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東非大裂谷是怎樣形成的?以及它未來的命運又如何

從北面的敘利亞到南面的莫桑比克,東非大裂谷穿越20個國家,延綿6700多千米,差不多是地球圓周的五分之一。這道裂口寬達100多千米,從周圍高原到谷底的峭壁高達450米~800米。東非大裂谷氣勢雄偉,景色壯觀,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有人形象地將其稱為”地球上表皮上的一條大傷痕“。

東非大裂谷是怎樣形成的?以及它未來的命運又如何

東非大裂谷其實並不是谷,因為在整條裂谷中,既有崇山,也有高原,而且在伊索比亞南部更分成兩支,直到坦桑尼亞與烏干達邊界的維多利亞湖地區才重合起來。在這個地球上最長而不間斷的裂口內,可以找到地球的最低點、世界最高的火山、地球上最大的湖泊。

東非大裂谷是怎樣形成的?以及它未來的命運又如何

東非大裂谷起自敘利亞,形成約旦河谷與死海。死海海面比平均海平面低400米,是各大洲中的最低點。這個地區氣溫很高,水分迅速蒸發,含鹽量約為30%,是海水的10倍,就是不會游泳的人也能輕易浮在水面上。

東非大裂谷是怎樣形成的?以及它未來的命運又如何

距東非大裂谷起始點約800千米處,海水侵入,這道口子沿著亞喀巴灣和紅海延伸,到伊索比亞寬闊的扇形達納基勒窪地才轉入非洲大陸。這片平原被鹽度與死海相當的鹽水淹沒過,有些部分在海平面150多米以下。所有水蒸發後,留下了一層鹽層,有些地方的鹽層有5000米厚。

東非大裂谷是怎樣形成的?以及它未來的命運又如何

在沿東非大裂谷形成的湖泊中,坦噶尼喀湖、馬拉維湖和維多利亞等淡水湖由於四周有乾旱荒漠阻隔,湖水裡生活著數百種其他地方沒有的魚。

三個湖中最淺的維多利亞深100米,這個湖也是形成最晚的,只有近75萬年的歷史。些湖形成時,四面的土地隆起,把數條河流的河道截斷,結果河道加深加寬,成為小湖。維多利亞湖本身也經歷變遷,在泛濫時會把原來與外界隔絕水體中的生物接收過來,在乾旱期,湖中生物又會回到與世隔絕的生活。

東非大裂谷是怎樣形成的?以及它未來的命運又如何

形成裂谷的地方都位於地殼的”熱點“上,溫差與密度的差別令熔岩升向地殼表面,沿著裂谷的軸線火山活動頻繁。非洲大陸上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與肯亞山就在裂谷的軸線上,第三大火山坦桑尼亞北部的恩戈羅山已坍塌的火山口成為非洲最佳野生動物保護區,火山口內有一個天然灌溉系統,全年水分充足。西面的塞倫蓋蒂平原可容下比恩戈羅多100倍的動物。

東非大裂谷是怎樣形成的?以及它未來的命運又如何

古往今來,東非大裂谷一直引人注目:當今世界,東非大裂谷的未來命運,更是舉世關注。

美國地理學家約翰·喬治,曾在1893年對裂谷進行了5個星期的實地調查。他推測:東非裂谷不是由河流沖刷而成,而是因為地殼下沉,形成了一個兩邊峭壁相夾的溝谷凹地。現在越來越多科學家試圖通過勘測東非大裂谷,尋找板塊分離的答案。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的擁護者在研究肯尼亞裂谷帶時注意到,兩側斷層和火山岩的年齡,隨著離開裂谷軸部的距離的增加而不斷增大,因此他們認為這裡是一起大陸擴張的中心。

東非大裂谷是怎樣形成的?以及它未來的命運又如何

2003年1月,來自美國、歐洲國家和埃塞俄比亞的72位科學家協作完成非洲歷史上最大的地震勘測。科學家們推測,火山活動頻繁的東非大裂谷的”傷口“將越來越大,最終將變成海洋。但是,反對板塊理論的人則認為這些都是危言聳聽。他們認為大陸和大洋的相對位置無論過去和將來都不會有重大改變,地殼活動主要是作上下的垂直運動,裂谷不過是目前的沉降區而已,將來它也可能轉向上升運動,隆起成高山而不是沉降為大洋。

東非大裂谷未來的命運究竟如何,人類只有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