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科學研判蝗災防控形勢 全力保障農牧業生產安全

科學研判蝗災防控形勢 全力保障農牧業生產安全

2018年5月29日,農業農村部蝗災防治指揮部辦公室召開專題會議,總結交流2017年農牧區蝗蟲防控工作成效,分析研判2018年蝗蟲發生態勢,研究部署蝗蟲防治工作。

會議認為,近年來,我國蝗災防控體系日趨完善、防控能力、技術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不斷提升,國際交流和跨境合作持續深化,蝗災可持續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據統計,2017年全國蝗蟲發生面積1.95億畝,同比降低7.7%,其中農區蝗蟲發生5944萬畝,同比降低1.61%;草原蝗蟲發生1.36億畝,同比降低11.5%,實現了蝗蟲不起飛、不擴散、不危害的治理目標。

會議指出,蝗災發生具有遷移性、突發性和不確定性。許多地方近年蝗蟲發生輕、防控壓力小,容易產生麻痺鬆懈思想;有的地方大力發展蝗蟲養殖業,帶來蝗蟲擴散新風險;機構改革調整了草原管理職能,草原蝗蟲防控工作需要搞好部門銜接。2018年局部地區可能發生高密度蝗蝻點片,並存在境外蝗蟲遷入危害的風險,蝗災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務必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採取更加有力舉措,紮實推進可持續治理。

會議要求,加大力度、強化措施,切實做好今年蝗蟲防治工作。

一要層層落實治蝗責任。嚴格落實屬地責任,重點關注省際交界區和省內新蝗區、非重點區的查蝗、治蝗工作。二要認真做好監測和值班工作。密切關注國際國內蝗情動態,及時準確發佈預報。嚴格實行值班制度和蝗情報告制度,有重大災情要及時報告,儘快向社會公佈值班電話。三要做好物資準備,及時開展防控督查指導。積極協調落實資金,提前做好物資器械準備;在蝗蟲發生防治的關鍵時期,要及時開展防控督導和技術指導,同時,關注作業安全,防止人畜中毒和其他傷亡事故發生。四要著手解決出現的新問題。對新形成的大面積荒灘、草地等新宜蝗區開展摸底調查,掌握蝗蟲暴發的偶然因素,探索蝗蟲養殖備案管理機制。五要繼續推進治蝗國際合作。繼續實施中哈合作治蝗項目,深入推進中國與英國、澳大利亞、老撾的治蝗交流與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