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今年經常聽到互聯網裁員,可為什麼招人還是那麼難招呢?被裁的人都去哪了?

兔子tztz


互聯網裁員用另一個說法叫做人員結構調整優化,被優化的絕不會是高端或者優秀的人才,企業為了降低人力成本,會選擇裁掉一部分員工,舉例比如他們的人數是50人,薪資綜合是100w,那麼企業招聘的人數會在30人左右,薪資綜合會在80w,但是這30個人是能夠幹50個人的活的,這樣每個人的薪資提高了,企業的總成本是降低的。

另外,程序員這個職業比較特殊,工作效率不是簡單的累加,比如兩個應屆生需要一起做2天的活,一個3年的程序員不是需要1天,可能大半天就可以了,因為少了溝通成本。所以人員的減少不會降低效率,可能還會提高,成本又減少,薪資還提高,企業當然會選擇這條路。

所以無論外界環境如何,作為一個程序員,都不要做最基礎的事,只盲目出賣自己的時間幹活,要提高自己能力和效率,只有這樣到哪裡都不會被裁員,都能找到合適滿意的工作。


掌握自己的節奏


先來說下互聯網行業裁員潮的背景:

互聯網行業,這幾年因為企業融資越來越困難,互聯網流量越來越貴,AI科技的發展,一些低端的從業人員首先被裁員,不管是京東、阿里、網易這樣的大公司,還是些小創業公司,基本從2016年開始,都在裁員。

小公司可能是開下去了,項目部門整體解散。

大公司往往是裁掉一些不掙錢的部門,以及優化掉大量沒有性價比的員工。

裁員是很多大公司轉虧為盈的法寶,參考京東在2018年裁員10%,2019年宣佈首次盈利。

互聯網行業招人難,這是個偽命題

互聯網行業的招聘需求是不斷髮生變化的。

就拿我熟悉的新媒體運營來說,2015年的公眾號、微博運營很吃香,當時找一個有經驗的新媒體運營是很難的,因為這是個新鮮事物,稀缺著呢。

但是這個崗位在2017年卻明顯過剩了,很多公司都不願再招。

自從2018年抖音火了以後,抖音運營又成了一個香餑餑崗位,但是企業仍然招人難。

假設企業在2018年裁掉一個只會微博、微信的新媒體運營,這時候企業真正需要的是抖音短視頻運營人才,那麼你說招人難不難?一大堆簡歷收上來,發現有抖音作品的沒幾個。。

未來互聯網行業的招聘,某些稀缺職位肯定是招人難的,比如互聯網行業的營銷人才,流量獲取人才等等。過去急缺的人才,在未來可能又爛大街,面臨被裁員和失業的風險,比如2015年的O2O人才。

對於互聯網行業來說,高端的崗位和緊缺的崗位一直都很難招。

被裁的人要麼轉型,要麼等死

被裁員怎麼辦?

被裁員,首先對一個人心理上是一種打擊。

但是這時候千萬不要自暴自棄,而是要抓緊時間學習。

切忌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匆忙進入一個陌生的行業。

被裁員的這段時間,可以看看書,寫寫文章,輸出下這段時間的工作心得。

找到自己身上的薄弱點和可以擴大的優勢。

先別忙著工作,趕緊給自己找定位,找轉型的機會。

在未來,其實很多有實力的人沒必要去給公司打工,只要能夠找到願意為自己的產品買單的人,照樣活得很滋潤。

自由職業、給自己打工是未來大趨勢。

不信你看,這幾年的滴滴司機、抖音網紅、外賣送餐員、自媒體人、自由攝影師,哪個人是天天坐在辦公室裡給老闆打工的?

他們很多人不打工,反而掙到了很多錢。

選擇打工一定程度上就是把命運交給了老闆,而自由職業是把命運完全交給自己。

作為工作5年後的職場人,前兩年我還會死心塌地給老闆賣命,現在我已經學會了投資自己,學會找點副業。

世上發財的路有千萬條,打工基本是死路一條。

建議所有被裁員的人深思。

我是江少,資深互聯網運營。喜歡我的觀點,麻煩點個贊,謝謝啦。

江少


我也經常聽到,但也確實沒看到招聘市場上非常活躍。我也想知道。


我猜測是用人單位太多,基本一出來就被搶了。現在互聯網企業多如牛毛,傳統企業也在搞互聯網化,有經驗的人都不難找工作,就是看被裁的願不願意去而已。不過被裁的一般都是績效確實不符合要求的,能力不到位,確實該匹配到其他互聯網企業去。少部分非工作能力被裁員的,大多都是自己創業了,有些就轉型做其他。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覺得用人單位自己也要反思。有些jd開的要求太高,但是待遇又給不了。也有些特殊條件限制,比如公司位置在很偏遠的地方(環境不高大上,交通也不方便,讓人覺得公司沒實力),或者公司的業務“非主流”讓互聯網的人覺得沒意思(特別是傳統行業的B端,我看到就有機械工程類的B端平臺招人,又或者是做一些珠寶玉器的平臺,也有一些比較冷門但其實也賺錢的如知識產權類的),應聘的人也會看項目去挑選。


不過歸納起來,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提到的:要求高,但錢給得少。


三十很惑


裁的人,基本上都是不是,五十歲左右的人了吧。新招聘員工的,較他下大力他也夠累的了,較他乾電腦方面的工作吧,在這個年齡段的人嗎,基本上多數都玩不了。去幹建築吧更不合使,有地的種種地,沒有地的,能做點小買賣的,就做點小買賣。兒女有孩子的就看孩子吧。如果有高技術的人員,和有高手義的人員,也裁不著這樣的人吧。這些人吧基本上就是,九十年代左右,招上來的人吧,高中生基本上都沒有,多數是高小畢業生,和初中畢生的文評吧了,因學文低裁一部分,因身體關係裁一部分,因技術低落一點的裁一部分。以下子就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啦。他該乾的也不幹啦。我說的對不對。請你看看,大家朋友們,怎麼評論的吧,謝謝。,,,


長青93408428045


互聯網裁員,裁的是低能量老思想,招的是新思維丶高能量的人群,這叫換血。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裡,那行那業不都是能者上庸者下?機器還需不停的換機油,更何況是求生存的各行各業,就連那些野生動植物也是適應新環境者生存,難適應的被淘汰甚致滅絕。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生存之道。
至於難招之說,一方面是價不到位,另一方面是沒遇到適合的人,智者難求,劉備為求諸葛亮還三顧茅廬,何況是新時代的企業單位,因為人才關係著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難求不等於求不到,難求,才足以證明人才是企業的重中之重,是這個信息時代的“寵物",是當今商場不可缺少的成員。/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616ea722e5b24f22a2e4355da93a2df6\

黃黃苗01


這個其實並不矛盾,只能說是,裁員的時候市場上人才總量增加,但總量並不代表質量,高質量人選永遠是稀缺的,企業招聘難度大永遠是中高端崗位難度大。

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1.高端人才的稀缺性:任何時候,企業都會盡力保住核心員工,這就導致市場上核心高質量人選還是比較少的。而被裁員的大部分都是要被淘汰的。

2.企業用人要求越來越高:現在,到企業面試堪比“戀愛相親”,不是你能力達到了就馬上要你了,軟性要求不少。

3.高端人才選擇機會多:往往一個崗位面試幾十個人定一個是常事,發了offer人選還不一定來,說不定被其他企業翹了,人選接了其他offer,這樣一來二去,拖兩三個月是常見的事。



職涯有樂


都是放屁, 招人難? 都是你們自己設的條條框框。 我組了兩個組都是不到一個月滿員,怎麼難了


用戶263521714453


未來是科技時代。說到科技這個詞的含金量就不是一般的草雞大學畢業了就能混口飯的時代了。精益求精這是社會發展必經的淘汰制現在的大學一千個人裡面有一半都是混日子混學歷畢業了在社會上混個工作美其名曰是個大學生實則狗屁不是


cAd阿德


今日頭條極速版跟今日頭條一模一樣,今日頭條看視頻沒有收益,今日頭條極速版看視頻看文章,走路都有收益,在家躺著都能賺錢的APP

[紅包]下載【今日頭條極速版】

[紅包]填我邀請碼【1562366021】

[紅包]你我各得最高【32元】紅包

[紅包]紅包可立即提現

[紅包]我已經賺了900.82元

[紅包]複製此消息可自動填邀請碼

注:前三天每天得3元,滿15元可提現,看新聞視頻領取金幣,金幣兌換金錢,邀請好友,最高得32元

我的邀請碼:1562366021

如何拿到32元

幫我點一下,咱倆都有錢拿!

,點擊下載今日頭條極速版。填我邀請碼【1562366021】,還可再得一個現金紅包,可立即提現!




菜鳥解憂


其實人很多,只是符合你們要求的不多,企業是又要好用,又要加錢合理,就跟我們平時去買東西一樣,總想買到價格合理,性價比合理的,其實滿足的一大堆,價格不合適,價格合適的一大堆,質量又不行,道理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