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蔚县、灵丘、涞源盆地的战略地位

蔚县、灵丘、涞源盆地的战略地位

中央之国的形成 [第95节]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

蔚县、灵丘、涞源盆地的战略地位

我们可以在〈赵——燕——中山国地缘关系图〉上观察一下蔚县盆地的位置。如果说楼烦关所在的吕梁——云中谷地是在恒山山脉的西头,那么蔚县盆地则是在恒山山脉的东头,太行山主脉的西侧。如果考虑到赵人已经在恒山山脉西头与中间,控制了两条通往大同盆地的道路,那么也许在恒山山脉的东头,赵人也会有新的收获。事实也的确如此,对于赵人来说,蔚县盆地的战略地位决不比前两者低。

蔚县、灵丘、涞源盆地的战略地位

我们经常说,那些大地理单元边缘的小盆地,往往能起到枢纽的作用,或者说谁能够控制它,就能够取得某条战略通道的控制权。之前的井陉盆地与林州盆地,包括中条山中的虞原(虞国所在地),都具备这类特点。而位于大同盆地东侧,太行山西侧的蔚县盆地无疑也应该归入此类。

在赵国成为独立的诸侯之前,“代”这支戎狄部落就已经控制了蔚县盆地,并以此为中心,向西、北方向将势力范围扩张至大同盆地的东部,以及张家口地区(也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小型盆地,分析燕国时会分析到的)。至于说赵人吞并代国的过程,最起码可以追溯到赵简子时期。

《史记.赵世家》中有一个故事是说赵简子希望在几个儿子中选取继承人,于是就出了一道考题,以观察儿子中谁更有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这道题是“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意思就是说我的“宝符”(也就是君主发号施令的信物,相当于后世的传国玉玺)藏在了常山上,你们谁先取到了,就有赏赐。儿子们当然知道这个“宝符”代表着什么,于是争先恐后的跑到常山上去寻找,结果却都一无所获。最终只有庶出的赵襄子,对赵简子说他找到了宝符,并最终成为了赵氏的继承人。

赵襄子当然没有真的在常山上找到什么宝符,他不过是用一句话点破了这个问题的玄机,这句话就是“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所谓“常山”,我们在白狄东迁的部分已经解读过了,就是太行山东麓的古恒山,也就是“中山国”人心目中的圣山(司马迁为了避汉文帝刘恒的讳,将恒山改为常山了)。换句话说,常山所代指的就是“中山国”。而这个问题的真实意图是在问,谁能找到消灭中山国的策略,谁就是我的继承人。赵襄子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看破了这层含义,也找到了消灭中山国的战略方向。那就是先取中山国北面的“代国”(中国古代,以北为上,所以说“上临代”),然后就可以消灭中山国了。

蔚县、灵丘、涞源盆地的战略地位

赵简子在赵襄子的建议下,定立了先取代,后灭中山的战略后,也的确开始积极的谋划吞并代国的方案。他最初所使用的方法其实并不算特别,那就是与代国联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代王为后。而赵襄子继位后,则开始正式对代国下手了。赵襄子所采用的手段,算不上光明磊落,他把那位代王姐夫引到雁门相会,然后让个厨师把代王给砸死了。而赵襄子的姐姐绝对称得上烈女,在知道自己弟弟杀了自己的丈夫之后,便自杀身亡了(虽说我并不认为,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那些“红颜”是左右政局的关键,但并不代表我不会对其中一些人的品德表示敬意)。

一般认为,赵襄子谋杀代王后,代国的土地就完全归属赵国了。而赵襄子也的确将自己的一个哥哥分封于此。但其实赵国对于代国乃至整个大同盆地的消化过程,持续了上百年。就象当年秦穆公称霸西戎,用胡萝卜大棒政策让渭河平原周边的戎狄臣服,但秦国真的吞并融合这些戎狄之地,却也到了战国中后期(那个同样被秦人以“美人计”吞并的义渠国,就是典型的例子)。赵国完全将大同盆地以及蔚县盆地归为直属领土,正是在百年以后的赵武灵王时期。在后面我们会分析到,赵武灵王用一道长城,向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宣示了自己的边境在哪里。

不管在赵武灵王之前,赵国对于代人及其土地的控制方式如何,真正将代国完全吞并(设立代郡,归为直属地),并以此为基础,消灭中山国的就是赵武灵王。而此时的赵国,已经由东西两块的格局,变成为以恒山山脉为地缘分割线的南北格局了。

蔚县、灵丘、涞源盆地的战略地位

在赵国的南部核心区(包括太原、忻定盆地,以及华北平原的土地)为秦军所占之后,赵国所残存的贵族甚至退至恒山以北,建立了一个新的“代国”,以作最后的抵抗。当然,这个新“代国”最终还是无法抵抗历史的洪流,对于气吞八方的秦人来说,只不过是多了一场战役罢了。


既然赵国的奠基人赵简子、赵襄子父子,以及赵国的末代贵族们,都如此看中代国的土地,那么我们就要从地缘的角度,好好审视一下代国的地缘位置。这其中的重点,当然就是代王城所处的蔚县盆地了。

蔚县、灵丘、涞源盆地的战略地位

“蔚县盆地”的命名,是因为这个小地理单元的腹地现在是由“蔚县”所管辖的(在盆地的西缘还有“广灵县”)。当年代人所建的代王城就是在现在蔚县县城的东北部(现在那里有个代王城镇,中国人是非常念旧的,那些古典时期的著名地标,大多在现在都有同名的行政单位。比如平型关边上就有“平型关村”,雁门关边上就有“雁门关镇”。不过对于秦以后的历史来说,蔚县也好,代王城也罢,都不是这个地理单元的主标签,蔚县盆地的战略地位在大部分时期是因一条著名的隘口——飞狐口而出现在军事家的脑海中的。

蔚县、灵丘、涞源盆地的战略地位

飞狐口的位置,就在现在的蔚县县城南面,也就是蔚县盆地的南缘。而飞狐口之所以战略地位显要,则是因为它所连接的“飞狐峪”是可以通往太行山脉的腹地。因此,在很多人看来,飞狐峪就是太行八陉中的第六陉——飞狐陉。其实这样理解也可以,但不全对。因为当我们从蔚县盆地穿越飞狐峪后,并不能到达河北平原。也就是说当年赵人如果从代王城经飞狐峪穿越太行山的话,他们并不能马上到达中山国在河北平原的核心区,还需要有其他的道路相接才能够完成赵人的战略意图。


如果赵国是沿着当年白狄的迁移路线,穿越太行山的话,那么他们在穿越平型关所在的那道山梁后,会先到达灵丘盆地。这里也是穿越太行山之前的最后一块有自给能力的战略要地。在白狄东迁中一节中,我们已经解读过了,赵武灵王选择此地作为自己的归葬地,足以显示灵丘盆地的战略地位。不过灵丘盆地并不是这次太行山之旅的最后补给地,因为在太行山盆地的腹地还有一个小型盆地作为中继站,它就是“涞源盆地”。

蔚县、灵丘、涞源盆地的战略地位

江湖规矩,涞源盆地的得名自然是因为它现在归属一个叫“涞源”的县管。而“涞源”县名称的由来,则是因为它是一条叫涞水的河流的源头地。至于涞水是条什么样的河流,地缘地位如何,我们等到走出太行山之后就会清楚的。能够在穿越太行山的行程中,找到一个小型的盆地,作为战略基地,应该说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仅此一点,控制涞源盆地的意义,就不会低于占据灵丘盆地。而涞源盆地的战略意义,并不仅仅限于能够为灵丘方向出击的赵人提供前进基地,更在于它还能够北连蔚县盆地。而涞源——蔚县盆地之间的主要通道,就是“飞狐峪”

蔚县、灵丘、涞源盆地的战略地位

当赵国得以掌控蔚县盆地时,战略平衡的天平,实际上就已经倒向赵国一方了。最起码能够从灵丘、蔚县两个方向出击的赵人,凭借强于中山国的实力,已经能够将涞源盆地这个前进基地掌握在手中了。而全面控制蔚县、涞源、灵丘三个盆地对于赵人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在赵人决定将胡服骑射作为国策,并修筑长城(公元前306——300年)以卫北境后,大同盆地本身对于赵国来说,已经不再是需要分散大量精力,来反复征讨的“生地”了。那些不臣服的戎狄们,都已经被隔离至长城以外的蒙古高原了。而在长城完工之前,赵人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基地,来训练他的新式骑兵。而这个基地就在蔚县、灵丘、涞源这三个呈品字型排列的盆地之间,只不过它的海拔有点高,以至于今天我们称之为“空中草原”。

蔚县、灵丘、涞源盆地的战略地位

〈蔚县灵丘涞源盆地〉地缘关系示意图

“空中草原”的位置是非常特别的,它是在蔚县——涞源——灵丘三个盆地之间的山地之上,海拔达到2000多米。之所以会在山顶形成这样一片平整的草原,是因为这是一块有36平方公里平顶山。到达这块片空中草原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从经由飞狐峪然后向西盘山而上。

当年代国之所以能够控制飞狐峪,有空中草原这个中继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而对于赵国来说,空中草原有点类似于“关山草原”之于秦人,不仅能够提供牧场,亦能中控战略要道。只不过秦人藉此发迹的“关中草原”,草场面积有35万亩(空中草原折合5万余亩)。能够为秦人提供的战马资源要多出数倍。不过对于赵人来说,有这样一个易守难攻,战略地位显著的军事基地,对于赵人来说已经足够了。至于马匹的来源,与游牧区无限接近的赵人并不用发秋。

可以想象一下,当赵武灵王所训练的新式骑兵,以强大的机动性,从空中草原经飞狐峪南下,穿越涞源盆地进入华北平原后,对以步兵为主的中山国,造成什么样的压力(也许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中山国可以摸索出对付轻骑兵的方法,但一开始的恐慌是在所难免的)。当然,赵国最终得以消灭中山国,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基于双方的实力对比。但军事技术的改革无疑打破了中山国勉强维持的战略平衡。

类似的事情,在当年商人凭借强大的战车和青铜武器赶走夏人,成为天下共主时就发生过一次。而在19世纪中叶,英国人以鸦片贸易为由,打开中央之国封闭的大门时,又发生了一次。尽管任何一项技术,最终都会被共享。但并不是每一个人或者政治体都能够看到了,很不幸的是,一直是赵国眼中钉的中山国,就再也没有机会从赵人那里学习新技术了(赵灭中山国发生在公元前296年,而胡服骑射的推行是在公元前307年。十年时间完成了赵人两百年来不曾完成的任务)。

有两点需要说明一下:一是古人对于两个地理单元之间的道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路线。就象飞狐峪一样,在他的东面,还有一条“大峪口沟”,也曾经成为连接蔚县盆地的通道(现在也是主要公路的修筑基础),二者在空中草原以西合为一路了。

也许有朋友要问,有没有可能两条道路,甚至更多的道路同时使用。答案是肯定的,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就象现在一样,古人走过的路我们基本都修通了,古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也修过去了。但在依靠人力开路的古典时期,在复杂的山地中,先人们往往只会开辟一条道路作为大路(或说官道)。

这一方面易于防御(还有收税);另一方面也是能力所限。至于其他可能的路径,如果长期没有人行走和维护的话,很快就会由于水患、泥石流等原因损坏。即使没有这些自然灾害,迅速成长起来的灌木也会阻塞道路。因此,当你的对手决定对你展开军事行动时,他们一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大部分时候防守好常用的道路就可以了。

还有一点就是,尽管当年诱杀代王的地点是在雁门,赵人很可能在随后是穿越雁门,沿恒山山脉北沿进入蔚县盆地。但最晚在赵人控制蔚县盆地后,赵人会在蔚县盆地的西侧,与灵丘盆地之间开辟出一条道路,这条道路也就是连接现在广灵县与灵丘县之间的公路。

以这条路线将蔚县盆地与忻定盆地沟通的好处在于,在大同盆地还不断为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袭扰时,赵人可以从自己的核心区,安全的到达蔚县盆地。连接广灵与灵丘的道路,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达伏击战。最近的战例是在1938年,八路军曾在这条路线上伏击日军,战报称歼灭了500日军。对于以游击战为主的八路军来说,可以称上是不小的胜利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