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感觉家长成为了低龄孩子作业的主力军?

沈依依


做为一个一年级孩子的家长说说我的真实感受吧。幼儿园阶段就不说了,虽然有很多手工作业需要家长一起完成,毕竟是偶尔的。步入小学就不一样了,每天都有好几种作业,刚刚入小学嘛,孩子又很抗拒,不习惯每天写作业,所以家长就要陪着,监督着。而且一年级,识字量有限,又要帮忙读题,孩子又不理解,不知道该怎么给他解释,那种焦虑和恨铁不成钢,半学期我发际线都高了。好在今年给报了补课班,每天把作业写完在回家,算是减轻了我的一部分工作量。可是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有要背的诗或者课文以及课外阅读,听写词语等等,背诗,一遍遍带着他读,我都会背了,人家还读不出来,唉……最累的就是一二年级,可能到了三四年级会好些吧,最重要的是现在给他养成好的习惯,累并快乐快乐着吧😊

现在有些书插有漫画,孩子还是很喜欢看的,通过漫画提高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各位可以参考一下:







韩茜茜


因为上面检查要拿出亮眼的学生作业来体现教学成果吧。即使老师本人也认为这样做流于形式,搁不住大环境使然,你不这么做就是异类,被批评被扣钱等等。孩子被期望过高,一年里的孩子被期望有四五年级的动手能力和知识,孩子做不到,只有家长顶上。归根结底还是考评标准不合理,不否认有天才儿童智力超群才艺了得碾压同龄甚至更大的孩子,但要求孩子们个个都达到这种水平显然是不合理的。孩子本身资质天差地别,遑论家长们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参差不齐,以超出孩子平均水平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孩子,对家长和孩子都造成很大压力,既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不利于老师教学。但这些在一线工作的老师知道又有什么用呢,老师们没有决策权,只能是上面指哪儿打哪儿。上面决策又是怎样呢,无非是要体现教学成果,把孩子教得学习成绩好平均分全是九十以上,才艺也不能落下毕竟我们是素质教育?按说这些决策的初衷也是家长们期待的,但是执行着已经远远偏离目标了。所以我个人观点是初级教育制定一个合理的预期标准,这个标准应该尊重孩子自然发展的规律,而不是一味求好。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请关注我的公众号(老刘说数学),每日都会有学习技巧、经验方法、励志故事等!希望能够帮助,那些渴望提高的同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