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歐盟邀請伊朗外長訪問布魯塞爾,目的是什麼?

見腫消世界


歐盟1月5日對外表示,已邀請伊朗外長扎裡夫到歐盟總部布魯塞爾,並且明確指出,邀請扎裡夫的目的就是敦促伊朗緩和海灣地區緊張局勢。


(扎裡夫)

聽聽,歐盟把海灣局勢緊張的責任都推給了伊朗,讓伊朗採取措施進行緩和。而實際上呢?自1979年以來,美國對伊朗一直推行軍事圍堵和經濟制裁的辦法,在壓制伊朗的同時,也讓海灣局勢始終都比較緊張。

海灣局勢大為緩和的時期是奧巴馬擔任總統時和伊朗簽署了伊核協議。之後,伊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和周邊國家的關係也大為改善。不過,好景不長,美國新政府執政後,撕毀伊核協議,並對伊朗重新進行軍事威脅和經濟上的嚴厲制裁。這導致海灣局勢一下子又緊繃起來。而且,隨著美國極限施壓的不斷深入,局勢甚至有幾度失控的危險。


在無法與美國硬碰硬的情況下,伊朗只能換一種方式減輕巨大的壓力。而聖城旅的興起,在擴大伊朗影響的同時,所建立的親伊朗民間武裝對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和美國盟友都構成了不小的威脅,從而大大減輕了自身壓力。美國、以色列因此對聖城旅的創建者和指揮者蘇萊曼尼恨之入骨,早就想除掉他達到削弱伊朗的目的。

1月3號,美國在伊拉克巴格達機場附近,對蘇萊曼尼進行暗殺成功,美國共和黨高層為此歡欣鼓舞。不過,美國的行為大大激怒了伊朗,伊朗從最高領袖到普通民眾,都用各種方式抨擊美國,表達要為死者報仇的決心。隨後,伊拉克多地包括美軍基地和大使館附近都遭到火箭彈、迫擊炮的襲擊。美國總統又向伊朗發出威脅,宣稱伊朗膽敢向美國人或美國資產發起報復性攻擊,美軍會對已鎖定的52處伊朗重要目標進行狠狠打擊!


如果雙方真的互不相讓,也不排除有局勢失控的危險。歐洲擔心美國和伊朗一旦發生戰爭,會波及到中東各國,歐洲利益必將受損,因此,歐盟有意平息事態,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不過,歐盟基本上聽命於美國,當然不敢敦促美國該去怎麼做。而作為非常弱勢的一方伊朗,歐盟還是感覺自己還是有資格發號施令的。

同樣都是襲擊對方,伊朗被美國稱為恐怖主義,而美軍襲殺蘇萊曼尼則被稱為定點清除,是正義之舉。歐盟顯然認同美國這樣的定義,並按美國人意志向伊朗施壓。可見,美歐之間雖然存在著矛盾,但在關乎美國和第三方的利益面前,歐盟還是盡力維護美國人的利益。


當然了,歐盟敦促伊朗緩和當前局勢,說在歐盟,至於伊朗聽不聽那是另一回事。但根據這次襲殺蘇萊曼尼的性質來看,伊朗肯定不會輕易嚥下這口氣,太有失尊嚴了。至於用什麼方式、什麼時候報復美國,那就要看有沒有適當的時機了。


高山流水116820061


伊朗外長將訪問俄羅斯與歐盟, 就伊核協議磋商。對於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伊朗表示仍將暫時留在伊核協議內,與其他協議簽署國舉行磋商,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伊朗外長扎裡夫下週將訪問俄羅斯、布魯塞爾等地,開始磋商。 11日,有俄羅斯外交部官員表示,伊朗外長扎裡夫將於14日訪問莫斯科,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會面。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11日也宣佈,將於15日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就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一事與英國、法國和德國外交部長展開討論。會後,英法德三國外長與莫蓋里尼還將會見伊朗外長扎裡夫。伊朗將視磋商結果決定未來行動 伊朗總統魯哈尼此前表示,儘管美國決定退出伊核協議,伊朗暫時仍會留在伊核協議內,繼續履行協議所賦予的義務。鑑於這是一份多邊協議,伊朗政府將派外長扎裡夫出訪,與簽署協議的其他國家磋商。如果磋商證實在其他所有國家的合作下,伊朗將從伊核協議中完全獲益,那麼伊朗就留在協議內。否則,如果有必要,伊朗可以沒有任何限制地啟動工業規模的鈾濃縮活動。伊朗將從國家利益出發做出決定。

英法德敦促美國不要破壞伊核協議英法德三國此前也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將繼續留在伊核協議內,並“決心確保”協議得到落實。三國還敦促美國不要破壞伊核協議的框架,避免採取任何可能阻礙其他相關方完全落實伊核協議的舉措。來源: 央視新聞移動網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草莓愛旅行


外媒稱,歐盟邀請伊朗外長扎裡夫前往布魯塞爾,並敦促伊朗緩和海灣地區緊張局勢。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6日援引法新社報道稱,歐盟5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歐盟已邀請伊朗外長扎裡夫前往布魯塞爾討論中東局勢,聲明還敦促(伊朗)“緩和緊張局勢”。(1月6日參考消息網)


美國暗殺伊朗高級軍官索萊馬尼,導致美伊關係異常緊張:一方面,伊朗宣稱要報復,而且有了一些報復美國的行動;另一方面,伊朗此前已經多次部分退出伊核協議,1月5日又宣佈不再履行2015年伊核協議對其濃縮鈾所設下的任何限制,但仍將會繼續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進行合作。所以,這下歐盟慌了,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不僅與伊朗外長扎裡夫通電話,對美國暗殺伊朗高級軍官一事表達關切,而且邀請扎裡夫邀請布魯塞爾討論中東局勢。那麼,歐盟此舉到底有啥目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歐盟邀請扎裡夫訪問歐盟,最大的目的就是考慮歐盟的利益、歐洲國家的利益。當然,包括歐盟在內,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不希望美伊局勢升級,都不希望硝煙瀰漫海灣地區,都希望給當前一觸即發的美國局勢滅火、降溫,這也是歐盟的目的之一。


歐盟中的歐洲國家英國、德國、法國,也是伊核協議成員國,當然不希望伊朗退出伊核協議,而希望伊朗全部履行伊核協議。而且三國作為特殊結算系統創始國,已經建立特殊結算系統,繞開美國與伊朗開展貿易合作。特別是英德法三國還邀請比利時等6個歐洲國家,一起加入特殊結算系統,努力維護伊朗利益,努力維護伊核協議。伊朗無論退出還是不履行伊核協議,都不符合英德法三國的利益,作為現在還是歐盟領頭羊的英德法三國,當然要做伊朗的工作。


贏德法三國中,其實也各有自己的小算盤。英國本月底將脫歐,需要得到美國幫助;英國脫歐後為了減少損失,首先要與美國談判自貿協議。伊朗如果與美國鬧僵,美國哪有心思幫助英國,哪有心思與英國談判?而且美國今年還面臨大選,自己的事情都顧不上,怎麼可能顧得上英國?德國和法國必須考慮自己在伊朗和中東的利益,尤其是如果伊朗和美國真的打起來,必然造成很多難民,德國已經吃了難民的虧,肯定不希望再在難民問題上吃虧,法國肯定也不希望重蹈德國的難民覆轍。


美國暗殺伊朗高級軍官後,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都在做滅火、降溫工作,都希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美伊危機,歐盟作為有影響力的地區組織,顯然不能袖手旁觀、置身事外。外界既不能把歐盟看得非常高尚,也不能把歐盟看得唯利是圖,歐盟邀請伊朗外長扎裡夫訪問布魯塞爾,不管能夠起到什麼效果,應該是一片好心。


眾所周知,美伊危機的罪魁禍首是美國,解鈴必須繫鈴人,只有美國不再挑釁、不再侵犯伊朗,伊朗才可能慢慢平息憤怒。如果美國還要火上澆油,伊朗可能成為被逼急的咬人的兔子。所以,歐盟邀請伊朗外長訪問布魯塞爾,不如給美國施加壓力,要求美國停止對伊朗的侵害,要求美國對暗殺伊朗軍官作出道歉和賠償。儘管歐盟不可能把美國怎麼樣,但這至少是一個姿態問題。


毛開雲


降溫!

伊核協議伊朗已經宣佈中止但沒有完全退出,歐盟自然著急啊!

如果真要退出,美伊緊張,歐洲受損啊!尤其是英國,脫歐還要指望美國。但是,一旦美伊真的各種霍霍,英國就沒戲了!顯然,伊朗以退為進,設置可逆恢復伊核協議,就是一個成熟的決定!接下來,就有各個國家斡旋開始了!

當然,不要認為伊朗不反擊,總得找回面子,回應什葉派和伊朗內部情緒,一定會有偷襲等動作的。

本來歐盟想觀望,現在沒辦法,必須出面了,事實上歐盟態度還是受美國影響更大,所以沒用!


英武


讓伊朗屈從。


看向未來11


不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