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平凡的世界》: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

《平凡的世界》: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

01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关于普通人的奋斗史,而全书最扣人心弦或说感人至深之处莫过于路遥所塑造的贯穿全书的几段爱情与婚姻,作为本书在探讨个人奋斗价值以外的第二大主题。

细品书中路遥对情爱的描写,我们会发现他所竭力打造的一个婚恋乌托邦。站在艺术源自生活的角度,路遥书中呈现的婚姻爱情观以及他对人物的塑造手法上都是现实情感生活在他艺术创作中的外化,书中人物的爱情命运走向也是作者自己的婚恋态度的投射。尤其是从路遥笔下的女性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重叠的影子。

《平凡的世界》: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

02

田润叶和田晓霞都出身高干家庭,才貌出众,是新时代独立知识女性的代表。难能可贵的是,她们身上丝毫不见原生家庭带给他们的优越感,也没有傲慢跋扈之气,和善而纯真,美好而耀眼。这样两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分别爱上了少安和少平两兄弟。

润叶对少安的爱是青梅竹马的成长过程中深远而富于柔情长流细水。于少安而言,那是他心头的白月光,照亮着他本不太华丽、灰暗狭窄的人生。而那份爱发展到最后是几近决绝的痴恋,及至少安成家立业,有缘无分的爱情伤痛仍在润叶心中挥之不去。她在结婚后拒绝和丈夫同居,在青春初恋的煎熬中爱到忘乎自己。

直到丈夫李向前在一场车祸中失去双腿,她才从麻木的自我中回归到现实婚姻生活。曾经,丈夫在这几年间的深情种种都无法使她改变心意,博取她的好感,而一场车祸真的就触发了她心中对丈夫的爱情吗?在我看来,那更近似于一种亲情的纽带。

现实中,这个可怜人从身体健全,爱她爱到无法自拔到自暴自弃,引发事故,田润叶的良善之心再也无法无视这样一个男人,她从中看到了自己这些年对孙少安的同一种执念。她于是决心用自己的温暖去帮他抵御余生的严寒,却未必出于爱情。

田晓霞对孙少平的感情是从惺惺相惜到两情相悦,是真正意义上两个契合灵魂的相遇。她高贵、美丽、热情、聪慧,集上帝的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双水村的小天地,到更大一点的黄原,及至省城,她是个有着广阔阅历的女孩。

然而,历经千帆,兜兜转转,她依然选择留在煤矿工人孙少平的生命里。因为孙少平身上那种同龄人所不具备的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以及生命的韧性都让同样灵性深邃的田晓霞深深崇拜着。

《平凡的世界》: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

03

从路遥塑造的这两个主人公身上,我依稀看到了作者内心对爱情弥足珍贵的信仰,即使这两段感情最后的设定都是抱憾叹息,这也难掩他笔下爱情的纯粹之美。

若非信仰爱情的人又怎会有这样的深情的感叹:

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爱情啊!它使荒芜变为繁荣,平庸变为伟大;使死去的复活,使活着的闪闪发光。

也正是因此,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几乎是爱情乌托邦里的完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叙写的几段婚姻中看到。

孙少安在忍痛割舍下田润叶的告白后,远赴山西,很快确定了贺秀莲为自己结婚的对象。秀莲的确是上天给孙少安的礼物,她在生活的重压快让孙少安喘不过气之际来到了他身边。不需要彩礼,也没有三媒六聘,她就像一个从天而降的田螺姑娘,任劳任怨,一心帮他扶持家业。在生活上,她千依百顺,体贴丈夫,照顾家人。

婚后生活中,妻子给予了少安前所未有的温存和爱意,两人之间逐渐建立起了深情厚谊,但离爱情却似乎有一段距离。秀莲在婚姻生活中一直扮演着一个尽职尽责的一个好妻子、好媳妇,但少安却还难以达到一个好丈夫的高度,我将之归结为他们的婚姻并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

《平凡的世界》: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

故事的几个情节一直令我记忆犹新:在一次秀莲在分粥时,她盛了一碗更为浓稠的给少安,得到的仅仅是丈夫抱怨她没有以更加公允的态度对待一家人;她为家里操劳数年,提出渴望过上普通人的两口子生活时,少安无情否决了他,直言要照料大家庭,却似乎把她数年来的操持视为理所当然;少安生意受挫时,妻子千里迢迢数次为他前往老家筹钱,而他在生活中对妻子的关照却很少。

最后他好不容易功成名就,妻子却因操了劳过度,吐血身亡。贺秀莲是个完美的妻子,却终其一生没有得到妻子该得到的爱情。

孙少安的姐姐孙兰花和贺秀莲是同一属性的女人。她的丈夫王满银是个吊儿郎当的浪子,不务正业,常年游走在外,对家庭的付出和贡献几乎为零。兰花却死心塌地爱着这个几乎让所有人招恨的男人。

洗衣做饭、下地干活、照料孩子,她过着当爹又当妈的生活却不曾抱怨,只为了一年到头盼他春节归来的那几日温存。哪怕最后丈夫在他眼皮底下肉体出轨,她都没有归罪和苛责他男人,只是抹泪埋怨有人勾引了她丈夫,试图轻生。

《平凡的世界》: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

04

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中,路遥塑造的女性身上都体现出了极大的母性光辉,对婚姻和爱情有着近乎不可思议的忠诚与奉献。这导致他笔下一个个过于优质的痴情女子反而显得有点失真,这是路遥塑造的一个大型婚恋乌托邦。

而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的样板化也恰恰体现了他内心对这种女性形象的欣赏和渴望。如果结合路遥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情感生活,我们就不难追溯这样一个情感乌托邦的源泉。

走进作者路遥,他的童年是在饥贫交迫中度过的。当捉襟见肘的家庭已经供养不起他上学,父亲在路遥七岁那年便把他过继给了伯父。父亲离开的那一刻给他的童年就此笼罩上了一层阴影,他也从那一刻起体会到什么叫男儿当自强。

童年的不幸塑造了他更加强大的独立人格,也意味着亲情缺失成为路遥永远的创伤。路遥性格中的自卑与悲观情结也源于他的童年,这一切令他终生耿耿于怀。

直至临终的那一刻,他嘴里最后念叨的是:“爸爸最好,妈妈最亲……”。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路遥笔下无私奉献,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形象都体现了他对母爱和亲情这一栏人生空白的遗憾和渴求。

感情生活中,路遥的初恋是一名北京户籍的知青,两个人相识相恋,但由于对方的门第之见,这段感情还是最终宣告失败。路遥从那时起便暗暗发誓要娶一个北京户籍的妻子。

他最后也的确做到了,其妻林达是一个颇有文学才情的知识女性,他从中收获了爱情的满足。然而初恋的失败不时闷燃着他内在的自卑,令他无法释怀。路遥在后来的婚姻生活中,一系列矛盾又因为双方家庭背景的差异不断产生,导致了他的婚姻走向破裂。

情路和婚姻的坎坷让他饱尝了爱情的悲苦,也加深了他对纯粹爱情的感怀。因此,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我们看到他笔下那一个个近乎完美得失真的充满母性光环的无私女性形象。而这些情感最终都带上了或多或少的瑕疵也体现了他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悲观主义。

《平凡的世界》: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