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札古雅而讲究,有浓郁的书卷气,非常人可及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札古雅而讲究,有浓郁的书卷气,非常人可及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甲骨四堂之一。

1927年6月2日上午,王国维告别清华园,到颐和园内的鱼藻轩前,自沉于昆明湖,给后人留下种种疑窦。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札古雅而讲究,有浓郁的书卷气,非常人可及

王国维是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梁启超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郭沫若

“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陈垣)先生两人。”——伯希和

“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胡适

“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不懂的音译》)——鲁迅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清华大学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陈寅恪

“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王攸欣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札古雅而讲究,有浓郁的书卷气,非常人可及

王国维遗照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札古雅而讲究,有浓郁的书卷气,非常人可及

王国维父亲王乃誉的手札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札古雅而讲究,有浓郁的书卷气,非常人可及

王国维书赠朱自清诗轴

中国的信札文化自古以来就十分发达,这种传统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这些民国学者,虽然也有极个别者如胡适等人大力推行并实践白话文的写作,但在有教养的知识人之间,在不能经常见面的时候他们还是更愿意采用传统的书信方式来进行日常交流。这种形式极其讲究礼数,如何具礼、称谓、祝颂,乃至书写格式及字体等,都要遵循约定俗成的规矩。从这个角度看,王国维与他的友人们往来的信札,都是十分古雅而讲究的,包括写给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信件,也是非常标准的文言书信。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札古雅而讲究,有浓郁的书卷气,非常人可及

王国维致罗振玉书札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札古雅而讲究,有浓郁的书卷气,非常人可及

王国维致罗振玉书札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札古雅而讲究,有浓郁的书卷气,非常人可及

罗振玉致王国维书札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札古雅而讲究,有浓郁的书卷气,非常人可及

王国维罗振玉题跋金石拓本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札古雅而讲究,有浓郁的书卷气,非常人可及

《古史新证》讲义 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札古雅而讲究,有浓郁的书卷气,非常人可及

王国维致伯希和信札之信封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札古雅而讲究,有浓郁的书卷气,非常人可及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札古雅而讲究,有浓郁的书卷气,非常人可及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札古雅而讲究,有浓郁的书卷气,非常人可及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札古雅而讲究,有浓郁的书卷气,非常人可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