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历史上最狠的计策是什么?

用户67600538


1938年6月6日,国民党新八师参谋熊先煜来到了一处冷冷清清的关帝庙,庙里没有人,门开着。他走进去扑通一声跪下了,对着关老爷磕了三个响头,敬了香,然后默念了一个震惊中外的计划。

熊先煜默默祷告:关老爷,中华民族眼下遭了大难,被日本鬼子欺辱的惨。我们打不过他们,万般无奈,只好放黄河水淹,淹死了老百姓,你得宽恕我们。

然后,熊先煜走出了关帝庙,外面就是花园口。他跪在地上,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河,放声大哭……

熊先煜选定了关帝庙以西约300米的地方,开始掘堤。此时,日军已经沿着陇海线,一路攻到了开封,郑州岌岌可危。几天前,蒋介石就下令炸毁黄河大堤,采用“以水代兵”的策略,阻止日军的进一步行动。

最开始的掘堤地点,选在了中牟县境内的赵口,但是赵口的流沙很多,一直挖不开,后来才选择在花园口决堤。

官兵们连炸带挖,连附近的老百姓都召集了过来,日以继夜的挖掘,一直到1938年6月9日凌晨,花园口终于挖开了。黄河水倾泻而下,沿贾鲁河冲了出去……6月10日,暴雨倾盆,决口迅速扩大,洪水冲垮了两道决口间的50公尺长河道,大水扑向了千里平川……


花园口决堤的一个见证者,说了当年自己的遭遇。

那一年他12岁,6月6日上午,他正要跟随父亲下地干活,忽然来了几个国民党兵,塞给他们几块大洋,说黄河要发大水,让他们赶紧逃走。国民党兵劝说大家离开,然后把村里的大缸都收走了,用来装炸药炸大堤。

但是,虽然拿到了几块大洋,大家都不愿意走,兵荒马乱,能去哪里?

6月9日中午,太阳当空,村里有人结婚,抬着花轿吹着喇叭,大家都跑去了。这位见证者也跑了过去,哪知道忽然感觉脚下颤动,听到闷雷一样的嗡嗡声由远及近,洪水很快就冲了过来。

才几分钟的功夫,洪水就到了齐腰深,花轿被一个大浪卷走了,人们四散逃跑,大声哭喊。但是,没有人跑得过洪水,数百名村民瞬间被冲走了。这位见证者当时爬到了树上,后来抓住了漂在水上的门板,把自己绑在上面,漂了几天几夜才侥幸逃生。


花园口决堤,黄河水像脱缰野马一样,由西向东长达400多公里,流经豫、皖、苏3省44个县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给这一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河南民宅被冲毁140万余家,淹没耕地800余万亩,安徽、江苏耕地被淹没1100余万亩,倾家荡产者达480万人。死于花园口决堤的人,达到了89万人之多……

穿越豫皖苏三省的“黄泛区”,河道淤塞,田地淹没。逃过洪水的老百姓也是缺衣少食,四处流浪,很多都饿死病死。这次花园口决堤,间接的造成了1941年至1943年的大旱灾,数千万人沦为难民,河南有300万农民饿死……


那么花园口决堤的作用有多大?至今还有很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决堤确实对日军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还有人认为,花园口决堤实际上没有打乱日军的战略部署。

日军只不过把沿平汉线和和淮河两路合围,改成了沿长江推进,武汉也并有因为花园口决堤而保住。

相比较对我国老百姓造成的损失,对日军造成的困难,实在可以忽略不计。


七追风


最狠的计策就是--——小时候,我经常偷外婆钱💰每次一两块,被发现后就马上承认,等我妈回来还钱给外婆。连续几次后,我干了次大的,偷了我外婆织了几个月帽子挣的钱,有60多块,外婆发现少了钱,问是不是我拿的,我抵死不认!😂又问我表姐是不是她拿的,我表姐没拿肯定不会承认!但是呢,外婆却相信了我😁一是因为我之前都承认,在她眼里我就是个乖宝宝😌,二是我表姐平时超级喜欢说谎😉!最后我表姐被我舅妈罚了一周顶了个大水盆在头上😖!现在想想,我小时候就特别懂心理学,算计了大多数成年人😩


衰尾道人秦假仙


说到历史上的毒计,我就给大家讲讲沮渠蒙逊的故事。

沮渠蒙逊是匈奴人,这人还有个哥哥叫沮渠男成,这哥俩是匈奴人。肥水之战之后,苻坚的部将吕光趁乱建立了后凉。吕光曾经杀了沮渠蒙逊和沮渠男成的大伯,哥俩就起兵反对吕光,可这哥俩吧,实力还不太够,于是就推选建康太守段业当头。

段业这个人吧,刚愎自用,挺瞧不上沮渠蒙逊的,害怕段业对付自己,沮渠蒙逊就找到了他哥沮渠男成,商量着一起杀了段业。结果沮渠男成这哥们很耿直,一听弟弟要谋反,就大义凛然的说:“我是忠臣,干不了这中龌龊的事儿”。

一听哥哥不跟着自己一起干,沮渠蒙逊这坏小子就使出了个大阴招。

他对男成说,哥,咱俩过两天去趟兰门山吧,咱家祖宗灵位都在哪儿,得去祭拜一下呀。男成一听,哎呦,我这弟弟还挺孝顺,就答应了蒙逊一起回去。

结果还没等沮渠男成出发呢,首领段业就接到了一封密信,信上说,:“男成要去兰门山造反”段业一听就急了,再一打听,合着男成真要去兰门山呀,于是段业就杀了男成。

男成一死,沮渠蒙逊就把男成的部下收为己有,并且打出了为男成报仇的口号,杀死了段业。

看到这儿大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吧,段业之前接到告发男成谋反的密信其实就是沮渠蒙逊这坏小子写的。

靠着这条毒计,沮渠蒙逊是创立了五胡十六国里的北凉政权。


杨过的大仙


历史浩瀚如烟,风流人物惊才艳艳。各种毒计、奇计、妙计数不胜数,要说到最狠的计策,我认为出自清代权臣纳兰明珠之手。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权臣,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父亲。康熙十六年(1676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不久后加封太子太师,权倾朝野。纳兰明珠成为朝廷重臣后独揽朝纲,表面上为人谦和,实际利用康熙皇帝的信任结党营私,甚至贪污纳贿。在朝中,纳兰明珠与索额图不和,结成两大党派,相互倾轧。1688年,明珠被人弹劾结党营私,随即被康熙下令逮捕入狱,准备处死。

这个时候明珠用了一个计策,最后平安着陆。明珠乘着他的妻子探监之际,要他的妻子给明珠安插在索额图身边的奸细带话,要求这个奸细带头诬告明珠谋反。奸细听令行事,果然诬告明珠谋反,结果是朝中明珠党派的官员拼命保明珠,索尔图一党则拼命攻击明珠,企图坐实明珠谋反罪。康熙为了防止索额图一党独大,只能放了明珠,不过是罢官而已,明珠安全脱险。

这个计策高明就高明在看透了人心,狠就狠在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明珠让人诬告自己谋反,算计了三方:一是明珠党派官员,听到有人诬告明珠谋反,必须死保明珠,因为,如果谋反罪落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要死。二是索额图党派官员,整死明珠就能在朝中一党独大,所以他们拼命攻击明珠,企图坐实明珠谋反罪名。三是康熙,任何的帝王都要掌握平衡之术,康熙更是精于此道。他明白,一旦明珠党覆灭,朝中会是索额图一党独大,不利于他的统治,所以权衡在三,他还是释放了明珠。

今天看来,这个计策依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明珠确实看透了人心!!!


执着不屈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有一名小女儿叫做胜玉(也有一说叫做滕玉)。这个小女儿长的肤白貌美、倾城倾国,所以吴王阖闾和王后非常疼爱她。



有一天,吴王阖闾和夫人们一起吃饭,有一条蒸鱼做的味道鲜美,于是阖闾就想到了胜玉公主,便将这条鱼送给了胜玉。

胜玉接到鱼后,看到是父亲吃剩下的,于是很愤怒的说:“父王把吃剩下的鱼给我,看来是在羞辱我。”于是胜玉公主一怒之下自尽了。

听闻胜玉自尽后,阖闾迅速赶来,但人死不能复生,于是爱女心切的阖闾只能选择厚葬胜玉。当时阖闾为胜玉建造了巨大的墓葬,史书中记载“外凿池积土”,也就是说还把胜玉的墓葬周围建造了巨大的水塘,只留下了一条通往墓葬的通道。墓葬建造好之后,陪葬品也准备好了,但唯一的殉葬之人不好准备齐全。于是吴王阖闾决定在出殡当天准备殉葬之人。



转眼间到了出殡的一天,吴王阖闾为女儿的葬礼举行盛大的仪式,搞得跟国家庆祝活动似的。在这次仪式中,吴王阖闾拿出了玉杯金樽,珠宝绸缎给吴国人民欣赏,这相当于让广大百姓参观国家最重要的国宝。

另外吴王阖闾还拿出了一把名叫盘郢的宝剑给臣民们欣赏,这把宝剑是欧冶子铸造的五把名剑之一,也是越国进贡给吴国的国宝之一。这相当于让百姓能观看吴国最重要的国防武器。

除了宝物的展览之外,吴王阖闾还弄了一个上百人的大型舞蹈团,每个人手持一只用竹子和白色娟做成的白鹤。这些白鹤通过舞蹈团的成员的控制,俨然和真的一样栩栩如生。



送葬的队伍在路上走走停停,不断介绍着吴国的国宝,因此队伍后面聚集了上万的百姓围观。就这样好奇的百姓跟随着送葬的队伍走到了胜玉公主的墓葬前。这时突然冲出了大量吴国士兵,他们将这些百姓团团围住,驱赶到了胜玉的墓葬中。最终这些百姓被士兵处死陪葬了。

吴王阖闾的计策虽然不高明,但不可不畏之狠毒,甚至可以说毫无人性。


我是越关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经典反间毒计:古代各种权谋机变



《反间计》

首先就拿秦国来说,在统一的道路上,可以说说历尽磨难,计谋用了很多,但是唯独反间计最有效果,大秦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上,用了很多计策,例如:美人计,以逸待劳·欲擒故纵计等等

但是唯独反间计,直接消除了秦国统一道路上的所有障碍
反间计从古至今都是谋士必备的,可以说说屡试不爽,可以试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直击人内心深处。

反间计对于胜利者的一方都是值得高兴的,但是对于战败的一方,很可能就会输的一塌糊涂。

在公元261年,长平之战爆发,初期,赵国的四大名将廉颇坚守不出,与当时战斗力很强的秦军足足对抗3年之久当时双方都面临粮草危机的情况,只是赵国更加严重。反观秦国,因为战线拉的长久,粮草补给中断。之后秦国认为,要打败赵国,必须先灭了廉颇·

之后秦国派人在赵国到处散播谣言,说“廉颇坚守不出,欲在背叛赵国,我们秦国根本不惧廉颇,最惧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要是赵括担任大将,我秦国定会大败。”

赵国君王听闻,加之粮草缺乏,于是决定将廉颇换掉,让赵括担任大将。此时的秦国也派白起担任大将,因赵括中了白起的诱敌深入之计,最后40万赵军全部被坑杀。

这是长平之战的骸骨。

由此可见,反间计的狠毒,不仅仅是针对几个人,很可能是一个国家的命运·。

中国历史上的经典反间毒计:古代各种权谋机变

陈平间范增

范增是追随项羽叔父项梁起兵的老臣。项羽的手下猛将如林,但真正有战略头脑的谋士似乎只有范曾一人。当年鸿门宴上范增几度发难,几乎致刘邦于死地,想必刘邦恨他入骨吧。  范增此人心黑手辣得可以,只是当不住项羽其时尚不够厚的脸皮,离间这位被项羽尊称亚父的能人,的确相当有难度,但难不到陈平。一次项羽的使者来访,陈平找人故意十分热诚地接待。大鱼大肉之下,又加上美女歌舞助兴,使者也被感动得一塌胡涂,当然礼节性地说出代楚霸王项羽向诸位感谢的话来。谁知招待人员就此突然翻脸,撤下珍馐美女,换上粗茶淡饭,当着使者的面说,我们还以为你是是亚父范曾派来的那,你倒是早说你是项羽派来的阿。  使者回去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地向项羽作了禀报,头脑简单的项羽当然怒火中烧,就此丧失了对范曾的信任。后来范曾几次直言相谏,更是惹得霸王不高兴,终于被扫地出门。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

越级上访

明朝末年,东林党人的政潮汹涌彭湃,其中不少人被西厂东厂的人锁进了大狱。即使身陷大牢,这些人仍是不老实,整天价地喊冤,想“越级上访”,直达天听。

太监也有他们的狠辣手段,具体就是每当牢里的东林党人喊冤叫屈的时候,太监就派人假扮皇帝的钦差来听他们“平反”。这些东林党人见到钦差当然感动得涕泪俱下,大诉冤情,假钦差听完以后,照例是一顿暴打。如此几次反复,弄得这些铁骨铮铮的东林党人也对皇帝的钦差彻底丧失信心。以后即使皇帝的钦差真的来查,他们也不敢再诉冤情了。



最狠毒的计策:赵高谋杀李斯。李斯与赵高合谋帮胡亥上位又以谋逆之罪诛杀了诸公子和不支持胡亥的大臣。赵高怕杀人太多而泄露秘密,而知道秘密的只有李斯和自己两人,自己地位低下无任何威信可言,而李斯为宰相权利很大要杀自己很容易,于是他便抢先下手以附逆之罪把李斯抓了起来严刑拷打。诸公子和那些大臣都因为经受不住严刑拷打且无生计而自杀。而李斯觉得自己拥立胡亥有大功,且能言善辩,只要据理力争就一定能洗清冤情。于是他不断写下自诉状一级级上诉。赵高就让自己手下的小宦官扮作一级级官吏来办理李斯的上诉,结果李斯一次次败诉之后提出要面见二世皇帝,赵高就在胡亥玩的正高兴的时候把他带到胡亥面前说李斯有重大冤情要通报,胡亥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把他赶走了。结果李斯被腰斩,写了七个半冤字才断气。


山海经解密


商鞅变法中的”徕民“策略,非常狠但又不显山不露水。

《商君书·徕民》认为”今以故秦事敌,而使新民作本,兵虽百宿于外,竟内不失须臾之时,此富强两成之效也。“意思是说,现在用秦原有的民众对付敌国的军队,而让新招来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军队虽然住在国外上百天,国境内也不会耽误一点农时,这就是富国强兵两方面都能成就的功效。实际上,这就是引来你的人,打你的国家。这种计策,是商鞅变法中的诸多奇计之一,也为秦国能够快速聚集军力提供了人员基础。

为什么说它特别狠呢?主要是,不断挖来你的人,同时用这些人支撑我国去攻打你的国。而这个方法还采用了间隔式的方法,而不是用直接的方法。假如秦国直接从韩国引入人力,让韩国人成为秦国士兵,去攻打韩国,他们肯定不干。

这里面就有一个很隐蔽的置换机制。不让你直接去攻打你的祖国,只让你为我们国家发展农业。而农业发展以后,通过耕田种出来越来越多的粮食,就会被用来攻打外来民的祖国。实际上,这个效果是一样的,即外来民都是用来去攻打他们的祖国的。但是,因为中间引入这个置换机制,就会对冲直接让外民反攻祖国带来的敌对情绪,反而能够把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而且,对秦国来说,即使韩国人肯在秦国当兵,秦国人也不会愿意,因为这样做对他们的国家来说并不安全。万一韩国人在攻打韩国的过程中,突然间反水攻击秦军,那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所以,商鞅变法实行徕民,实际上实行的是把握关键点的策略。秦人虽然胸怀宽大,经常从东方国家引入人才发展自己,如秦穆公引入百里奚等人才成就西戎称霸的事业,再如秦孝公引进商鞅等人在秦国实行变法,但是秦国的关键权力都仍然会由老秦人掌控在手里,以确保秦国姓秦,而不是变成被称为秦国的其他国家。

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秦国的底盘稳定牢固,赢氏部族作为秦国的第一权力拥有群体,他们能够牢牢掌握秦国的权力。在这个底盘牢固保持在秦人手里的基础上,外来人才因为在秦国本土根基薄弱,而不可能拥有挑战秦国权力分布。

在这样的大形势和大底盘掌控的前提下,从东方六国引入的外民,就不可能被放在能够冲击秦人统治的地位上。事实上,让从东方六国中引进的农民基本上是耕田,就是把他们置放在秦人能够随意控制的安全地域。

徕民政策,是治国中善于借助敌人打击敌人的典型政策。这种政策能在引流国造就越来越多的良性循环,同时对于被引流国的安全来说,是极为狠毒的。

总体来说,商鞅变法中的徕民计策,是借你打你的集大成者,非常狠毒而又圆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秦国后来迅速变强,进而一统天下打下了牢固基础。


赵泰融


历史上最狠的计策定是【反间计】

反间计从古至今都是谋士必用的,可以说屡试不爽,试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直击人心深处。

就拿秦国来说,在统一的道路上,计谋用了很多,但是唯独反间计成就最大,秦国在采用远交近攻的政策之后,用了许多计谋,有美人计、以逸待劳、欲擒故纵等计策。

但是唯有反间计,直接消除了秦国统一道路上的障碍。

反间计对于战胜者来说是值得高兴,可是对于战败者来说,很可能就会输的一塌糊涂。

公元261年,长平之战爆发,初期,赵国用的是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廉颇坚守不出,与秦军对抗三年之久,当时双方都面临粮草缺乏的情况,只是赵国更加严重。反观秦国,因为战线拉得太长,粮草补给中断。

(廉颇剧照)

后秦国认为,要灭赵国,必须先灭了廉颇,于是采用反间计。

秦国派人在赵国散播谣言,说“廉颇坚守不出,欲在背叛赵国,我们秦国根本不惧廉颇,最惧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要是赵括担任大将,我秦国定会大败。”

赵国君王听闻,加之粮草缺乏,于是决定将廉颇换掉,让赵括担任大将。此时的秦国也派白起担任大将,因赵括中了白起的诱敌深入之计,最后40万赵军全部被坑杀。

(长平之战骸骨)

由此可见,反间计的狠不仅仅只是针对几个人,很有可能是一个国家的命运,虽说廉颇也很难抵挡秦军,如果赵国不中计,绝不会有40万赵兵被坑杀的场景。

除了廉颇,赵国名将李牧同样是被秦国的反间计所击败。

王翦重金贿赂郭开,诬陷李牧欲谋反,赵王不彻查真相就将李牧杀害,赵国可以说没有廉颇和李牧,战斗力大损,最后终究被秦国所灭。

反间计足以摧毁一个国家,先是离间君臣之间的关系,解决强大的对手,最后逐渐侵蚀他国。

历史上被反间计害死的英雄太多,因此个人认为最狠的计策当属【反间计】。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猫眼观史


中国历史悠久,贤人辈出,在不同时代或建功立业,或为国出力,或隐居收徒,不一而足,在他们的参与或影响下,几千年来奇谋奇策层出不穷,论狠准和到位,个人觉得有唐太宗袭扰高句丽和汉武帝的推恩令二个例子,一外战一内政,都是利用形势的阳谋,沛然莫之能御,成效显著。


高句丽崛起于中国东北境,人民耕牧兼有能征善战,长期成为中原政权外患,为免子孙忧,隋唐两代先后有四位君主对高句丽用过兵。唐朝建立时,高句丽执行时硬时软暗中扩张领土的策略,为消除未来心腹大患,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东征,因天气原因半途而返。(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劳师远征痛定思痛后,唐朝君臣改变战略战术,定下对高句丽采取奇兵袭扰、偏师轮动进攻的战法,不时精兵出击,以一军调动对方大部队,使他们疲于奔命,并打断敌方的农时耕作,运走烧掉积蓄物资,让高句丽无暇生产后继乏力,由速战速决走向持久战,以大国国力强行碾压小国。


647至648一年间,唐太宗就命李勣薛万彻小规模出兵进攻一百多次,多次击溃高句丽地方主力,烧毁物资后撤退,以此周而复始,到唐高宗时抓住契机出动大军,让苏定方等率军击破百济和日本援军,切断外援孤立高句丽,李勣薛仁贵等人多路进兵灭亡高句丽,把高句丽之地纳入唐土,设立了九个都督府。

历代治理国家运用权谋必不可少,论化国家大患于无形,不能不提及推恩令。汉朝建立为护卫家天下,刘邦大封子弟为王,实行郡国并立制,初期确实起到作用,二三代后,国事渐上轨道,而国中有国的分封弊端显现,汉文帝时贾谊上治安策,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至景帝削藩引起七国之乱,好不容易平定。(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武帝刘彻即位后,采纳主父偃的策略实行“推恩令”,以推恩怀柔瓦解诸侯王。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再裂土分封为侯,儿子不多的也可以虚建封国。把国家层面的问题转化为诸侯王内部问题,得到非嫡长系的大力支持,而嫡长子受损不致大到造反,对在位的藩王来说,推恩令只是改变了既得利益的分配方式,利益并没有减少。推恩令施行后,王国分成乡村,纳入国家正常管理轨道,分封之祸消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