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驻村老茶馆丨山里牧民兴起“创收热”

驻村老茶馆丨山里牧民兴起“创收热”

驻村老茶馆丨山里牧民兴起“创收热”
驻村老茶馆丨山里牧民兴起“创收热”

湛蓝的天空,葱绿的草木,漫山遍野的牛羊,给仲夏时节的玛纳斯县清水河乡坎苏瓦特村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激励昌吉州社保局驻坎苏瓦特村“访惠聚”工作队勇担重任、主动作为,发挥“传帮带”作用,调动村“两委”积极性,教育引导牧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多形式创业就业,哈萨克族村民中出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创收局面。

在村里开办农家饭馆

驻村老茶馆丨山里牧民兴起“创收热”

“我们村里有饭馆了!”6月中旬,一个“今日头条”不胫而走。牧民吾热孜汗将闲置的房屋装修一新,开起了“快餐店”,这是坎苏瓦特村的首家饭馆。开业当天,村里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来祝贺,一睹首家饭馆的火热场面,还品尝美味。吾热孜汗专门聘请了厨师,做拌面、炒面、汤饭、大盘鸡等家常饭菜,很受顾客欢迎。

驻村老茶馆丨山里牧民兴起“创收热”

随着清水河乡整体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大山,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山乡美景。但遗憾的是没有地方休息就餐,只能是“一锤子买卖”有去无回。吾热孜汗有求必应地开办了“合然”饭馆,纾解了这一局面,不仅提高了经济收入,还带动了村里的三产发展。饭馆开张以来,最高日上千元,这在偏远山村算是个天文数字。吾热孜汗虽然身患眼疾,但他身残志坚,是村里最早开商店和玉石店的牧民。现在,吾热孜汗还买了小车,生活过得富裕幸福。在餐馆旁边,他还打算开一家超市和玉石店,让更多的人了解坎苏瓦特的土特产,将坎苏瓦特村特色产品带出大山。

到准东去就业创收

驻村老茶馆丨山里牧民兴起“创收热”

叶斯哈提是村上少有的几个文化程度较高、普通话掌握较好的村民。他不甘心一直在大山里过日子,总想出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心中始终有一个彩色的梦想。驻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王耀通过与准东人社局对接,将村上的劳动力介绍到准东工业园区,这可圆了叶斯哈提的梦想。几天前,王耀队长与党支部书记木拉力一起带着叶斯哈提和其他年轻人,走出大山,走出玛纳斯,到300多公里外的准东工业园区这一大开发的战场,根据个人不同特长,找到了相应的岗位。

驻村老茶馆丨山里牧民兴起“创收热”

王耀队长说:“我们带他们去准东工业园区就业,当然希望他能多挣钱,但还希望学习先进思想、先进技术,还希望他能找到女朋友,解决个人婚姻大事,早日成家立业,孝顺父母。”

三苗”工程“”了庭院经济

驻村老茶馆丨山里牧民兴起“创收热”

入夏以来,党员沃赞家的菜园已收获满满,小白菜、韭菜、草莓每天都上餐桌。往外一看:苹果树上结满了青色的果子,院子里散养的土鸡跑来跑去,每天都给主人贡献着鸡蛋。沃赞从去年就开始实施鸡苗、树苗、菜苗“三苗”计划,用心浇灌、用心栽陪。

驻村老茶馆丨山里牧民兴起“创收热”

今年,州社保局吴建琴局长为亲戚哈泥夏家买了上百元菜苗,并亲自教亲戚学种疏菜,还鼓励局里结亲干部为亲戚送菜苗,大力推广菜园子,引导其他牧民也种菜、养鸡。在工作队、村“两委”的大力推广下,今年村里有30户种上绿色疏菜。“三苗”工程不仅提高了经济收入,丰富了餐桌上的食物,改变了牧民以肉和面为主的饮食结构,增加了绿色疏菜和水果,提高了生活质量,也让大家看到了坎苏瓦特美好的明天。(昌吉州社保局驻坎苏瓦特村“访惠聚”工作队 张琳楠)

驻村老茶馆丨山里牧民兴起“创收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