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始於顏值,這一生,我只愛你

你是縷輕煙,再輕也能讓我塵埃落定;

你是片殘花,再舊也能讓我嗅到芳香;

你是顆遠星,再遠也能讓我心靈寧靜。

這一生,我只愛你!

“無意間認識了志摩,叫他那雙放射神輝的眼鏡照徹了我內心的肺腑,認明瞭我的隱痛,更用真摯的感情勸我不要在騙人騙己中偷活。”陸小曼和徐志摩在舞會上相識,那段時間是小曼找不到人生方向時,徐志摩的出現點亮了小曼的生活。

陸小曼出生於書香門第,18歲已經成為社會名媛,經常接待外賓,參加各種舞會,是出了名的“交際花”。

19歲就被迫奉父母之命嫁給了將軍王賡,雖然王賡很愛小曼,但由於王賡性情冷淡,始終闖入不進小曼心裡。

在小曼和王賡二人失和之際,小曼認識了天外飛仙的徐志摩。徐志摩與王賡同是梁啟超的學生,於是徐志摩成了王家的常客。王賡不懂浪漫,專注於仕途,小曼每次提出讓他陪自己去幹嘛幹嘛,他總是拒絕,後來直接讓徐志摩陪伴小曼外出。

小曼和志摩一起遊長城,逛天橋,到戲院看戲,去西山上紅葉……他們就這樣慢慢的生長出了情愫,愛的火花隨即而來!

在兩人戀愛期間,徐志摩為小曼寫下:“在半空裡娟娟的飛舞, 認明瞭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裡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 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

“桃花早已開上你的臉, 我在更敏銳的消受你的媚, 吞嚥你的連珠的笑; 你不覺得我的手臂更迫切的要求你的腰身, 我的呼吸投射在你的身上, 如同萬千的飛螢投向火焰!”

“ 愛,你永遠是我頭頂的一顆明星:  要是不幸死了,我就變一個螢火,  在這園裡,挨著草根,暗沉沉的飛,  黃昏飛到半夜,半夜飛到天明,  只願天空不生雲,我望得見天  天上那顆不變的大星,那是你”

徐志摩的情詩一把抓住了小曼的心,使小曼更懂得了愛情,和你看清了她自己最鐘意的人是誰。

但小曼是有夫之婦,她和徐志摩只能暗地欣喜,不敢明目張膽,這讓小曼一天天變得抑鬱寡歡了。徐志摩看不下去了,他找到了劉海慄(中國傑出繪畫藝術大師,在畫壇素有“叛逆”之稱),由他出面組織了“功德林”宴會,在宴會上劉海慄側面透露了小曼和徐志摩的事。王賡不能承受宴會的壓力,提前而走,宴會不及而終。最後,小曼向王賡提出離婚,王賡也大度的應允了。

王賡同意離婚後,小曼發現她有了王賡的骨肉,母親勸她生下這個孩子,可是小曼為了和徐志摩在一起,狠下心來跑去醫院流產。為此她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終身不育。

1926年,小曼同王賡離婚。雖然小曼離婚了,但她和徐志摩的婚事遭到了雙方父母的反對。小曼離婚是小曼的父親瞞著小曼的母親背後操控的,這讓原本就不喜歡徐志摩的母親更反感,小曼母親堅決不同意自己的女兒和徐志摩交往。

徐志摩的父親覺得自己的兒子離婚就是大逆不道,竟敢還要娶個離過婚的女人,更是有辱徐家的門風。雙方的反對更加激化了小曼和徐志摩在一起的決心,二人沒有畏懼,最終說服了雙方父母。

同年10月,小曼同徐志摩成婚,由梁啟超正婚。婚後,小曼和徐志摩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日子,陸小曼這樣描述這段時光:“我們從此走入了天國,踏進了樂園……”激情總是短暫的,婚後生活全沒了當時初戀的熱情。

1927年,小曼跟著徐志摩移居到上海,燈紅酒綠的上海生活,讓小曼漸漸沉迷於夜生活,天天出去跳舞、打牌、聽戲。她交際於舞場,宴會,煙榻上,,過著荒淫無度,養尊處優的生活。徐志摩不得不在大學任教,也不得不趕著寫詩文,以此來賺取生活經費。

1930年,徐志摩應胡適之邀,去北京擔任北京大學的教授,於此北上。徐志摩極力要求陸小曼一同前往,去北京過自由的二人世界。可小曼習慣了上海的生活,又加上身體不好,執意不肯離開上海。事已至此,徐志摩不得不孤身北上,從上海和北京來回奔波。

1931年4月,徐志摩的母親病逝。小曼趕回海寧徐志摩的老家,可徐志摩的父親拒絕小曼進門。無奈,小曼在海寧的一家旅店裡待了一天。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以乾女兒的名義參加了葬禮,受打擊的小曼,當天就坐飛機回了上海。

1931年11月,小曼難以維持在上海的交際,多次催促徐志摩調遣上海。徐志摩只好奔波的從北京趕回上海家中,一回到家,小曼與徐志摩大發脾氣。“隨手把煙槍往徐志摩的臉上扔……”徐志摩一怒之下摔門而去!

徐志摩這一走再也沒有回來。徐志摩走後,為了回北京能趕上林徽因那天的講演,從上海坐車到了南京。從南京迫不及待的打上了一輛郵政飛機飛往北京。這兩郵政飛機在飛抵濟南黨家村附近時,忽遇大霧,致使飛機山頂傾覆,連同徐志摩機上共三人,無一生還。時年小曼29歲。

小曼收到徐志摩的噩耗,就昏厥過去,先後堅持去山東濟南黨家村接回徐志摩的遺體,但被家裡人和朋友們勸住了。徐志摩走後,小曼飽受批評。徐志摩的朋友怪罪小曼當時不同意北上而導致這場悲劇。從此,從此小曼像換了個人,不再出去交際。徐志摩去世一個多月後,小曼深情地寫下了《哭摩》

1932年,在徐志摩的老家海寧開展了徐志摩的追悼會。因為徐志摩的父親阻止小曼未能參加,但還是提子送上一副輓聯。

1933年小曼獨自來海寧給徐志摩上墳,後寫下一首相思事來寄託對徐志摩的思念。這是小曼最後一次去徐志摩的老家海寧。

小曼餘生未嫁,卻與翁端午同居近30年,直到翁端午去世。

小曼自己這樣解釋這段同居:我的所作所為,志摩都看到了,志摩會了解我,不會怪罪我。

風華是一指流沙,雪月是一段回憶,一世悲歡愛情終究未能長久,但在小曼心裡,志摩從未離去!

小曼之於志摩:始於顏值,這一生,只愛你!

始於顏值,這一生,我只愛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