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中國的15倍,日本姓憑什麼這麼多?日本姓氏文化緣由

作為泱泱大國的中華,姓氏的發展尤為久遠,從最早母系社會中以“女”作為偏旁的八大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到日後由男權主導的社會體系下產生的氏族,姓氏文化的發展可謂見證了人類文明多個階段的發展,也見證了人類在不同階段社會主體的變化。

中國的15倍,日本姓憑什麼這麼多?日本姓氏文化緣由

從有跡可循的史料記載,到如今社會大的變遷下,中國數千年文明產生了大約24000餘種姓,包括消失或是後來增加的,在全球範圍內也是一個姓氏繁多的國度。但即使是這樣姓氏繁多的種族,面對曾有“蕞爾小邦”之稱的日本來說,依然顯得太過渺小。因為一個1.3億人口組成的日本,竟有著多達30萬種的姓氏,這與多數人的認知可謂大相徑庭。

至於日本為何會產生如此多的姓氏,還要從日本姓氏的起源談起。

中國的15倍,日本姓憑什麼這麼多?日本姓氏文化緣由

日本姓氏起源

據史料記載,日本姓氏最早起源於公元4世紀左右。

這一時期,大和國開始南征,原來日本土地上的小國逐一被擊敗,併入到了大和國的統治範圍,大和朝廷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了對於全國的統治,所謂的“大和時代”也是從這時開始初具雛形。

國家統一了,統治國家的貴族階層也聚攏到了一起,但是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了——如何管理這麼龐大的人群,如何將這群人按照尊卑的等級秩序劃分?於是姓氏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中國的15倍,日本姓憑什麼這麼多?日本姓氏文化緣由

第一位提出“姓氏制度”的是日本仁德天皇。為了便於統一,仁德天皇將“氏”用於大和國與其他藩屬的小國之中。各國首領被尊稱為“氏上”,其下屬的貴族成員則用以“氏”。如掌管財政的被命名為“蘇我氏”,負責軍事的則稱“物部氏”,諸如此類等等。正是在這種明確的“氏族制度”,以及血緣的世襲罔替下,一種牢不可破的封建等級專制逐漸在日本形成。

在此之後,由於貴族子嗣的增多以及官位的繁雜,“姓”也開始在“氏”的基礎上出現,第十九代天皇允恭天皇就是“姓”的制定者。

中國的15倍,日本姓憑什麼這麼多?日本姓氏文化緣由

起初,允恭天皇規定在氏族中開始使用“姓”,從最高統治者天皇到最小的村落首領分別稱為:公、臣、連、直、造、首。一直到了兩百年後的天武天皇時期,為了更有效的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原有的“六大姓”開始改為“八大姓”,即:真人-朝臣-宿彌-忌寸-道師-臣-連-稻置。

如飛鳥時代的名人“藤原鐮足”,其全名就是“藤原朝臣鐮足”,“藤原”是其氏,朝臣則為其“姓”。並且他的名字是在其死後因為功績甚大,才有幸被天皇賜姓,由此也可見得“姓氏”在當時日本貴族中的重要地位。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日本姓氏一直在貴族圈層中不斷髮展。日後由於貴族人口越為龐大,開始出現“苗字”,即原有的“氏族名”開始劃分,如“藤原氏”開始出現“佐藤”、“近藤”等新的氏,但其根源卻一直與最早的“藤原”緊密關聯。

中國的15倍,日本姓憑什麼這麼多?日本姓氏文化緣由

直到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向近代化國家改革之時,這些“姓氏”都未發生太大的變化,一直是貴族所專有,平民則沒有這樣的“規格”享用所謂的“姓氏”。

日本“姓氏”平民化,大量姓氏開始蓬勃出現

前面我們說到日本“姓氏”的起源和發展,他起源於貴族統治者,發展也僅限於貴族之間,這樣的現象一直持續了將近1500年。

1869年以明治天皇為中心的新型政府開始成立。為了儘早實現“日本近代化之路”,政府需要對自己的國民進行有效的管理,外加由於原有的封建貴族統治逐漸消亡,轉而代替的是以國民為基礎的統治。於是原有的專屬於上層的“姓氏文化”開始在民間普及,1870年《平民苗字許可令》的頒佈就是日本“姓氏大國”的開端。

中國的15倍,日本姓憑什麼這麼多?日本姓氏文化緣由

只不過政策雖然有了,但是想要起個好聽而又文雅的名字,在那個全民皆文盲的國度裡可是難上加難。再者,政府還在取名的議程上加了期限,讓平民起名的難度更是加大。正是在這樣文盲加催促的狀態下,一大批風趣、隨意的名字開始出現在日本的土地上。

有以地名命名的,如:中村、上野、中野、大野。

也有以水果命名的,如大久保(日本的一種桃)。

還有以動物牲畜命名的,如豬野、犬養、牛尾、龜田等等。

可謂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

中國的15倍,日本姓憑什麼這麼多?日本姓氏文化緣由

​除此之外,日本人同一姓名的發音也是不一而同。由於各地存在不同的方言,但當時統計名字是以文字為主,所以同樣字眼的名字出現了很多種音調,這也就導致了日後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姓名到底如何讀!

正是以上明治維新改革的急促和混亂的管理,導致了日後日本姓氏數量的大肆興起。短短几十年時間原本只有數千個姓氏的日本迅速增長到30萬之餘,這種雖表面高效的背後卻也給日本文化帶來了長久沉重的打擊——同姓不同族,異姓同族、同姓不同音,這都是對於文化的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