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縣醫院的醫生是什麼水平?

yuzuki


在回答您的問題之前,作為一名基層醫生,發自內心的說,建議以後取消醫院等級制(也就是所謂的二甲、三甲醫院劃分)。人為的將醫療機構劃分等級,優質醫療資源不要說下沉了,肯定會越來越多的集中在三甲醫院。



要問縣級醫院的醫生水平如何?就看縣級醫院目前所處的位置。現在的縣級醫院絕大部分已經為二甲醫院。學科建設已經構建一了一套完整的體系。部分重病、大病也能夠在縣級醫院治療,也體現了縣級醫院醫生的技術水平。


如果是縱向比較。與三甲醫院沒有可比性,每一年醫學院校碩士生、博士生畢業後就業都集中在三甲醫院。強大的科研、教學能力為醫院提供了優秀的人才儲備。相同的疾病,患者也在選擇。以‘髖關節置換術’為例。在縣級醫院完全能夠完成,但是條件好的病人還是會選擇到三甲醫院去做。這也是分級診療所遇到的問題所在。

如果是橫向比較。不同地區也存在著差異性。經濟發達地區,優秀專業技術人才較為集中,醫院學科建設突出,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甚至達到了三級醫院醫生水平。經濟欠發達地區,由於自身條件有限,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很難引進,醫院學科建設明顯滯後,新老交替出現斷層,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普遍不高。這也造成了三甲醫院人滿為患的關鍵因素之一。

歡迎關注~留言。(以上圖片、來源網絡)


且蘭醫者


縣醫院就是差點事,我母親86歲了兩天不喜歡吃飯,就去縣醫院看病了,掛了個消化科,主任說有點象神經出了問題,我說那怎麼辦,主任說住我們科,我們科也能打營養神經的藥,下午住下做了個ct是腦梗,並請了醫生會診,說這麼大年紀了打了針吃了藥效果不好,要打針就打一種針,還自費,一聽這話說的很嚴重,我要求轉科到神精科,消化科說,神精科沒床,年領大不收,第二天病人住院我又掛了個神精科門診,醫生說有床是消化科不原意給轉,我回消化科後強列要求轉科,後來看我懂的一些常識,又給會了次診自費藥改成常用藥(效果一樣大夫說),第三天又趕著出院,我說沒.過急性期不出院,你們科這個創收法對嗎,ct做了,血驗了,自費藥改成報銷藥就趕著出院,病情不見好就說的過去嗎,從那天開始醫生都客氣了,ct和驗血,會診大錢都花了,科裡利潤大,報銷藥利益小就趕著出院,我親身經歷的,大家給個意見,到底縣醫院好歹聽聽大家的說法,


天賜鴻富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這次春節我去我家鄉那個鎮醫院,不過即將成為縣第二人民醫院(二級乙等綜合醫院)!我去了之後,說實話,我對鎮跟縣的人民醫院的認識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首先要說的是,縣醫院主要是服務這個縣及附近的鎮為主,肯定不能跟那些大醫院例如三甲醫院比,因為完全沒有可比性,但跟一些鄉鎮衛生院比,那是綽綽有餘!我就舉例我家鄉那個醫院吧,我就單純從醫院的高級職稱的醫生的人數上來說,我家鄉的醫院,(原安流醫院)五華縣第二人民醫院,我那個鎮才十幾萬人口,醫院規模現在不是特別大,不過現在經濟水平的提高,醫院也在升級改造,面積擴大了近3倍,引進了很多高水平的醫生,我年初六的時候去了一趟看了一下那裡的專家簡歷表!既然有好多主任醫師跟副主任醫師,牛!真心想不到!主任醫師,可以說是醫生的最高職稱了,一個縣第二人民醫院都有好幾個主任醫師,還有一堆副主任醫師,可想而知那裡的醫生水平能差到哪去!



所以說,縣醫院的醫生水平怎麼樣,我舉個我身邊的例子就可以說明了,真心不差!



縣醫院醫生水平也是有很大的差別。發達地區的縣和落後地區的縣醫院水平差別還是很大的。

我在縣醫院上班,但個人自我感覺水平還不錯,發展空間也很大。我所在縣醫院 瑞安市人民醫院連續三年排名全國縣級醫院第一名,2016年通過JCI認證,2017年業務總量達20多億。我所在的婦產科排名全國縣級醫院第二。



我們產科每年分娩總數在16000-18000,危急重症產婦搶救成功率也很高。婦科開展各種婦科腫瘤的腹腔鏡下手術,盆底手術和生殖免疫亞專科都在開展。我本人在開展的生殖免疫亞專科成功治療很多複雜胎停患者。個人認為技術水平並不比一般的地區級醫院差。


去年底,甲流流行,重症甲流,大白肺 呼吸衰竭,患者上了ECMO,連續兩例搶救成功。EMCO也就是臺北市長演講時說到的ECMO。這個疾病也正是‘流感下北京中年’提到的同一種疾病

而且,據我們胸外科張老朽說,ECMO設備我們醫院是浙江省買的最早的醫院。

我也去支援過貧困地區的縣級醫院。貴州黔東南的縣級醫院,他們手術是除了產科剖宮產手術,婦科手術開展相對比較少,外科除了急診手術也很少擇期手術。當時因為醫院裡沒有血庫,病人緊急用血需要醫院派車到州里去拿,所以難度大的手術很少開展。所以,收到條件限制,不同地區縣醫院水平還是會有差別。


我們醫院還支援西藏那曲縣醫院,那裡受自然條件的限制,縣醫院條件會艱苦一些。

所以,縣級醫院水平由於所在地區不一樣,水平會差別很大。雖然我在縣級醫院,從來就沒有把自己定位在縣醫院,我們醫院也能給我們足夠的發展空間。


蔡珠華大夫


縣級醫院絕大多數為臨床治療型醫院,是面向廣大老百姓的基層醫院,是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急危重症的診治中心和轉診基地。縣級醫院一般為二級甲等醫院,部分為三級乙等醫院,少數是三級甲等醫院。一般稱為當地縣中心醫院或縣人民醫院,是當地最好的醫院。

1. 學歷。雖然醫生的水平參差不齊,但是就大部分縣級醫院的醫生來說,年輕大夫學歷是本科或者研究生,年齡較大的大夫專科畢業可能就比較多見。而省市級三甲醫院醫生絕大多數以上是研究生學歷,本科少見。

2. 臨床水平。學歷不能完全表示一位醫生的水平高低,臨床上的實戰能力才能更好反應了大夫的臨床能力。目前,縣級醫院也不乏高能力的大夫。比如很多縣級醫院開展了心臟介入、四級手術、放療等很多業務,引進了如雙源CT、3.0T核磁共振、SPECT等設備,門急診量、手術例數、出院病人、床位數量、床位使用率等指標不遜於省市級普通三級醫院,甚至還要好。因此有些縣級醫院的科室規模、儀器設備、業務水平也是很強的。

3. 科研水平。一般來說,縣級醫院科研能力較差,不如省市級三甲醫院,更不如大學的附屬醫院。但是目前有一部分醫院已經成為了大學的非隸屬附屬醫院或者教學醫院。甚至醫院還成立了中心實驗室等科研場所,有利於醫生和醫院的科研實力提升。

縣級醫院的水平不能一概而論,得綜合看待。絕大部分疾病就可以在縣級醫院得到很好的診療,沒必要直接去上級醫院,有的上級醫院同一科室並不一定比縣級醫院好。


本期答主:吳蘇 醫學碩士


杏花島


省縣鄉,縣醫院在省和鄉之間,縣醫院的醫生很牛,很有實力。自從有了市(直轄市除外),便更加有趣了,領導也多了好幾十倍。

通訊錄地址上也比之前性感有魅力:某某省某某市(地級市)某某市(縣級市)……

甲乙丙醫院評級成為時尚,目前三甲已經是最高級別,估計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會像星級賓館酒店一樣,醫院也來個十級評定。

醫院級別越高,所得到的資源越多。三級甲等醫院,不僅擁有高端醫療設備,還擁有頂尖醫學人才。

以前縣醫院承擔著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繼承著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破敗瓦房,屋漏偏逢連夜雨。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要求和眼光自然大不一樣。當時沒有CT機,病人只能千里迢迢歷經各種磨難轉送地區或特區醫院。

現今各種醫療器械和配套設施齊全,人才架構合理,醫院卻人滿為患。衛生院幾乎退化,留下極其有限的職能空間。

其實,都是事在人為。縣醫院儘管很寒酸,卻是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有一個小妙招能夠讓縣醫院起死回生,就是和世界名院聯合,比如某省某(地級)市某(縣級)市某某縣人民醫院聯合哈佛大學醫學院……

如果醫生有海量的病人,在哪裡都有價值。如果門可羅雀,沒有病人,再厲害的“醫學博士”也沒有用武之地。

縣醫院的醫生很厲害,就看是哪個縣了。


六維魔咒


醫生的水平和所處的醫院有關係,但也和個人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舉個簡單的例子,全國食管癌高發地是豫北的一個縣級市林州市,全國許多大醫院,特別是很牛逼的大醫院的醫生做個食管癌可能都需要三四個小時左右,但在林州市有個食管癌醫院,哪裡的醫生做的最多的手術就是——食管癌。

所以,在林州市做個食管癌,可能就需要兩三個小時左右,這裡講的水平指的是手術水平,和所處的醫院就沒有關係,和什麼有關係?和這個人所經歷過得食管癌手術數量有關係。

這裡的水平,誠如《賣油翁》裡的經典臺詞一樣——無他,為熟爾!

那麼一個醫生的水平到底和什麼有關係呢?

1.平臺

有個經典的段子,叫一起畢業的同學,分配到縣醫院就是縣醫院的水平,分配到市裡就是市裡醫院的水平,分配到中央,就是國家級的水平。段子終歸是段子,但有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平臺決定了你躍起以後能夠夠到的高度有多高。平臺不一樣,接觸到的病人群不一樣,平臺不一樣,形成的思路診療模式不一樣,平臺不一樣,以後的結局也不會一樣。

2.個人能力

個人能力終將是一個會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東西,再好的平臺,也有不成器的職工。再不好的平臺,也有牛逼的人物。所以,個人的能力也決定了你能夠跳躍的高度和遠度。平臺不好,能成大器,才是更牛逼的生活方式。

3.機遇

有人會有疑問,水平和機遇有什麼關係?這裡也講個段子,蘋果砸到牛頓頭上,對牛頓是個機遇。蘋果砸到你我頭上,可能對我們來說只是一頓飽餐。所以,水平的高低,和你的機遇也有很大關係。

4.水平是相對的,沒有絕對

相對的意思是指在某個領域可能人家是領先或者牛逼的,但在另外一個專業或者亞專業可能就是落後的,沒有十全十美在各個方面都非常牛逼的人物,只有在某個專業做的風生水起和相對不錯的人。相比較疑難病可能大醫院專家更牛逼,相對於闌尾炎,可能縣級醫院做的更多。所以,水平是相對的,沒有絕對。

其實看病和醫生的水平有關係,但有時候和另一些人文的東西也有很大的關係。溝通和醫生都是一味藥,同樣是一味藥,兩個不同的醫生開出去的效果就不一樣。

所以,水平有高低,但溝通無止境。

縣醫院可以有大牛,大隱於市的大牛,縣醫院也有不成器的醫生。

記得,牛逼的人不一定都在最牛逼的醫院。但牛逼的醫院一定有很牛逼的醫生。


心健康


總體來說,縣醫院的醫生水平,同樣也有高有低。從職稱上來看,一般來說,主任醫師比副主任醫師水平要高,副主任醫師比主治醫師水平高些,但也不是絕對,凡事都有例外。

一個醫院的醫療水平,很大程度體現在醫院的專家、醫生的水平上,另外還有醫療設備的先進水平。縣人民醫院,一般都是二甲醫院,好一點也有三乙醫院,地市級人民醫院一般都是三甲醫院,而省級人民醫院,也都是三甲醫院。



通常來說,醫院級別越高,醫療水平也越高,醫生的醫療水平也越高。比如說,地市一級的人民醫院就比縣市一級的醫院水平高,但同樣是三甲醫院,省級的人民醫院就比地市一級的醫院醫療水平要高,而北京協和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等國內知名醫院,就比一般的省級醫院醫療水平高。

患者去什麼樣的醫院就診,要看患者的病情,一般的小病,縣級醫院完全可以治療,並不一定非要去大醫院就診。當然,老百姓覺得大醫院水平高,感冒發燒也都去大醫院就診,導致大醫院人滿為患,所以現在國家推行分級診療,小病在社區醫院、縣級醫院就診,大病去大醫院就診。



當然,有些看似小病的患者,在很多基層醫院還真得不到有效的治療。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糖尿病足,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一個併發症,看似很簡單的一個小傷口,感染、潰爛速度卻非常快,在很多縣級醫院做不到快速有效的治療,患者只能去大醫院治療。

國家推行分級診療,對於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不能老是處在小病治不好,大病治不了,這樣一個尷尬的境地。對於基層醫院人才的培養,任重而道遠!


茶禪五味


縣級醫院醫生的水平,當然是參差不齊的。有神一樣的專家級別,也有爛柿子臭蘋果一樣的垃圾大夫。當然這個評價摻雜了醫德方面的原因。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客觀原因。

一位醫生的水平,除外醫生自身的知識面、工作態度等因素以外,很大程度上還依賴醫院整體的綜合實力。比如各種先進的檢查手段,先進的藥物,以及某些手術、治療所需要的各種器械、設備等等。

大多數醫生的水平取決於自己的業務水平。比如一些複雜的手術,做得多了,孰能生巧,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患者找這位醫生做;一種疾病,雖然在個體之間會有變化,但是見得多了,對於這一類的疾病了如指掌,就成為了這方面的專家。而與大型綜合醫院的醫生相比,縣醫院的醫生多數不能做到孰能生巧或者瞭如指掌。書看得再多,自己再怎麼努力,也不會超越那些大醫院的專家們。

還有一些情況,拼的不是醫生的實力,而是醫院的實力。比如,某一疾病,一旦確診,治療起來可能並不複雜,但是如果醫院的輔助檢查技術沒有跟上,不能檢查相應的項目,醫生即便對這一疾病了如指掌,在沒有確診的情況下也不能盲目施治。

與其說是某位醫生的能力,不如說是某一團隊的能力,某一個學科的能力,或者某一個醫院的能力。畢竟,現在的醫療環境和醫學技術下,以一己之力,往往會無能為力。


檢驗科祁一針兒


在國際上,每個國家的頂級醫院的水平是不同的。同樣,在國內,不同的縣,其醫院的救治能力也不盡相同。

在人們的印象中,醫院的級別往往代表了其水平的高低。北上廣的大醫院有行業內頂級的國內專家,一流的大型診療設備,並且與國際上的交流會更加頻繁,能夠不停地接受最新的診療理念,但大家忽略了一個問題,目前是一個信息發達的時代,網絡將每一個人的距離拉得無比“親近”,海南發生的一件事,通過網絡(公共平臺、朋友圈等)不到1分鐘就可以讓全國知曉。同理,醫學指南等診療原則的更新,也會通過網絡學習平臺以及每週的學術會議,讓同行第一時間瞭解甚至熟知。縣醫院的醫生如果勤奮,同樣會是一位出色的白衣天使。至於醫院級別等客觀條件造成的設備儀器問題,並不一定能夠成為醫生漏診和誤診的理由。

經濟條件好的國人,生病都會去往一線城市或者當地的大醫院救治,長此以往,這些醫院的醫生的診療水平得到了飛速提升,這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