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曾国藩与左宗棠交恶,谁应付主要责任?

小小嬴政


曾左交恶,责任主要在曾国藩,不过左宗棠也有过分的地方。

咸丰二年,曾国藩奉旨在湖南招募湘勇办团练。

那个时候,塞尚阿统帅的绿营刚刚吃了败仗,朝廷国库空虚,咸丰皇帝面对势如破竹的太平军一筹莫展,即无兵将可用,又无银两劳军,只好采纳肃顺的计策,放手让地方汉大臣办团练,自己募兵筹饷,朝廷只给政策不给钱,有点类似于80年代的改革开放对沿海地区的政策。

曾国藩正丁忧在家,当时他的嫡母病故,按汉人士人的礼法,他要辞官守制三年。那时正是他翰林散馆,当了十年京官以后,已经是二品大员了。

丁忧照例可以夺情。国之存亡之际,君王死社稷,臣子死君王,天经地义。于个人而言,丁忧是人伦大事,但相比家国天下就是小事和私事,当然应该从权。

于是曾国藩毅然出山。他丁忧之前的官衔是礼部侍郎兼署吏部左侍郎、江西乡试正主考官。这个身份在地方上介于巡抚和总督之间,理论上是湖南巡抚的上司,与湖广总督平起平坐。所以虽然他在湘乡闭门读书,但皇帝给湖南巡抚的谕旨,军机处发给湖南的廷寄,湖南巡抚如认为有必要,照例都要知会他。所以朝廷以及湖南官场的动向,曾国藩都了然于胸,如果他爱管闲事,偶尔干预一下湖南巡抚的工作,也无可厚非。

所以曾国藩甫一出山就与湖南官场产生了矛盾。曾国藩那时很青涩,京官当惯了,把湖南巡抚当成部下,颐使气指,又不屑于官场拉拉扯扯那一套,我行我素,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

曾国藩办团练,湖南巡抚张亮基也办团练。曾国藩办团练是大义,没有任何负担。张亮基不同,他是巡抚,守土有责,长沙城里虽然有绿营,但那是中看不中用的摆设。长毛打来曾国藩打不过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而张亮基却要守护一方,一旦城破,他能投缳自尽留个全尸都是祖上积德了。

张亮基这个人才具平平,但有一项过人之处,就是慧眼识人,他在湖南巡抚任上最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就是接受胡林翼的举荐,用左宗棠当师爷。

左宗棠才大如磐,又极自负。

左宗棠道光十二年乡试中举后,三次赴京会试不第,遂放弃科举。为了报答他的亲家、忘年之交陶澍的知遇之恩,他索性搬到安化桃园别墅,教导女婿陶桄的学问,并替陶家打理家务,一住就是七年。

接到张亮基的邀请,他与胡林翼约法三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张亮基放手,由他替张亮基做主。这是一个非常奇葩的要求,连胡林翼都觉得匪夷所思,更匪夷所思的是,张亮基居然答应了。

张亮基不是傻子,他之所以答应是有迫在眉睫的大事。

咸丰二年太平军在东王杨秀清的率领下,号称十万之众攻打长沙,湖南当时虽然重兵云集,但提督以下,与张亮基平级的总兵和副将十几个人,他谁也调不动。病急乱投医,情急之下他只能相信他平生最信得过的胡林翼,胡林翼说左宗棠行那就行。

左宗棠也不负所望,一介书生以张亮基的名义,指挥那些无能又桀骜不驯的绿营将帅,加上城外一个江中源的里应外合,居然就把号称天下最难守的长沙城给守住了。

接下来大家都知道了,湖南巡抚等于是左宗棠在做。张亮基大撒手,一切以左宗棠的马首是瞻。这才有了潘祖荫那句名言:“天下无一日不可无湖南,湖南无一日不可无左宗棠”。

所以,当曾国藩大张旗鼓办团练,就与湖南巡抚衙门形成了竞争关系。他们的第一场大战就是抢人,曾国藩技高一筹,抢走了塔齐布和江中源。这个时候张亮基有点抓瞎,塔齐布和江中源都是他早就看好的人才,现在被曾国藩挖走,他是真的舍不得。

塔齐布当时只是长沙绿营里的一个参将,但在长沙保卫战中表现亮眼,有勇有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可造之材,未来一定是满洲八旗的英杰。而江中源举人出身,但早就投身军旅,善谋略,打仗往往出奇制胜,长沙保卫战之前已经当到知府。张亮基当时的打算就是依靠这两个人办自己的团练。

张亮基抓瞎就是左宗棠抓瞎。因此,曾国藩与湖南官场就有了龃龉,他在湖南的筹饷、募兵就有了许多障碍了。曾国藩这个时候有点不管不顾,塔齐布和江中源都是体制内的人,当然就是张亮基的人,在张亮基用人之际挖他们是不太地道的,尤其是张亮基还对他们寄予厚望。相对于湖南官场,曾国藩是客卿,要人要钱可以,但要跟巡抚衙门和布政史司好好商量,霸王硬上弓不是好办法。

偏偏曾国藩不知反省,反而变本加厉。

曾国藩有了人,但饷源又成了问题。朝廷虽然许他开办厘金,但那需要地盘,而且要与张亮基的部下抢,缓不济急。

于是有人给曾国藩出馊主意,对湖南乡绅进行劝捐。所谓劝捐实际上就是勒索。劝捐本意是动员有钱人自愿捐款,但兵荒马乱的,谁家也不愿意出钱,而不出钱就绑人,绑到军营里关着,家里不出钱就撕票。

曾国藩的这个劝捐运动进行得很广泛,谁都敢绑,谁的面子也不给。这一绑就绑到了左宗棠的头上,他的女婿陶桄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曾国藩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绑了再说,要三千两银子才放人。

这个陶桄是不能绑的,他不仅是左宗棠的女婿,更是湖北巡抚胡林翼的小舅子。而他死去的老爹更牛,是前两江总督、太子太保陶澍。陶澍门生故旧遍天下,湖南官场道员以上的官员,巡抚、布政史、按察使和学政,几乎都是他的同僚和部下。绑了陶桄等于绑了左宗棠和半个湖南官场。

陶家找人疏通,请求看文毅公的面子放陶桄一马,无奈曾国藩拧劲上来了,不拿钱坚决不放人,最后陶家东借西凑,果真捧了三千两银子才把陶桄赎了回来。

这一下彻底惹恼了左宗棠。他是个敦品力行的人,生平最恨伪君子,他曾涤生平时以道学自居,做起事来却与强盗无异。

于是左宗棠运用他的影响力,联合湖南乡绅,发动了一场颇有声色的驱曾运动,真的把曾国藩赶出了湖南。从那以后,曾国藩与湖南官场的关系就没有好过,张亮基调任山东巡抚,继任的潘铎、骆秉章、翟诰,都与曾家兄弟不睦,尤其是湖南乡绅一直对曾国藩不谅,直到咸丰十一年与曾国藩私人关系较好的毛鸿宾出任湖南巡抚,情况才有所缓解,但那时曾国藩离死也不远了。

不仅如此,左宗棠还一直鄙视曾国藩。

首先是曾国藩的守拙,在左宗棠看来就是笨和无能的表现。

左宗棠自己是个天才,几乎无所不能,天大的难事,他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手到擒来。尤其是打仗,从长沙保卫战开始,打太平军、剿捻、平回乱、收复新疆、坐镇闽海与法国周旋,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作战无数,晚年以老迈之躯抬着棺材冲锋陷阵,几乎没有打过败仗。

这就决定了左宗棠性格上的一个缺陷,宽以待己,严以责人。他倒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许多事情在他眼里很容易,别人却千难万难。

反观曾国藩,虽也百战不殆,但却号称屡败屡战,只占一个不屈。他的战法也是天下第一笨,傻人功夫,所谓“深挖沟、结硬寨、打呆仗”,可称得上古今中外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军事理论。因此曾国藩对的兵要求是不识字,农家子弟,呆、憨、傻,最好是没有脑子只听话的那种。

这种思维模式是当时宋明理学最推崇的,所谓君子抱朴守拙。曾国藩身体厉行,他自己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下围棋,此外什么喜好也没有。就连纳个妾,还是为了他得了皮肤病,晚上睡觉奇痒难耐,没有人给他挠背。以至于以堂堂总督之尊,每顿饭都是清汤寡水,比衙门里的下人都不如。

这在讨厌道学的左宗棠看来是不能容忍的。君子可以讷于言,但一定要敏于行。尤其是,曾国藩平时道貌岸然,却时常蝇营狗苟,很为左宗棠不齿。

靖港兵败,曾国藩竟然投水自尽,让左宗棠瞠目结舌。一个万人瞩目的统兵主帅,竟然不敢面对失败,不由得左宗棠心生鄙视。所以,当樊燮构陷左宗棠,被肃顺和潘祖荫搭救,咸丰皇帝命他为曾国藩帮办军务时,他毅然辞谢曾国藩的挽留,仍旧回到骆秉章幕府里。

同治三年江宁克复,曾国藩向朝廷奏报,伪天王洪秀全之子洪天贵福被曾国荃部所杀,伪逆首恶无一人漏网,悉数伏诛。但不久就传出在江西发现洪天贵福踪迹的消息,于是左宗棠愤而上书,弹劾曾国藩谎报军情。后来证明左宗棠言之有据,洪天贵福以及干王洪仁轩一起被湘军宿将席宝田擒获。

从最初与曾国藩反目开始,左宗棠一直把曾国藩当成自己的政敌和最大的竞争对手。当时曾国藩势大,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訢对他多有倚重,所以对于曾左之争,朝廷往往回护曾国藩多一些,这加剧了左宗棠的不平,越发对曾国藩不满。

但左宗棠不糊涂,与曾国藩的争竞仅限于口舌。他的态度是,在朝堂上一竟短长可以,但论到公事,决不含糊。咸丰六年,左宗棠因替曾国藩筹措粮饷有功升任兵部郎中,赏戴花翎。

不过平心而论,除了绑架陶桄,曾国藩没有什么对不起左宗棠的地方。相反,曾国藩无视左宗棠的各种无礼和攻讦,多次向朝廷举荐,支持他出任方面,左宗棠当浙江巡抚就是曾国藩举荐的。彼时曾国藩刚刚打下江宁,节制江南七省军务,正是如日中天,朝廷对他言听计从,督抚这样的职位,往往凭他一言而决,而许多嫡系的立功将领需要安排,浙江巡抚这么重要的职位却给了一天到晚找他麻烦的左宗棠,任谁都看得出这是出以公心。

不仅如此,他还在人力物力方面大力支持左宗棠,要钱要人,曾国藩从来不打折扣。最为世人称道的是把自己的爱将刘松山送给左宗棠。

同治八年,左宗棠奉命出任陕甘总督,入陕平定回乱。当时他面临的最大一个困难是,湘军将士都是南方人,渡江北上,又是远赴大西北,水土不服。

曾国藩得知后,立即把湘军将领中最擅长适应环境的刘松山拨给左宗棠调遣。刘松山不负所望,成为左宗棠麾下最得力的干将,也是在平回乱中立功最多的人,最后在甘肃积金堡之战中战死。而他的侄子刘锦棠在平定陕甘回乱和收复新疆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代名将。

同治十一年二月,曾国藩在两江总督衙门里溘然长逝。而彼时左宗棠远在兰州,得到消息后亲撰一幅挽联,命亲兵六百里加急送到江宁。这幅挽联写得很好,最为曾国藩家人看重,把它挂在最显眼的地方,希望所有来吊唁的宾客都能看到。

其联曰: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上联的意思是,论为国操劳和知人善任,他是不如曾国藩的。下联的意思是,两人的争论是为了江山社稷,出以公心,问心无愧。

这幅挽联写得非常好,有情怀,有境界,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心悦诚服,又向外界表明了心迹。

重要的是他要通过这幅挽联正告那些乱嚼舌头根的人,他和曾国藩的种种不是私怨,你们给我听好了,谁再做诛心之论,老子不客气咯。


国史馆


我觉得曾左交恶没有谁付主要责任一说,只能说两人性格迥异,合不了拍。

曾国藩与左宗棠同为晚清重臣,又是同乡,且曾国藩在左宗棠未崛起之时还是多少出力扶持了一把。两人也的确存在过蜜月期,关系好时往来书信中皆以兄弟相称。

但是在两人友善的外表下面并非没有矛盾。左宗棠个性刚直、恃才傲物,长期的郁郁不得志和寄人篱下又使其对外界事务及其敏感,稍微被人怠慢或别人过分谦虚,都会引起他激烈的反应,而且言词辛辣,令人不快。曾国藩在与其相处的过程中没少受言语奚落嘲讽,甚至被骂个狗血淋头。

曾国藩在江西对付太平天国军时,父亲过世。当时,朝廷既要用曾国藩对付叛军又不愿意相信他,使其在战场上左支右拙,十分狼狈。为此,曾国藩早已是一肚子怨气,借着父亲过世一事向朝廷请假奔丧,在未得到朝廷答复时,就私自回家。左宗棠为此特意写信严厉谴责了曾国藩一番,可以说是把曾骂了个体无完肤。这是两人第一次交恶,友谊的小船开始有了倾覆的前兆。

在攻破天京之后,关于洪秀全幼子的下落是两人彻底闹翻的起因。曾国藩上报朝廷洪幼主已死,而左宗棠紧接着上报说洪幼主已逃。因当时满清朝廷对曾国藩和湘军十分忌惮,就据此狠狠地责备了曾国藩一番,借此表达自己的不满。自此,曾国藩和左宗棠彻底闹掰,互相打起笔墨官司,掀起骂战,从而恩断义绝。

在一些书籍文章中,大多是书写曾国藩有恩于左宗棠,而左宗棠却是以怨报德。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曾国藩的所作所为很多时候也是以自己为中心,为自己谋求权利。左宗棠与其政见不和实属正常,再加上左宗棠那种容易得罪人的性格,两人不闹掰到显得有些不正常。


我变强了我的腰也折了


曾国藩和左宗棠最后的反目,并不是突然“交恶”,而是长期以来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成为“自己人”,左宗棠其实一直是被曾国藩打另册的。这个事实的证据很多很多,原因则是因为骆秉章是被曾国藩打入另册的,而左宗棠则毫无疑问跟骆秉章亲密无间,彼此心心相印。在左宗棠成为方面大员以后,曾国藩和幕僚谈到他和左宗棠的诸多过节,尽管所有的事件曾国藩都不占理,但是他却对左宗棠满腔怨气,这种情况不仅说明曾国藩气量小、爱记仇并且蛮不讲理,在任何朝代任何时期,背后进行这种议论都是极不负责任的。左宗棠已经是封疆大吏,无疑是“高级干部”了,曾国藩却一点不考虑跟“群众”这样背后议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据说曾国藩是一个修养绝佳、内功极好的人,当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议论会对左宗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大局”是利是弊,但是他依然一次次这样议论了,说明什么样的事实?赵烈文的笔记里有许多曾国藩的这种言论,赵就非常排斥左宗棠。李鸿章更是曾国藩的心腹,曾国藩说过左宗棠什么坏话倒是没有用日记记载,但是从他对左宗棠从头到尾不遗余力的敌视,不难想象曾国藩会说些什么。作为李鸿章的老师,至少曾国藩从来没有劝阻李鸿章对于左宗棠的大量攻击,反倒乐观其成。都说曾国藩“提携”了左宗棠,其实,在樊燮诬告左宗棠,后者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曾国藩始终一言不发,保持沉默,咸丰在此案之后将左宗棠调往曾国藩军营时,曾国藩进行了一系列的抵制,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以后,才不得不接受。曾左关系这个题目,晚清写手们拼命维护曾国藩的“圣人”形象,其原因和动机不难想象,后来的人们往往偷懒,只是照搬现成的议论,如果能够认真考证原始史料,相信必然会得出和以前的说法大相径庭的结论,尽管这可能让人们大跌眼镜,但却是千真万确的历史真相。


木头126844276


曾国藩与左宗棠都晚清时股肱之臣,都为满清的江山浴血奋战过,都是慈禧手里两个棋子。要论他们的功过还是留给历史学家和后世去评说。

要说曾与左的交恶,谁负主要责任?我认为,曾出仕比左早,加之曾在慈禧心中的地位比左牢固十倍。所以曾倚老卖老,居功侧视所有的人(包括左宗棠),曾认为自已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容不得它人说话。左后生不畏虎,居然在朝庭提出自已的看法,特别是在收复新疆一事上左与曾的看法不一。左在收复新疆时粮草接济不上,据说是曾从中作梗。左收复新疆后奏了曾一本,而慈禧和了稀泥。左是地地道道的武人,不象曾那样玩弄权术,因此我认为曾剃头老谋深算,狡猾至极。在曾与左的交恶中,曾才是罪恶之首。


木子白丁


付与负,用字不当


用户97368713237



用户13688672191


曾国藩和左宗棠并不是所谓交恶。

他们的性格,曾为人谨慎,谦虚,做事委婉。左宗棠有才能,行事直接干脆。比如在官场上对待某人,曾写奏折给慈禧,是旁敲侧击,留有余地。而左宗棠是直来直往,大开大合。在军事指挥也是这样。曾国藩很欣赏左宗棠的才能,而左宗棠是敬佩曾国藩的品德。梁启超评曾国藩,千古完人。梁启超评左宗棠,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他们都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怎么说是交恶,只是不同意彼此的处事风格罢了。还有一点,可能是故意做给慈禧看的吧。


时尚女裤批发


满人能够统治汉人最主要原因是汉人内斗,这是慈禧希望的也是汉人的最愚蠢之处。


铁哥150653161


80%是做给人家看的

顺便吐吐槽

左大帅

性格还是有的


观沧海GCH


左 负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