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江戶幕府最富強的一個時代,對後世的日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德川幕府(日語:とくがわばくふ)又稱江戶幕府(えどばくふ)。

1603年由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在日本江戶(今東京)所建。至1867年德川慶喜被迫宣佈還政天皇為止(即大政奉還),共經十五代徵夷大將軍,歷時265年。是日本歷史上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在此之後,日本基本結束了將軍及幕府統治的時代,為後來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提供了政治前提,江戶幕府時代是三大幕府之中制度最完善,國民最富強的一個時代,對後世的日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853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官馬休·佩裡率軍抵達日本,逼迫幕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最終引發倒幕運動。1868年德川幕府徹底垮臺。

江戶幕府最富強的一個時代,對後世的日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德川幕府(Tokugawa Bakufu)又稱江戶幕府(Edo Bakufu)。1603年由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1]在日本江戶(今東京)所建。至1867年德川慶喜被迫宣佈還政天皇為止(即大政奉還),共經十五代徵夷大將軍,歷時265年。

江戶幕府最富強的一個時代,對後世的日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江戶幕府最富強的一個時代,對後世的日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徵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8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還政予明治天皇為止。1853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官馬休·佩裡率軍抵達日本,逼迫幕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最終引發倒幕運動。1868年德川幕府徹底垮臺。

寬永時期

寬永期的是江戶初期的文化特點,受桃山文化的影響,安定幕府體制,傾向新的開始。在這一時期朱子學的儒學最為盛行。在這一時期的建築,流行靈廟建築,特以德川家康的日光東照宮為代表,這一時期的建築受桃山文化的影響施行豪華的裝飾雕刻。這一時期的書院以京都的桂離宮為代表,繪畫以狩野派的狩野探幽(1602年~1674年)為幕府的御用畫師。在這一時期還有京都的土佐派、元祿的琳派為先驅。在這一時期,因為侵略朝鮮,很多朝鮮製陶工人被帶回日本,所以九州·中國等地方各地出現了朝鮮系的工藝,有田燒、薩摩燒、萩燒、高取燒等很有名的陶瓷。

元祿時期

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為元祿時代,這一時期幕政安定、商品經濟得到發展的社會成熟時期,城市市民階層的形成,文化有了新的演變,這一時期的文化稱為元祿文化。元祿文化的特色是以人和社會為中心比較強傾向於現實主義和實證主義。著重實證於古典研究和自然科學問題的發展。這一時期的美術,受桃山文化和江戶初期的文化的洗禮。在文學上,出現了一娛樂市民為目的的各類通俗小說,“浮世草子”是其中影響最大的一類小說。元祿時期的文學藝術中心的代表井原西鶴(1642年~1693年)、松尾芭蕉(1644年~1694年)、近松門左衛門(1653年~1724年)。在這一時期歌舞伎和民眾演劇得到發展。

化政時期

化政文化的中心是以江戶時代的後期的文化,江戶的繁榮背景、都市生活為廣大背景。江戶是上方全國經濟發展的中心,多數都市民眾喜歡町人文化最盛行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化稱為化政文化。都市繁榮、商人·文人的全國性的交流、出版·教育的普及、寺院的流行等中央文化向各地傳播,都市生活多樣化的文化內容多種多樣的物質供求。一方面,學問·思想的分歧動搖著幕府體制,一些古代體制的脫落動搖著幕府。江戶時代後期的文學是以政治和社會為題材的出版物和紀傳體為普及,收到廣大民眾的喜愛。小說在這一時期盛行,其代表人物山東京傳(1761年~1816年)、式亭三馬(1776年~1822年)、十返舍一九(1765年~1831年)、為永春水(1790年~1843年)。在這一時期國學(即日本固有之學問,非我國之學是也)和洋學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幕末時期

政局和世道的混亂,幕府和歐美各國的深入交流,文化·學術都受到近代的影響。開國後,建立藩書調所、翻譯外文書籍和聘請外國教授,還有醫學方面,建立種痘醫學所。在這一時期幕府的海外留學生們被派遣到去學習歐美各國的政治·法制·經濟,薩摩·長洲等諸藩也派遣留學生去外國的。之後,橫濱開放接受外國的宣教師和新聞記者的到來,他們通過歐美的政治和文化介紹給日本人。通商條例的簽定,來日本的宣教師和美國人開了診療所和英語私塾,積極的傳播西洋文化。這一時期歐美的近代化文明在日本的聲望很高。

經濟

幕府掌握了佔當時全國糧食總產量1/4的富饒的土地,和大阪、京都、江戶等重要城市以及主要的礦山,還壟斷了金、銀、錢三種貨幣的鑄造權。

軍事

幕府控制之下的直屬武士旗本、御家人,以及旗本的陪臣,號稱“旗本八萬旗”。相對於各藩,在軍事力量上佔絕對優勢。

政治

設立中央官(大老、老中、側用人、奏者番、高家、大目付、町奉行、勘定奉行)、地方官(遠國奉行、大坂城代、駿府城代、京都町奉行、大坂町奉行、駿府町奉行、伏見奉行、長崎奉行、浦賀奉行、堺奉行、山田奉行、日光奉行、奈良奉行、佐渡奉行、新潟奉行、羽田奉行、箱館奉行)和三役職(將軍後見職、政事總裁職、京都守護職)三級管理體制,將藩侯們分為“親藩”(德川氏同族)、“譜代”(德川氏原屬)、外樣(關原合戰之後歸順的)三個等級,三者的領地互為交錯以達到監視外樣大名的目的。而且,親藩大名和譜代大名佔據了富庶和重要的領地。

江戶幕府最富強的一個時代,對後世的日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法律

頒發統治大名的基本法《武家諸法度》約束武士生活準則,頒發《一國一城令》限制各藩修建城堡,禁止結黨,規定婚姻需經幕府批准,還定下了“參覲交代制”,令大名隔一年在江戶和領地輪住,回領地時妻、子需留在江戶為人質。旅途和在江戶生活的龐大開支,不斷消耗了大名們的財力。

等級制

實行士、農、工、商四民等級制來鞏固封建統治。占人口10%的武士階層是統治階層。從1639年實行鎖國政策,由此限制大名們有利可圖的對外貿易,限制自由貿易的盛行以保護農村的自然經濟不遭破壞。幕府的統治在初期是有效的,給日本帶來了長達200多年的和平和繁榮。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德川幕府自18世紀中期起逐漸陷入危機之中。幕府財政日益困窘,農民和市民的起義此起彼伏,雖進行了享保改革、寬政改革和天保改革,也不見收效。資本主義列強強迫日本開關所造成的民族危機,終於導致了全國規模的倒幕運動。1867年11月,德川慶喜被迫向天皇“大政奉還”。至次年鳥羽、伏見之役,幕府軍終於被擊潰,德川幕府徹底垮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