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玫瑾教授的育兒方法真的合適嗎?

柒火


多年一線工作,所以看到一些理論的時候基本可以判斷出哪些來自實際經驗,哪些來自於辦公室。多年前看過盧勤老師的一本書,挺有觸動;現在李玫瑾教授的視頻我經常看,也推薦給不少家長看,啟迪了不少家長。


這是李玫瑾教授結合大量工作實際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經驗,方法簡單、有效,以生存教育為方向指導大家育兒,沒有空洞的難以理解的大道理,提供的都是直接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真正的人的教育。


有位家長看了幾遍李玫瑾教授的視頻,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以前和青春期的兒子幾乎處於“敵對”狀態,當她改變了自己的態度,發現親子關係融洽了許多,小兒子現在也變得自信、活躍了。

當然孩子有共性也有個性,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方法,家長們還要活學活用才好。


我是媽咪老師72,歡迎大家關於、評論,共同探討家庭教育話題,為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盡一份力,謝謝。


媽咪老師


前段時間看了一些李玫瑾教授的育兒觀點視頻,就其中一些觀點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1歲前請自己帶孩子

我兒子3個月到1歲時婆婆在帶,我在外地上班,一直到現在孩子快3歲,他晚上睡覺都比較傾向於要婆婆,想要他晚上和我睡很困難,除非帶他走親戚,沒有選擇的情況才會要媽媽。

說說我自己的經歷,我兒子出生前我就想自己帶,而且要帶在身邊,那時我和孩子爸爸在武漢上班,租房,懷孕期間我都是在上班,這樣可以有工資還可以有產假工資。產前我們租的房子合同到期,孩子爸爸工作單位有住宿的地方,我們就沒有繼續租房,打算產後回老家坐月子。之前和公婆接觸不多,但每次回去他們對我都還客客氣氣,也噓寒問暖。產後婆婆的態度180度大轉彎,後來才知道,公婆感情不好,婆婆的精神寄託在老公身上,我這個兒媳就成了她的情敵。產後餵奶不順暢,婆婆千方百計想讓我斷奶,她來喂孩子奶粉,在孩子三個月的時候我頂不住壓力,丟下孩子回武漢上班了,那時蠻想把孩子帶在身邊,孩子爸爸不開口,我開口又被拒絕,沒有經濟支撐(產後生病花了不少錢),這一丟就到寶寶一歲。

那時不懂親子依戀,後來才懂得,在寶寶3個月到1歲期間和婆婆建立了依戀關係,就像寶寶和媽媽的那種依戀關係。在寶寶1歲時,我辭了武漢的工作,打算就在老家找個工作做著,從1歲到現在快3歲,陪伴他的時間也比較多,出去玩他會選擇和我一起,也喜歡和我玩,和我互動,但精神上還是比較偏向婆婆那邊,儘管婆婆情緒不是很穩定。

很多人跟我說,趁現在有老人願意幫你們帶孩子,孩子丟在家裡,你們可以自己賺錢,沒得孩子吵鬧,得多舒服呀。

還有人跟我說,你是孩子的媽,孩子哪有不要自己媽媽的呀,你還怕孩子長大不認你呀。

說實話,錯過的這一年,都可以讓我遺憾一輩子。我的孩子以後長成什麼樣子,誰能跟我保證他不會長歪。孩子叫一聲媽就是親嗎?我想要的是愛,是要花時間陪伴的,哪有那麼好的事撿現成。


晚霞tania


對於孩子哭鬧著要大人滿足他的要求這件事,李教授的方法真的很管用,2歲孩子在外面玩不回家,孩子姥爺屁股上給了一巴掌,孩子哭了好長時間,第二天還是不回家繼續哭,在我的勸說下試了李教授的方法,老人迴避,我抱著孩子不讓他亂動,就在我懷裡哭,哭了40分鐘,給他擦眼淚鼻涕,但是不說話,姥爺幾次過來要哄孩子,都被我拒絕,這個過程真的是非常考驗人,40分鐘的時間顯得格外漫長,但是40分鐘以後孩子完全不哭了,我就跟他講外面天都黑了一個小朋友都沒有了,你也要跟姥姥姥爺回家。果然自此以後再也沒發生類似這樣的事。不用打不用罵,孩子乖乖聽話。


🍰 糖唐 🍧


我是個三歲女寶的媽媽,二孩,本人40歲,老大男孩,已上高中,讓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吧!

大寶就是隨意的,當時又年輕,也沒有那麼多的信息,智能手機還沒有普及,就是按著自己的教育方式,現在看來還不錯,就讀於本市最好的高中,自律,上進,目前看很好!

小女兒出生時,2016年,智能手機普及,信息氾濫,在育兒上獲取了大量碎片化教育理念,以至於讓人無所適從!剛接觸李老師的育兒觀點,也是感覺很新穎,很有道理,轉發,按著上面的方法教育女兒!但慢慢的,我越來越感覺行不通,就比如說,讓孩子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不理她,冷處理,這樣我的孩子就會更哭鬧,變本加厲,時間越長,孩子都有些失控啦,我試過幾次以後,狠下心來,可孩子越來越沒有信心,沒有安全感,我覺得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所以就沒有再這樣過啦!事後我問過孩子,媽媽已經生氣啦,你為什麼還哭個不停呢,是不是你覺得媽媽已經不愛你啦!孩子點點頭,很委屈!我覺得在孩子小的時候立什麼規矩並不是重要的,這些家長言傳身教就好,讓她知道愛,有安全感,有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嗯嗯哈哈呦呦嘩啦啦啦


對於孩子哭鬧著要大人滿足他的要求這件事,李教授的方法真的很管用,2歲孩子在外面玩不回家,孩子姥爺屁股上給了一巴掌,孩子哭了好長時間,第二天還是不回家繼續哭,在我的勸說下試了李教授的方法,老人迴避,我抱著孩子不讓他亂動,就在我懷裡哭,哭了40分鐘,給他擦眼淚鼻涕,但是不說話,姥爺幾次過來要哄孩子,都被我拒絕,這個過程真的是非常考驗人,40分鐘的時間顯得格外漫長,但是40分鐘以後孩子完全不哭了,我就跟他講外面天都黑了一個小朋友都沒有了,你也要跟姥姥姥爺回家。果然自此以後再也沒發生類似這樣的事。不用打不用罵,孩子乖乖聽話。


古月凡58


我來說說我的觀點跟親身體會吧!12年前,我是一個全職媽媽,到後來女兒上幼兒園後就上班了。女兒的成長一路都有我的陪伴,我也寵她,但不是盲目地寵愛,是非觀念還是得教予她明辨的,她向來與人為善,不無理取鬧,安全感十足,四五歲就能自己去買雲吞吃並且自己回來。我也看過李教授的完整視頻,覺得她說得很有道理,而對於馬女士斷章取義的觀點也有自己的看法,像她這樣的家庭是不可能一直陪伴孩子寸步不離的,家裡一定請了阿姨,或者不止一個,李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在一歲半之前一定要有固定的扶養人,以便建立其安全感。那麼馬女士平時工作繁忙,偶爾一時在家,小孩粘她肯定很正常的,那麼她還照本宣科多晚都把孩子送去冰冷的小床,是她自己沒有把握好尺度吧,也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做決定。我女兒小時候就跟我睡,但她也能自己睡,因為她有安全感,不會在一覺醒來找不到我。現在我是一名育嬰師,剛接手帶兩歲的雙胞胎女寶其中一個,才剛帶一個月,小女孩就要我不要她親媽,在孩子的眼裡,她跟阿姨親,在我之前有十幾個阿姨帶過她,其實她也很焦慮,老是啃手指甲,應該是沒有安全感,不停地換阿姨。小小年紀的她就要不停地面對熟悉分離,她們不像有固定扶養人那樣孩子臉上的童真。


蘋果8030808


李玫瑾教授的育兒方法是有用的,這個毋庸置疑,但是有一點很重要,父母的言傳身教至關重要,特別是媽媽的作用特別重要。說說我自己的體會吧,以前懷孕的時候買了一本書叫發現母親,裡面詳細介紹了母親這個角色在孩子身上的影響,我本人受益頗多。從小我教女兒叫人,她從小很有禮貌的叫人,有人幫助會說謝謝,這對她助益頗多,我的二嫂帶著我女兒和我侄子一起去玩兒,我女兒和大院裡幹活的工人一句一句的聊著,她叫工人叔叔,問叔叔在做什麼,工人很耐心的跟她說話,她只有三四歲,她小表弟小一歲,問工人的時候就說工人,你做什麼呢?工人根本就不理他。曾經看過一個法制節目,講的是一個女人罵了一個保安,被保安懷恨在心最後把她殺了,還有就是摔死孩子的事情,原因是什麼呢,女人只要省點事兒,不出口傷人,那個被摔死孩子的媽媽只要挪一下車,自己的孩子就不會慘死,我女兒給我說過,媽媽,要尊重低收入群體,因為尊重他們的人很少,但是他們只是收入少,人格上並不比別人差。經常教育孩子尊重別人,記得有這麼一件事兒,一個慣匪闖入一戶人家,這家的孩子看見慣匪的手破了,就說叔叔我給你包一下手吧,慣匪闖入別人家都是殺人滅口,唯獨放過了這個孩子。奶奶帶大的孩子多是溺愛,媽媽自己帶大的孩子從禮貌到交流到與人相處都會好很多,所以要育兒先學會做一個好媽媽,一個心理健康的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是一樣的心理健康,能成多大材不知道,但是一定有一個健康的生活


橘子紅了540930


我家老二自己帶到4個月,因為我年紀大了身體實在不行,後來交給了我舅媽帶我去上班了,下班後會儘量陪陪她,晚上一直都是跟舅奶奶睡,現在快2歲了,到睡覺和喝奶時都是要舅奶奶,平時和我們玩沒問題。不過我也嘗試過,只要我在家帶超過三天,她就還是有要求和我們一起的意願,但我怕她太過依念不好破例,我想,給予孩子最真心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她的內心依然會充滿愛和溫暖。

李玫謹教授的講座我聽過很多,對於孩子不同的成長時期要用不同的方法,我認為用對時機很關鍵,支持李教授!


思雨582


看了幾個李老師的視頻,尤其是對年齡段的時期分段是很正確的。我家的孩子現在3歲多,我老婆基本就是用李老師的方法教育孩子,尤其是在鬧脾氣的時候,不能向孩子妥協!我的孩子基本沒有出現過為了買玩具哭鬧,給買就要,不給買就不要,而且買的話規定一次只能買一個,下次再買別的!剛開始我以為很這麼小的孩子講道理他們不會理解,但是現在我觀察他們是能懂的!兩歲之後給他灌輸的思想,他都能記住,而且非常深刻的。有一次他穿著睡衣我叫他跟我一起下樓,他一定要換了衣服才下,而且還說穿睡衣出門會被人笑的!所以說孩子就是白紙,你教給他什麼,他就是記住什麼!


韋小乖的粑粑


本人是正面管教註冊家長講師。最近,李玫瑾教授的育兒視頻在網上微信裡瘋狂的轉發。引起了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興趣。我也認真看了李教授的講座,關於孩子性格的養成方法。李教授是一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學院教授。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她在講座中非常注意引導家長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心理問題。李教授從心理學的角度上去分析孩子的行為,並強調了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認為孩子的很多問題都因早年的教育缺失有關。孩子的心理問題,性格的培養往往是家長容易忽略的。大多數家長只關心孩子學了多少知識,考了多少分,聽不聽話。錯失了培養性格的關鍵期。這一點我是非常認同李教授的觀點的。但在實踐中有一些教育方法我還是存在異議的。

李教授在講座中談到孩子要鬧的時候把孩子抱起來帶到臥室裡讓他哭,並對孩子說:“你要哭你就哭吧!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你不對,所以你愛怎麼哭就怎麼哭。”並且還要欣賞孩子的哭。孩子撞牆角的時候也千萬不能有任何動作,就讓他撞。認為如果這時你走過去制止了孩子,他以後就會在這個方面拿住你。孩子這樣鬧雖然是不對的,但換位思考一下,我們誰都希望對方能用一種理解、溫和的態度來與自己溝通。當孩子看到他撞牆你都不去制止一下的話,孩子會產生哪些心理呢?他會認為你根本不愛他,有一種被忽視的感覺。並不合適。我從幾方面來談:

一、冷漠的處理行為會讓孩子產生怨恨心理。我撞牆你都不心疼,還欣賞我哭?是親生的嗎?而在正面管教中,可以運用溫和的方法,第一句話先理解孩子:“我理解你,但是我的答案是不行。”;“寶貝兒,很抱歉你生這麼大的氣,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剛才的做法。我愛你,我願意和你在一起。等你能做到尊重時,就來告訴我。”說完父母可以暫時走開,等孩子情緒稍好一點再進行溝通,這是尊重雙方。會讓孩子的感覺好很多,減少孩子的怨恨心理。他以後也就學會了用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去處理任何問題。

二、你的制止並不會讓孩子認為能拿住你。如果那時你走過去制止了孩子,他以後真的會在這個方面拿住你嗎?溫和並不代表不堅定。家長要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以後可以與孩子一起約定好一些事情。約定好的事就一定要遵守規則。在制止了孩子的自殘行為後,家長依然可以告訴他,他那樣做是不行的。他以後也一樣會明白,父母還是堅持原則的,他哭鬧都是沒有用的,但又是愛他的。

三、愛是有條件的嗎?有條件就相當於交換一樣。我愛你,但你要聽話我才愛你。我給你買東西,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幫我做事。孩子以後就知道了,要得到父母的愛,就一定要懂得取悅父母。一定要成為他理想中的那個人。否則,父母是不會愛他的,這種愛,是真愛嗎?我看過《6A的力量》這本書,作者花了幾年的時間來學會怎樣無條件的愛孩子。他的女兒凱蒂只有6歲,那時她正參加賽季中最重要的一場比賽。她跑到場邊對爸爸說:“爸爸,要是我踢進一個球,你會不會獎我一美元?”“當然啦!”“哇,太棒了!”“等一下,寶貝,”他抓住了正要返回賽場的女兒:“就算你一個球沒進,爸爸也會給你一美元。”“真的嗎?”“當然真的啦!”沒有什麼話比這句更能給孩子安全感了。愛不是嬌寵,但愛一定要有條件嗎?無條件的愛也並不是就不教育孩子呀!我喜歡這句話:我是愛你的,我只是不喜歡你這種行為。

好了,說得太多了。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這是個很大的話題。家長需要學習,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學習。不批評別人的觀點,只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而已。歡迎探討!我是雨後山林靜,此文為本人原創,請勿轉載抄襲,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