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龍貓》中國上映:瞭解宮崎駿創作的背後

宮崎駿作為日本動畫界巨擘,創作了許許多多名作。他的代表作之一《龍貓》,即使是現在,也深受男女老少愛戴。

這次,我們將追尋宮崎駿創作《龍貓》的根本原因。

對於孩子來說,3、4歲時與龍貓相遇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事

《龍貓》中國上映:瞭解宮崎駿創作的背後

《龍貓》是在1988年4月16日上映,是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第二部長篇動畫作品。據說當時宮崎駿在企劃書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遺忘之物。忽略之物。堅信已經丟失之物。我相信那些東西現在依然存在,所以想用心製作《龍貓》。“

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東西,在日本這一國家的大自然中存在著,那些並沒有特意為人類做什麼卻一直陪伴於人類身邊......希望孩子們能感受到的,恰是這樣的存在。

宮崎駿導演的童年時代是——?

宮崎駿導演說,因為多愁善感的童年時代是在戰爭及戰後度過的,所以變得不太信賴之前百分百信任的父母和國家了。想要忘記這些,到了高中就有意識地忘卻全部了。

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常設定為12~13歲,但對於自己這個年歲的事情已經完全沒有記憶了......似乎是作為對自己童年時代的一種彌補,創作了孩子們的故事。

或許導演也能通過為孩子們製作電影,將自己不曾擁有過的,充滿夢想、希望與信仰的童年時代重來一次這一方面的原因。

《龍貓》中國上映:瞭解宮崎駿創作的背後

最深層的原因是,想要使孩子們感到快樂的心情

雖然也有彌補自己的童年時代的想法,但最重要的製作動機果然還是“想讓孩子感到快樂”的心情。正因為自己成為了父親,所以更想創作讓孩子感到快樂的作品。

《龍貓》中國上映:瞭解宮崎駿創作的背後

宮崎駿導演的電視動畫代表作《未來少年柯南》、《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正是在他兒子幼年時期創作的,正符合這一想法。將養育孩子的工作全部交給了妻子,工作狂人・宮崎駿導演或許想通過製作電影來實現作為父親的職責吧。

《龍貓》中梅和五月的父親被刻畫成常常出錯,有些孩子氣的形象。“不過,重要的事是愛兩個女兒”。這也正是當時宮崎駿導演的心境吧。

《龍貓》名言合集

「夢だけど、夢じゃなかった!」

梅和五月的名言——“好像在做夢,可這不是夢!”

《龍貓》中國上映:瞭解宮崎駿創作的背後

抓著龍貓完成了空中旅行的五月和梅似乎在不知不覺中睡著了,醒來時已經回到了床上。體驗瞭如夢一般的經歷後清醒的兩人回憶起昨夜發生的一切,立刻奔向了田野。

接著,雖然並沒有如夢中那樣生長出參天大樹,但龍貓給的種子已經像模像樣地發芽了。“好像在做夢,可這不是夢!”這句話中似乎有矛盾之處,但看到孩子們打心底的喜悅模樣,就不由得笑顏逐開。

當實現了原以為是夢的事時,我們也會想試著大聲說“好像在做夢,可這不是夢!”吧!

「メイ! 私たち風になってる!」

五月的名言——“梅,我們變成了風!”

《龍貓》中國上映:瞭解宮崎駿創作的背後

和龍貓成功相遇的兩人緊緊摟住某晚來過一次的龍貓,飛上了夜空。重要的是這句臺詞不是梅,而是五月所說的。

據說五月原本是設定為小學4年級學生,因為她太能幹了所以電影改成了6年級學生。對於這樣能幹的五月展露出這個年齡該有的天真姿態,說著“梅,我們變成了風!”的場景,觀看的大人也和五月一樣變得十分激動興奮。

「みんな笑ってみな、おっかないのは逃げちゃうから」

父親的名言——“我們一起笑,可怕的東西就會逃走不見的。”

《龍貓》中國上映:瞭解宮崎駿創作的背後

這句話出自剛搬入新家的一家人,一起泡澡的場景。這個家十分破舊,僅是風吹一吹就嘎吱嘎吱搖晃,孩子們充滿了不安的心情。

那時,父親忽然大聲地笑,對著感到不可思議的女兒們說出的就是這句名言。

可怕的東西只要笑看,就會消失不見,這句話也適用於我們的現實生活吧。這句話也使我們有一種總之只要笑一笑,不安、恐懼也有辦法解決!的心情。

「今、そこの松の木で、サツキとメイが笑ったように見えたの」

母親的名言——“剛剛,我似乎看見五月和梅在那棵松樹上笑”

《龍貓》中國上映:瞭解宮崎駿創作的背後

這是最後一幕,在七國山醫院中母親的臺詞。雖然母親應該看不見和貓巴士在一起的兩姐妹的身影,但她憑藉著母親的直覺感受到了吧。

這是讓人感受到家人情感聯繫的臺詞,即使看不見,但無論何時都緊密相連。雖然很想與母親見面,但沒見面就返回,從五月和梅這樣的行動中也可以感受到家人之間的聯繫。

今天,一起去看龍貓嗎?

《龍貓》中國上映:瞭解宮崎駿創作的背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