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大明风华》朱棣北征,三杨“密谋乱政”,将朱高炽推上皇位

《大明风华》剧情愈演愈烈,如今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就是朱棣北征。

在剧中,朱棣决定御驾亲征,带上汉王和赵王一起,同时留下太子监国。朱棣一向勇武,拥有诸多辉煌的战绩,然而这次出征,却是屡屡受挫。

原本战事就不大顺利,谁知连老天都和明军作对,风雨交加导致朱棣进退两难。这边太子为了监国,已是疲劳不堪,勉强支撑着,只想等到朱棣胜利的消息。可是传来的战况,却是十分不利,于是朱高炽一时急火攻心,当众吐血。

太医诊断过后告诉三杨(辅政大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合称“三杨”),太子心力交瘁,如果不好好休息的话,恐怕凶多吉少。可朱棣战事未平,短时间内肯定回不来,太子身负监国重任,根本无法好好休息。

此时就有个重要的抉择,摆在三杨的面前,就是要不要将太子的病情,告诉朱棣知晓。这就引来了后面三杨“密谋乱政”的故事。

《大明风华》朱棣北征,三杨“密谋乱政”,将朱高炽推上皇位

三个人坐在一起商议此事,杨士奇率先发话。他认为不能将太子病情告诉朱棣,这样一来会令朱棣分心,既不利于战事,又对朱高炽无益。二来如果汉王和赵王得知,说不定会赶回来伤害太子,这对朱棣和太子来说都很危险。

接着,杨荣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朱棣知道太子的病情,说不定会产生易储的想法,而最有可能继位的,就是汉王朱高煦。或者还有个可能,就是效仿朱元璋,直接传位给皇太孙朱瞻基,然而如此可能导致“靖难之役”重演。

两人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后,都想知道杨溥是怎么想的,杨溥则直接用“好圣孙”三个字,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他说其实汉王当皇帝,虽然也没什么不妥,毕竟他勇武善战,也是朱棣满意的儿子。

可唯一遗憾的是,朱高煦的儿子中,没有一个能与皇太孙朱瞻基相比,如果是太子和朱瞻基继位,可保大明五十年繁荣强盛。

《大明风华》朱棣北征,三杨“密谋乱政”,将朱高炽推上皇位

当三人仍有些犹豫时,杨士奇提出,众人皆知他们是太子一党,一旦储君变成了别人,不管是谁继位,他们都难逃惩罚。只有极力拥护太子和太孙,才能保三人家族平安。杨荣和杨溥听后,便下定决心。

就这样,他们开始实行自己的计划。首先就是隐瞒太子的病情,防止汉王和赵王找到夺位的机会。接着将汉王、赵王留守在京城的部队调出去,再将太子的兵力换进来。

剧情发展到这里,相信观众已经看出来,朱棣马上就要下线了。因为在历史上,他就是死于北征归途中。剧中三杨“密谋乱政”,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太子太孙,以及他们自己性命,那么历史上,三杨是怎么帮助朱高炽登上皇位的呢?

《大明风华》朱棣北征,三杨“密谋乱政”,将朱高炽推上皇位

永乐二十年,朱棣在北征回来的途中病逝,当时随行的宦官不知道如何处理,便通知了杨荣和金幼孜。杨荣与金幼孜商议时认为,这里距离京城甚远,如果公布皇帝死讯,可能会有几大弊端。

第一如果被敌军知道,他们可能会趁机来攻,这样对明军是极其不利的。第二皇帝驾崩,军中必然引起骚乱,到时候军心涣散,势必会全军覆没。第三要是汉王和赵王得知,一定会马不停蹄赶回北京,与太子争抢皇位。

考虑到这三种情况,杨荣最终决定秘不发丧。他们小心翼翼将朱棣尸体保护起来,每天照常去汇报事情,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接着,杨荣快马加鞭回到京城,将情况如实禀报给太子得知。

朱高炽知道后,马上派儿子朱瞻基去迎丧,最后朱瞻基将朱棣遗体接回京城,这个阶段瞒过了所有人。如此一来,汉王和赵王完全被蒙在鼓里,根本没机会夺位,等到朱棣死讯公布时,一切已尘埃落定。

《大明风华》朱棣北征,三杨“密谋乱政”,将朱高炽推上皇位

就这样,三杨“密谋乱政”,将朱高炽顺利推上皇位,为大明朝保护了两位好皇帝。可惜的是,朱高炽在位仅二百余天,就不幸去世了,朱瞻基在位也只有十年光景。这与杨溥之前说的五十年,实在相差甚远。

之后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可是朱祁镇远不及自己的祖父、父亲,明朝在他的统治下,开始有盛转衰

,甚至出现“土木堡之变”,这样具有讽刺性和侮辱性的事件。

《大明风华》中朱棣也即将下线,之后朱祁镇等历史人物,也会悉数登场。至于后面的剧情,会以怎样一种形式呈现历史,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