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中兴危机剧终

中兴危机剧终

对于中兴通讯来说,过去的两个月显得异常漫长。BIS于美国时间2018年6月8日通过《关于中兴通讯的替代命令》批准协议立即生效,中兴通讯与BIS最终达成《替代的和解协议》,中兴通讯禁令事件似乎迎来了尾声。尾声,但并不是结局,对于这家通讯设备巨头来说,危机告一段落,但是,影响将长期萦绕。

天价罚金=一朝回到解放前

此次的和解协议中,中兴通讯将合计需支付14亿美元民事罚款,内容包括:

  • 在BIS签发2018年6月8日命令后60日内一次性支付10亿美元。
  • 在BIS签发2018年6月8日命令后90日内支付额外4亿美元存放于托管账户,十年监察期(到2028年)届满后4亿美元罚款将被豁免支付。

加上2016年支付的罚金8.92亿美元,即使不考虑十年后能够拿回来的4亿美元,中兴通讯已经支付罚金18.92亿美元(按当下的汇率计算,大致上是120亿人民币)。

2017年,中兴通讯创下利润新高,净利润为45.7亿元。而从1997年A股上市以来、截至2018年一季度中兴归母净利润累计为人民币247.92亿元,加回16年罚款的8.92亿美元,实际上总利润是300亿人民币左右。120亿的罚金,是去年历史新高净利润的2.5倍,是上市以来所有净利润的40%。正所谓,辛辛苦苦2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一切从头来过,可是,一切从头来过哪里那么容易。

管理层大换血还有严监管

根据协议,中兴通讯还需在30天内完成更换公司及中兴康讯全部董事会成员、解聘公司及中兴康讯现任高级副总裁及以上所有高层领导。具体如下:

1.更换中兴通讯和中兴康讯的全部董事会成员;更换董事会成员后30日内,中兴通讯应在董事会设立由三位或以上的新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审计/合规委员会。董事长可担任该委员会委员但不可担任该委员会主席。

2.与中兴通讯和中兴康讯的现任高级副总裁及以上所有的高层领导解除合同,以及任何参与、监督BIS于2017年3月签发的建议指控函或2018年4月15日拒绝令所涉行为或其他对该等所涉行为负有责任的管理层或高级职员,并且禁止中兴通讯及其子公司或关联企业再聘用。中兴通讯应及时向BIS通报本条款的执行情况,BIS可以自由裁量是否对相关人员进行豁免。

现任董事长殷一民、总经理赵先明等人都将下台,换上一批新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家原本事实上由管理层控制的公司,将告别一个时代。目前中兴通讯的最大股东是中兴新通讯,而中兴新通讯的股权结构中,由创始人侯为贵及现任高管殷一民等人创建的中兴维先通设备持股49%,航天系旗下的西安微电子及深圳航天广宇工业合计持股48.5%。通过这样的股权结构去看,合理猜测的是,中兴通讯过往的运营决策都是由管理层持股的中兴维先通控制的。

只是,在捅出这么大篓子之后,现任高管显然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带领公司走下去了,航天系是否会站出来充当C位Carry全场呢?可是,过去20年时间航天系都没有控制过或者说是经营过这家500家的公司,管理层大换血之后,需要多久理顺管理体制机制,走上正轨呢?这就让人拭目以待了。改变已经悄然发生,据外媒报道称,来自西安微电子研究所的非执行董事田东方被任命为中兴通讯党委书记,原高管樊庆峰则已经被免去中兴通讯党委书记职务。

中兴危机剧终

中兴危机剧终

此外,和解协议中还包括聘任独立特别合规协调员,负责协调、监察、评估和汇报中兴通讯及其全球子公司或关联企业在监察期内遵守1979年《美国出口管理法案》、条例、协议和2018年6月8日命令的情况,并平等向中兴通讯总裁和董事会、BIS 汇报。简单来说,就是此后十年,中兴通讯都将处于美国政府的悉心监管下,并随时可能再度激活拒绝出口令。在这样的监管条件下,中兴通讯的业务通讯设备业务会受到多大影响和掣肘,那就不得而知了,毕竟过往的这么多年,中兴通讯到底在美国出口管制的地区暗地里赚的钱占总收入多大比例那只有内部人士才知晓了。吃瓜群众觉得,从此以后,

中兴通讯率先完成了另外一种国际化,真正成为一家“全球”性科技公司。

前述提到的罚金可能只是对中兴通讯短期业绩的影响,算是阵痛。但是管理层大换血及美国政府严监管下,中兴通讯走向何方,那才是影响真正的开始吧?被拒绝出口是休克,现在醒过来了,但还是难受得一匹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