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煙臺市博物館藏文徵明《觀瀑圖》,清雅靈秀,不染塵俗

煙臺市博物館收藏文徵明《觀瀑圖》,國家一級文物,紙本,縱346、橫104釐米。淺絳設色山水人物,畫面描寫深山幽壑之間,長松古柏之下,二高士對坐危石之上,觀瀑對吟的場景。款識為“嘉靖壬子五月既望徵明筆”。鈐印:文徵明印﹙白文印﹚、衡山﹙朱文印﹚,右下角鈐:停雲﹙朱文圓印﹚、玉蘭堂﹙朱文印﹚。嘉靖壬子為公元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文徵明時年82歲,此圖是他晚年的作品。

煙臺市博物館藏文徵明《觀瀑圖》,清雅靈秀,不染塵俗

文徵明 觀瀑圖

文徵明﹙1470〜1559﹚,江蘇長洲人,原名壁,字徵明,42歲起以字行。因先世是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詔,後棄官歸吳中,齋名“停雲館”,以詩書畫自娛。詩文方面與祝允明、唐寅、徐貞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是繼沈周之後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

文徵明藝術修養全面,多才藝,詩書畫具精。幼年求學於吳寬,後從李應楨學書,從沈周學畫。書法楷、行、草俱佳,初學宋元,後上溯晉唐,博取精華。小字取法二王,大字受黃庭堅影響,溫潤中含有蒼勁。繪畫方面山水、人物、蘭竹無一不工,以山水為主。追求文人隱逸、清雅的情懷,不取技法精妙的職業畫家法度,作品講究融意境、詩境、心境於一體,詩書畫相結合的文人畫體式。文氏曾做過三年京官,因難適應官場的生活,時時有退隱之心,這種心緒在他的詩作中有所表達:“鐘鼓殷殷曙色分,紫雲樓閣尚氛氳。常年待漏承明署,何日掛冠神武門。”57歲辭官出京,得償所願,歸吳地後,專注於詩書畫的創作,無世事之困擾。其畫作溫文儒雅,剛中帶柔,蒼勁而秀潤,整飭而不失老辣,愈到老年,爐火純青,越發彰顯出其純熟的功力和高雅的意趣。這幅觀瀑圖正是其晚年的優秀作品之一。

煙臺市博物館藏文徵明《觀瀑圖》,清雅靈秀,不染塵俗

文徵明 觀瀑圖 局部

觀瀑圖以巨石深壑為背景,一股泉水從岩石深處蜿蜒而出,長瀑掛於石壁之上,落於幽潭之中。水流從曲折舒緩,到飛流直下,從水霧迸濺,激流渦旋,又歸於寬闊平靜,於動靜之間,急緩迴旋,佔盡天機之妙處。岩石處理較粗獷,上方漸虛,圍繞水口向下漸實,巖壑幽深,順著水流將畫面情節引向下方,有洞天深邃之感。下方坡石之上,兩株古松拔地而起,蒼翠凌空,一藏一露,露者枝幹盤曲若蒼龍,勁拔挺秀;藏者於蒼翠枝葉間或隱或顯,意趣盎然。一古柏橫於兩松之間,枝幹崎嶇,穿插伸展,與松樹形成剛與柔,曲與直,橫與豎的反差。樹僅三株,卻森然古茂,蔥鬱蒼秀,後面的山石泉瀑在枝葉披拂掩映間,生動自然,富有意趣。潭邊石臺之上,二高士盤膝對坐,飄然若仙。一人昂首凝神若有所思,一人回首觀望似有所悟,清曠優雅之情盡顯眼底。山下巨石之間,一小童奉書沿山路緩緩而來,其恭謹之態與高士瀟灑之姿形成鮮明的對照。此圖尺幅超大,佈局嚴整,整體上虛下實,留白集中在瀑布潭水處,把畫面的主題直接引向山澗樹石間的人物,主體突出,疏密有致,格調高古,氣度不凡。此圖充分展現了文徵明的山水畫風格和高雅的文人情懷,畫面力求自然古樸,無巧飾矯作之態,畫家寧靜平和的心緒體現其間,溫雅沉靜,不染塵俗。

文徵明的山水畫作品內容多取山林隱逸的題材,高山流水,古柏長松,高士文人,品茗吟詩,寄情山水,靜聞天籟,世俗氣極少,古雅高致。這種題材取向,源於作者的性情、學識修養和江南秀麗的山川環境陶染,是思想與環境相融合的產物。文徵明早年學畫於沈周,在趙孟頫復古思想的影響下,有選擇的繼承了唐宋元以來的名家畫法之長,發展了元四家以來的以筆墨情趣為主的文人畫,擷取古代傳統精華,將繪畫、書法熔於一爐,形成了詩書畫三位一體藝術格局。這也是吳門畫派的主要發展方向。吳中文人常聚在一起,談詩論古,書畫應酬,相互觀摩切磋,結伴遊山玩水,陶冶情懷,這對文徵明的藝術成就和藝術思想都有很大的影響。文徵明鍾情於吳地的閒適寧靜生活,與文人唱和,以水墨戲娛。他的作品在情韻上獨具秀美平和的意趣,充滿了詩一般的境界。

此圖高瀑清泉,幽壑古松,逸士高隱,別有洞天,盡顯林泉清幽之妙境,世外高隱之逸情。可謂:“孤松挺秀,喬木臨溪。時有逸興,閒看天機。”從這幅作品我們可以看出,他以一種平淡寡慾的心態,悠遊於自己經營的世外桃源的意境當中,享受著創作過程中的輕鬆和散逸,釋放出恬靜悠然的心性,寄託著他對山林幽隱生活的嚮往。作品無意表現奇峰峻嶺的雄渾氣勢,景物不作結構上的深度刻畫,沒有激情澎湃的宣洩之感,更無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的刻意之筆,畫面中洋溢著一種陶醉其中的抒情性和高古的清寂感。

煙臺市博物館藏文徵明《觀瀑圖》,清雅靈秀,不染塵俗

文徵明 觀瀑圖 題跋

文徵明的畫作多有題詩,詩與畫的內容及意境相吻合,詩融畫境,畫融詩意。描寫這類林泉高士作品的詩句很多,如萬壑松風圖題:“過雨青山翠欲迷,擬波黃葉水交流。閒移小艇斜陽放,半嶺松風萬壑秋。”綠蔭清話圖中題詩:“碧樹鳴風澗草香,綠蔭滿地話偏長。長安車馬塵吹面,誰識空山五月涼。”這幅觀瀑圖極富詩意,因構圖飽滿,無多餘的空間,所以不需多題,硬題詩和過多書寫,必然會破壞畫的美感和佈局,多此一舉。一行豎款,清雅靈秀,恰到好處。因此一幅文人畫有詩句唱和固然重要,但在少有文字的情況下能通過繪畫語言傳達出文人情懷和書卷氣,才是箇中高手,觀瀑圖就是文徵明高超的文人畫成就的具體展現。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907期《煙臺博物館藏文徵明觀瀑圖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