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成吉思汗的蒙古后裔,与明嘉靖、隆庆朝的“战”与“和”

明隆庆四年八月的一个深夜,大明王朝整个北部地区笼罩在电闪雷鸣和泼天大雨中。两辆马车和一队大明边军骑士,急促奔行在大同通往永宁的官道上。

这一队边军骑士看上去是大同总督府的标营卫队,而那两辆马车的式样,并不是明朝官车制式。看拉车的那几匹马,头大颈短,体魄强健,是绝对出色的蒙古马。隆庆朝大同府的标营卫队,却拥着两辆宽大的蒙古马车,看上去怎么都觉得有些别扭,却又透着一股子威压。

这两辆马车中,坐着十来个蒙古人,看穿戴应该是一家蒙古贵族。其中一位年轻的男子就是当今蒙古国,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土默特部俺答大汗的孙子,把汉那吉。


成吉思汗的蒙古后裔,与明嘉靖、隆庆朝的“战”与“和”

大明王朝隆庆年间这几年北边并不太平,蒙古军队时常入侵关内,每一次都大肆掠夺一番。而且自嘉靖皇帝起,大明王朝便一直视北方蒙古人为王朝的夙敌。如今,蒙古土默特部大汗的孙子,居然出现在王朝内部,到底是有什么样的原因?

这个就要从蒙古草原上发生的一个“桃色事件”开始讲起了。

在讲述这个“桃色事件”之前,我们先理顺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成吉思汗的蒙古后裔,与明嘉靖、隆庆朝的“战”与“和”

都知道大明王朝在正统年间遇到过一个坎,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蒙古瓦剌部时,兵败被俘。抓住朱祁镇的便是瓦剌部落的也先可汗,后来也先可汗被刺身亡,瓦剌部落便向西撤退。而蒙古各个部落又回到了原来的塞北旧地。

十五世纪70年代(明成化年间),各部落拥立蒙古帝国第二十任大汗脱古思帖木儿的六世孙,七岁的巴图蒙为达延汗。在达延汗的努力下,蒙古部落再次统一成一个帝国,势力范围已经可以达到当初成吉思汗对金帝国攻击时的版图。


成吉思汗的蒙古后裔,与明嘉靖、隆庆朝的“战”与“和”

巴图蒙建立了统一的蒙古帝国后,极少向周边扩展势力,而是一直将工作放在内部部落间的管理中。但这个统一的蒙古帝国维持的时间并不长,巴图蒙去世后,就即刻瓦解成四个主要的部落:

  • 察哈尔部 (势力范围在内蒙西辽河上游)
  • 鄂尔多斯部(势力范围在河套地区)
  • 土默特部(势力范围在内蒙乌兰察布盟区域)
  • 喀尔喀部(势力范围在漠北地区,现在的蒙古国)

这四个蒙古部落对明朝伤害最大的是鄂尔多斯部的酋长吉囊,和土默特部的酋长俺答,特别是俺答尤其强悍善战,请各位注意他也是我们本文的男主角。


成吉思汗的蒙古后裔,与明嘉靖、隆庆朝的“战”与“和”

俺答是巴图蒙的后裔,标准的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俺答不断向明朝侵扰,经常率领部落骑军攻入长城,一直到达太原、平凉一带。每次入侵,如入无人之境,嘉靖皇帝南边困于倭寇的骚扰,北边便是困于俺答的骚扰。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陕西三边总督曾铣向嘉靖皇帝提出了一个计划,计划主要针对蒙古鄂尔多斯部,准备利用三年时间将鄂尔多斯部逐出河套地区,同时也让俺答的土默特部在侧方受到威胁,有后顾之忧而不敢东进。

嘉靖皇帝同意曾铣的这个计划,立刻拨款让曾铣训练精兵六万人,并且再配加当时最新式的火枪部队二千人作为进攻蒙古部落的力量。


成吉思汗的蒙古后裔,与明嘉靖、隆庆朝的“战”与“和”

可惜的是嘉靖王朝正处在内部的争斗中,首席宰相中极殿大学士夏言全力支持曾铣。而次席宰相建极殿大学士严嵩,则正好处在猛烈攻击夏言的重要时刻。严嵩抓住机会,以边军不宜主动骚扰蒙古人,更应避免激怒蒙古人而遭到反噬为理由,不断劝说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的态度于是开始变化。当1548年兵部把实施总攻的计划呈请批准时,嘉靖皇帝下了一道谕旨,提出了几个敬天爱民的问题:“驱逐河套的敌人,出兵是不是有名?粮草是不是够用?胜利是不是有把握?万一失败了,曾铣一个人不可惜,但老百姓受到的荼毒,谁能负责?”

严嵩立即攻击夏言,反对边疆的主动进攻。于是主张主动进攻蒙古人的曾铣和夏言,全部被处斩。


成吉思汗的蒙古后裔,与明嘉靖、隆庆朝的“战”与“和”

蒙古鄂尔多斯部托嘉靖皇帝的福,庆幸避免遭受劫难。土默特部则放心的继续侵扰抢劫明王朝。

1549年,俺答入侵到大同、永宁一带,任意烧杀抢掠而去。1550年,俺答攻陷古北口(北京密云东北部),破长城而入,直接包围北京城。历史似乎就要上演一百年前的屈辱,嘉靖皇帝惊慌气急之下,杀了兵部尚书丁汝夔。但嘉靖皇帝有没有后悔杀错曾铣,我们不得而知。

好在俺答的进攻并不存在远大的政治抱负,对大明王朝的这几次进攻,主要目的只为抢钱,另一个目的是要明朝嘉靖皇帝下令开放边关贸易,其实也是为了求财。


成吉思汗的蒙古后裔,与明嘉靖、隆庆朝的“战”与“和”

嘉靖皇帝不可能接受这种威胁带来的屈辱,哪怕贸易可能真的能带来财富和边境安全。于是俺答只得在抢够了财产后,满载而归。但自此明朝北部边疆便暴露在了蒙古土默特部的马蹄之下。

俺答看到了明朝边防军的无能,于是几乎每年都要攻破长城,南下抢掠一次。嘉靖皇帝无可奈何,直到去世仍然装作无事,严嵩在俺答每次南下劫掠退出后,都由着边军把逃难的难民杀掉,当做杀敌报功的奖赏。

嘉靖皇帝心知肚明,但绝不说破。


成吉思汗的蒙古后裔,与明嘉靖、隆庆朝的“战”与“和”

事情到了隆庆朝有了转机,这转机来自于俺答身上发生的一件“桃色事件”。

这事件的男主角便是俺答,女主角则是他的外孙女三娘子。三娘子是不是她的真名,我们无法知道,只知道三娘子是草原上最美丽的姑娘,说她是草原上的珍珠一点也不为过。

俺答早就听说过他的这个外孙女,哪里舍得将珍珠放在别人手中。于是作为祖父的俺答就把三娘子纳到后宫成为了他的姬妾。但三娘子原本就有未婚夫,未婚夫不答应便和俺答理论。俺答也恐慌于未婚夫背后的势力,于是便将孙子把汉那吉的未婚妻改嫁给了三娘子的未婚夫。


成吉思汗的蒙古后裔,与明嘉靖、隆庆朝的“战”与“和”

作为孙子的把汉那吉这下子恼火了,他向身边人发牢骚说:“这算什么话,外祖父娶了外孙女,祖父再把孙媳妇送给别人。”就率领家人,逃向明王朝。

这个事件绝非虚构,有史书为证,且为本文承上启下,殊为重要。必须原文引用一下。

《蒙古史》:“把汉那吉者,俺达第三子铁背台吉之子也。幼孤,育于俺达妻一刻哈屯所,命仆阿力哥之妻乳焉。及长,那吉多智,有口辩,俺达让其娶了胥比吉女为之妇;不相能,复聘兔扯金的之女。时俺答征瓦剌迫使瓦剌奇喇古特把王妃绰罗斯氏所生三娘子献与俺答为妃,三娘子者,貌甚艳丽,已受袄儿都司聘。俺答夺取之,袄儿恚甚,将攻俺答。俺答无以解,即以那吉所聘兔扯金之女偿之。那吉怒,谓阿力哥曰:‘我祖欺孙,夺孙妇于人。吾不能为若孙,吾行矣。’遂与阿力哥同妻比吉女等十人南走,叩关请降。”


成吉思汗的蒙古后裔,与明嘉靖、隆庆朝的“战”与“和”

把汉那吉叛逃入关,但边关将领们因为他祖父俺答历年来的骚扰,而“恨屋及乌”,一致要求将把汉那吉杀掉。大同总督王崇古是个明白人,他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拿住把汉那吉就可以用来对付俺答。于是王崇古坚持保护把汉那吉。为了安全,他让把汉那吉先前往永宁,并派出他的亲卫护送。一面立即向隆庆朝穆宗汇报。

这就有了我们文章开篇的那个场景。

明穆宗朱载坖幸好也是个明白人,更加万幸的是穆宗是大明王朝皇帝中为数不多的明君。他下令厚待把汉那吉,而且还委派给了他一个大同府指挥使的军官职位。


成吉思汗的蒙古后裔,与明嘉靖、隆庆朝的“战”与“和”

俺答这方却因为把汉那吉的叛离而鸡飞狗跳,俺答的正牌夫人一向疼爱他的这个孙子,日夜不停的指着俺答的鼻子咒骂,哭闹不绝。

俺答被夫人劈头盖脸咒骂一番后,反而冷静下来,他对这“桃色事件”引发的后果后悔不迭。这个孙子也是他平时最喜爱的孙儿,现在却要因为自己的鲁莽而身处明朝险境。俺答担心他的孙子被穆宗杀害,立即率领十万人的军队,越过边界,向大同进攻。

王崇古知道俺答的用心,于是派人前往和谈,保证他的宝贝孙子在明朝完好无缺。俺答不敢相信,于是派人前往窥察。派出去的人看见把汉那吉穿着汉人的军服,神采奕奕的骑着马游玩。俺答得知后,惊喜万分,感慨着说:“中国竟然没有杀害我的孙儿,我发誓从此不再攻打中国。”


成吉思汗的蒙古后裔,与明嘉靖、隆庆朝的“战”与“和”

大明王朝和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之间二百多年的不断战事,就这样戏剧的停止。让人不得不感慨万千!

俺答死后,事件的女主角三娘子掌握住了大权。事实证明她绝对不是一只花瓶,她富有才干和见识,在控制住蒙古内部势力后,她主张和明王朝全面和解,这也正好符合了明穆宗发展经济,开放边关贸易的政策。

三娘子不久就发现,臣服于中国,接受中国的封号所得到的赏赐,远远要高于抢劫所得来的财富。所以三娘子始终臣服于中国,并且接受大明王朝的封号。


成吉思汗的蒙古后裔,与明嘉靖、隆庆朝的“战”与“和”

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后裔,与大明王朝终于保持了一段长期的和平。事实上也证明,只有和平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与中国人的交往,更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