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我跟阎逢春老师学戏记

我跟阎逢春老师学戏记

▲作者高志选在《观阵》中饰秦琼

当年我慕名投师蒲剧须生泰斗阎逢春时,心情忐忑不安,总以为名师难求。幸有我团郭明轩先生引见,那是1956年,在临汾大礼堂。郭向阎说明来意,阎师问了我的情况,并问我现在会不会?我说会一点,不好。阎说,你表演一段,叫我看看。此时,我见阎师态度十分亲切,也就不太拘束了。就表演了该剧中的伍员(又名子胥):“我伍门为你家江山,南北剿强虏,东西灭烟尘。……”阎师看后微笑着并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长的很好,表演也有点基础。好吧!今晚台上开戏咱开始,到时你们到会议室等我。

我跟阎逢春老师学戏记

▲作者高志选在《出棠邑》中饰伍员

一、初学《出棠邑》

当晚,阎师几乎和我们同时到会议室。阎师那时四十岁左右,时在初冬时节,一开始,阎就脱去上衣,十分精神。一边说台词,讲剧情,讲人物,教动作。简直就像演出一样认真。刹那,阎师满头大汗,我更是汗透衣衫。这就是我初学《出棠邑》,得到阎大师的一招一式的亲授,使我受益匪浅,真是天赐良机。阎师说:“你的接受能力还不错,回去要天天练,这回戏不比其它戏,不是会了就可以演,而是功到一定程度才能演出。”我照阎师的叮咛,认真苦练,这个戏一和观众见面,就显示出得名师真传的优势,每台必演。在实践中,这个戏便成了我的拿手戏,也可说是我的成名作。

二、二学《出棠邑》

那是1958年,全国卫生现场会在稷山召开。晋南蒲剧院来稷演出,阎师演出《杀驿》。次晨,我抓住阎师未走之际,向阎师请教《出棠邑》。我向阎师请教:伍员满门犯剿,急于出逃,为什么还要在台上拧靴底?


观众有议论认为是卖弄演技。阎师很谦诚地说:“这个动作,老前辈也没人给我讲过,我自己的体会是:伍员已是罪人,要顺利出逃,谈何容易?他要想:出哪个门?走哪条路?过哪些关?在拧靴底时,脑子里的激烈斗争,就是想这些问题,这就是形式与内心的结合,当拿定主意后,唱:‘将战马你带到府门外边。’紧接着的成套马上动作,必须干净洗练,激情奔放。”师傅又给我把这套动作作了指教。这二学《出棠邑》又使我有了新的高度。

我跟阎逢春老师学戏记

▲作者高志选在《杀驿》中饰吴承恩

三、学《杀驿》


时在1962年,我去临汾求阎师学《杀驿》。这时我已演出了《春秋笔》的本戏。这个戏的重点是《杀驿》,总想得到阎师的亲授。阎师首先给我全面讲了这个戏。师傅说,《杀驿》要演好,对演员要求很全面。它有大段的念白、唱腔、身段表演,人物心情十分复杂,表演务必能声情并茂,才能抓住观众。又有帽翅功、髯口功、梢子功以及面部带彩。这个戏尤其要重视更衣后的戏,这才是这个戏的“戏魂”。这时,吴承恩已是半痴呆似的状态,在道白上要情激、气足、声低、字沉而清。使人听来泣不成声,催人泪下。最后的甩发、膝行等一成套的表演,可以说是绝活,必须干净利落,一气呵成。阎师一边讲,一边亲授。通过这次从理论到实践,得到阎师对《杀驿》的真传,我体会到要演好一个戏,首先要通情、明理、吃透重点,才不至:“唱戏背台词,表演走形式”。

阎师就是这样一次一次不厌其烦地:待徒之亲,授艺之诚,艺品之高,真是德艺双馨,为人师表。从大师身上不仅学到艺术,而且学到为人,使我终生受益。

我跟阎逢春老师学戏记

▲阎逢春在《出棠邑》中饰伍员

四、我是阎逢春


当年父亲给我说:运城蒲剧团来咱村演出(那是文革后期),一个人推门进来,问这是高志选家吗?父亲说:是的。来人说:我是阎逢春。父亲喜出望外,赶紧说:啊!你是阎师傅,快进屋里。阎师说:娃(指我)在我跟前学过几回戏,娃的条件不错,也很聪明,我很喜欢他。今天我突然想起他是白池村,我一打听就是,家里离舞台又很近,我就来了,主要是请你全家看看戏。说着拿出几张票,给我父亲。我父亲十分感动,好容易见到你,过去只看过你的好戏《出棠邑》《舍饭》……。现在都演现代戏,你演什么?阎说:我现在只是搞点服务性工作……父亲听后很同情,约阎师到家吃了顿便饭,拉了拉家常。

时至今日,事过三十多年,我每每想起这事,心情就非常激动,阎师竟能记得我是白池村人……使我甚感荣幸。

五、几根蒜苗子


记得是1974年吧!阎师患有脑血管病,行动倒还方便,在稷山县医院住院,我不时去医院看看。有一次,阎师叫给灌酱油和醋各一个瓶,我及时照办。阎师的病房不时有“戏迷”来看望,意思是都想见见阎逢春。阎师有暇也到我的办公室坐坐(那时我在二轻局工作)。一次坐到中午,机关的开饭钟声响了。我说灶上要开饭了,咱回家吃点便饭。阎师说灶上吃什么?我说米汤、馒头、大锅菜。阎师说:行,很好,我主要看中你栽的那盆蒜苗子,你给咱洗上几根,再有点辣子,生吃最好。我师徒二人就这样吃了一顿饭,阎师还说:真好!真好!


饭后,二人闲谈,尽管我已不干剧团,依然“三句话不离本行”。我问阎师,你演《徐策观图》那段唱腔,我还想学唱。阎师说,那就是传统的二性、流水、单字句。只是唱法不同,顺利过度。要有抑扬顿挫,尤其单字句,要激情,我把它编了个谚语:“神贯饱,往前看,眼睛珠子不能转,一句一句往上添,最后唱得冒了烟。”我和不少艺友的交谈中,曾多次谈及我和阎师的这段谈话,听者同感受益匪浅。

我跟阎逢春老师学戏记

▲作者高志选在《舍饭》中饰朱春登

以上是我向阎师求艺、交往的几个片断。现在回忆起来,不管是什么原因,总觉得愧对师傅。确实就是这样清清淡淡,每次都是空手而去“饱载”而归,这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充分体现出阎师的艺高德更高,使我没齿难忘师恩。

中条山脚银湖边,

关帝故郡多英贤。

物华人杰西姚村,

阎门三代美名传。

金环声誉贯山陕①,

逢春演艺冠梨园。

献嫂情切催人泪,

舍饭唱念更非凡。

杀驿做表称绝品,

杀府三绝仍流传②。

贩马激越见功底,

跑城麒麟亦赞言③。

一招一势如画卷,

一唱一白扣心弦。

各剧皆有精彩处,

河东无人不识阎。

痛惜巨星猝陨落,

花谢芳名垂千年④。

艺事幸有良才继,

更喜景平承父传。

登台自有乃翁韵,

扮相酷似先君颜。

阎门三代多奉献,

唯愿吾弟效先严⑤。

注:①阎金环、阎逢春、阎景平一门三代,皆为蒲剧著名须生,唯吾师阎逢春,演艺最精。

②阎逢春先生在《杀府》中扮演伍员,其掸剑、抛盔、上马,人称三绝,至今流传。

③早年麒麟童周信芳先生看过吾师的《跑城》后,曾赞不绝口。

④吾师痛逝于“文革”,今有崔浩、行乐贤、李恩泽所著《坎坷人生》,为其立传。

⑤师弟阎景平,仍活跃在河东蒲剧舞台上,子承父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