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些地区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中学校长,你怎么看?

杨永厚说教育


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中学校长,我是赞成的,但对此,也有些话想说:

  1. 为什么不是当地的中小学校长,而仅仅是中学校长呢?这个中学校长是初中的校长,还是高中的校长呢?

  2. 面向社会公开竞聘校长,是否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选拔的原则是什么?是以教育教学管理为主,还是以行政管理为主?

  3. 我同意公开竞聘校长,而非直接教育主管部门认定。这样至少能选出来能力强的人担当校长,而且是非常熟悉教育教学规律的人担任校长。

  4. 对校长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校长要用业绩说话,既要考虑竞聘的笔试、面试成绩,还要考虑工作一年来,教师员工对该校长的认可度。尽量减少部分校长,考试很好,面试时演讲很好,很多问题讲的头头是道,但一旦到了岗位,处理工作却一塌糊涂,这就是能力弱的问题。

  5. 退出机制要合理,那么落聘的校长怎么办?还有现任的校长怎么办?校长新的人选已经定了,那现在在岗的校长呢?直接下岗?直接转为普通教师,还是怎么办?

所以,这些问题还是得多多斟酌吧!

教育苦行僧


校长竞聘:法规限约与现实期待

聘任制,是一种通过聘任和应聘双方签订聘约,聘请人员担任相关职务的任免形式,又称聘任合同制。招聘或竞聘,是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的常用方法。作为一种领导选拔任用的形式和举措,在我国中小学已经施行有近40年的时间,且随着其不断改进与完善,已基本形成了上级任命与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干部选拔管理制度。近几年来,国家对中小学领导管理制度的改革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了一些法规或法规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7条规定,“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201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十条规定,“选拔中小学领导,一般采取学校内部推选、外部选派、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方式进行。”第十三条规定,“任用中小学领导人员,区别不同情况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第十七条规定,“中小学领导人员一般应当实行任期制。校长、副校长,每个任期一般为3-6年,领导人员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一般不超过12年。”以上这些规定为中小学领导聘任制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是实施操作的“规定动作”及指南,也是截止目前国内最具权威的法规性文件。

实行中小学领导招聘、选聘、竞聘制,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干部管理制度,它打破了传统的干部单一任命委任制,体现了公开、公正、透明、竞争的原则,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提供了场域,畅通了渠道,形成了氛围和机制。在新的形势下,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中小学领导聘任制改革也有许多期待。希望干部管理部门能够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制定符合国家政策文件规定、又体现区域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及标准,坚持德才兼备的基本准则,广泛听取各界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意见,通过测评、推选、考察、竞聘等形式,营建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保证竞聘过程公开、公正,透明、科学、真实,应聘请专家、名校长、教科研人员、名师等担任评委,把那些年富力强、勇于担当、锐意进取、能力突出、师生认可的人选拔出来,并构建符合政策要求和激励上进的有效机制,为中小学领导发挥才智创设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建立领导干部的科学管理制度,形成学校依法治理、民主管理的机制,改变区域学校发展滞后、活力不足的现状,促进区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这,是政府的责任,是教育的要求,更是人民的期盼!


杨永厚说教育


公开竞聘校长,这是校长任命方式改革的方向。竞聘校长的主要目的是要遴选懂教育、懂教育管理,对师生和教育负责的校长,因此,在竞聘校长中,应该注意不能再由行政部门单方面主导,而需要成立由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人士代表参与组成的公选委员会,结合学校的办学要求,遴选适合的校长。

目前尝试公开竞聘校长的地方,整个竞聘过程还是由行政部门主导,发布公告,由有意愿者报名,再从应聘者中择优聘任。这相比过去有所进步,让聘任过程公开,而不是由上级部门直接任命,师生之前一点不知情。但这样的竞聘还不是真正的公开遴选校长,公开遴选校长,需要有代表广泛,尤其是能代表教师和家长意见的教师和家长代表参加,以表达教师和家长的意见,这样选拔的校长,才会对学校办学负责。

我国有的地方在竞聘校长时,引入了民意测评环节,由竞聘人面对教师、家长发表演讲,回答教师和家长问题,并现场投票。但民意测评只作为聘任的参考因素,而且并不现场公布。这也被质疑是走过场。如果能做到按现场民意测评意见决定最终聘任人选(此前已经过初选、专家面试等环节决定进入最终环节的几个候选人),那竞聘就更公开,促进校长职业化。


熊丙奇看教育


校园领导干部都是内定的习惯由来已久,至今,能走上竞聘上岗,也是一种进步!但出于对人民子弟负责任的态度和对党的教育事业负责任的态度来说!就是应该让校园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让不能胜任领导干部工作者重新回到普通教学中去!他们都是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别为了某些人的面子,不敢撤去他们的职务、待遇!让这些人只上不下,遗害教育,完全没有必要!竞聘是出于无奈才想起来的妙招!但并非一定行之有效!行之有效的应该是制度改革设计,领导能上能下,有奖有罚!


Wesheter


采取公开竞聘方式聘任校长,不管怎么说,都是一种进步。现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任命制,校长、副校长由主管部门任命。

但是,既然要改革,就要真改革,要防止那种把公开竞聘,变成了另一种方式的任命,竞聘变成走程序走过场。

既然要公开应聘,必须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应该由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及监察部门共同参与,评委应该由教师代表、人大代表、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等构成,主管部门领导占比不应很大,占比最大的应该是教师代表。

对于乡镇中心校的校长、县直学校的校长,应该有一个笔试环节,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根据要选任的校长职数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参加竞聘人选。竞聘可以以演讲加现场答疑的形式进行,当场公布成绩,发布公示。

对于村小学,完全可以进行直选,让教师选出自己中意的校长。


当代师说


🌹公开竞聘校长是一个好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与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好校长正如一位稳健的舵手,引领着学校不断驶向优质教育。📚校长是学校的名片。好校长必须具有:教育理想,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这是好学校的前提。

📒好校长要有课程教学领导力、组织领导力、价值领导力,这是好学校的关键。

📕好校长要砺德砺行,身正为导。校长是学校的形象。时刻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位老师,以亲历亲为做教师团队的榜样。

🎄一位好的校长,是在教师中产生的。竞聘校长,必须由教师同行们评定、评价、评选!


笑看东篱


用公开竞的方式选校长非常好,最好不是做假、做秀。我想简单从几个方面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 竞聘人条件
  1. 竞聘人的道德、业务水平要高;不能只看业务不看道德;
  2. 竞聘人要身心健康;
  • 竞聘方式与公开性
  1. 竞聘不能用推荐的方式,会影响结果;
  2. 竞聘不能用网络投票方式,会弄虚做假;
  3. 竞聘人要自行选择参加与否;
  4. 竞聘要在公开场合进行;
  5. 竞聘要有严格的监管机构开进行监管;
  6. 竞聘要有媒体与社会力量监督;
  7. 进行投票的人要多重选择参与,不能只是教育部门的人;
  • 整体的监督与管理
  1. 要对竞聘人进行调研审核与监督;
  2. 要对投票人进行监督;
  3. 要对公开竞聘现场进行严格监督管理;
  4. 要对选上校长的人要进行工作监督与管理。

西學居士


首先,举双手赞同。这是绝大多数老师的心声。第二,这是民主的体现。第三,当前绝大部分校长都是花了大钱买的这个职位,让别的老师不能心服口服。第四,花钱买的校长容易搞独断专行,一言堂,绩效工资分配等等好事都往自己怀里揽,其他老师说不得。第五,民主选举的校长,有事大家商量着办。做事公开透明。


周老师生活录


非常好,这样公推直选的干部才好。只有教师推选出来的领导才会和教师打成一片,像现在这种走后门拉关系要来的官不行,大多没有能力和专业特长。领导力也不是说学就会的,有的人确实不适合当领导。光知道吓唬老师来管理能行吗?要用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个人魅力把人聚集到一起。企业就是这样,领导有事第一个往前冲。而有的学校,有好处,领导第一个往前冲。希望这种方式得到推广。


山东省诗词研究所


如果竟聘的程序公平,公正,合法,用竟聘选拔人才是值得提倡的。

不过,在竞骋者当中,本人认为在选聘条件上应不可勿视政治思想,社会责任,道德情操,廉洁守纪等方面的公正考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