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令人闻风丧胆的地震,它的背景到底有多深?要如何对付它?

说到地震,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深有体会。那是一种对大自然深深的敬畏,天地都被撼动的感觉令人感到强烈的不安,因为我们没有能够与之抗衡的力量。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以至于在地震的时候,我们无所适从。随着地震科普的兴起,人类对地震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及预防意识,这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令人闻风丧胆的地震,它的背景到底有多深?要如何对付它?

现在,我国的地震预测技术较以前来说已经有所进步,但是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同时也是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我国开始正式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还仅仅是四十多年前的事那时候,那时候也正是我国科研技术刚刚兴起的时候,邓稼先、钱学森老师等著名科学家引领了那一个时代的科研发展。

古老的地震预测技术

令人闻风丧胆的地震,它的背景到底有多深?要如何对付它?

当然,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应该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地震仪的人,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世界上地震频繁,但真正能用仪器来观测地震,在国外,是19世纪以后的事。而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的地震仪之祖。虽然它的功能尚只限于测知震中的大概方位,甚至说相当简陋,但它却超越了世界科技的发展约1800年,毫无疑问,那是一次超前的发明。

地震预测的兴起

关于真正的地震预测研究,它的兴起并不算早,在世界和我国大约都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的。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才对地震开始重视并开展了地震预报的研究。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曾经不同程度的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比如1975年,我国成功预报了2月4日发生于辽宁海城的7.3级强烈地震,使得这次的损失受到最小。

令人闻风丧胆的地震,它的背景到底有多深?要如何对付它?

现在,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已经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对所有的地震都作出准确的预报。这是因为地球内部的运动规律我们尚未能完全捕捉准确。

我国哪些地方最容易地震

大陆漂移

令人闻风丧胆的地震,它的背景到底有多深?要如何对付它?

但是,总结近几十年来的地震规律,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我国地震的频繁地带,也就是地震带。什么是地震带呢?顾名思义,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带,地震带一般都位于地球板块的交界处,这是因为什么呢?相信大家都知道大陆漂移,那是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著名理论,所以他被称为"大陆漂移学说之父"。魏格纳的理论表示我们的大陆在以前并不是这样的,以前的大陆是一块完整的大陆,但是经过岁月的变迁,它们逐渐开始分裂。

大陆分裂的原因

令人闻风丧胆的地震,它的背景到底有多深?要如何对付它?

大陆分离的原因有很多种,比较容易接受的原因如板块间惯性动量不均匀分布形成的机制,这和魏格纳的认为有异曲同工之妙。著名的魏格纳认为,大陆不是我们那般想象的是固定不动的坚硬地块,它其实是是一个较轻的硅铝层,它漂浮在粘性很大的液态的硅镁层之上,就好像冰浮在水上一样。由于受太阳、月亮的吸引力和地球自转时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它会发生移动。换句话说,大陆的某些部位比较重,有些比较轻,因此在移动时,由于各处的快慢方向不一致,所以产生了大陆的分裂现象,进而就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大陆分割局面,但是实际上这些板块依然处在漂移当中,它们依然处在挤压碰撞当中。你可以想象,两样物体碰撞的时候,受到最大伤害的自然是两者的碰撞处,所以在碰撞处地震和火山频繁。

我国的地震带

令人闻风丧胆的地震,它的背景到底有多深?要如何对付它?

不幸的是,我国恰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周围还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因此地震相当活跃。据数据统计,20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这是一个异常恐怖的数字,所以我国也是一个地震频繁国。

令人闻风丧胆的地震,它的背景到底有多深?要如何对付它?

总结下来,我国大概有这五条主要的地震带,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台湾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23条地震带上。台湾的地震频繁性是出了名的,而其中地震最频繁的当属西南以及西北那一带,因为那一带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那里。科学家认为是印度洋板块向下俯冲抬起亚欧板块,造就了喜马拉雅山,其中还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四川那一带也是地震的频繁带,那里隶属于"青藏高原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而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也是一个地震高灾区。至于新疆地震区由于地广人稀,因此地震尽管频繁,但是造成的伤害反而没有人口密度的地区来的严重。

住在地震带的人们要如何防范地震呢?

许多人会被这个问题给误导了,其实住在地震带上不一定有地震,不在地震带上也不一定没有地震,这是一个概率事件,只能说地震带发生地震概率相对较大,因为在这里地震带一般是地球构造处相对薄弱的地方,在这里最容易受到地质活动的影响。

令人闻风丧胆的地震,它的背景到底有多深?要如何对付它?

那么如果你住的地方位于地震带,或者地震带附近,那么你也别慌,不管是地震带,还是非地震带,遇到地震的人他们的防范措施基本都是相同的。所有遇到地震的人,如果你在室外,尽量往空旷处避难,这是因为地震可能会导致房屋倒塌,如果你在建筑密集处那就很危险。如果位于室内,并且那么尽量找到可以躲避的物体下面,比如桌子等等,等到地震活动降下来,再伺机逃出去。事实上,面对地震,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情况,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冷静,用平常所学到的知识去保护自己。

令人闻风丧胆的地震,它的背景到底有多深?要如何对付它?

另外,我们可以懂得一些地震预测的知识,比如地震的前兆,如地震活动异常、地震波速度变化、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地应力变化、地电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异常、动物异常、地声、地光、地温异常等等。具体表现为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如鱼会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等。

地震是地球的常见现象,我们无法抗拒,但是我们可以捕捉到它们的规律进而做出防范的行为。总之遇到地震,千万别慌,冷静思考,快速分析做出应对的策略。

令人闻风丧胆的地震,它的背景到底有多深?要如何对付它?


对地震感兴趣的读者,你可以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地震就能看到丰富的关于地震的知识以及谈过程,比如地震的背景以及防范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