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中國最早自己修建的鐵路,歷史上最小的鐵路,運行速度最慢的鐵路,修築時間最長的鐵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民營鐵路,唯一發行貨幣的鐵路……這些紀錄,記載的是雲南鐵路史上一段最值得驕傲的精彩傳奇。這條名為個碧石的鐵路創造了眾多的奇蹟和紀錄。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1915年5月,個碧石鐵路開工。百年之後的2015年,在個碧石鐵路開建100週年之際,由昆明鐵路局和建水共同合作的雲南米軌鐵路保護與開發利用示範性項目——建水古城小火車,於5月1日在個碧石鐵路建水東至團山間線路改造後的米軌鐵路上開行。

建水古城小火車先期開通有臨安站、雙龍橋站、鄉會橋站和團山站四個站點,分別穿過臨安鎮和西莊鎮,這兩個旅遊小鎮的眾多歷史文化和風景名勝,通過一條鐵軌,連接在了一起。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古城 朝陽樓 攝影:盧清國

百年寸軌黃金線,千年古城第一車

建水古城位於雲南南部,紅河中游北岸。土地廣闊,氣候溫和,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的遺蹟,古已有“糧蔗之鄉”的稱謂。百里滇山,十里壩子,三里古城。三箭之地一寺,五箭之隔一廟,七里之遙一橋,八里之遠一塔……這些寺寺塔塔有如章章節節歌歌曲曲,記述和頌揚著建水悠久光輝的歷程。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古城小火車 臨安站 攝影:盧清國

1903年,中法戰爭結束,滿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了修建滇越鐵路的條約。1910年,滇越鐵路建成通車,在開闊雲南百姓視野的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滇南地區工業和礦業的發展。特別是箇舊地區品質上乘的錫礦迅速成為國際市場的搶手貨。滇越鐵路通車後,箇舊出產的大錫靠馬幫馱至碧色寨裝車,各種礦用設備和生活物資又需靠馬幫馱回。蓬勃發展的大錫生產與落後交通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此時,隨著滇越鐵路的建設和通車,雲南開明士紳深感主權喪失。恰逢此時,法國亦欲展築滇越鐵路支線,窺視箇舊路權礦權。為此,箇舊礦主和沿線鄉紳紛紛捐資入股,意欲自主修建。辛亥革命後的1913年,在時任雲南總督蔡鍔的支持下,個碧石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起先,個碧石鐵路為官商合辦。後因代表官方的滇蜀鐵路公司線路遲遲無法動工,因此退股還民,個碧石鐵路遂成為舊中國主權最完整的一條民辦鐵路。

在建設伊始,考慮個碧石鐵路運量較低,且民辦鐵路工程款額有限,加之箇舊附近山高路險工程艱鉅。因此本著節約和實用的目的,個碧石鐵路選擇了600毫米寸軌軌距。這也避免了與滇越鐵路軌距相同,法國勢力趁機侵入的危險。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古城小火車 臨安站 攝影:盧清國

不過,在修建雞街至石屏段時,時任總工程師薩福均建議按照米軌築路,寸軌鋪通,為日後發展留有餘地,並在滇越鐵路路權收回後方便兩線直通運輸。新中國成立後,由於軌距不同,米軌與寸軌列車間的換裝給貨主和鐵路都帶來了諸多不便;加之寸軌鐵路設備老化、運能低下,改軌工作提上日程。

1959年,米軌和寸軌的換裝車站由碧色寨改至雨過鋪,同時拆除了碧色寨至蒙自的寸軌鐵路,並自石屏站向西延長10公里至寶秀。個碧石鐵路自此也改稱蒙(自)寶(秀)鐵路。到1970年,僅僅10個月的時間,蒙寶鐵路改軌工程便順利竣工。此後,除雞街至箇舊段仍保留寸軌運輸直至1990年停運外,原個碧石鐵路全部納入滇南地區米軌鐵路網,實現了與滇越鐵路幹線的直通運輸。薩福均當年的遠見卓識讓人讚歎。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嚴格意義上說,個碧石鐵路的起點當屬碧色寨站。作為當年的滇越鐵路雲南段僅有的兩個特等站之一,碧色寨站因個碧石鐵路的聯通而更加繁榮。當時,倉庫裡堆滿了換裝的大錫和糧食,箇舊、建水、石屏等地前往省城昆明的鄉紳百姓也擠滿了候車大廳。但隨著草官線的建成和碧色寨至碧蒙段鐵路的拆除,碧色寨迅速沒落。

個碧石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後,由蒙自至石屏和箇舊的鐵路在這裡分岔,雞街逐漸由一個不起眼的小村發展成遠近聞名的商埠。上世紀70年代蒙寶線改軌後,成為寸軌與米軌最後換乘站的雞街迎來了最後輝煌。當時寸軌鐵路的機務段和車輛段全部設置於此,箇舊的大錫也經過這裡運往全國。如今,最後的3臺寸軌機車分別被中國鐵道博物館、雲南鐵道博物館和上海鐵道博物館珍藏。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古城小火車 臨安站 攝影:盧清國

個碧石鐵路離開蒙自平壩,一路向西,沿沙甸河而下,進入山谷丘陵之中。在經石崖寨附近的最低點後,鐵路轉而沿瀘江河而上進入峽谷地段。此處人煙稀少,道路不通。鐵路沿途懸崖陡壁,抬頭一線天,簡直就是小了一號的滇越鐵路南盤江峽谷。在麻栗坡附近,鐵路迂迴展線,盤山而行。複雜的地形造就了優美的景觀。著名的建水燕子洞便隱於其間。

在經過面甸至五里衝翻越埡口後,個碧石鐵路一路下坡,直抵建水平壩。經過此處的個碧石鐵路成為建水又一道人文景觀。在一片風格獨特的民房間,當年的臨安車站雖今已改為工務領工區,但其中西合璧式的樓房依然極具特色。在城外的雙龍橋附近,鐵路沿瀘江河而行,在經過鄉會橋、壩心鎮後,個碧石鐵路沿異龍湖段,最終抵達終點站石屏。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古城小火車 攝影:盧清國

現在雲南建水古城,仍舊保留著一段約13公里的寸軌小火車,共設4站:臨安站、雙龍橋、鄉會橋、團山終點站。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古城小火車 臨安站 攝影:盧清國

千年建水新突破,一條鐵路串聯風景和古蹟

今天,新建的玉蒙鐵路已全線通車,新舊兩條鐵軌同時穿越建水縣境。個碧石,這條給近代雲南工業文明吹來清新之風的鐵路線,已成為建水歷史人文中獨具魅力的風景線。

如果說,滇越鐵路是以一種被動的方式讓紅河人接受外來的的工業文明與經濟交流的話,個碧石鐵路則體現著一種紅河民族工業自覺走出封閉的勇氣與骨氣。這兩條歷經百年的鐵路,在滇南大地上展現著一種因錫而生的工業文明,也給建水經濟注入了巨大的生機與活力。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古城小火車 臨安站 攝影:盧清國

橙黃色的古城旅遊小火車,承載著厚重的歷史人文價值,也滿載著一路風景,成為建水古城旅遊的又一黃金線路。

木質的車廂,優雅的壁燈,飄逸的白紗窗,就連頭頂的老式電風扇,都讓人生出一股濃濃的舊日情懷。開通後的小火車以民國時期的中、法風格合璧,讓旅客沿途欣賞到古城的名勝古蹟和鄉村的田園風光。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古城小火車 攝影:盧清國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古城小火車 攝影:盧清國

坐上小火車,線路兩側的景色隨四季而異。鐵軌兩邊的農田裡不僅夏天有葡萄,春天還有草莓、秋天有石榴、冬天有橙子……古城小火車沿線的水果一年四季不斷,你都可以聞著泥土的芬芳,把最新鮮的味道留在嘴裡。

建水小火車的開行,對遊覽建水這座國家級千年歷史文化名城,多了一種全新的、人文式、 流動型的獨特視角。這不僅將為國內保護、開發“米軌式文化旅遊”先行先試,探索積累經驗。同時,也是建水在恢復保護千年古城;整合、挖掘建水豐厚的文化旅遊資源;優化和升級旅遊產業、打造文化旅遊產品、尋求旅遊發展創新的一次突破。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穿越古城千年時光

由起點臨安站上車第一站是雙龍橋站,小火車在這裡會停留半個小時。雙龍橋是雲南古橋樑中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的一座多孔連拱橋,它承襲了我國橋樑建築風格的特點,融橋樑建築科學和造型藝術為一體,凝聚著滇南人民高超的技術和聰明智慧,其建築規模和藝術價值在國內屈指可數,它融橋樑建築科學與造型藝術為一體,是我國古橋樑中的佳作,在我國古橋樑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雙龍橋 攝影:盧清國

何謂“雙龍”,即是以塌衝、瀘江兩條河匯合在一起,有一橋鎮鎖“雙龍”,因此而得名。建水城西三里滬江河上的雙龍橋,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當時只是在滬江上建石橋三孔,後因滬江、塌衝河水氾濫,河床逐漸加寬,三孔小橋獨居河中,不能橫貫兩岸,當地官民又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續建十四孔,與原建的三孔橋首尾相連,雁齒蟬聯、合為一體,故又稱“十七孔橋”。著名的橋樑專家茅以升曾在《儀態萬千的我國古代橋樑》專著中,把建水雙龍橋列入全國最著名的10餘座古橋代表作之中,且又在《中國古橋技術史》鉅著中,設專目介紹了建水雙龍橋和北京頤和園的十七孔橋。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雙龍橋 攝影:盧清國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古城小火車 鄉會橋站 攝影:盧清國

鄉會橋火車站,因鄉會橋而得名,一座法式建築,有西式的門窗和裝飾,又有中式木構架和大坡屋頂。有一種特殊的歷史滄桑感。色彩的融合、牆壁的斑駁,特別適合拍寫真、婚紗。這裡是當年個碧石寸軌鐵路上的重要一站。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古城小火車 鄉會橋站 攝影:盧清國

個碧石鐵路沿途所有車站無論大小,都經過了精心設計,每座站房都堪稱藝術珍品。雖然鐵路由中國鄉紳投資,但車站設計還是以聘請的法國工程師為主,添之以中國元素,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格。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古城小火車 鄉會橋站 攝影:盧清國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古城小火車的最後一站是團山站,著名的團山古民居就坐落在這裡。其實在古老的建水(古稱臨安)城,已經是古建築的博物館了,典型的有臨安豪宅“朱家花園”,但誰又會想到在離建水十餘公里的寧靜的小村子“團山”會隱藏著一個頗具規模、歷經600年風雨仍保存完好的漢族民居?因為這在少數民族邊遠地區實屬罕見。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古城小火車 團山古村 攝影:盧清國

團山村現保存完好的漢族傳統民居和古建築有21座,它們都已經被編了門牌號,成為無數戶人家共同擁有的家園。村內很多人家只留守老人看守房子,甚至有些民居都已經荒蕪,無人看管,因為沒有人跡的喧囂,于都市文明的夾縫裡演繹著自己的清靜、古樸與原始的自然,更有一種未修飾的美。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古城小火車 團山古村 張家花園 攝影:盧清國

建水古城,體驗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中國唯一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建水古城小火車 團山古村 張家花園 攝影:盧清國

遊覽完團山古村即將返程,小火車響起長長的汽笛,這是世紀的聲音,也是歷史的聲音。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建水古城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