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張頜在馬超手下走不了二十回合,但是後期在三國卻成了無敵的存在,對此你怎麼看?

葉尼塞河林海


張郃二十回合敗於馬超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當時曹操誘殺馬騰,氣的馬超帶著十萬西涼軍殺奔潼關。這一戰,馬超擺明了是來找曹操拼命的,眼睛都殺紅了。只用了九天時間就攻破了潼關,把曹洪和徐晃打得灰頭土臉。然後就等著曹操前來,打算親手將曹操手刃於刀下。




到了與曹操大決戰的那天,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最先上場,結果上去打了八九個回合就被馬超打的頂不住,敗下了陣。然後上去跟馬超打的就是張郃,他面對殺紅了眼的馬超也是不敢硬拼,頂了二十回合就敗了。

緊接著,一個叫李通二愣子上去戰馬超,結果幾個回合被馬超一槍刺死。然後西涼軍突然發動進攻,殺的曹操大敗。於是就有了搞笑的曹操棄袍割須,一條老命差點被馬超拿去的小說情節。

超咬牙切齒,大罵:“操賊!歉君罔上,罪不容誅!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仇!吾當活捉生啖汝肉!”說罷,挺槍直殺過來。曹操背後于禁出迎。兩馬交戰,鬥得八九合,于禁敗走。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李通出迎,超奮威交戰,數合之中,一槍刺李通於馬下。超把槍望後一招,西涼兵一齊衝殺過來。操兵大敗。——《三國演義》

如果僅從小說中的字面來看,張郃在馬超面前確實是個只能硬頂二十回合垃圾。但是我還是要說:這一戰,一定要看馬超和張郃當時的心態才能做評價。



馬超是什麼心態?父親被殺,他是懷著一種怒火上陣的。所謂人擋殺人,鬼擋殺鬼,佛擋弒佛,就是這個意思。

而張郃是什麼心態?他就是個打工的,而且還是從袁紹那裡跳槽到曹營的打工仔。馬騰又不是他殺的,他何必要玩命?犯不著為了曹操丟掉老命吧?

同樣的情況還有趙子龍在長坂坡七進七出的那次,面對殺紅了眼的趙雲,張郃跟趙雲打了三十回合就落荒而逃,到了第二次再見趙雲,打都不敢打,直接轉身就跑。與馬超一樣,趙雲當時也是殺紅了眼,連殺五十多員戰將,也是人擋殺人,佛擋弒佛。


所以說,張郃在馬超、趙雲的面前走不了二三十回合。除了實力不如人以外,關鍵就是人家都是來拼命的,而張郃不需要玩命。實力弱加上心態崩,張郃打不贏馬超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張郃腦筋抽風,硬要跟馬超死戰,結果會如何?想必就跟李通一樣的下場了。難道馬超是什麼水平,張郃還沒看出來嗎?沒有金剛鑽,攬什麼瓷器活?人可是隻有一條命的哦。

換而言之,演義中的張郃雞賊的很。幾乎都是不跟人玩命的。只要在曹老闆面前盡力了也就行了。再打下去也沒意義,既然能跑幹嘛不跑呢?

畢竟,雞賊的人都活得久,而愣頭青一般在電視劇裡面活不過三集。

比如說典韋,他倒是武力超群,號稱《三國演義》的第三號高手。然而最終結果呢?為了保護曹操,早早的就掛了。

比如夏侯惇、夏侯淵兄弟,明明可以忍一時風平浪靜,卻非要出去浪。結果一個是當了大半輩子的獨眼龍。一個則被黃忠一刀咔嚓了。並且夏侯淵出去浪之前,張郃還百般的勸阻,然而夏侯淵就是不聽,譏笑張郃膽小怯懦,最後把老命丟在定軍山了吧?



最愣的愣子就是許褚,居然脫了盔甲找馬超單挑。他輸倒是沒輸,結果兩軍混戰時,由於他沒有穿鎧甲,結果被亂軍射中兩箭。如果當時許褚穿著盔甲,興許還能擋一擋。可是那廝非要臭顯擺。不過好在命硬,沒有像夏侯淵一樣被當場搞死。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能打就上去打,不行就趕緊跑。打工的人犯不著玩命。曹操帳下那麼多名將,就屬張郃活得最長。因為沒人比他更賊!

同樣的例子還有徐晃,曹營當中最賊的大將就屬他和張郃兩人。當年官渡之戰,徐晃碰到顏良打了二十回合就跑,碰到文丑也是打了三兩下就跑。後來襄陽之戰,碰上當年斬顏良誅文丑,但是胳膊有受傷的關羽時,他居然倒是來了勁,掄圓了斧頭砍得關羽都架不住。這叫什麼?這就叫賊啊!

不過演義中的徐晃還是比張郃差一點,張郃熬到了三國後期,而徐晃因為跑去上庸找孟達瞎浪,被一箭射死,沒有做到像張郃那樣多年媳婦熬成婆的成就。

跟張郃一樣多年媳婦熬成婆的還有魏延。想當年五虎上將活著的時候,蜀兵打先鋒的差事哪輪得到魏延?那時候的魏延就是個牙門將,替關羽、張飛、趙雲打打下手,就像後來的王平一樣。可是一旦當資歷足夠了,魏延的出頭之日也就來了。

等到三國前期的一干單挑大將都死了,能跟張郃單挑的還有誰?板著指頭數,應該都不超過五個人了。

這個時候的張郃可以會心一笑——還是俺張儁乂聰明啊!哈哈哈哈……


最後不說演義,談談正史上的張郃。其實在正史《三國志》中,張郃也是個聰明人。陳壽評價他:

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三國志·張郃傳》

正史的這個評價,完美的解釋了張郃是個聰明人。從最早在韓馥手下打下手,到袁紹手下擔任部將,再到曹操手下擔任副將,張郃在三國後期的地位,是靠他在前期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走出來的。畢竟他不是士族出身,被士族瞧不起。他一輩子都沒有當過主將,永遠都是副將。但是一個副將居然在三國中能有這麼大知名度,這就足以證明他的實力了。

他不缺實力,只是缺一個機會。當老人們都不在了,論資排輩,也該輪到他挑起大梁了。而他也能抓住機會,證明自己。這也就是為什麼張郃在前期不出彩,但是後期大放異彩的原因了。


Mer86


千萬不能小看張郃啊。在後三國時代(蜀漢五虎全部去世後為節點),他幾乎就是天下第一猛將。

咱們先來看看張郃的戰績:




死亡原因:魏延詐敗,張郃被誘入木門道,中了諸葛亮的埋伏,被亂箭射殺。

張郃的戰鬥經歷十分豐富,他對戰過的猛將達到八位,超一流猛將四人,一流戰將也是四人。

張郃曾經對陣過的敵手中,超一流猛將有四人: 趙雲、馬超、張飛、黃忠。


蜀漢五虎將,張郃曾經對戰過四個。

而與張郃對陣過的一流戰將也有四人:張遼、龐德、魏延、關興。

張遼是曾經與東吳第一名將太史慈打成平手的悍將;龐德曾經與關羽八十合戰成平手,還射中了關羽;魏延是後三國時代蜀漢的第一猛將,關興是蜀漢後起之秀中戰績最好的年輕一代猛將。

在張郃戰鬥生涯中,他遇到的唯一一個不入流的戰將是楊昂,被張郃秒殺了。


而更加難得的是:經歷過這麼多惡戰,張郃居然能夠得以保全,甚至都沒有負過傷。

張郃的戰鬥生涯中最輝煌時刻是在長坂坡,交戰十合,趙雲不敢戀戰,轉身逃跑,掉進了陷坑裡,搞得灰頭土臉,帥哥形象大損。能把趙子龍逼進坑裡,是張郃值得吹一輩子的戰績。

我們發現張郃的幾個特點:

1.善於自保

張郃能敏銳的辨別出對手的強弱,如果遇到差不多的對手,他就堅決打下去,如果對手比較強,他就迅速撤退。比如遇到張遼,他就戰至四五十合也依然堅持打下去,而遇到了強悍的趙雲和馬超,就主動撤退。

2.防禦堅固

張郃經過這麼多次惡戰,對手又是如此悍猛,他仍然能毫髮無傷,說明他的防禦能力很強。

3.學習能力強

在與多個名將的戰鬥中,張郃很善於總結和提高。開初打張飛,戰到三十餘合,第二次再遇張飛,就撐到了三五十合。他還是很善於汲取戰鬥經驗的。



看看三國時代,各個人物對張郃的評價。

曹操:“暗暗稱奇”,對張郃的武藝非常欣賞。
郭淮: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認為張郃是將才。“乃魏王深愛者也”,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曹操對張郃的信重。劉備:
張郃勝夏侯淵十倍。劉備通過前期的幾場戰役,確認張郃有大將之才,認為夏侯淵“安及張郃”。劉備看人很準,值得取信。諸葛亮:

“今日見之,方知其勇也”。通過現場觀戰,諸葛亮對張郃深為忌憚,“若留下此人,必為蜀中之害”。後來,張郃木門道中了諸葛亮的暗算,被伏兵亂箭穿身,殞命沙場,壯烈殉國。

在後三國時代,張郃儼然成為天下第一的存在,有幾個原因:

1.他所畏懼的強手們逐漸凋零離世,他開始展露頭角。

2.張郃經歷過的惡戰很多,為他提供了不同強手,不同風格的各種戰鬥經驗。

3.張郃善於總結和學習,從豐富的戰鬥經歷中汲取了教訓,提高了戰鬥力。


饞嘴肥貓鏟史官


張頜在馬超手下走不了二十回合,但是後期在三國卻成了無敵的存在。這個事實充分說明三國後期,不只是蜀國存在“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現象”,各國隨著老一輩將領接連沒去,新生代將領還未形成,都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尷尬現象。

張郃是袁紹的第三號猛將,曾經與張遼大戰50回合,略佔上風,後來與趙雲戰鬥,一勝一負,定軍山中50回合打平張飛,20回合戰平黃忠,六出祁山時中了計被包圍和蜀國後期將領王平,張翼,關興,張嶷,馬忠,廖化一起上和他戰平,戰鬥力應該也是五虎上將級別的,至於張頜在馬超手下走不了二十回合,主要原因是馬超當時為父親報仇士氣正旺,再加上張郃自己有點輕視,這才被馬超找到破綻一擊即敗

不過三國後期,魏蜀吳三方都拿不出什麼像樣的戰將,這是事實

要說人才,後三國時代也是有不少,但是像關羽,張飛,趙雲,許褚這種極端閃爍,在窘境中不停開放光芒的個人魅力很強的將領卻似乎不多,究其原因,可能是後期三國較為平靜,好的將軍都是從生與死的決鬥中成長起來的,如果大的戰爭不多,各國的新生代將領們就難以鍛鍊自己的能力,成才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三國時代,戰將如雲。若論武力值排行,呂布當屬第一,屬於金字塔頂端的人,無人可以超越。



第二梯隊有蜀國馬超、趙雲、關羽、張飛、黃忠,魏國許褚、典韋、張遼、徐晃,吳國太史慈,袁紹處的顏良、文丑。第二梯隊這些將領,武力值相差不多,正常發揮的話,相互打一百個回合都不在話下。但戰場瞬息萬變,決定勝敗的不僅靠武功,還要靠毅力和反應能力。若論戰鬥的持續爆發力,當屬馬超、許褚、張飛為最,這三個都屬於打起來不要命類型的,意志力特別強悍,都是不搞死對方決不罷休的主。



第三梯隊有張郃、魏延、夏侯惇、文聘等,這些人和第二梯隊的人較量,估計撐不過五十回合。

張郃的優勢就是年輕,雖然他打不過第二梯隊的,但他命硬,第二梯隊都死了差不多的時候,他還活的好好的。



第一梯隊,呂布雖然實力最強,但他死的最早,死於199年。

第二梯隊,蜀國陣營的,關羽死於220年,黃忠死於220年,張飛死於221年,馬超死於222年,趙雲死於稍晚,死於229年。魏國典韋早亡,死於197年,都是好色的曹操害死了他,張遼死於222年,徐晃死於227年,許褚死於229年。吳國太史慈死於206年。



張郃什麼時候死的呢?他死於231年,死的時候年近七十了。三國後期,老一輩戰將基本上都不在人世了,後面的新一代戰將關平、張苞等,論名氣、論資歷、論經驗,都無法和張郃相提並論,所以張郃才成為了無敵的存在。

張郃能活到這麼大年齡,靠的不是武力,而是自我認知能力和對敵方實力判斷。他信奉的戰場哲學是敵強我退,敵弱我打。所以遇到馬超、趙雲之類的,知道自己打不過,但領導都在,不打又不好,於是只有象徵性的打幾十和回合,然後立即撤退。只有遇到實力較差的愣頭青,張郃才奮勇向前,拔得頭功。



說到底,張郃就是戰場的兵油子,知道刀箭不長眼睛,就算你武力再強,也保不住被流箭射中。他絕不會像愣頭青一樣,一味蠻闖蠻幹,那樣活著的機率就低的多了。

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要不是被司馬懿算計,又誤中諸葛亮埋伏,或許還能再活個十年八年。


一半秋色



張郃作為曹魏名將,在三國演義中明顯被弱化了。他一共單挑了五虎之四,分別是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結果卻敗得很慘,而且每戰必敗。特別是單挑趙雲、馬超的時候,分別以十餘合(毛本三十合)、不三合(毛本為二十合)被擊敗。相當於碾壓的狀態。



張郃之所以不能無敵於前三國時期,那是因為前三國時期,武將的整體武力值比後三國時期要強更多。前期都是蜀漢五虎將、曹魏五子良將、典韋、許褚、太史慈、孫策、龐德、夏侯惇、甘寧、周泰等猛將。數不勝數,這些人大多在張郃之上。

而到了後三國時期,蜀國的局面是一個老年的趙子龍,一個壯年的魏延,拖扯著一幫不知名小將。而魏國的五子良將也只剩下了張郃,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曹彰也都逝世了,唯一的一個許褚,也早就退居幕後了。因此!曹營中張郃成了名副其實的第一猛將,蜀營中第一猛將則是魏延。


就魏延、張郃二將的武力值來說,兩人在後三國時期水平相差不大。

張郃是公認的一流武將,武藝與張遼、夏侯淵等人相當,略弱於徐晃、龐德等人。

而魏延曾在襄陽城中大戰文聘,僅以麾下數百親隨,堅持了整整幾個小時,並順利突出了襄陽。魏延的武藝遠勝文聘。文聘在曹營中基本與于禁、樂進等人相當,因此魏延至少也是一流武將。


而魏延與龐德的打鬥,第一次數合之間,由於馬超偷襲後寨,曹操拔劍在手,指揮眾將齊出才打跑了魏延。顯然龐德並沒有速敗魏延的能力。兩人的第二次交手,是魏延一箭射中了曹操,龐德因為救主心切,在心態上有一個小小的加持。因此才瞬間擊敗了魏延。

按照正常情況對比,魏延的武力值只能說略微弱於龐德,相差並不大。

因此!張郃跟魏延基本在伯仲之間。


張郃在後期,之所以能無敵般的存在,那是因為他與魏延實力相當,而二者又彼此都顧忌對方,從來沒出現過正面硬剛的情況。因此,張郃就成了無敵般的存在,而魏延,感覺也是無敵般的存在。


愛尚文史


按照《三國演義》的設定,武將質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下降。所以,《三國演義》中最強的一批武將,便是關羽,張飛,趙雲,許褚,徐晃,張郃這一批。這也是為什麼人讀《三國演義》,都只愛讀前半部分——因為後半部分,尤其是諸葛亮去世之後,再也沒有頂級謀士鬥智,頂級武將鬥勇。

張郃,在名將輩出的前三國時期,可以說是中上流的武將。雖然名列曹營五子良將,但實際上,五子良將的單挑水平整體不怎麼高——樂進,李典,于禁這三人,幾乎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僅有徐晃和張郃,可以拿得出手。反而,曹營中的猛將,如許褚,夏侯兄弟,以及早早領盒飯的典韋,都不在五子良將之列,而善於排兵佈陣的曹仁曹洪兄弟,也不再此列。可以說,張郃和徐晃,撐起了五子良將的牌面。

張郃一生中最為拿得出手的戰績,是在蜀中與張飛交手三十回合,不分勝負。但實際上當時的張飛是不想和張郃以命相搏,因為他的目標是殲滅更多的曹軍,所以對張郃沒有下死手。但能在張飛手下挺三十回合,且不分勝負,可見張郃的武藝不低。但,他的武藝,也僅僅是不低而已。張郃的真實水平,已經在在馬超和趙雲的試煉下,現出了原形。

當時,曹操設計殺害了馬騰,馬超大為震怒,悲憤之下,起兵反曹,為父報仇,並且一舉攻下了潼關,曹操不得不親自出馬。兩軍陣前,仇人相見,自然是分外眼紅。馬超親自出戰,直取曹操,此時,張郃挺槍出戰:

超咬牙切齒,大罵:“操賊!歉君罔上,罪不容誅!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仇!吾當 活捉生啖汝肉!”說罷,挺槍直殺過來。曹操背後于禁出迎。兩馬交戰,鬥得八九合,于禁 敗走。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

先是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迎戰,結果之堅持了七八回合;張郃接著戰馬超,結果二十回合落敗。可見,一旦遇到生死相搏的頂級將領,張郃便原形畢露。可想而知,在蜀中之時,張飛若想取他性命,也不會太難。

至於趙雲,則更不必說。黃忠被徐晃和張郃的軍隊合圍,趙雲單槍匹馬殺入曹軍陣中,遇神殺神,遇佛殺佛,萬夫難擋。張郃徐晃坐擁大好形勢,看到趙雲,居然徹徹底底地慫了:

雲大怒,驟馬一槍,又刺死焦炳。殺散餘兵,直至北山之下, 見張郃、徐晃兩人圍住黃忠,軍士被困多時。雲大喝一聲,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衝右 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 戰,不敢迎敵。

五子良將戰鬥力最強悍的兩位,見到趙雲的武藝,居然連交戰的勇氣都沒有,眼睜睜地看著趙雲救走黃忠。可見,二人真實水平究竟如何。

但有句話說得好,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在前三國時期最後一位名將趙子龍去世後,張郃居然成為了天下第一名將。諸葛亮北伐,居然沒有任何一名蜀將,能一對一勝過張郃,最終,還是諸葛亮用計謀除掉了這位六十多歲的老將。由此可見,《三國演義》中的將領,一代不如一代。


庭州行者


戰亂年代,活著就是最大的無敵。張郃熬過來“五虎上將”,熬過了其他“五子良將”,熬過了東吳的太史慈、甘寧等人,他當然就是無敵的存在。

再說張郃本來武藝就好,原來屬於“河北四庭柱”的存在,與顏良、文丑同一個級別。按遊戲的武力值來算,張郃應該是95左右。並且最可怕的是張郃還統帥能力出眾,還會不斷學習,不斷自我升級。

張頜的經歷

張頜最早屬於韓馥的部下,在韓馥讓冀州後,又歸順了袁紹。期間,張郃幫助袁紹攻打公孫瓚,統帥“大戟士”,多立戰功。

官渡之戰,袁紹接連發出錯誤指令,導致張郃等人離心。最後在郭圖的誣陷下,張郃、高覽等將領投降了曹操。自此,張郃在曹操麾下,東征西討。

張郃的挑戰記錄

張郃沒有辜負巧變的評價,無數次單挑失敗都能化險為夷。穰山之戰_,張郃和高覽追殺劉備,趙雲趕來後,斬高覽,三十回合敗張郃。長坂坡之戰,趙雲帶著阿斗,同樣三十回合敗張郃。張郃單挑趙雲,他沒死,其他人死了一大堆。後面的漢中之戰,張郃看見趙雲,直接選擇不再與他單挑。


潼關之戰,張郃與報父仇的馬超單挑,二十合敗走。此戰中,于禁戰馬超,八回合敗走。李通戰馬超,被馬超一槍刺死。,

葭萌關之戰,張郃與黃忠大戰二十回合敗退。瓦口關之戰,張郃與張飛大戰二十回合敗走。張郃與“五虎上將”中的四人都單挑過,並且沒死。並且張郃還跟張遼、太史慈等人都單挑過,基本上就是平手。

這種種的表現,說明張郃的武藝至少屬於一流水平,保命功夫當然就是超一流。

於是,張郃在這些人都死去後,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無敵的存在。以至於定軍山之戰,劉備要說“斬夏侯淵有什麼用,要斬就斬張郃。”

在三國後期,張郃就是一座大山,擋在了蜀漢面前,擋在了諸葛亮北伐面前。只是最後這座大山也沒有持續多久,木門谷一戰,張郃被萬箭射死。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立即刪除)


說槽點


張郃三國魏國大將,原為袁紹部將,官渡之戰後歸曹操。曹丕稱帝后,任左將軍。公元228年,率軍西拒諸葛亮,在街亭(今甘肅莊浪東南),大破蜀軍前鋒馬謖,因功升車騎將軍。後在木門(在今甘肅天水境)與蜀軍戰鬥中,中箭而死。


張郃曾在馬超手下走不了二十回合,但為什麼後期這麼猛?

以演義來分析,個人認為有如下原因。

第一,本身實力不差

作為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將之一,張郃的作戰能力其實是毋庸置疑的,這裡有一個後人對三國二十四名武將排名的順口溜,可參考。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前兩句大家都應該耳熟能詳了,第四句二張即張遼張郃,可見張郃排名是第十四。

張郃的戰鬥經歷十分豐富,他對戰過的猛將達到八位,超一流猛將四人,一流戰將也是四人。張郃曾經對陣過的敵手中,超一流猛將四人: 趙雲、馬超、張飛、黃忠。


蜀漢五虎將,張郃曾經對戰過四個,而與張郃對陣過的一流戰將也有四人:張遼、龐德、魏延、關興。

張遼是曾經與東吳第一名將太史慈打成平手的悍將;龐德曾經與關羽八十合戰成平手,還射中了關羽;魏延是後三國時代蜀漢的第一猛將,關興是蜀漢後起之秀中戰績最好的年輕一代猛將,由此種種可見,張郃確有幾分本領。

第二,前後故事背景

在後三國時代(蜀漢五虎全部去世後為節點),蜀漢將才凋零,能擺的上臺面的也就魏延、姜維,超一流的高手大多死去。這時候,張郃的武力就凸現出來,能正面打敗他的幾乎沒有多少。

加上張郃在早年就已經打出名堂來了,名氣太大,那些新將都聽聞過張郃的大名,哪敢隨隨便便與之交戰,先聞其名已喪膽,戰鬥力也是大打折扣。


第三,張郃是聰明人,二十回合只是表面現象

一個聰明人最會審時度勢,他不一定有多高的武功,也不一定有多厲害的背景。張郃就是一樣,他的武力不一定最高,但卻是最懂隨機應變的一個。縱觀他在演義中的作戰,也有不少是詐退。

在潼關,張郃與馬超交手,馬超當時是帶著一股氣來攻打曹操的,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此時的馬超肯定是超水平發揮,而張郃素來都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如果張郃正常和馬超打的話,五、六十回合可能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張郃知道此時馬超的實力,而自知自己又略有不如,所以只打了二十回合就提前敗退。

縱觀演義中張郃一生,敗多勝少,但敗多為小敗,勝卻是大勝,這可能裡面有著他自己的取捨。


夏目歷史君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會發現,在三國前期的時候,張郃一直是一個醬油角色,是給一流武將刷戰績的龍套。可是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張郃的武力值忽然大大提升,蜀漢的武將竟然都不能抵擋他。這個問題就來了,蜀漢此時雖然已經沒有五虎大將,可是姜維能夠戰平趙雲,應該具備擊敗張郃的實力,諸葛亮為何還會說張郃無敵,最終用計謀才能殺死張郃呢?

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的出現,實際上是《三國演義》成書過程中的漏洞。《三國演義》是一本通過各類民間傳說,整合拼湊成的三國小說,其中的很多故事本身沒有聯繫,只是在成書的時候,經過一些小幅度的修改連接到了一起,才最終成了一本書。因此在書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讓人摸不到頭腦的戰績,比如說紀靈曾經戰平過關羽,卻被張飛三十回合斬殺,而書中很多地方明確說明,關羽的武藝要高過張飛。

趙雲在前期的時候,只能和文丑打成平手,後期卻能夠輕易地秒殺張郃和許褚這樣的準一流武將。《三國演義》在成書之前,經歷了多個階段的發展,吹捧的對象也發生了改變。剛開始的時候,三國類傳說一直吹捧著關羽,因此在三國前期的時候,關羽的出場率一直最高,能力也最強,到了後期則忽然啞火了。到了《三國志評話》的時候,張飛開始取代了關羽的地位,成為了最受吹捧的對象。這個版本中,張飛不僅能夠輕易地擊敗趙雲,還能夠戰退呂布。到了《三國演義》時期,趙雲的地位開始提升,於是張飛擊敗趙雲的片段被刪除了,趙雲的戰績也更加豐富了。

張郃在後期的強勢,也同《三國演義》最後幾個版本的作者有關係,羅貫中一直講究擁劉反曹,在前期的時候,諸葛亮已經被刻畫成了神仙。可是後期北伐卻徒勞無功,羅貫中不能改變歷史結局,只能改變一些故事情節。比如說上方谷一戰,就說明是老天讓曹魏贏,不是諸葛亮不行。張郃在後期的能力比較強,也是給蜀漢找臺階下的一種方法。用張郃的強勢,來說明不是諸葛亮不行了,而是蜀漢真的沒有大將了。這樣就導致了張郃在前期醬油,後期無敵的現象出現。


史海泛舟擺渡人


在漢末三分時代,有個人非常值得我們敬佩。他有才能,也有理想,他奮鬥過也隱忍過,懦弱過也勇敢過,面對過也逃避過,失敗過也成功過,就像我們現在大多數人的波瀾起伏的一生。

他就是張郃。

如果論單挑廝殺的武藝,張郃遠不如關羽、張飛;論衝鋒陷陣的勇氣,無法與典韋、趙雲相比;論領兵打仗的才能,比不上張遼、曹仁。

但要論不屈的毅力,張郃卻罕有敵手。

早在袁紹麾下效力之時,張郃就進入了“河北四庭柱”的行列,與顏良、文丑、高覽並列。而在這四人中,張郃的武藝是最弱的,但頭腦卻是最強的。其他三人都以勇猛聞名,而張郃卻智勇雙全,頗有戰略思想。

雖然張郃很有頭腦,但袁紹並不缺出謀劃策的人,審配、郭圖、許攸、沮授、田豐……這樣的狗頭軍師太多了。

所以,張郃和其他幾位“庭柱”一樣,是被作為基層執行人員來使用的。

張郃為袁紹還是出過很多好主意的。官渡之戰,曹袁雙方打得難解難分,僵持不下。張郃給袁紹出了個主意,建議組織一支輕騎部隊,迂迴切斷曹操的後援。曹軍若不察,後路就會被切斷,糧草後援被絕;曹操如果派兵去救,就削弱了正面的兵力。雙方兵力差距就更大了,曹軍兵力不敷分配,防禦漏洞就暴露出來了。但這被袁紹否決了。

得知曹操計劃要襲擊袁紹囤糧軍重地――烏巢,張郃又給袁紹出主意,建議重兵支援,加強防禦力量。但狗頭軍師郭圖卻認為,曹操分兵之際,正面兵力空虛,應該“圍魏救趙”,全力攻打曹操正面大營,張郃認為這太荒唐了,但又被袁紹否定。

袁紹寧願聽那些狗頭軍師們的紙上談兵,也不接受張郃這種執行層人員的合理化建議。

所以說,你再有本事,再有頭腦都不重要,關鍵是老闆怎麼定位你。做為執行層,你的意見左右不了決策層和謀劃層的意志。

而最倒黴的是,出謀劃策出主意時候,你怎麼說,他也不聽你的,但一旦出了問題,決策層和謀劃層就拿你頂缸,要你背黑鍋,讓你負起失敗的責任。

張郃就是這樣,提出來的合理化建議不被接受,但烏巢丟了,正面曹軍大營也攻不下來,上層卻決定讓他擔責任。

郭圖向袁紹進讒,說張郃出言詆譭袁紹,袁紹發怒,派人召張郃去回話。張郃見勢不妙,只好投降了曹操,防線洞開,曹軍趁虛而入,袁紹大敗。

歸附曹操之後,張郃被拜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隨大軍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立下了許多的功勞。

攻袁譚,圍雍奴,徵柳城,破烏桓,再次獲得晉升,封為平狄將軍。而在這個軍銜上,張郃呆了很長時間。

討東萊,伐管承,討陳蘭、梅成,破馬超,圍安定,降楊秋,平宋建,徵張魯,收漢中。張郃屢立戰功,卻始終也沒有獲得過升遷。

世界上總有不公平,立功的人很多,要想晉升,首先要考慮親疏遠近,其次還要論資排輩。

曹操已經是很開明的人了,但他也無法完全背離當時的歷史環境和政治形式。

其實從骨子來講,張郃也是內心極其狂傲自矜的人,這一點,他決不亞於關羽、魏延之輩。但張郃不同於關羽和魏延的是,他從來不在表面上流露出自己的狂傲。

張郃更堅忍,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堅信總有一天,自己的才華會大放異彩,所以他很珍惜自己,遇到勁敵決不死扛硬戰,見勢不妙,撒腿就跑。

曹操徵張魯,收服漢中,張郃被留下作為夏侯淵的副手鎮守漢中,以防禦劉備。 張郃率一支偏師駐守在外,有了獨立作戰的機會

張郃這個人很有遠見,他預測到劉備集團的擴張企圖,就不一味死守,而是主動將戰線前推,以攻代守。張郃率兵南下,攻擊巴東、巴西,獎當地的人畜和財物遷走。這就給劉備的擴張造成了阻礙。

劉備聞訊,立即派出猛將張飛來對付張郃。雙方經過多次交戰,張飛終於將張郃擊敗,驅逐回去。

定軍山一戰,夏侯淵敗亡,由於張郃出眾的軍事才能,在軍中威望很高,被大家民主推舉為臨時主帥,繼續領兵抵擋劉備的進攻

張郃始終受到上層壓制,使他的軍事才能無法得到盡情發揮。

夏侯淵死後有曹真,曹真死後又有司馬懿。張郃都只是做為副手被使用。

張郃憑著超人的毅力堅忍著。如果說張郃的武藝,在漢末三分時代,並不算突出,比他高強勇猛的大有人在:呂布、張飛、關羽、顏良、馬超、趙雲、典韋、許禇、黃忠、文丑、孫策、太史慈、徐晃、甘寧、龐德、曹彰、關平、夏侯惇等,就算是能與他武藝相當的也有張遼、曹仁、夏侯淵、曹洪、淩統等人。

以張郃的武藝,能儕身於三分時代武力榜的前二十名以內就算是不錯了。

但張郃的堅忍和自惜,使他能夠將所有比他武藝更高強的競爭對手全部熬死,直到自己成為天下第一,其毅力之強韌令人歎為觀止。

以蜀漢五虎將全部凋謝,趙雲死後為標誌,一直到木門道中伏,張郃就是那段時間的天下第一勇士。

張郃這一生很不容易,經歷過很多失敗,對抗許多勁敵,遇到過很多危境,身經百戰,死裡逃生,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也從來沒有屈服過。憑藉著超強的毅力,書寫了屬於自己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