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你知道的分散投資原則,全錯!

“不要把你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1981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住詹姆斯·託賓。

這句話大家都聽過,但很多人不知道還有下半句——“但也不要放在太多的籃子裡”。

人們推薦分散資產配置,以實現分散風險的目的。普通人投資時會刻意地把資金分配在多個品類裡,比如股票、房子、理財產品、存款。這還不夠,股票要拆分成十幾個,房子在幾個城市買,同一城市分不同板塊買。

完全錯了。

分散投資是最大的毒教育。

你知道的分散投資原則,全錯!

1 .分散的誤區

風險不能被分散,只能被對沖。分散投資的本意是找到可以對沖風險的資產。普通人視野有限,研究透一個品類的精力都尚且吃力。分散投資後,能力和認知也被分散了。一個領域的半吊子能不虧錢,並行多個領域的零基礎基本輸定了。

股民虧錢一大原因就是,股民壓根不瞭解買的那十幾個票的公司狀況。你知道這些公司的資產負債情況、主營業務還有高管經營風格麼。一般人多半是沒時間瞭解的。這樣情況下的分散投資和盲投賭博沒大區別。

更大的問題,在於分散投資,把潛在的暴擊機會也分散了。普通人,特別是年輕人,一生中改變命運的機會只有2、3次,在命運的拐口分散投資,也就把這潛在的投資機會分散了。社會在成熟,留給人們上升的空間越來越少,只有集中資源方有機會。近些年成功把握住風口的投資者,都是大規模集中投資。比如2011年就全倉押注比特幣,號稱有2億美金市值比特幣的李笑來(我不認可比特幣的價值,我佩服李笑來的膽識),以及過去十幾年買入近百套房產改變命運的yevon_ou。再進一步,現在的成功企業家,比如任正非、馬雲和馬化騰,不都是集中所有資源創業成功突破麼。

普通人要快速致富,必須集中資源。特別是投資生涯的早期階段,集中突破,積累大量財富,獲得第一桶金。然後再分散投資,實現資產保值增值。不到5000萬前,不應該分散投資。現在的5000萬也不是什麼大數字,一線城市5套房子而已,剛剛有些安全感。當然如果野心小一些,2000萬就想守成,那也是可以的。

你知道的分散投資原則,全錯!

2 .風險控制

集中資源後的風險如何對沖?

很遺憾。答案是不能。

由於你集中了全力,沒有資源再對沖風險,比如買保險、期權,事實上也買不到這樣的產品。

風險的敞口躺在那裡,只能靠你的洞見和認知找出來,繞開它。這需要積累大量的知識,小額的試倉,交叉的驗證,然後是耐心的等待,等著三年一遇,五年一次,十年難得的機會。

當你把全部身家壓到一個品類上去之後,你自然會全情投入,風險的恐慌和財富的慾望會促使你殫精竭慮、廢寢忘食的學習、提高、試驗、小成。這樣循環反覆一兩年之後,你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然後就是那個改變命運的時刻到來。

與其把有限的精力分散到無限的解套中去,不如集中你的學識、膽識、資金,來一次人生的押注。當然你得做好充分的準備。

你知道的分散投資原則,全錯!

3 .高收益還是高確定性

只押注一種資產,那該怎麼選?

這裡就涉及到收益和確定性平衡的問題。

如果有個資產有的年度能漲90%,有的年度會突然跌40%,收益率長期看可以達到15%左右,但很不穩定。另一個資產很穩,每年漲10%。理論上應選擇第一種資產,因為收益高。但實際操作中,有經驗的投資者會選後者。因為前者的劇烈波動,極難擇時,進入時機(比如跌40%的年份)不好的話,被套損失幾年的機會成本。而後者的穩定排除了風險,可以疊加槓桿,做大規模,做厚收益。

集中投資裡始終選的是有穩定預期的相對高收益,而不是波動大的的絕對高收益。

賺的錢最終來自於兩個部分:一是較高的單位收益率,二是足夠多的規模。好的投資項目是找到非常高確定性正向收益率的項目(靠譜妥妥賺錢的),然後依靠槓桿(借貸)來做大絕對收益。

這裡面必須注意兩點:一是因為加了槓桿,投資項目贏利的確定性要足夠高,否則槓桿就是雙刃劍,死的很慘。二是槓桿的成本要低,如果高過收益率本身,就無法實施槓桿,即便單位收益率再高,絕對收益也不咋地。

你知道的分散投資原則,全錯!

4 .為什麼是房產

圍繞這兩個方向你去找所有的投資項目,會發現,結果令人失望。泱泱大國也只有房產能夠保證這兩個條件。這裡講的是對普通百姓而言,箇中高手不算。所有資產,只有房產是得到國家背書(保證)的,有政府託底不會大跌。另外也只有房產,能夠給到你極低的利率(4.9%)成本, 使用30%首付資金借到70%按揭貸款的機會。其他投資項目都是高利率(至少6.37%)成本,並且最高只能借到50%的資金。利率雖然相差不大,拉長到長期來看是一筆巨大的財務成本。

我們再拿這兩個條件來梳理其他主流投資理財項目吧。有風險的叫投資,無風險的叫理財。

(一)投資類

股市:中國股市創立的目的是服務國企融資的,不是為了投資者賺錢的。股東第一、股民第二的氛圍下,群眾內部博弈,賺錢的難度大家都有體會,不展開。

黃金等大宗商品:競爭對手是國外投行,需要花費大量精力研究國際政經,勝算不大。就算能贏因為有不確定性也不敢上大槓桿,賺不了太多。

郵幣卡和比特幣:市場太小,信息不對稱,多莊家。

海外投資項目:語言、精力是巨大的限制。

投資類的產品最大問題是,以普通人的知識結構和時間精力很難保證穩定收益率。無保證,就不敢拿槓桿去博,就沒高收益。

(二)理財類

銀行理財:過於穩健。所以收益只有3-5%,收益率太低。

信託或券商資管:收益尚可,8%左右,但起點高100萬,藉助槓桿獲得超額收益的利差少。

P2P:騙子多,靠譜的少。

理財類最大的問題,就是穩定但收益率太低。

選來選去,只有房產是適合建大倉的。

你知道的分散投資原則,全錯!

5 .城市的選擇

我每天除了碼字之外,最大的樂趣就是回答粉絲的問題。因為做的是房產自媒體,都是實操的交流。最近在提問裡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大家買房的地域限制被徹底打破了。一個工作在上海的杭州粉絲,已經在上海和杭州各有一套房了,問是不是可以在嘉興和深圳再各買一套。

賺錢的心態越來越急,買的方向越來越分散。住張江的買大虹橋。住廣州的買增城,住北京的買固安。再不濟,也要衝回三四線老家來一套。

我是不建議多個城市分散投資的。與其多點開花,不如深耕一城。

樓市短期看供求,長期看人口。我們的選擇應該是一個長期來看人口能夠流入的大城市。全國值得買的城市並不多,就集中在一線城市和個別經濟強的省會城市。

下圖中橫軸是2013年到2015年33個一二線城市一至六年級小學生在校人數的增長情況,縱軸是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這些城市的房價累計漲幅。小學生流向哪裡,他們年輕的父母就會在同一時期流向那裡。小學生在校生人數,它具有強大的人口解釋能力。可以看出過去4年房價累計漲幅較大的基本都是人口流入較大的城市,基本驗證了人口論的判斷。

壓重注的目標是人口流入較多的一線和強二線城市。

它並不一定是你的家鄉,但一定是你的主場。你必須足夠熟悉,是你生活過或者正在生活的地方。你長期在這裡蟄伏,每天感受到它發展的氣息。

17年10月初去了重慶,認識了一個93年的小夥子。他1年前堅定看好重慶樓市,放棄了北京的工作。孤身一人來到了山城,每天的工作就是讓各路中介帶看踩盤。長期戰鬥在一線,使得他對重慶渝北地區的樓盤瞭如指掌,迅速買入兩套筍盤,過去一年身家翻倍。

這種身臨其境對樓市細節的感知,遠勝於任何專家建議。

你知道的分散投資原則,全錯!

6 .時機

倉位和選籌搞定之後,就只剩下時機問題。

樓市捆綁的是國運,長期向上,需要的只是一個低價買入的機會。你可以選擇等待,也能主動出擊。

一是自己看盤200套。我另一個85後的朋友,2年前全職在重慶踩盤,幾乎把全重慶值得投資的樓盤都看過一遍。每個小區我和他交流,他幾乎都能說出戶型、社區、價格的細節,平靜的語調下流露出洞見的穿透力,讓人感到可怕。哦,他2016年買了10套。

二是找關係買8折的新房。樓市是綜合資源的競爭,人脈變現的地方。

三是找專業化代購公司。市場上已經出現專為買房人服務的經紀公司,輸出買房經驗和能力,提供專業化淘筍的服務。用小錢辦大事。

四是等待市場降溫。調控之下,時間對買房人有利。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信息豐富又多元,人們衝動且功利。這是社會的問題,更是大家的機會。

專注已成為稀缺品,更是差異化優勢。

金錢有複利,數十年收益積累後,巴菲特僅用四分之一時間實現暴擊,創造90%的財富。

注意力也有複利,堅守一個方向精進不已,幾年後你會驚訝自己的表現。

越長大越發現,人生就是一場取捨。

少就是多,慢就是快,厚積薄發,畢其功於一役。這就是贏的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