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精英律師》女主戴曦揭露的職場真理:別讓逞能暴露無知

逞能,是職場上最蠢的事情。

就拿最近熱播出的《精英律師》來說,女主戴曦就因為“逞能”,遭到了大家一致的吐槽。

戴曦是男主羅檳的律師助理。有一次,她跟著羅檳去見客戶鄭老闆的前手下章柯,應鄭老闆的委託,他們要說服章柯重新回去工作。

章柯當即拒絕,因為他和鄭老闆之前有很深的矛盾,兩人還曾簽訂了競業協議,協議期間,章柯不能自主創業。即便如此,他也不想回到鄭老闆手下繼續“憋屈”地上班。

於是,“正義感”爆棚的戴曦私下找到章柯,給他出了一個自以為高明的主意:“競業協議,其實只對您本人有效,您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創業,但是可以用您老婆的名義創業啊。”

《精英律師》女主戴曦揭露的職場真理:別讓逞能暴露無知

戴曦回去之後,還正義凜然地跟羅檳爭辯:”我這樣做是對的!”

結果被羅檳一通大罵:首先,你這樣做是出賣我們的客戶;其次,因為你的自作聰明,章柯會面臨更嚴厲的法律手段,甚至會被我告到傾家蕩產。

《精英律師》女主戴曦揭露的職場真理:別讓逞能暴露無知

職場最不喜歡“逞能”的員工,這樣的”小聰明“,不僅坑了自己,也會害了他人。

1、你的逞能,恰恰暴露了無知

有些員工為什麼喜歡逞能?因為他們”過度自信”。

自信是好的,但是“過度”自信,就是對自己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和定位。

拿上文戴曦的例子來說,她給章柯出主意,就是仗著自己懂得法律知識,知道怎樣能“逃避”法律的漏洞。但是這恰恰暴露了她考慮問題的片面性。遭到上級的怒罵,她才醒悟:原來自己的“逞能”會給當事人帶來極大的麻煩。於是又匆匆跑回去見章柯,收拾爛攤子。

彈幕有一句話總結地很到位:“逞能一張嘴,擺平跑斷腿。”

職場猶如一個龐大的競技場,所有人都渴望表現自己,嶄露頭角。但是,當這種“競技”的慾望過於強烈,往往就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去幹一些“蠢事”,結果反而弄巧成拙,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開除過一個北大博士生,原因是這位高材生僅入職華為一個月,就洋洋灑灑給任正非寫了一封“萬言書”,大談特談華為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以後的發展策略,令任正非“目瞪口呆”。

這位高材生寫這封信的目的,多半是想展示才能或者表達與公司”共進退”的決心。但事實上,你一個入職僅一個月的員工,不先專注於本職工作,卻擔心起公司的發展戰略,未免有些好高騖遠,用力過猛了。

這位本來期待能得到表揚的北大高材生,等到的卻是任正非“無情”的批覆:“此人如果有神經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這個例子映射了當下許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憑著自己漂亮的學校履歷,一進職場就渴望當主角,反而少了腳踏實地、潛心鑽研的態度。

人民司法制度奠基者謝覺哉先生說過:“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謙虛;見多識廣有本領的人,一定謙虛。”謝覺哉先生所說的“謙虛”,在職場中就是“踏實做事,不貪功冒進”的初心。

2、切勿過分努力,職場不是“試錯場”

有些員工的逞能,是因為其“過度自信”;而有些員工的逞能,則是因為“過分努力”。

“過分”努力的員工,錯把職場當學校。他們總抱著“找機會鍛鍊自己”的心態工作,只要領導一發布重要任務,不敢三七二十一,先攬下來再說,還美其名曰“幫領導分擔壓力,順便還能學習。”

這樣的員工,不僅在消耗領導和同事的信任,甚至還會拖延工作進度,給項目帶來損失。

職場就是職場,不是你的“試錯場”。

我有一個朋友是平面設計師,每次領導佈置任務,他總喜歡搶著做。

有一次,他們公司活動需要做一個宣傳短片。正好會AE的同事生病了,領導詢問部門誰會做時,朋友馬上舉手,說自己可以試試。領導跟他反覆確認,他都確定自己能做好,但實際上,他只會一點AE的皮毛。

結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真正做短片的時候困難重重,不僅自己要熬夜學習,還叨擾了生病的同事。最後好不容易剪完了片子,成片質量也並沒有得到領導認可。他們領導只好趕緊找外包加急做了新的成片,總算沒耽誤短片的發佈。

後來他找我訴苦:“我又不是專業的,為什麼對我要求這麼高呢。”

我問他:“既然你知道自己不專業,為什麼要攬活呢?”

朋友聳聳肩,不以為然地說:“我當時想,這也是一個學習機會啊。”

這種“假積極”,其實非常沒有責任感,在職場中是很不受待見的。

我們經常會在網上看到一些毒雞湯,說什麼“職場不怕犯錯”、“在哪裡跌倒在哪裡爬起來”、“搶著做總比不做好,即使漲不了工資,也漲得了經驗”.......

這些毒雞湯不知坑害了多少初入職場滿懷憧憬的職場小菜鳥,他們只記住了上面的毒雞湯,卻忘記了“槍打出頭鳥”、“蹦的越高,摔的越慘”,後者往往才是殘酷的職場真相。

每當你想表現自己的時候,請先考量一下,你的野心到底能不能配上你的實力?如果配不上,請先慢慢積蓄能量,要記住,厚積才能薄發。

3、“知一行三”:職場精英必備BUFF

我曾跟一個互聯網公司的運營主管聊天。聊到什麼樣的員工最讓他放心,他說:“聽話的、執行力強的員工讓人放心。”我又問:“什麼樣的員工最讓你省心呢?”他回答:“我說一步,他能做三步的員工最讓人省心,但是這樣的人才太少了。”

優秀的職場人通常都能做到“知一行三”,也就是領導給你下一個指令,你能考慮到後面三步的指令並做好。這樣的人,不僅具有執行力,更有卓越的思維,這種思維叫“越級思維”。

再來看《精英律師》,羅檳的助理戴曦雖然行事有些莽撞,但是她的“越級思維”還是很讓領導欣賞的,這也是羅檳為什麼不願辭退她的原因之一。

在一次工作中,戴曦準備好了羅檳要求的律師函、法律意見書、起訴狀、答辯狀等一系列材料,羅檳翻閱完材料,讓戴曦去研究一下“柏靜紅案子”的相關法律條例,沒想到戴曦馬上條理清晰地向羅檳提出了自己對“柏靜紅案子”的看法。羅檳聽後覺得有道理,便讓她準備好相關資料。但其實戴曦早就把材料準備就緒,拿出手機一鍵發送給了羅檳,羅檳有些驚訝地看了她一眼,露出讚揚的神色。

《精英律師》女主戴曦揭露的職場真理:別讓逞能暴露無知

“越級思維”可以體現一個職場人的格局。

當你能夠站在上級的角度思考問題,你將擁有更宏大的格局,處理工作也能考慮的更全面細緻。慢慢地,當領導問你意見的時候,你不會問一答一,而是能展現出成套的規劃,擁有更高級的管理者思維。

當然,“知一行三”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煉成的,這需要長時間的職場經驗做地基,切不可眼高手低,否則,你的“知一行三”就又變成自作聰明的“逞能”了。

以上就是簡歷本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了,如需瞭解更多職場攻略,可點擊左下角的“瞭解更多”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