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俗语“宁丢家财万贯,不舍房屋向南”,到底是怎样的理解?是迷信的说法吗?

白笑不白笑


这句话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说宁可丢弃万贯家财,也不能舍弃房屋面向南方。前半句很好理解只是打个比方,那么后半句的忠告之语是因何而出呢?

大家都知道,对于古人来说,拥有万贯家财那是非常富有的生活,是古时人人都向往的日子。而古人总结的这句俗语中,房屋向南的重要性却是要大于万贯家财的。有过农村生活的朋友都清楚,农村盖房是有很多讲究的,什么奠基、上梁等等步骤缺一不可,而最最讲究的就是要房正无缺角,正房必须要坐北朝南。这句俗语中的房屋向南就是指正房的坐北朝南!

那么房屋坐北朝南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其实这盖房时选择坐北朝南乃是我国几千年的文明传统,古人认为坐北朝南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性,方人杰地灵。有的朋友认为,选择房屋坐向非得这么讲究肯定和迷信有关。这一点还真不是迷信,抛去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不谈,房屋坐北朝南对于日常生活是有很多好处的!

首先,坐北朝南的房子采光性好,中国是处于地球的北半球,太阳都是从东偏南的方向升起,绕南行至西方落下,因此选择南向对于屋内采光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坐北朝南的房子冬暖夏凉,夏天太阳的高度角增大,照射进南向门窗的阳光减少,这样能保持屋里的一定凉意,而到冬天太阳的高度角变小,阳光会透过门窗大面积照射进屋里,可使南向的屋内温度高于北向屋内温度1-2°C。

再者,坐北朝南的房子避风,中国的冬天深受西伯利亚气候影响,西北风又冷又硬,而坐北朝南的房子可有效阻挡北风侵袭。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古人盖房子时选择坐北朝南的方式实乃智慧的结晶,不仅顺应了自然现象,而且还体现了生活积累的经验。虽说俗语中以万贯家财作对比有些夸张,不过足矣显示古人对于盖房子讲究的重视程度。

“宁丢家财万贯,不舍房屋向南”这句俗语乃是古人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留给后人的一份忠告,虽然对于现今城市生活的高楼大厦并不适用,不过对于农村自主盖房的人们来说还是很有用处的,古人的忠告我们要发扬,也要谨记于心!







小于品诗论著


“宁丢家财万贯,不舍房屋向南”,前半句是为了修饰后半句,强调房屋坐北朝南的重要性。那么,到底为了什么房屋要面向南方呢?

古人认为,北为阴,南为阳,风水好的地方就应该阴阳调和

早在原始社会,汉族先民就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修建村落房屋,考古发现的绝大多数房屋都是大门朝南。

商周时期,测量方向是选择环境的先行步骤,在《诗·公刘》中就有记载道:“即景乃冈,相其阴阳。”

到了汉代,政治家晁昏提出,在选择城址时,应当"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正阡陌之界。"

那么为何要选择坐北朝南,而不是其他朝向?

01.采光好

我国处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归线以北,所以朝南的房屋就便于采取阳光。这种房子光线充足,冬天,阳光也能照射到房间的深处,夏天太阳升到接近头顶的时候,屋内也感觉不到阳光的强烈照射,真的是冬暖夏凉。

02、避北风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有很深刻的认识,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好,而且还为了避开西北风的侵袭。中国是季风性气候国家,冬天有西伯利亚的寒流不断侵袭,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渐进,致使一年四季风向变幻不定。

其实,喜好房子坐北朝南,还跟古代的封建制度有关

说到这里就得从过去的四合院说起。

古代汉族民居,大多采用四合院的形式建造,其中房屋坐向的好坏,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因此,古代的宫殿和庙宇都坐北朝南,帝王的座位更是面向南方。古人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叫败北,或叫北面称臣。

自然而然民居就形成了朝向南方了。只是一定要避讳正南方向,偏东或偏西一点,以免犯讳获罪。

如今,在农村,北方平原地区的民居,建房子的时候依然遵循坐南朝北的风俗。一些山区、丘陵地带或许朝南的方位不容易找,致使住宅无法朝南建筑,那就需要在南边多设窗户,或开天窗增加照明,努力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

在城市,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住宅不可能都采用坐北朝南的房型,但那些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为我们设计出较为理想的空间环境,有效地改变住宅朝向不佳的问题,满足了我们健康生活的愿望。

综上所诉

坐北朝南的房子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坐北朝南的房屋是多方面的原因产生的,也体现出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于迷信无关。


那些旧时光


这话可不是什么迷信说法。老话说“宁丢家财万贯,不舍房屋向南。”意思是说,再多的家产,也抵不过一所坐北朝南的房子。我们这里有句话说,破家值万贯,也是这个意思。房屋是什么?房屋是家,是一个人疲倦之后可以栖息的港湾,那是多少钱财也无法相抵的。家财万贯或许有一天会消失,可向南的房屋,却永远会在那个地方等着你,等你累了的时候有个落脚之地。



不光我们老百姓住的房屋坐北朝南,去故宫看一下,虽然每一套院落都是四合院,但东西厢房应该都是那些不招人待见的嫔妃的住所,皇帝和娘娘们住的,也应该都是坐北朝南的房子。只有坐北朝南的房子才是正房,这样的房子才能够冬暖夏凉,而东西厢房都是冬天照不进阳光,夏天热的透不过气,所以只有向南的房屋最适合人类居住。


南方由于气候的原因,大部分人家住的都是两层的小楼房,跟我们北方不一样。我们北方人住的都是坐北朝南的四间大瓦房,家家都有一铺火炕,冬天日头照在炕上,坐在暖暖的火炕上,还可以享受冬日温暖的阳光,那朝南的屋子,住着别提有多舒服了。不仅如此,我们北方农村的房子,都有自家的院落。夏天在院子里可以种菜种花,丝瓜可以爬满院子。现在好多城里人,都想拥有一处我们北方农村的小院。

其实,也许一处坐北朝南的房子,并不能值多少钱,可能也没有城里的楼房值钱,但农村老家向南的房子,无论如何也不舍得卖,也不是钱多钱少的事,就是觉得老房子不仅住的舒心,住的年头久了,对房子有了很深的感情。我们村去年打算搬迁的时候,我心里特别难受,就像要跟自己的亲人分别似的,把家里的各个角落都拍了照片,准备留作纪念。后来又因为一些原因不能搬迁了,我的房子不用拆了,我感觉心里特别踏实。我那向南的房子,给我搬迁费,我也舍不得拆。


灵子


(尉迟寺遗址 复原场景)


尉迟寺遗址是国内新石器时代遗址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聚落遗存,位于安徽蒙城。它的发现,揭开了5000年前人类生活的真正面貌,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

通过发掘,发现有73间“房子”红烧土排房墙基,分为14排、18组,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总使用面积910平方米。每个房间大小不一有七八平米的,有十几平米的,有三四间连在一起的,也有十几间连在一起的,所有的房子均朝向南方。据考古人员介绍,这种红烧土排房,与更早的半地穴建筑和后来历史上的“宫室建筑”有承前启后的关系,是后来广大农村中流行的大北房的祖型。

所以,尉迟寺遗址的发现,在研究大汶口文化的分布区域方面是个突破,弥补了大汶口文化缺少完整聚落的空白,是史前聚落考古的重大突破,因而被列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尉迟寺遗址红烧土排房的发现,说明我国从古至今的房屋朝向一直都是坐北朝南的。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的智慧。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位处北回归线以北。冬季,寒冷的西北风从西北方向刮来,带给人们寒冷;夏季,湿润的东南风自东南方带给人们温暖和充沛的雨水。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古老的人们逐渐认识到房屋坐北朝南最适合人类居住,并沿袭下来。


所以说,不管家境如何,建房还是最好选择朝向南方。


一株吊兰


房屋坐北面朝南,住的舒服彩光好 ,心情也好,谁家盖房子都想选个好地方,大门在南测,水流东南選方留水道,这様财就不会流失了。是最理想的住房,现在盖房一点不讲方向,有的楼房更难见到太阳。


秋阁一凭栏


俗语“宁丢家财万贯,不舍房屋向南”,这是个关于盖房的问题。

对于农村的人来说,盖房是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事,因为它不仅需要一大笔钱,而且还有很多讲究。房子不仅要住的舒适,老祖宗还留下了许多禁忌和讲究,也必须注意。

我国处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不是什么封建迷信,盖房了自然采光非常重要,坐北朝南房屋,可以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太阳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朝南的房子,一直都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这样的来屋子,就不会显得阴暗潮湿,住着也非常的舒适。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气候型。冬天有西北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季风,一年四季风向可谓变幻不定。北方的冬天,那是天寒地冻,北风一刮,刺骨的寒冷。房子的朝向为南面,门窗等不容易密封的地方,背向风口,这样的布局,起到了御寒的作用。

古代风水,把南视为至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因此,宫殿和庙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座北朝南。如果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败北”,“北面称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