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真明白事理的人,大多曾经犯过更多的错,有道理吗?为什么?

农在天涯


我觉得这话有道理。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不可能不犯错误。一个人在某一单位、某一地方摔过跤、栽过跟头,很正常,也并不可怕,相反,他会因此记得很清,这些人,一般不会“好了伤疤忘了疼”,而是对自己曾经的“伤疤”会记得更清,甚至会记一辈子,并经常提醒和反省,以便在以后的人生旅程中,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报载,联合国某机构在面向全球招聘职员时,要求必须在多个单位、多个部门任过职,否则,一概不用。同样,国内某上市公司在用人时,专挑在工作中曾犯过这样或那样错误的人,而对于一点错误、一次错误也没犯过的人,则不予考虑。

有道是:“吃一堑,长一智。”所以我们说,犯过更多错误的人,他们比普通人会更明白事理一些。


代安魁1


进入中年,每次晚上洗澡的时候我都喜欢把水温调的热一点,有一天还不觉得热,于是把水温调成了能够最大程度接受的那种“烫”,当水从花洒喷出来淋遍全身的时候,我觉得特别舒服,于是忽然想起了一件往事。记得小时候去公共澡堂子,父亲就很喜欢到一个水温最烫的池子里去泡,那时候特别不理解,人一上了岁数干嘛洗澡的时候喜欢那么烫的水呢?但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两个字“舒服”。

看了这个问题之后,首先想到了这个故事,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不准确,应该改为“真明白事理的人,都曾经经历过很多的事情”,这样就全面一些,而如果一个人犯了错,他当然会从中吸取教训,变得明白一些道理,但这又何尝不是他的一种经历呢。就好比我上面提到洗澡的事情,年轻人,身强力壮火力大,当然不喜欢用太热的水,而且因年龄段的关系也不会明白为什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而“畏寒”就是其中一种,现在我已经到了中年阶段,曾经的那种困惑因为有了体验和亲身经历而自己找到了答案。

有句话叫“吃一堑 长一智”,这说的也是经历,当你走过的路多了之后、当你的人生经历越来越丰富之后,你很自然的就会明白很多道理,要知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而一个人的成熟以及对待事物捭阖有度的行为举止,很多都来自于他的经历。刚刚我还回答了一个问题,而在那个问题中我讲的一个故事,也能够非常精准地印证这一点。我的朋友小宋,因买房而去找朋友借钱,结果他昔日的一帮死党好友纷纷用言语推搪,倒是一个平时认为关系一般的同事把钱借给了他。买房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当经历过此段波折之后,小宋大为感慨,因为他从中明白了很多事情,一个是人情冷暖世事难料,再一个就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以及“真正的朋友”这几个字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可以说从年幼到年老,我们都在随着各个阶段的经历而不断获得知识、懂得了更多的道理。比如孩童时代,夏天妈妈不让我们吃太多的冰棍,那时候你愿意吃、愿意一根接着一根的吃,所以你埋怨妈妈,但当你有了孩子之后,你同样和妈妈的做事方法是相通的,那是因为你已经“懂得”那是在保护自己的孩子。再比如上学了,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家长都批评自己,那时你还怀有一棵怨恨之心,因为你不喜欢学习;而当你长大成人走入社会之后、当你觉得自己的知识无法支撑你完成工作之后,你会后悔当初为何没听老师家长的话,这时候你明白了,因为你的经历告诉了你这个道理。

所以,我觉得真正明白事理的人,一定是经历过很多事情的人,而原因,我在上面已经做了表述。


喜欢养花的男人


【何知了答】我认为一个人犯过更多的错,未必一定是个真明白事理的人。而一个不明白事理的人,才会犯更多的错。接下来说说我的看法:

什么是明白事理?

《论语》中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zèn),肤受之愬(sù),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子张问什么是明,孔子说:“想水润物那样讲暗中挑拨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了。

事情或他人也许并没有那么坏,而一个人慢慢,一点点讲他的不好,听的人不知不觉就听进去了,并深信不疑。

一个人的委屈用苦大仇深的样子去表述,让听的人身同感受,根本来不及分析详情,冷静思考,情感就跟着走了。

这两种情况,人都会在同理心和正义感的双重作用下,容易头脑发热,不辨是非。如果一个人都能抛开情绪,明察实情,那他的心就是清晰明了

明,是指一个人内心明了,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世界看得通透,把人心人性看得透彻。

明白事理,剥开感性情绪的迷雾,直达事情的核心本质。

明白事理的人是怎样的?

明白事理的人,客观中立,依据事实,换位思考,明是非,懂进退。不从道德的角度评判,而是从人性的角度看待人事物,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能够让自己的做法和言行有理有据有节。

这样的人,俗称明白人,通晓人性,看透万事万物的本质,客观中立,不妄言不武断。什么都能理解,什么都能懂得,与他人能很好的沟通。

明白了事理,就不会轻易的被人利用,也不会轻易的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

三、不明白事理的人有哪些表现?

缺乏客观的自我认知。分不清真实和虚假,满脑子浆糊。认识不清楚自己的优缺点,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搞不清楚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浑浑噩噩地活着。

在社会中,找不到角色位置,不知道责任权利和义务。待在自我的小世界里,狭隘封闭,别人走不进去,自己走不出来。

永远纠缠于情绪。一遇到事,就慌乱急躁,惶恐不安;看心情做事,看心情做人,只有自己的心情,没有他人的感受;

不是采取积极有效,理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去正视心情,而是一直困于情绪中,一团乱麻。

边界感不清晰。随意侵犯他人的私有时间和空间,也不允许他人随意侵犯自己的私人空间。父母任意侵犯子女的空间,甚至侵占子女的思想。

在两性关系中,是一种占有关系,而不是一种平等尊重对方的关系。他人不乐意的地方,也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反而为了达到自我的心理满足,过分去要求他人。

四、明白事理的人,是怎样形成的?

受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性格品行、思想的发源地。如果孩子的父母是明白事理的人,言传身教,孩子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心中自有一杆杆,懂得世间人和物的运转规律,自然也就明事理懂人情。

反之,

父母满脑子浆糊,他们压根不知道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关系,他们混乱的规矩,也内化为孩子的满脑浆糊。他们也会成为一个不明白事理的人。《寄生虫》基泽一家,典型的不明白事理的一家。

受经历的影响。每个人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都不是单独独立存在的,而是必须要和他人、社会维系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个人的内在规则,是他和这个社会的人事物发生接触碰撞时,自发形成的。

这些规则,又随着时间,经历的事,遇见的人,也会发生微妙的化学效应。有人想理清自己和外界的关系,而达到与自己和外界的和解,会不停的寻求认知。这些效应的发生,只存在于不停用脑去反省和觉悟,并把认知转化为行动,再出新知的人。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之旅,都会在这个旅程中摸爬打滚,犯错,再犯错。有人在犯错中总结了教训和经验:

有人却在犯错中,跌倒了,无法重新站起来,继续往前走,只是傻坐在哪里,等待老去。一辈子也无法理清剪不断理还乱的人生。

受经典好书的影响。读书的真正涵义,就是明事理,获得智慧。一本好书,可以让有志之人的思想得到洗涤,教化。

弗郎西斯·培根的《论读书》中说到:读史使人明智,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读诗使人聪慧,因为诗诗最精简美丽的语言;演算使人精密,因为心会和数字一样细如发;哲理使人深刻,因为看问题的角度更多元;伦理学使人有修养,因为道德是每个人心中的准则;辑修辞使人善辩,因为出口成章靠的是逻辑。

一个甘于颓废和平庸,眼里只有物质世界的人,一本好书,如没用的物品,只会束之高阁,无心阅读。

看他人精彩洒脱的人生,悟他人聪慧睿智的思想,想自己故事,走靠近他们的路。

五、不明白事理的人,会犯更多的错

不明白事理的人,脑袋一团浆糊,看不懂人性,摸不懂人心,说话不经过大脑,把身边的人得罪完了,还全然不自知。家庭关系,社交关系,搞得极其紧张。

不明白事理的人,做事不经深思熟虑,抓起来就乱做一通。也理不清该做这事,还是那事,一锅乱粥,还频频出错。

不明白事理的人,无法对自己人生有清晰的定位,只是跟风从众式地过日子,还自以为这是明智的。就如马克吐温说的:“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

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没有见识和技能,对人没有正确的了解,对事物和社会没有正确的了解,只是一味地困在情绪中,很难有所成就,也很难有一个好的人生。

做一个有思想和见解的人,做一个能明辨是非的人。物质世界求丰富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得到滋养和丰厚。

请努力让自己活成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自己人生过得舒适惬意,且满足。


何知了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吧:。我觉得这句话虽不决对,却有一定的道理。

曾看过一期著名主持人大兵的演讲,他说自己是一个反面教材。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像大多数孩子那样,听从父母安排,去考公务员,过那种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日孑,而是去找到一家电视台,要应聘主持人,他被留了下来,从端茶倒水到编辑剧务,最后终有一天成了真正的主持人。在做主持人的同时,他也是一个业余歌手,酒吧老板,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旅游爱好者。这些不同常人的经历,在外人眼里这就是在一次次犯错,可他却觉得人生无遗憾,这一次次外人眼中的犯错,却是他一生宝贵的财富,让他真正明白了很多道理,那些是书本上没有的。


用我自己的例孑来说,有段时间母亲常在我耳边说奶奶当初对她不好,而在我眼里,奶奶对我和哥哥很好,我不耐烦地打断了母亲的话,跟她闹得很不愉快。母亲很伤心,说我不理解她。过了段时间,我和儿孑因为一件事产生了分歧,儿子情绪激动说了很多伤我心的话,当时的自己伤心极了。等情绪冷静下来后,我才意识到刚才我也有错,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他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他其实也没错,只是我们都没有换位思考而已。经过了这件事情,我才明白了人有时虽会犯错,但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若能将心比心,就会明白别人的不易。我给母亲打电话道歉认了错,我说:其实是我错了,我没有站在你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原来,人只有自己真正经历了,错过了,才能真正地明白很多道理。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就是一个一直犯错的过程,经历了,错过了,才能在错误中成长。

|


什么也不懂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佛家讲修行,其实是修感同深受!

人生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看见很多事情在你身边发生,你会有自己的感受,有些事情,你也许觉得不值一提.

第二个阶段,这些你曾经看到过的事情,一一发生在自己身上,你会突然发现,完全不是你以为的那么轻松简单,有些你曾经觉得无足轻重的事,对你造成的痛苦和伤害如此之大。

普通人只有经历过,痛过,苦过,挣扎过,绝忘过,才明白人生艰辛。才能真正懂得理解,尊重,爱!


陈众慕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 a great man can save another. 



水木清华76318705


我犯过的最大的错,就是善良,总是不忍心去让犯过错的人去吃苦头,总是左一次右一次的绕过别人,但是不知别人是否会向我一样,当我想法狠心的时候又放下了,我想这种错是一种善良,也就算了,不想和犯错的人记较,这种犯错也是宽容,向我这样的人犯的都是这种错,没犯过其它的大错,如人世间都是犯这样的错,人世界将会一遍美好,但是向我这样犯错的人将是少之又少


用户1081530476592


真明白整理的人,大多曾经犯过更多的错。这句话也未必有道理。

因为有一些人的明白可能是眼里看到的更多,看到后还会思考,我觉得懂得思考且一直保持思考的人都不会是不明整理的人。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遇到事只有反复思考,从各个角度去看待问题的人,才能算是一个明整理的人。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的多了足不出户也能知晓天下事,关键是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这些天下事。

诚然犯过错的人吸取教训会懂得一些事理,但是爱犯错的人的思考逻辑是不同的,出于思维惯性下次遇见类似的事他们依然会犯相同的错的概率很高。所以他们有可能会继续犯错。

所以一个人明不明白整理,取决于他用什么样的心态与逻辑看待这个世界。


牛团毛绒玩具回收


不一定,明事理的人不一定就犯很多错才明事理,同样犯了很多错的人不一定就明事理。

人在生活中会积累很多经验,自己看书或者和别人接触,等等,都能学到很多东西,更能让自己懂得怎么做人,明白怎么处事,在这些过程中不一定就犯错,但接触了这些形成经历是真的,所以说人生阅历丰富,更能让人活的通透。


再生草c


这个问题问的真好。还真的就是你说的那个样子。人都是一点一点的成熟,一点一点的长大。慢慢的越来越懂事了。犯了错越多明白的道理自然也多。经历越多,明白的道理也会多。不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吗?读万卷书不如走千里路。其实各有精髓。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内心也会变得更坚强。小编不想说了,就这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