,从美军控制的中途岛到达日本本土距离超过2000海里(约3200公里),来回就是6400多公里,当时的轰炸机航程根本足以支撑这么远的作战半径。没办法美军当时只能动用了16架陆军最大的B-25空中堡垒轰炸机,用航母载运到尽可能靠近日本本土的地点起飞(舰队被发现就得立即回航),即便如此,这些轰炸机在执行完任务以后,也只能前往中国浙东沿海着陆,因为油料已不足以返回中途岛。



1943年服役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设计指标是最高时速每小时643公里,最大航程8580公里,但这是空机巡航的理论数据,而最终投入实战的技术数据是:挂2260公斤炸弹时最大航程为5663公里,因此实用作战半径只有2500到2800公里。而护航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更短,显然,中途岛是不能胜任轰炸所需的,直到1944年7月,美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战略轰炸机才终于有了可以直接攻击日本的空军基地。

但是塞班岛距离东京也有2280公里的直线距离,如果战机在执行任务期间出现受伤、机械故障等情况,那基本是飞不回去的,昂贵的战机和宝贵的机组人员都得全部掉进海里。所以说,无论是为了更好的轰炸日本,还是为未来登陆日本做准备,美军都必须在紧邻日本本州的小笠原群岛夺得一个可靠的空军前进机场,这是由太平洋战争的特殊性决定的。



在跳岛战术的实施考虑中,小笠原群岛中的父岛其实比硫黄岛大,但其地形崎岖易守难攻,并且不适合修建机场,于是已经建有简易机场的硫磺岛成为首选,这座火山小岛位于塞班岛以北615海里(约980公里)、东京以南660海里(约1050公里),既方便美军从塞班岛出动进行攻取,一旦拿下来也将成为轰炸和进攻日本的最佳中转基地,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跳板支点”。

所以攻打硫磺岛的意义在于“用”而不仅仅是“取”,并且是海陆空军都急着要用,那么围困就没有意义了,如果把栗林忠道的20000多鬼子封锁在岛上饿死,倒也不是什么难事,但那样必将耗时日久,怕是到时战争都早已经结束了,夺过来还有个毛用?正是因为着急要用,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才选定了这个至少在他们看来“容易得手”的小岛,拟定的战役时间仅仅为五天!



结果从1945年2月19日开始进攻以后,美军用了整整36天才控制这座小岛,据说岛上仍有日军残余,无非是难以再形成有效威胁罢了。战役期间美军付出了28686人的严重伤亡(其中阵亡6821名),而在23786名日本守军中,只有1083人活了下来,其他全部“玉碎”,是太平洋战争期间唯一一次美军伤亡超过日军的战役,尽管死的并没有日本人多。

关于硫磺岛战役的细节和栗林忠道中将的用兵方式,之前有过专答,就不再重复了,总体而言,栗林放弃了死守滩头的战法,而是以折钵山为中心广泛使用坑道战术,防炮防炸且不做无谓的“板载冲锋”,还是比较实用的,也给美军造成了惊人的伤亡。



当然,这种完全没有后援的死守下场也是注定的,全军覆灭是早晚的事情,兵败自杀的栗林忠道肯定不会想到,他的顽抗很大程度上促使美军决定动用原子弹攻击日本,反而给日本人带来更大的死伤,历史就这么冷。

美军付出的巨大代价自然是有回报的,到4月20日左右,已有7600多人的工兵部队登岛,在海军陆战队的掩护下抢修和扩建硫磺岛机场,他们将一号跑道扩建到3000米,二号跑道扩建为2100米,不仅成为B-29轰炸机的应急备降机场,当战斗机部队进驻硫磺岛后,其作战半径就覆盖了日本本土,可以有效掩护轰炸机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将轰炸效果至少提高了一倍以上,大大加速了日本的崩溃。


度度狼gg


硫磺岛战役是二战时期,美日太平洋战争中比较特殊的一次战役。原本并不起眼的硫磺岛,也因为日本偷袭珍珠港,美日开战之后成为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美军本打算在五天之内拿下硫磺岛这一战略要地。但结果,在这个仅8公里长、4公里宽的小岛上,美军苦战一个多月,才艰难的拿下硫磺岛。美军虽然拿下了硫磺岛,但美军的损失却非常的惨重,共计损伤28686名士兵。如此程度的损失,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都是极为少见的,这也是太平洋战争中,单次战役美国战损唯一一次超过了日本。要知道当时硫磺岛的日军丧失了海军和空军的支援,并且没有任何的后勤补给物资。而美军基本上是海陆空全方位的支援登陆作战。结果打了一个两败俱伤。不得不说硫磺岛战役的残酷性是非常可怕的。

为什么美军会在硫磺岛战役中受到如此重大的损失呢?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军当时情报方面存在很大的疏漏。美军过分的低谷了日军的人数,武器装备以及防守能力,造成了美军在绝对优势兵力情况下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从战前美军敢宣称五天内解决硫磺岛,就可以看出美军战前有多么的狂妄。另一方面,美军也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日军在硫磺岛战争中,之所以给美军造成了惨痛的代价,除了日军具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之外,日军还具有狂热的死拼到底的军国主义精神。这种悍不畏死的架势也确实吓着很对美军士兵。在美军全面占领硫磺岛的前夕,日军还从地下洞穴跑出来和美军死磕了一阵。可见日军的疯狂。

而美军进攻硫磺岛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现实情况不允许美军对硫磺岛围而不攻。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对日本宣战。由于美国的军事实力远强于日本,所有在太平洋之上,日本的生存防御空间被美国压制的十分厉害。日本为了抵御美军的进一步军事上的压迫。所以日本想要构建一个本土防御圈。当时加罗林群岛至马里亚纳群岛就是其中一道岛屿防线。两群岛更北部便是硫磺岛,硫磺岛再偏北便是日本本土了。所以硫磺岛对日本来说非常的重要。就等于是日本本土北方大门。而硫磺岛对美国也同样重要,因为只要美军占领了硫磺岛,那就有能力直接威胁到日本本土了。所以美军绝不可能围而不攻。

在美军的打击下,日军硫磺岛防御力量很快被击破。海军,空军,基本上是损失殆尽了。硫磺岛只剩下日本陆军在苟延残喘。之后美军惨胜于日本占领了硫磺岛之后。美军举国上下士气大振,因为他们很清楚美军占领硫磺岛的意义。也标志着战争的脚步已经差不多走到了终点。美军占领硫磺岛之后,开始迅速修建机场,这也使得美军的作战半径直接覆盖了日本本土,美军不仅能有效掩护轰炸机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使对日本本土轰炸愈加频繁和激烈,而且美军还将轰炸效果提高了一倍以上,这大大加速了日本的崩溃。

硫磺岛战役胜利后,不仅使美军获得了轰炸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还打开了直接攻击日本本土的通道。整个太平洋战争中,只有两场在日本本土发生的战役,一场是冲绳岛战役,另一场就是硫磺岛战役。如此足见美军占领硫磺岛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硫磺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与美国爆发的战役,从1945年2月19日持续到3月26日。 美军阵亡6821名士兵。日本损失23,786名士兵,1,083人被俘,22,703人阵亡。此次战役美军伤亡惨重。

硫磺岛位于东京以南1080千米,南距关岛1130千米,几乎是东京和塞班岛的中间。全岛南北长约8千米,东西最宽4千米,最窄的地方只有800米,大约不到21㎞2,因为岛上覆盖着一层由于火山喷发造成的硫磺而得名。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不绕开重兵防守的硫磺岛?或者是选择围困硫磺岛。美国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经常采用这种战术。那就是有名的蛙跳战术。这主要是美国想加快战争进程。1945年在美国掌握绝对的制空和制海权之后,美国想让自己的B29远程轰炸机。更快的勒死日本。

虽然美军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B-29从那里起飞已经可以覆盖日本。 但是美军迫切需要在这条轰炸航线中途找一个中继站,一是建立战斗机机场,让航程有限的战斗机能够从那里起飞给B-29护航,二来可以让在空袭中受伤或者出现故障的B-29可以迫降,减少损失。如果不占领硫磺岛,日军在岛上的空中力量。会对B29轰炸机造成威胁。这也是美国为什么要付出惨重代价攻打硫磺岛的原因之一。

硫磺岛北距东京1200公里,南距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1100公里,几乎正好处于B-29从塞班起飞去轰炸日本京滨地区的航线的中点。而且该岛本来就有日军的飞机场,所以比较合适。 攻占硫磺岛后,B-29对日本的毁灭才真正开始。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广元飞龙


因为美军也没想到硫磺岛上的日军这么难打,在美军的海陆陆战队上岛之前,美军的太平洋联合舰队对硫磺岛进行了接近一个星期的各种轰炸。基本就是

好了,我们来看一下双方的局势,这次美军太平洋联合舰队20万人口带406㎜舰炮支援,带绝对空中优势打过来了,对方的日军只有陆军这把怎么打啊?这种局势我还看不懂吗?a地板都赢了啊!怎么可能打不过呢?优势这么大,联合舰队骑脸怎么输?

当时美军全军上下都没有把硫磺岛放在眼里,认为硫磺岛上的日军不可能坚守。自然也就没想过围困战。

再加上当时硫磺岛的守军指挥官粟林道忠一(貌似是叫这个名字)直接放弃海滩,把美军诱进硫磺岛内打坑道战,美军就处在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地步,只能硬着头皮接着打。最终付出了伤亡接近三万人的代价才勉强硬拿下硫磺岛。

期间美军还发生了一件事,就是一个海军少将撤职了一个陆军中将,硫磺岛战役虽然是海军开的头,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工作都是陆军收的尾。期间一个海军少将以玩忽职守作战不利的理由撤职了一个陆军中将。这也产生了一个后果就是虽然海军陆战队在美军中被称为四等多用途两脚牲口,但是美国陆军的作战风格却一直在向美国海军陆战队靠拢。同时也导致了战后美军海陆矛盾的进一步加大?不过好在美国有钱,海陆矛盾虽然大一点,但是也在可调节范围之内。


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没有海陆矛盾,分别是没有任何存在感的英国陆军,上了岸比陆军还能打的毛子海军和本来没杀基础但是下海摇身一变就能当海军的中国陆军。


写游戏同人的小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美国军队在确立海空优势后,对日本军队陆军步步防御的岛链防守,提出著名的“蛙跳战术”,就是不一个岛一个岛的去跟日本人逐岛争夺,而是跳过那些不具备战略战术价值的岛屿,对它们进行海空封锁后,直接插到他们身后去打,硫磺岛为什么不封锁围困的原因就在这里—— 硫磺岛不是没有军事价值的岛屿,而是在二战后期,美国轰炸日本本土时,极具战略价值的一座岛屿,当它在日本人手里时,可以先期对美军出动轰炸机对日本本土提供预警,可以用地面高射火力迫使美国飞机绕行,也可以由岛上机场不停派出自杀飞机干扰美军行动,甚至一直去攻击美军部署在塞班岛的空军机场。在美军轰炸机返航时,还可以拦截那些伤痕累累的疲惫战机。而硫磺岛掌握在美军手里时,美军的空中堡垒B-25和超级空中堡垒B-29都不在短腿,拥有对全日本完整覆盖的轰炸半径,各机种护航战机也可以完全保护轰炸机航程。



其情况严重,并非空口无凭,在硫磺岛战役还在进行时,美日双方打得炮火连天,就已经有美军负伤的超级空中堡垒强行迫降硫磺岛,而后又是P-51战斗机迫降,所以硫磺岛的重要性就突出起来,折钵山战斗还在进行时,美军已经派遣近万工兵部队上岛,冒着日军火力强行扩建了硫磺岛上的元山机场,从1945年4月中旬开始,硫磺岛元山机场开始冒着日本人零星火力开始运行,到八月份日本投降,据统计,不算后来由元山机场出发执行任务的飞机,该机场就接收负伤战机两万两千余架,紧急加油两万余架,最重要的是挽救了如果不能在硫磺岛降落,就几乎面临死亡的机组成员两万五千余人,仅此,陆军攻击硫磺岛伤亡两万余人,死亡近七千的损失,就说得上大赚特赚,更别提从元山机场出发,战后对日本快速部署占领的方便程度。可以说硫磺岛被美军掌握以后,哪怕不是为了加快战争进程,投放原子弹,美军也已经具备依靠常规空中力量,彻底打垮日本的战略主动权,可以说硫磺岛就是日本身上的最后一颗纽扣。


太平洋上燃烧的群岛,包括硫磺岛血战,其实还向日本宣告了一个可怕的事实,那就是他们一贯鼓吹的美国人迷恋腐朽奢靡的生活,怕死不愿意战斗,会被日本大和民族崇尚武士道,敢于慷慨就义的大无畏精神吓倒的军国主义宣传的彻底破产—— 怒火中烧的美国人根本不怕死!而且愿意为胜利付出巨大牺牲,他们不但有钱、有工业产能、有富足的后勤保障,同样还有着远比日本庞大的国民人口总数!一但日本人发现自己幻想的用血可以吓住美国,结果是美国嗜血起来比自己还流氓时,第一个被吓住的,恰恰是日本自己。

而且这时的日本,已经发现自己近百年跳着脚的血勇和无耻,在真正打发了性的大流氓面前,是显得如此娇柔,这时不但要面对美国不怕死的红脖子,还要面对更蛮横无耻的苏联,日本每次要违反一个条约,无不绞尽脑汁折腾出各种花样了造借口,而苏联堂而皇之出兵东北,则是彻底把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当擤鼻涕纸,大方到日本自己都知道完全没必要拿这张纸出来说话了。同样,美国对于硫磺岛的投入,也是红果果的告诉日本,老子牺牲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