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车补吗?什么时候发?

逗逗1236


在一些事业单位,同一个办公室,里面有事业编工作人员,也有公务员,大家干着一样的活儿,一样外出办公,不说别的,光是公务员车补就令事业编工作人员羡慕。


公务员有车补,那么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有车补吗?


事业单位,也分参公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参公事业编的工作人员,身份是事业编制,但是在招录、晋升、薪酬、退休、养老等诸多人事管理方面按照公务员法来管理的,公务员有什么,参公事业编人员就有什么,也包括车补。


其他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呢?


有!只是还没全国范围实施,需要一步一步来,各试点省份在施行。


不过小编查了下资料,根据人社部5月30日发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6.7万人。事业单位人数估计在3000多万。


现在我们回到“公车改革”,公车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节约财政资金,假设这3000多万事业单位人员都发车补,最低按照每月500元来发的话,一共就是150亿,财政压力非常大,也加重老百姓的税收负担。钱从哪里来?


因此小编认为,事业单位车改不会一刀切,而是多形式统一,比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可以发车补,其他事业单位以实报实销为主;或是副县级以上事业单位领导职务才有车补等等。


下面,小编整理了部分省份出台的事业单位车改消息!


1、江西省



根据江西5月9日下发的文件显示,将分级分类进行全省事业单位的车改,合理规划车补或者报销的范围、方式、标准或额度;参改范围包括全省各级党委、直属非参公事业单位;参改人员为所有在编在岗的事业单位人员。


2.山西省


目前没有全面推广,部分单位试行状态。2017年12月18日发布改革办法称:对参改单位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并对其参改人员采取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或其他符合规定的社会化方式等保障其公务活动出行。


3.青海省


2017年12月8日,按照中央事业单位车改的做法,结合参改单位实际情况分类推进车改。第一类是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这类事业单位车改方式参照执行党政机关车改政策;第二类是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按照近日印发的《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执行。


4.湖北省


2017年12月12日,湖北全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启动,省直事业单位率先进行车改,目前按照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及采用其他方式保障公务出行的人员。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讨论补充!



四川中公教育


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事业单位人员都是没有车补的。

继行政单位公车改革以后,2018年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也已经结束,但广大事业单位干部对于公车改革却并不开心,因为改革后事业编制人员并不像公务员一样每月发放车补。

原本事业编制人员对于公车改革还是抱有一定期望的,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的混编混岗人员,做着与公务员一样的工作,有些还需要经常送文件、领材料等,虽然之前有公车接送,但还是期待能和公务员一样,每月能够增加一些收入。

但是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的文件出台后,如同泼了一盆冷水,事业单位取消了一般公务用车,采取的是报销公务交通费用为主的方式,严禁每月或定期报销固定数额,要求正规的公共交通合法票据,并且不超过同级别公务员交通补贴标准。对于大多数的事业编制人员来说,工作激情就这样被打消了,同一个办公室同样的工作,却受到区别对待。

不过还有一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可以享受到车补,根据部分省份的文件,在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机关本级方面,对管理岗位人员可以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听说,江苏和浙江还有一些经济比较发达、政府财政状况良好的地区,事业编制人员也是可以享受到车补的。

但对于全国大多数事业编制人员来说,车补只能是一个梦想了!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流雷电


现在还没有车补,但是听说上面已经开始研究事业单位人员发放补助的事情,但是前提条件是,公益一类由于是政府全额拨款,且具备行政性,所以应该可能发放,公益二类具备公益性,如医院、高校等,工资较高,应该是不会发放,公益三类的,马上就成企业编制了,更不会发放了。


万能的哼哼师兄


说起车补,盟主感慨良多,当年车改时盟主曾和组织部、编办、车改办的同志整夜整夜的审核公务员身份,简直累成狗。

公务员单位车补已经基本执行到位,而事业单位则欲眼望穿却迟迟没有动静。

为什么,盟主来告诉你吧:

在全国范围来看,公务员700多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000多万,而事业单位又包括全额、自收自支、差额三类,涵盖老师、医生、部门机关下属单位、科研人员等多种岗位。

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开展事业单位车改,但大多都是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究其原因,事业单位人员体量太大,如果全部一刀切发车补,反而违背了公车改革的初衷——省钱。如果事业单位也像公务员单位那样发车补,那么财政负担就不是减少,反而会增加,这与车改的初衷无疑是相悖的。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绝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员是不可能有车补的,要想有车补,还是赶紧去考公务员吧。


公考面试观


全国公车改革已经完成,事业单位绝大多数没有车补已是既成事实,无需再争论。

事业单位机构类型众多,人员繁杂,本身比较复杂,在很多事情上都不便于进行统筹管理,因此很难像公务员那样发放车补,发了也有违公车改革的初衷。

目前,事业编能够享受车补待遇的只有参公单位。这类单位人员虽然使用事业编制,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享受公务员同样的待遇。其在职在编人员包括工勤人员根据规定可以享受车补。这是全国统一规格。

其他事业单位目前基本上没有车补待遇,均按照实报实销原则处理公务用车事项。但少部分省份出台政策,允许部分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领导岗位按照工作实际,适度发放车补。另外,江苏等部分经济发达、财政状况较好的省市,给事业编制人员发放了车补,金额虽不及公务员,聊胜于无,对事业编制人员而言多少是慰藉。


80后小公


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车补。


首先明确一点,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和非参公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工资与行政编制公务员工资发放模式一样,是享受交通补贴的,已于2017年7月开始发放。


非参公事业单位也有部分工作人员领取了车补。根据部分省份的文件,在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机关本级方面,对管理岗位人员可以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另外,有部分省份先行先试,如黑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等地,印发了《省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岗位和人员,原则上限于参改范围的事业单位取消配备公务用车的副厅级及以上人员,车补标准稍低于同等级别公务员。如副厅级公务员车补为1650,而管理岗副厅级为1500。


同时,部分地级市仍然印发了《市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岗位和人员,原则上限于参改范围的事业单位取消配备公务用车的副县处级及以上人员,车补标准稍低于同等级别公务员。如副县处级公务员车补为1050,而管理岗副县处级为950。具体各地标准不一,不一一列举。


三农先行者


某些事业编制人员是有车补的,但不是所有事业编制人员都有车补。

参照黑龙江省下发的《黑龙江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岗位和人员,原则上限于参改范围的事业单位取消配备公务用车的副厅级及以上人员。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事业编制副厅级及以上干部是有车补的。事业编副厅级以上干部大概是什么职务呢?省直医院的院长副院长、高校的正副校长;向基层延伸的话,县区一般是没有副厅级干部的,地级市如果有大专院校比如医学院、卫校、职业技术学院之类的,一般校长是副厅级。不过如果副厅级干部是一把手,一般是允许配备车的,如果不配备车,那就要享受车补了。

车补发放时间,据我了解,有些地市从2019年一月就开始发了,因为2018年年底事业单位车改完成,每个地市大概都是这个时间开始施行车改发放政策的。

至于广大基层事业单位人员,甚至正县、副县级事业编干部也是没车补的,只是说可以报销公共交通费用,至于具体怎么报销也没明确。



公职人员那些事儿


2015年12月29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中央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要求是2-3年内实施完,但一晃过去快2年了,看公开报道有广东、湖南、山东、陕西等省已经启动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但看改革方案,事业单位车补发放范围确差异很大。

一种是基本参照公务员改革的模式来,取消公车,基本全员发放补贴。

一种是对于到达配车标准的人员取消公车发放车补,原实报实销人员还沿用原来的政策。

所以,事业单位人员有没有车补,什么时候发,就得看省情和市情了。要看财政能不能负担起了。


尚有童心


有呀,江西省巳经陆续发放了。

中国自1993年起进行的公车使用改革,这是政府“转变官念"廉洁从政的重大举措。

2018年5月8日,江西省正式拉开全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序幕。根据工作部署,全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采取分类推进,按照省直事业单位、设区市事业单位、县、乡事业单位的次序,稳步推进,在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全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

这次全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后的车补发放标准参照《党政机关公务用年配备使用管理办法》来执行,即厅局级每人每月发放车补1300元,县处级每人每月800元,正科级每人每月550元,副科级每人每月500元,一般职工每人每月450元。

但这次车补的范围暂时没有涉及到学校基层教师群体和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群体。

另外,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编制外的合同工和临时工等也没有车补。


叶公来帮忙


虽然现在从上到下一直在推进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感觉事业单位车补就是一个伪命题。首先声明:个人观点,欢迎讨论,不喜勿喷。

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出台事业单位车改方案,那么我们就选取武汉市和三亚市两个市的车改方案来简单了解下。

武汉市事业单位领取车补的人员,仅限事业单位实际取消配备公车的副局级及以上负责人;其他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报销费用。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只有副局级以上人员才可以领取车补,其他人员都要按照实报实销的方式报销车补。当然了,具体报销金额参照机关单位执行。

三亚市对事业单位参改人员采取实报实销公务交通费用、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或其他符合规定的社会化方式等保障公务活动,并且,实行按规定报销公务交通费用为主的办法。也就是说,领取车补的肯定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会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

总之,事业单位车改肯定是要来的,车补也肯定是要来的,但是具体发放方式还有待商榷,就目前已经改革的城市来看,大部分是以实报实销为主,所以说,事业单位车补是否会成为伪命题,那就看各地具体怎么执行了。

欢迎大家讨论交流,尤其是事业单位车补已经改革到位的地方,可以站出来说说你所在地区具体是怎么执行的,给大家一个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