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天拉3次大便,這正常嗎?

張之瀛大夫


一般每天排一到三次和一週排三四次都是正常的。排便是否正常,不能只看次數,還要看與平時的排便習慣的比較、大便的形狀和顏色、有無伴隨症狀、有無相關病史及結合其它檢查和患者情況等,如果平時都是正常排便,突然次數增多了,而且還伴有腹痛腹瀉等症狀,就要考慮是不是出現腸道疾病了。

我媽媽就是的腸胃就不是蠻好,每天大便好幾次,一次也不多,就老是像排不盡的感覺,有時還腹痛,吃點辣的涼的就腹瀉,吃了一些藥物,沒有效果,後來一個朋友說這種情況是腸胃功能紊亂了,腸道菌群失調,要吃益生菌調理,建議吃常康樂益生菌,我媽媽吃了一段時間大便次數減少了,看她吃了有效果,我又給她買了好幾盒,媽媽吃了腹痛緩解了,大便也規律了。像一般腸胃不好的人,平時在飲食上一定要注意,不要吃油膩寒涼的食物,多吃含纖維高的食物,多喝溫開水。


一片楓葉起舞


我認為不正嘗。大多數人都是一天一次,一般作息不規律的,飲食不規律的就不好說了。比如我在上班的時候生活很規律,幾乎都是早上起來去一次,而且時間都是相差無幾。但放假了就不一樣了。所以我感覺如果一天三次就是不太正常了,肯能是吸收不行或是腸炎之類的。還是去全面檢查一下比較好。


成天胡扯


一般而言,正常的是一到兩次,一天一次的話,為每天晨起一次,早上5點左右時是人體陽氣最弱時段,固攝力最差,一般都在5點後起床,所以排便推遲到了起床後,而不是5點拉床上。一天兩次的話,正常為晨起一次,另有下午5點到7點,此時太陽準備下山,是由陽轉陰關鍵點,正常人體固攝力逐漸減弱。如果是每天三次的話,就看除了這兩次外,另外一次的大便是否成型,是否色澤不佳,是否含有過多的入口時形態物質,判斷是否有病。如果不成型,比如豆渣樣或者黑芝麻糊樣,說明氣虛,可以伸出舌頭對著鏡子看看脾氣和腎氣那樣虛,或者兼而有之,如果色黑,在未吃黑色食品時,可以認為是胃或者腸道有瘀血,也可以哈哈氣,胃氣的味道聞聞或者翻胃看看是胃還是腸的瘀血,如果是大便先出部分很黑甚至帶血,可以認為肛門附近有瘀血或者肛裂之類,如果含有過多沒有消化的食物,同樣是脾胃不佳的表現。當然,急慢性中毒的情況也可能出現上述便狀。

最好的情況是你三次大便便樣都色型俱佳,軟而不黏,說明你胃腸功能非常強勁。


陳沁巧


一天打幾次大便算是正常?其實這個並沒有統一答案,因為排便次數受影響的因素非常多,比如飲食、心情、藥物、疾病等。

就拿飲食來說吧,如果您吃的是比較易於消化的食物,可能三四天都不會排便,但如果您吃的是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粗雜糧等,一天可能就會排便2到3次,所以題主如果吃的這麼健康,一天拉3次大便是正常的。但其實,想要知道大便正不正常,不能只關注排便次數,而是要關注大便的形狀、大便的顏色、排便的時間。

大便是否正常,需要關注以下三個指標:

一、大便的形狀

關於大便的形狀可以參考下圖“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正常大便呈香蕉狀,表面光滑,圖中第三型和第四型都屬於正常大便的形狀,如果大便形狀是第一型的羊糞球和第二型的香腸狀且排便費力,就是有便秘,需要多吃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等食物,如果你的大便形狀是第五六七型的,有可能是腹瀉,也有可能是疾病引起,但都屬於不正常的大便形狀,需要檢查。

△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

二、大便的顏色

正常大便的顏色為黃色、金黃色、黃褐色,黃色和金黃色多見於嬰兒,不正常的大便顏色通常為黑色、綠色、紅色,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紅黑色,如果大便發黑、大便帶血,排除飲食原等因素後。仍然存在這種情況需要進一步檢查,以防痔瘡、腸癌等疾病。

三、排便的時間

正常情況下,排便的過程應該是很通暢的,整個過程大概3-5分鐘結束,如果排便的時間過長,排便費力,大便乾燥,都屬於不正常,這種情況首先應該改變飲食,如果長期存在這個問題,則需要去醫院檢查。大家明白了嗎?只要您的便便成形、顏色正常、排便通暢,那就是正常的,單一關注排便次數並沒有意義,畢竟影響排便次數的因素有很多,一天1次,一天2次,一天3次,都是正常的。


本文由靜與明為您解答,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謝謝!不足之處,敬請指正,回答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

每日醫學科普


關於排便習慣,很多朋友都非常關注,大家很容易擔心自己的排便習慣是否存在異常。但事實上,不同的人的排便習慣可以有比較大的差異,並非大部分人的排便習慣都一致。舉個例子,有人一天可以拉3次,但也有人兩三天才拉一次;有人習慣起床了就會拉,有的人只有到了晚上才拉的出來;有的人大便特別幹,而有的人大便比較軟......

在醫學上,常見的幾種大便異常表現的定義如下:

  • 腹瀉:大便次數增加,往往合併有大便性狀和性質的改變,如糞便稀薄、水樣或含有粘液膿血,還有可能含有不消化的食物等;

  • 便秘:排便困難或排便次數減少,往往容易出現排便量小、大便乾結、排便費時費力、排不盡感,甚至需要手法幫助排便;

  • 黑便:大便色黑,呈柏油狀,可以出現血腥味兒,常常合併有上腹部不適、腹痛、腹脹、頭暈、乏力等;

  • 便血:大便顏色呈鮮紅或暗紅狀,鮮血往往僅存在於糞便的外周,有時候可以在肛門上有鮮血殘留;

根據上述的這些異常大便的定義來看,並沒有明確地對大便每日的次數做具體的標準,而是強調的大便次數和性狀的變化,以及伴隨發生的其他表現。

因此,一天拉三次大便也可以是正常情況。只要沒有出現明顯的大便習慣的改變,不是突然增加到每天3次,同時大便的顏色、性狀等也沒有特別明顯的改變,排便過程中和排便後也不伴有特別的感覺,那麼,一般不用擔心!

我們的理念是:慢病管理“靠自己”,科學指導“不迷信”!


家有好醫


昨天,張大夫在悟空問答上回答了我們拉的便便為什麼是黃色的,受到了大家較廣泛的關注。下面網友的留言比較多,我認真看了一下,有一些網友提出的問題還是具有代表性的。舉個例子,有一位網友問,多久解一次大便,才是正常的。今天,我就和大家談談到底多長時間解一次大便才是正常的?

在瞭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複習兩個概念。一個是便秘,它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功能性的或器質性的)大便次數的減少,通常指每週排大便少於3次,同時伴有糞便乾結和排便困難等情況。第二個概念是腹瀉,它是指較平時,患者排便的次數明顯增加,同時可能會伴有排便急迫感及腹部不適,或肛門不適等症狀,此時的糞便稀薄,或糞便中含有未消化食物,甚至含有粘液膿血等。

上面兩個概念,粗略的可以認為是一個排便太少,一個是排便太多,那麼在中間的就是正常的,即大部分人每日排便一次,少部分人可能會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

但張大夫想和大家說的是,排便是否正常,不能只看次數,還要看與平時的排便習慣的比較、大便的形狀和顏色、有無伴隨症狀、有無相關病史及結合其它檢查和患者情況等。


張之瀛大夫


一般情況下,正常人一般排大便1到3次,有個體差異。

說一說什麼是腹瀉和便秘

1、先說一說什麼是腹瀉

所謂腹瀉直觀的講就是一天拉大便的次數增多,臨床上還包括大便稀薄、大便帶有尚未消化的食物或者大便帶有膿血或者黏液,每日排液體狀大便在3次以上,大便裡含水分80%以上(正常的大便固體物佔25%,水分佔75%),均可以認為是腹瀉.

腹瀉分為急性和慢性腹瀉兩種.

病程超過兩個月則稱為慢性腹瀉.


2、在談一談什麼是便秘

便秘在生活中和臨床上也非常常見

便秘大多長期持續存在

症狀很是擾人,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導致便秘的病因多種多樣,但仍然以腸道疾病最為多見

便秘是指大便次數明顯減少,通常是指連續三天不排便或者每一個星期(七天)排便少於三次並伴隨排便困難或者乾結則可稱為便秘.

(圖片來源於網絡,不作為商業用途!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和用藥的依據,不能代替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建議,如有身體不舒服,請及時就醫。)


佳園道


第一個要是寶寶的話要看餵養的方式是怎樣的。

母乳的話就會很多,有的會5~7次也不一定。奶粉的話就會少點2~3次也是有可能的。混合型的話一天大概3~4次左右。

第二個要是青少年,青年,成年人的話管你一天拉幾次,吃的多拉的多。

第三個要是老年人的話就得注意了,有可能是胃腸炎或是脾胃虛導致的大便次數多,這個就得諮詢相關的醫師,或者去醫院檢查看看了。


- - 來自渣渣的見解


要上天的狗子


介於正常和不正常之間,注意點飲食就行了。


輕舟源頭


不正常,小腸和心臟互為表裡,小腸溫度低,下焦氣化功能不好,大便溏洩。同時雙腳冰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