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岳飛之死,源於一場未遂的兵變

千百年來,人們都說宋高宗是殺害岳飛的主謀,這不假,但宋高宗殺害岳飛的直接動因是什麼呢?是一場未遂的兵變。如果不是那次未遂的兵變,宋高宗也未必會那麼懼怕手握重兵的武將。再怎麼著,岳飛頂多會被罷官,也不至於死於非命。

岳飛之死,源於一場未遂的兵變


公元1142年1月27日,南宋王朝的監獄內,一名重犯即將被處以死刑,當這個消息傳入民間的時候 ,老百姓並不是拍手稱快,而是痛哭流涕,替這個人喊冤叫屈,獄卒甚至冒著被全家滅門的危險,偷走他的遺體,背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為他安葬。這個在在朝廷眼裡犯了死罪的人。在老百姓心中。是一個一心為國的功臣。是忠義和勇氣的象徵。他的名字叫岳飛。

讓我們把時間倒流到北宋年間。公元1103年岳飛出生在河南湯陰。他家祖上世世代代務農,他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本來該在家種田。岳飛天生身強體壯。如果種田,瞎了材料。根據史書記載,他天生神力,十來歲的時候,就能拉開成年人才能拉開的強弓,而且他非常擅長騎射。一個退役的高級將領周侗看中了他,教會他十八般兵器,鼓勵他到戰場上殺敵報國,建功立業。


岳飛之死,源於一場未遂的兵變


1125年,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和北宋開戰。岳飛入伍後效力於抗金名將宗澤的部隊。宗澤是周侗的老部下,他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比較強。他帶領的宋軍跟金軍戰鬥多次,從來沒有失敗過。在宗澤的部隊,岳飛的表現很棒,經常帶著幾百人敢跟幾萬人金國人打。每一次,都是他自己衝在隊伍的最前面,像砍西瓜一樣砍掉敵人的腦袋。

但是,宗澤和岳飛這支部隊的勝利,並沒能挽救危局,一木難支。其他的宋軍部隊一敗塗地,北宋王朝很快土崩瓦解,皇帝的家人大多當了當戰俘,這件事被稱為靖康之恥。在動盪不安的戰亂歲月,僥倖躲過一劫的是皇帝的第九個兒子,他在河南商丘登基成為宋高宗。慌慌忙忙又建了一個朝廷,這就是所謂的南宋政權。南宋面對的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解決打到家門口的金軍,皇帝面臨可以選擇的方式有兩種。要麼反抗,要麼求和。


岳飛之死,源於一場未遂的兵變


奇葩的是,宋高宗兩個都不選,他叫部下抗擊金軍,自己跑到南方去躲起來。如果打贏了,那就回來,如果打不贏。那就向金國求和。岳飛看不起這樣的皇帝,直接上書請求宋高宗不要逃跑。應該御駕親征,鼓舞士氣。一口氣打垮金軍,收復失地。收到信後,宋高宗顏面盡失,非常的生氣,說岳飛越級越權。然後把岳飛攆出軍隊。他的意思是,就你岳飛厲害,不知道天高地厚,竟敢來教訓天子。

岳飛一點兒也不氣餒。象徵性地跑回家鄉,躲避了一段時間,又跑到前線去打仗。宗澤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再次接納了他。民間傳說中的岳母刺字,就是講的這次岳飛離家之前,母親為了那鼓勵他,為他在背部刺下了精忠報國。


岳飛之死,源於一場未遂的兵變


岳飛的心態沒問題。有問題的是,宋高宗的心態,已經壞透了。事出有因,因為在1129年,南宋發生了一件大事,有兩個部隊將領,認為宋高宗寵信奸臣和佞臣,拒絕提拔立下了戰功的自己,而是提拔那些會溜鬚拍馬的小人,將領非常的不滿,就帶兵逼迫宋高宗交權。宋高宗嚇壞了,勸他倆,也勸不動,哄他們,也哄不好,就差沒有下跪求饒啦。皇帝覺得大勢已去。一度宣佈退位。還好,終於皇帝的將領韓世忠前來救援,及時鎮壓了叛軍。讓宋高宗重新登基。

武將叛亂這件事,在宋高宗的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宋高宗第一次意識到,能夠方便,快捷,輕鬆要自己命的,並不是金國,而是手下的將領。這次武將兵變之後,宋高宗為了保命,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保證生存權的願望超過了收復失地的願望。如果可以的話,他甚至不惜宰掉所有武將。只是現實情況不允許,因為宋高宗還需要他們來抗金。


岳飛之死,源於一場未遂的兵變


1130年,金軍再次大舉進攻南宋。宋高宗這次不再往南邊跑了,乾脆直接坐到船上,逃到海上,什麼時候金軍走了再回來,這個月不行就下個月,今年不行就明年。為了讓這位下海皇帝早日上岸。宋朝的幾個老將把命都拼上啦,就拿韓世忠來說吧,帶著不足一萬人的小部隊,硬著頭皮去跟金軍打,把金軍打跑。

岳飛也出了不少力,他在上司已經賣國投降的情況下,自己帶著少得可憐的人馬,一邊收編逃兵、山賊、土匪。一邊跟金軍戰鬥。擋住了金軍的鐵蹄。在這些宋軍將領的拼死抵抗下,金軍沒能順利打到南方。搶劫一通就溜了。已經被嚇得尿褲子的宋高宗,在海上搖搖晃晃啦已經幾個月了。總算可以安穩到了岸上。宋高宗重賞了韓世忠和岳飛,並把大量軍隊交給他們兩個指揮。他特意給岳飛的部隊題詞,鼓舞士氣。


岳飛之死,源於一場未遂的兵變


岳飛沒有讓宋高宗失望,之後他幾次帶部隊北伐,收復了大片失地。把金軍打得丟盔棄甲,訓練出一支非常能打仗的岳家軍。成為南宋最有戰力最強的武裝力量。就連金軍都發出感嘆,怕岳家軍。表面上看,南宋的局勢一片大好,皇帝和武將的關係很密切,實際上是暗流湧動。宋高宗從來沒有忘記,被金國俘虜的兩個皇帝人質,一個是自己中的父親,另一個是自己的哥哥。

宋高宗最害怕的是。如果岳飛等人把金國逼急了,金國人直接撕票。自己就落得個借刀殺人殺親人的罵名。更害怕金國萬一扶持哥哥當傀儡皇帝。那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何在?宋高宗的內心深處,是非常希望跟金國求和的。


岳飛之死,源於一場未遂的兵變


同時,岳飛的勢力,在幾次的北伐戰鬥中,在迅速壯大,宋朝五分之三的軍隊都歸他管。宋高宗怕他萬一有不忠的念頭。估計自己看不到太陽出來就死了。岳飛曾經上書,敦促宋高宗早點兒確定皇帝的繼承人。以免金軍打來,沒有皇帝。這件事引起了宋高宗的警覺,他懷疑岳飛有干涉朝政的野心。

有個人正確讀出了宋高宗的心思。這個人就是主張議和的宰相秦檜。秦檜屢次刮耳邊風。讓宋高宗剝奪韓世忠的兵權。正在拼命北伐,已經打到北宋首都開封附近的岳飛,被十二道金牌,緊急召回,然後調離了部隊。岳飛撤兵時感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岳飛之死,源於一場未遂的兵變


秦檜本來是想,把韓世忠和岳飛都幹掉。但韓世忠在軍官叛亂的時候救過宋高宗的性命。出於感激,宋高宗還是決定讓韓世忠安享晚年。秦檜向宋高宗告發說,岳飛被解職之後,曾寫信叫他的兒子和部下起兵不忠,逼迫皇帝恢復他的兵權。依照南宋的法律。所有涉案人員,全部處死。

聽說秦檜要幹掉自己的戰友岳飛,韓世忠暴躁如雷,直接衝入秦檜家。直言要他拿出岳飛不忠的證據。秦檜說出了那句千百年來,人盡皆知的名言“莫須有”。於是岳飛之子和他的部下被殺,幾個月後,岳飛也被害。


岳飛之死,源於一場未遂的兵變


很多人都覺得,秦檜是殺害岳飛的兇手。如今中國的大多數嶽王廟,都有秦檜的跪相像。日復一日受到遊客的唾罵。讀者朋友,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應該明白,從當年宋高宗開始猜忌岳飛起,岳飛就已經在劫難逃啦!秦檜只是按照宋高宗的意圖執行命令而已。岳飛死後,南宋和金國,成功簽訂了停戰條約,南宋向金國稱臣納貢,並將岳飛收復的失地割讓給金國,史稱“紹興議和”。

宋高宗對這個結果很滿意,雖然賠錢賠得又丟人。但是,以後就能夠過上太平日子了。不用再提心吊膽啦!如果非要給這段太平加個時間限制,宋高宗希望是一萬年。但金國表示一萬年太久,20年已經是極限了。公元1161年,金國單方面撕毀合約,60萬大軍南下攻宋,把一心求和的送高中的嘴巴,打的啪啪響。

岳飛之死,源於一場未遂的兵變


岳飛和韓世忠,一個已經被殺死,另一個已經老死。幾十年來,武將受到壓制,宋軍的戰鬥力大不如前。金軍很快就逼近了都城,宋高宗又玩起了老招數,坐船逃去海上,下令解散朝廷。還好,朝廷裡面有幾個非常厲害的文官,危急時刻,以武將的身份帶兵抗敵。

他們一邊安撫已經嚇得拉了一褲子的宋高宗,讓他不要只顧得逃跑,一邊針對金軍不習水戰的弱點,趕製新式戰艦,爭取在水面上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阻擋金軍的攻勢。終於把金軍打退了,一直想一心議和保命的軟蛋皇帝,再也沒有臉面回來執政了,決定提拔接班人,宋高宗太窩囊,被嚇得失去了生育能力,一輩子沒有子嗣,絕了後。最後只能在旁族中選擇一個老實的,便於控制的人接班。這人就是南宋的第二個皇帝趙奢,也就是宋孝宗。這個宋孝宗,也確實很孝順,把宋高宗當作自己的親爹伺候著。簽訂合約這種東西,是不值得相信的。之所以能夠和談,是因為雙方力量對等。只要沒有實力,不去發展自己,無論選擇主戰還是選擇求和,都避免不了滅亡。

因此,如果不是那次未遂的兵變,宋高宗也未必會那麼懼怕手握重兵的武將。岳飛大不了被罷官,也不至於死於非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