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巴甫洛夫的狗,本來是他的親弟弟

巴甫洛夫的故事想必你肯定聽過:

他每次給狗餵食之前,都先搖動一個鈴鐺。久而久之,狗學會了把鈴鐺當做進食的前奏。後來,只要鈴鐺一響,不管有沒有食物,狗就會開始流口水。這就是巴甫洛夫著名的條件反射理論。

巴甫洛夫的狗,本來是他的親弟弟

科學界曾經有這麼句話:薛定諤的貓、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納的鴿子、桑代克的貓、科勒的猩猩等等等等。這些動物在上述各種著名理論的建構和論證中起到了非同尋常的作用,因為倫理道德的原因,科學家們在探索世界奧秘的時候往往不方便直接在人身上做實驗。而且,與動物相比,人其實並沒有那麼聽話。

事實上,在巴甫洛夫這個婦孺皆知的實驗中,他最早的實驗對象就不是狗,而是自己的親弟弟。然後,這個著名的巴弟弟,活生生地上演了一場人不如狗的悲劇。

巴甫洛夫的狗,本來是他的親弟弟

當時,巴甫洛夫已經是個著名的生理學家了。而他的弟弟尼古拉,卻是個事業不順,整天窩在家裡的帽子設計師。可惜了他生錯時代的弟弟,要是在現代,這就是人人豔羨的自由職業者。但這樣的自由職業者,在當時是被認為名副其實的遊手好閒。

由於巴甫洛夫這種隔壁家的孩子特別沉迷科學研究,因此經常一個人待在實驗室裡,平日裡與弟弟的交流也很少,兄弟間的感情自然日益生疏。而這位從事自由職業的弟弟對事業蒸蒸日上的哥哥產生嫉妒,甚至有時還會表現出厭惡。

巴甫洛夫的狗,本來是他的親弟弟

在一次家庭聚餐中,巴甫洛夫說起自己準備在狗身上進行唾液分泌的研究。一直想緩和兄弟倆矛盾的父母聽了,便熱情地提議讓他的弟弟取代狗來進行實驗,以便讓兩兄弟能多點時間相處,培養感情。

父母似乎經常是這樣,總是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來指導我們該做什麼。礙於父母的要求,巴甫洛夫勉強答應了。

巴甫洛夫的狗,本來是他的親弟弟

然後,一場人與狗的較量開始了。一進實驗室的弟弟就像個被寵壞的小女孩,對巴甫洛夫嚷嚷著要把實驗用的食物換成上等的魚子醬。而作為科學家的巴甫洛夫怎麼可能會富到這種程度?他自己常常每天飢腸轆轆地在實驗室做實驗。巴甫洛夫只能強壓怒火與弟弟協商,最後確定實驗用的材料是烤麵包片。而這已經讓巴甫洛夫覺得心裡非常不爽了。

實驗開始時,弟弟還算配合。每當給他一盤面包片之前,巴甫洛夫就會先搖響鈴鐺。弟弟分泌唾液的反射很好,稱得上是合適的實驗品。但後來證明,有些人真不如狗。隨著實驗的繼續,弟弟被飢一頓飽一頓的感覺折磨得失去了理智,最後竟然和哥哥起了爭執,甚至將巴甫洛夫打得頭破血流。實驗的結果你肯定猜到了,他與弟弟的感情還是難以補救,而用人來進行的實驗也宣告失敗。

巴甫洛夫的狗,本來是他的親弟弟

當巴甫洛夫躺在醫院時,尼古拉流連於各大酒吧,誇誇其談自己完全替代了巴甫洛夫在實驗室裡的地位。巴甫洛夫知道後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不顧還打著石膏的鼻子,重新回到了實驗室。

這次,巴甫洛夫找了一隻公牧羊犬代替自己的弟弟。實驗者和實驗品終於不用再說話,實驗也獲得了成功。

尼古拉後來漸漸在人們的視野裡消失了。那些認識他的人都認為在他身上絲毫找不到曾經扮演過心理學史上這麼重要角色的影子。

巴甫洛夫的狗,本來是他的親弟弟

當然,在電話鈴聲響起的時候除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