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張瑋:A股可能在2600-3300之間箱體震盪

張瑋:A股可能在2600-3300之間箱體震盪

外匯天眼APP訊 :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一系列經濟數據。2019年全年GDP同比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四季度穩定在同比增長6.0%。金融數據也整體超出預期,經濟階段性企穩的態勢凸顯。

人均GDP站上1萬,可喜可賀,成績得來不易。是在中央決策層的反覆磨礪下,突破萬難才最終實現的。

自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以來,世界經濟長週期的發展節奏被打亂。儘管當時沒有實質性的明文協議,但各國表現得十分默契,開展了空前的量化寬鬆。挽救了危機,也挽救了世界經濟。2015年8月,美國率先退出QE,但好景不長,僅僅過了5年,2019年,美聯儲三次降息,帶動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再次進入到新一輪寬鬆週期。

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政策寬鬆,是為了“對抗”經濟下行,即所謂的逆週期調節。近年來世界經濟整體增速減緩,逆全球化興起,海外壓力漸增;與此同時,國內經歷了一輪“一刀切去槓桿——穩槓桿——降槓桿——結構性去槓桿”的宏觀調控過程,供給側改革本就意味著要忍受一定時期的“陣痛期”。上述“內外”共同作用,對我國經濟運行的各個環節都提出了不小挑戰。

按照世界銀行2015年的標準,人均GDP在4126至12735美元之間為中高等收入國家,高於12736美元為高收入國家。此次中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距離世界銀行劃定的高收入國家行列又前進了一步。

當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之後,製造業佔經濟的比重會下降、服務業佔經濟的比重會上升;投資出口對經濟的拉動將下降、內需對經濟的拉動將上升;人們的消費將更注重品質感受、而會漸漸的淡化消費的數量。這一切,已經在2019年的宏觀數據有所反應——我國服務業獲得了較快發展,尤其是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配合今年的金融開放,引入外資勢必會帶來我國現代服務業治理體系的國際化發展,即便傳統“舊”經濟仍舊存在回落預期,但“新”經濟已經有所表露,對未來中長期的供給側改革堅定看好。同時,我國對外貿易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好轉。隨著中美順利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和全球衰退風險下降,對外貿易向好有望持續,而進口增速大幅提升是我國內需向好的一個表現。

眼下國內宏觀調控最重要的目的在於平衡“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充當兩者“橋樑”的,是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六個穩”。現在來看,“六個穩”不僅是2019年經濟工作的需要,更有可能伴隨整個“十四五”的上半頁。從中長期的角度看,“十四五”的主線是初步實現新舊經濟轉型,尤其是高新制造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不斷鞏固。而對於2020年短期來講,“穩增長”和“防風險”依舊是頭等大事。

對於2020年的宏觀指標,我們認為不必太過悲觀。因為從現在的趨勢來看,在不考慮第四次經濟普查的情況下,今年宏觀槓桿率還會上行,意味著“寬信用”真正落地。如果疊加第四次經濟普使GDP增加了1.89萬億,相當於做大了宏觀槓桿的“分母端”,表面上減輕了宏觀槓桿壓力。初步判斷,CPI前高後低,壓力主要集中在一季度;PPI下行空間收窄,年中或二季度“觸零”,但下半年有重回通縮的可能。GDP增速預計6.0%,高於當前的一致預期。

股票市場:2600-3300箱體震盪,樂觀情況下不排除3500的可能性。

經過近幾年監管思路的不斷迭代、反覆求索,政策層已經明顯意識到,一個平穩健康的金融市場,是支撐國家實體經濟騰飛的堅實後盾。供給側改革的實現,離不開資金的有效運行;而資金的有效運行又離不開金融市場的繁榮穩定。因此,金融市場,尤其是包括A股在內的直接融資市場,需要以金融供給側改革為核心,配合實體經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新經濟”輸血。

當前的國際環境稱得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種“變局”,不僅是經常賬戶層面的,也是資本和金融賬戶層面的。未來的國際競爭,不僅反映在實物貿易層面,更有金融市場的競爭。為了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我國首先要做的就是“內練筋骨”。我們看到,“開放”是今年金融改革的核心,自去年以來就不斷有擴大金融市場開放的政策出臺。但是,開放只是打開了外資進入的大門,而門內的“事物”是否有新引力,就要看中國的金融市場(尤其是A股市場)是否平穩健康。因此,近期A股頻頻受到銀保監會等部委的政策支持,也可以看作是進一步擴大開放、吸引外資的手段之一。

我們認為,在中性預期下,2020年上證震盪區間多集中於2700-3300點。如果中美進展一切順利,且特朗普充分兌現每一個承諾,市場情緒將會大幅提振,不排除上升突破3500點的可能性。

節奏方面,一季度國內宏觀數據尚可支撐,“兩會”等中央決策會出臺一系列的“強刺激”措施,股市情緒面將會大幅提振。不過,1月份面臨的“解禁”壓力需要引起重視:2020年全年解禁3.31萬億,僅1月份就佔到了1/5。此外,由於美國民主黨預選多集中在3月10日這一天,美股有可能產生較大回撤,需要警惕對A股的負面溢出效應。

步入二季度,多方面風險因素將會顯現,這一時期A股有可能受到明顯的海外負面因素干擾,出現回撤。

年中,美聯儲在特朗普的干預下,政策獨立性逐步減弱,有可能施行“類QE”。保守判斷,會延長自今年10月15日以來的每月600億美金的短端債券購買。美聯儲的這種寬鬆行為會為我國貨幣寬鬆提供空間。考慮明年金融市場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美歐外部事件對國內負面衝擊較多,我國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都需要階段性寬鬆環境,因此明年跟隨美聯儲貨幣寬鬆的概率要大於今年,至少有1-2次降準可期。至於降息,也多以短端貨幣市場利率為主,通過OMO逆回購、貼現利率、MLF、SLF等降低短端利率,並向長端及跨市場傳導。預計年中美聯儲存在降息行為,為我國貨幣寬鬆創造空間。樂觀預期下,我國在年中有望迎來降準和“變相降息”,A股獲得流動性支撐,情緒略有改觀。

進入下半年,臨近美國總統大選,美國金融市場會出現波折。“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股票市場在這一時期也將維持震盪態勢。且波動大於上半年。

四季度,對未來“牛市起點”的預期會越來越強,儘管機構投資者在會在年末選擇“落袋為安”,但A股市場的其它參與主體更多會受到“從眾效應”而引導資金分批入場。

債券市場:利率債“前緊後松”,二季度以後存在貨幣寬鬆預期,對流動性提供支撐,利率中樞前高後低。

信用債:強刺激措施會提升企業主動加槓桿的意願,但外圍需求的強化只是階段性受益於海外發達國家的低利率政策,難以持續。一旦未來需求再度走弱,企業將面臨更高的償債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