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家长用哪些批评孩子的方法需要掌握?

杨永厚说教育


现在孩子都早熟,六岁以后要是没打明白就不能打了,特别是男孩你也打不动了,女孩妈妈可以打,但男性成员不能打,长大了容易接受家暴类型的男人,男孩女性成员不能打,长大容易怕老婆,也厌恶婚姻不利于天伦。。。上学之后,规定上网时间但不能不让玩手机不利于信息技术应用。作业一定要早写,家长陪着,九点半没有写完要帮忙整理思路提示思路,再写不完帮忙写一下提要让孩子抄在本上,还是写不完就给老师发短信告知让孩子中午之前补上,以达到当天完成家庭作业的要求。。。从小培养孩子答应的事情,要克服困难尽力交代清楚。。。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在学校不会因为家庭作业没有按时完成而产生的恶性循环,孩子一天出去学校其实也是个社会,很不容易。会受到来自不同原生家庭的孩子的习惯冲击,家长要帮助孩子把握正确的路径,和老师学校配合一下。让孩子经历和谐的成长过程,并要告诉孩子,一个原则就是遵守学校的规则,特别是,上课不能影响别人这是公德,考试不许作弊这是私德,如果你上课走神了,考的不好没关系但不允许影响别人,不允许作弊。。。把底线划了,其它,可以慢慢适应。。。再有搞卫生和体育课要往前冲。。。


子水涛涛观荷艳


批评在育儿中,属于惩罚法。

惩罚目的是让被惩罚者感受自己言行的后果是被否定和处罚的,是付出责任和代价的,进而,被惩罚者的不良言行不再发生。

理论是可取的。育儿中是有一定规范孩子作用的。但是,多年育儿经验,批评类的惩罚方法既不能经常使用。有需要使用时注意技巧和策略。

因为惩罚批评同时会给批评者带来很多负性情绪,低落、内疚、自卑、懊悔、懊恼、抵触厌恶等。进而对批评教育者产生连锁抵触情绪,激发叛逆。

所以,批评可以进行,但批评的时候要具体指出言行细节的不妥缘由,同时要么给对方一个恰当的纠正建议;要么征求对方如何思考改进方法。总之,批评的言语既要有事实为根据,又要尊重被批评人!批评言语只表达不恰当的事实和自己的感受,不可随意扣帽子去定论对方甚至道德绑架!否则批评不仅不起任何教育作用,反而引发的更多的是矛盾和逆反!


铃兰王强


批评孩子:家长应掌握的方法与艺术 杨永厚

批评也是教育。要教育孩子,作为家长,必须掌握批评孩子的方法、艺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了解、尊重、信任、爱你的孩子 作为家长,要善于系统的研究孩子,要善于体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心里奥妙,要深入细致地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要了解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自尊心、荣誉感、自豪感,家长不能随便对孩子说“你为什么这样笨?”“差窍”,因为这样的话是最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家长要富有同情心,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了解孩子还需要相信孩子,相信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要爱孩子,要掌握爱的艺术,对孩子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论是“听话”的,孩子“不听话”的,在父母所有责任中最自然和最必须的责任,是父母在孩子的任何年龄阶段中,都应该爱他们和关心他们。

二.以身作则,加强“身教” 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不仅给子女做出学习的榜样,而且还关系到父母“言教”的效果。父母言行一致,孩子就会“不令而行”;反之,家长说的是一套,而做的却是另一套,子女就会“虽令不从”。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子女言行举止的依据。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三.掌握批评和责备孩子的艺术

首先.孩子不论犯了什么错误,家长应先搞清楚症结所在。针对孩子所犯错误的情况,家长应区别对待,把握尺寸,对症下药,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次.对待子女的过失,要抓好“第一次”的教育。要特别注重第一次错误的处理,抓住不放,恰当处理,严厉批评,指出危害,从而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第三.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家长还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防止简单粗暴,操之过急。家长要善于控制和驾驭自己的情感,督促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时,要让孩子有个思考的过程,通过思考去自己明辨是非,同时家长要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点。

第四.批评和责备时要注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第五.批评和责备时,父母还要让孩子明白怎样才能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第六.批评和责备之后,父母还需对孩子表示关心。

第七.先表扬后批评,批评时可先肯定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优点,然后话题一转,指出其错误或缺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