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中興危機劇終

中興危機劇終

對於中興通訊來說,過去的兩個月顯得異常漫長。BIS於美國時間2018年6月8日通過《關於中興通訊的替代命令》批准協議立即生效,中興通訊與BIS最終達成《替代的和解協議》,中興通訊禁令事件似乎迎來了尾聲。尾聲,但並不是結局,對於這家通訊設備巨頭來說,危機告一段落,但是,影響將長期縈繞。

天價罰金=一朝回到解放前

此次的和解協議中,中興通訊將合計需支付14億美元民事罰款,內容包括:

  • 在BIS簽發2018年6月8日命令後60日內一次性支付10億美元。
  • 在BIS簽發2018年6月8日命令後90日內支付額外4億美元存放於託管賬戶,十年監察期(到2028年)屆滿後4億美元罰款將被豁免支付。

加上2016年支付的罰金8.92億美元,即使不考慮十年後能夠拿回來的4億美元,中興通訊已經支付罰金18.92億美元(按當下的匯率計算,大致上是120億人民幣)。

2017年,中興通訊創下利潤新高,淨利潤為45.7億元。而從1997年A股上市以來、截至2018年一季度中興歸母淨利潤累計為人民幣247.92億元,加回16年罰款的8.92億美元,實際上總利潤是300億人民幣左右。120億的罰金,是去年曆史新高淨利潤的2.5倍,是上市以來所有淨利潤的40%。正所謂,辛辛苦苦2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一切從頭來過,可是,一切從頭來過哪裡那麼容易。

管理層大換血還有嚴監管

根據協議,中興通訊還需在30天內完成更換公司及中興康訊全部董事會成員、解聘公司及中興康訊現任高級副總裁及以上所有高層領導。具體如下:

1.更換中興通訊和中興康訊的全部董事會成員;更換董事會成員後30日內,中興通訊應在董事會設立由三位或以上的新獨立董事組成的特別審計/合規委員會。董事長可擔任該委員會委員但不可擔任該委員會主席。

2.與中興通訊和中興康訊的現任高級副總裁及以上所有的高層領導解除合同,以及任何參與、監督BIS於2017年3月簽發的建議指控函或2018年4月15日拒絕令所涉行為或其他對該等所涉行為負有責任的管理層或高級職員,並且禁止中興通訊及其子公司或關聯企業再聘用。中興通訊應及時向BIS通報本條款的執行情況,BIS可以自由裁量是否對相關人員進行豁免。

現任董事長殷一民、總經理趙先明等人都將下臺,換上一批新人。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家原本事實上由管理層控制的公司,將告別一個時代。目前中興通訊的最大股東是中興新通訊,而中興新通訊的股權結構中,由創始人侯為貴及現任高管殷一民等人創建的中興維先通設備持股49%,航天系旗下的西安微電子及深圳航天廣宇工業合計持股48.5%。通過這樣的股權結構去看,合理猜測的是,中興通訊過往的運營決策都是由管理層持股的中興維先通控制的。

只是,在捅出這麼大簍子之後,現任高管顯然已經沒有辦法繼續帶領公司走下去了,航天系是否會站出來充當C位Carry全場呢?可是,過去20年時間航天系都沒有控制過或者說是經營過這家500家的公司,管理層大換血之後,需要多久理順管理體制機制,走上正軌呢?這就讓人拭目以待了。改變已經悄然發生,據外媒報道稱,來自西安微電子研究所的非執行董事田東方被任命為中興通訊黨委書記,原高管樊慶峰則已經被免去中興通訊黨委書記職務。

中興危機劇終

中興危機劇終

此外,和解協議中還包括聘任獨立特別合規協調員,負責協調、監察、評估和彙報中興通訊及其全球子公司或關聯企業在監察期內遵守1979年《美國出口管理法案》、條例、協議和2018年6月8日命令的情況,並平等向中興通訊總裁和董事會、BIS 彙報。簡單來說,就是此後十年,中興通訊都將處於美國政府的悉心監管下,並隨時可能再度激活拒絕出口令。在這樣的監管條件下,中興通訊的業務通訊設備業務會受到多大影響和掣肘,那就不得而知了,畢竟過往的這麼多年,中興通訊到底在美國出口管制的地區暗地裡賺的錢佔總收入多大比例那只有內部人士才知曉了。吃瓜群眾覺得,從此以後,

中興通訊率先完成了另外一種國際化,真正成為一家“全球”性科技公司。

前述提到的罰金可能只是對中興通訊短期業績的影響,算是陣痛。但是管理層大換血及美國政府嚴監管下,中興通訊走向何方,那才是影響真正的開始吧?被拒絕出口是休克,現在醒過來了,但還是難受得一匹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