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農村俗語;“臘月不鬥氣,正月不吵嘴”,這話說的到底有啥含義?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五,往年大家都在走親訪友,今年因''武漢疫情''人們都宅家''抗疫'',幾天來,大家宅家容易產生擾悶的情緒.....今天農家人農家事給大家分享農村一句俗語;“臘月不鬥氣,正月不吵嘴”。我們每個人都應搞清楚這俗語的真正含義。

農村俗語;“臘月不鬥氣,正月不吵嘴”,這話說的到底有啥含義?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國的農村俗語都是從自然、實踐、文化中提煉出來的,要搞清楚其含義,必須從自然、實踐、文化三個方面說清楚。

一.這句俗語自然方面的含義

“臘月不鬥氣,正月不吵嘴”,是“道法自然”。臘月處於“小寒大寒,一年就完”的節氣,呵“氣”成霜,為人眼能看見呼出的“氣”霜最多的時節,因此,人與人不能再在這“氣”霜上加“氣”霜鬥“氣。這時鬥氣是雪上加霜。

正月處於立春節氣,氣象更新,春風得意,是“少”有自由選擇(小)制約意志(/),“匹夫不可奪志”的時節,不能用“口”反對“少”有自由選擇(小)制約意志(/),“吵”(字意)嘴。若在這一年的開頭正月的時候與人吵架,奪人志氣就開了壞頭,“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

農村俗語;“臘月不鬥氣,正月不吵嘴”,這話說的到底有啥含義?

二.這句話實踐方面的含義

“臘月不鬥氣,正月不吵嘴”,是從實踐中總結出的金玉良言。臘月處於“年關逼近(節)”的時節,人和集體都為過年的除舊佈新,萬象更新換屆,“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天忙碌得不可開交,如貨幣回籠,“若要翻身,債務還清”,賬務結清,“臘月的缺錢人賽如馬跑”“人情禮儀債,逼得把後鍋賣”,還要準備年貨,蒸饅頭蒸年糕,等等。為什麼?俗語說:“ 硬窮一年,也不窮(過年)一天”“因為一口氣,賣了十畝地”“賣了地買合籠,不蒸(爭)饅頭為蒸(爭)氣”。在這人和集體爭相“爭(蒸)氣”的時節,人與人不能再在這“氣”上加“氣”鬥“氣”。這時鬥氣,氣上加氣,誰都沒好氣。古今因小事鬥氣,在臘月鬥出人命大案的不少,殷鑑不遠,如在臘月“年底殺鄰居大案”,最初就是因為鄰里鬥氣,到多少年後,還互不服氣,不依法賠償,不賠禮道歉,至今被害人死亡與殺人犯被判死刑執行後,兩家僅存活的一兩個人還不知此理,繼續鬥氣,一方不收屍,一方揚言說“有種你就來(報復)”。再不能這樣鬥氣了,冤冤相報何時了!

正月處於俗語說的“新正上月”,人人氣象一新, 躊躇滿志,春風得意,見面就說“過年好”等祝賀語。這時“奪人之志”吵嘴,就結下了仇,恨你一年一輩子。

農村俗語;“臘月不鬥氣,正月不吵嘴”,這話說的到底有啥含義?

三.這句俗語的文化含義

“臘月不鬥氣,正月不吵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總結。臘月即“十二月”。“十二”,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用數學、龍的內涵:人龍以主觀工作約束權利、龍雞手(十),抑制提不同意見、龍牛鼻子呼吸(二),與氣的繁體字“氣”的造字意思相近,所以十二月是一個“氣月”,也叫“期月”“臘月”,本“月”不同於“昔”日,這是“臘”字的造字意思。因此,人與人不能再在這年底“氣月期月”上加“氣”鬥“氣。這時鬥氣的惡果,不可預“期”。

“正”月一月,“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用數學、龍的內涵:人龍的意識、意志、龍鼠須、皮膚、鱗甲、服裝。“正”是以“一”抑制二“止"的正點時刻,要明白此刻是“一”位正位正點時,吵嘴是“一爭兩醜(乙二),(只有)一讓(才能)兩有”。不能用“口”反對“少”有自由選擇(小)制約意志(/)、“吵”(字意)嘴。若在這一年的開頭正月與人吵嘴,奪人志氣就從“此”埋下發生嘴(口)“角”(“嘴”字的反意)的隱患。

農村俗語;“臘月不鬥氣,正月不吵嘴”,這話說的到底有啥含義?

綜上所述,俗語“臘月不鬥氣,正月不吵嘴”的真正含義是:人與人在氣頭上不鬥氣,各持己見時不吵嘴,不是僅指臘月正月,即指歸根到底不可鬥氣,萬不能開吵嘴的壞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