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俄罗斯唯一的一块飞地加里宁格勒是怎么来的?

李姓先生


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其实是二战的遗物,斯大林之所以想起来拿去这块土地是出于三方面考虑的。



其一、掩护自己的新盟友社会主义波兰

波兰原本通过干涉苏联内战过的,西乌克兰和西白罗斯已经不可能还给他了,而大量的波兰难民有需要新的家园,斯大林决定将德意志民族的边界回复到16世纪初的边境,当时的柏林只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边境城市,


为了全面的将东欧国界恢复到欧洲中世纪,条顿骑士团开拓的东普鲁士也要从德意志版图上抹掉,虽然古老的普鲁士民族已经灭亡但他们是斯拉夫族人,理应由俄罗斯族继承东普鲁士地区,值得一提的是普鲁士从未并入过波兰,当初也是波兰对其有非分只想才引狼入室导致德国人占据这里。

其二、为了进一步开拓苏联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和叶卡特琳娜的那个开拓了波罗的海和黑海出海口,才使得俄罗斯逐步走向辉煌,斯大林在二战前期终于重新夺回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土地,而获得哥尼斯堡无疑有进一步将出海口靠近波罗的海的出口处,这是俄罗斯的千年梦想。


其三、彻底摧毁德国东进的桥头堡,把波兰变成苏德之间的缓冲区。就像很多小编的说的那样,东普鲁士是希特勒指挥东站作战的大本营狼窝所在地,这里是德军东站部队的指挥与后勤的核心,


只有将这里的德国人赶出去才能确保苏联边境的安全。同时为了安抚波兰失去大片土地的心情,苏联将东普鲁士大部分的土地都并入波兰,自己仅仅保留战略重镇哥尼斯堡,如今这里也是俄罗斯对抗西方的最前沿加里宁格勒州。

为了照顾德国人的心情,缓和与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俄罗斯并没有将德国人参加的世界杯比赛安排在加里宁格勒进行,很明显这是北极熊在向自己天然气20%的市场德国示好。


兵器世界


在波罗的海沿岸俄罗斯有一块飞地,面积1.51万平方公里,它的名字叫加里宁格勒州,而它的首府就是加里宁格勒。这个加里宁格勒可谓是历史悠久,它原来的名字并不是加里宁格勒,而是叫柯尼斯堡。柯尼斯堡是由著名的条顿骑士团的北方十字军于1255年建立,先后被条顿骑士团国、普鲁士公国和东普鲁士定为首都或首府。因此,柯尼斯堡在德国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由普鲁士公国升级的普鲁士王国成为德国后来统一的主力,那么这个柯尼斯堡后来为何变成了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呢?今天铭苏先生就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这段历史:

条顿骑士团作为中世纪具有宗教和军事色彩的组织,是十字军东征的产物,当它在巴勒斯坦无所作为的时候,开始了在普鲁士地区的征服活动。1255年条顿骑士团征服了普鲁士的特旺斯特,并在此地建立一个军事要塞,这就是柯尼斯堡。此后,条顿骑士团以柯尼斯堡为基地,向桑比亚半岛和立陶宛大公国等地区扩张,并在此建立了条顿骑士团国。

在宗教改革中,路德宗在柯尼斯堡逐渐占据主要地位,1525年条顿骑士团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宣布普鲁士改宗路德宗,条顿骑士团国世俗化成为普鲁士公国。柯尼斯堡作为普鲁士的首都,是普鲁士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成为当时的商业贸易中心。

1701年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城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普鲁士公国升级为普鲁士王国。原来普鲁士公国则成为普鲁士省,柯尼斯堡是其首府。普鲁士国王的主要居住地也移到了柏林和波茨坦,柯尼斯堡不再是普鲁士的政治中心。

在1758年的七年战争中,俄罗斯帝国曾占领东普鲁士,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宣布将柯尼斯堡并入俄罗斯。因此在1758年至1762年间,来自俄罗斯的五名总督负责管理柯尼斯堡。在1773年三国瓜分波兰后,柯尼斯堡成为东普鲁士省的首府。

1871年,在由普鲁士人领导的德意志统一过程中,柯尼斯堡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随着柯尼斯堡连接柏林和圣彼得堡铁路的开通,通往皮劳的运河建成,柯尼斯堡的商业和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建立魏玛共和国,领土遭到瓜分,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柯尼斯堡和东普鲁士与魏玛共和国的其余部分被波兰走廊分隔开。

二战前,柯尼斯堡成为德国第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负责整个东普鲁士的军事防务任务,在此驻防的军队有第1步兵团和第61步兵团。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在回忆录中评价柯尼斯堡为“现代化重型防御堡垒”。因此,在二战中柯尼斯堡遭到盟军猛烈的轰炸,城市遭受重创。1945年4月9日,柯尼斯堡被苏联红军占领。

1945年,根据《波茨坦协定》,德国将柯尼斯堡及周边地区划归苏联。苏联为了不归还占领的波兰领土,将波兰国土西部边界整体向西推进200公里,也就是把德国的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地区割让给波兰作为补偿,但总体来说波兰国土还是比战前少了,因为苏联占领的那块比从德国割占的那块要大。

苏联占领柯尼斯堡以后曾将其更名为基奥尼斯堡,后来为了纪念苏联最高苏维埃委员会主席米哈伊尔·加里宁,将柯尼斯堡更名为加里宁格勒。

苏联占领柯尼斯堡以后,为了加强对柯尼斯堡的管理,将原来的德国居民一部分遣返到盟国占领区,其余的则发配到苏联的西比利亚地区,因此加里宁格勒的德国人已经被俄罗斯人全完取代,德语也被俄语取代成为当地语言。

对于视出海口为生命的苏联,战后对加里宁格勒进行重建。在冷战中成为重要的战略地区,波罗的海舰队的总部在1950年代就位于加里宁格勒。因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加里宁格勒曾经不对外国人开放。现在加里宁格勒成为俄罗斯西部重要的出海口,对于打破西方国家围堵和封锁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格尼斯堡曾是德国的领土,但是二战后被割让给苏联,即使现在德国想要回已不可能。因为这是对当时国家法的打破,一战后德国就是因为不满协约国对德国的制裁,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德国再次战败,国家被占领,领土被分割。德国二战后反省的很深刻,不但向受害国认罪,也对受害国做出了相应的赔偿,但是现在德国要想继续发挥大国的作用已不可能通过军事手段来进行,而是利用欧盟的力量。德国通过主导欧盟事务,可以利用欧盟整体的实力来跟俄罗斯抗衡。当然,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实力虽大幅削弱,但是还是世界上数一数量的大国,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不过德国和俄罗斯由于在经济领域有众多的合作,两国关系还是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铭苏先生


一句话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战胜国瓜分战败国领土而来。

加里宁格勒位于普列戈利亚河汇入维斯瓦河的一个半岛上,靠近波罗的海,与波兰和立陶宛接壤,是苏俄波罗的海舰队总部驻地。加里宁格勒以前叫柯尼斯堡,最初是1255年条顿骑士团建立的一个堡垒,后来渐渐发展为东普鲁士和波罗的海地区一个重要的城市。根据时间线索,柯尼斯堡先后分别归属于条顿骑士团、普鲁士公国、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曾是这些公国或者王国的地区首府。

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占柯尼斯堡。根据《波茨坦协定》,二战后该地区划归苏联。1946年,苏联人将城市名改为加里宁格勒,以纪念刚刚去世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对这一地区的德国人,则要么流放到西伯利亚,要么赶到英美法占领区。到1950年以前,柯尼斯堡的德国人消失殆尽。


世界真的很大


加里宁格勒原是德国领土,更是德国前身——普鲁士的领土。加里宁格勒的原名是格尼斯堡,最早是古普鲁士的定居点,后续则是条顿骑士团的居住地。普鲁士强盛后,其一度时间也曾是普鲁士的首都。在普鲁士逐渐扩大后,普鲁士才将首都迁至柏林,但格尼斯堡也是东普鲁士省的首付。历史上格尼斯堡的不仅是普鲁士王国的著名港口,也是其与波兰、俄罗斯等国的贸易集中地。可以说当时的格尼斯堡是德国文化的象征之一,曾经建立过久负盛名的格尼斯堡大学,是当时基督新教的文化圣地,走出过很多名人。最出名的就是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据传说其一生都没有走出过家乡,一直居住在格尼斯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格尼斯堡就成为了飞地。虽然主权仍属德国,但其已经不与德国相联系,中间的领土划归了波兰,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波兰走廊”。德国对波兰走廊极度不满,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与波兰就波兰走廊的归属问题发生了争端,其也成为德国入侵波兰最为主要的借口。也就说,二战爆发的部分原因就是格尼斯堡。

二战期间,格尼斯堡遭遇了大程度的炮火洗礼,古老的建筑包括大学、教堂几乎全变为废墟。结束后,格尼斯堡地区则被苏联军队占领。在波兹坦会议会议上,美苏英三国决定将格尼斯堡地区并入苏联,仍居住在该地区的德国人则驱逐出去,前面提到的格尼斯堡大学就在此时被摧毁,所有人员被驱逐出境。苏联也正式将其重新命名为“加里宁格勒”。即使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也没有放弃这一地区,至今其一直是俄罗斯领土。德国官方也认可了这一事实,但随着俄罗斯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微妙变化,围绕加里宁格勒的争端会一直出现。


珐大庶吉士


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的联邦主体之一,是俄罗斯联邦最小的州,首府加里宁格勒。它位于俄罗斯的最西边,有着与其它地区相比独特的地理状况。加里宁格勒州南邻波兰,东北部和东部与立陶宛接壤,与俄罗斯本土不相邻,是俄罗斯的一块飞地。

(红色部分是加里宁格勒的位置)

加里宁格勒面积1.51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为95万,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联邦最西边的一个行政区,也是俄罗斯两个波罗的海入海口之一,对于俄罗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里宁格勒地图)

但实际上加里宁格勒本来不属于俄罗斯,是立陶宛的一部分,后来被德国瓜分,成为了东普鲁士的一部分。二战后由于德国战败,于是加里宁格勒被割让给了苏联,属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苏联解体之后由于原本属于苏联的立陶宛和白俄罗斯独立,使得加里宁格勒成为俄罗斯的一块飞地。现在加里宁格勒人前往俄罗斯往往通过航空或者海路,走陆上过去则需要通过立陶宛的两道边境检查,在立陶宛加入欧盟之后加里宁格勒人则需要获得欧盟签证才可以通过立陶宛。


加里宁格勒原本属于东普鲁士,中心城市是哥尼斯堡,二战结束之后,根据苏美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宣言,哥尼斯堡和东普鲁士北部地区划归苏联版图。1946年,这片土地成了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州。当时为了纪念刚刚去世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该州以他的名字命名,并定为该州首府的名字,从此德国的哥尼斯堡成为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苏联占领加里宁格勒之后把这里的德国人迁走,然后把俄罗斯人迁进来,加上这里的德国建筑在二战中毁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里基本完全俄罗斯化,没有几个德国人也没有留下太多德国的文化痕迹。


(加里宁格勒市内的老哥尼斯堡建筑)

也许因为俄罗斯军事力量太强大,也许因为加里宁格勒对于德国的意义已经不大,又或者因为加里宁格勒已经主要生活的是俄罗斯人。总之德国人基本已经忘记了加里宁格勒曾经是自己的地盘,德国社会也没有想要收回加里宁格勒。毕竟收回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最重要的还是要经营好自己的那片土地。


李姓先生


加里宁格勒的“香港计划”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康德

偏执的康德一生从未离开小城哥尼斯堡,驻足这片故乡大地,康德用偏执和敏锐的洞察造就了一个浩茫的哲学宇宙。

他的故乡究竟有什么魅力,能使康德终生不离不弃并且给他启迪,时过境迁,这座小城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让我们跟随今天的推文,站在新起点上,回首往事,探讨它的发展之路。

受冷战思维影响,很多俄罗斯经济前沿地带被看成了军事堡垒。这可能也是造成其经济多年处于低迷状态的原因之一。十几年前,刚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要将地处东欧的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打造成类似香港的经济奇迹。

『 三易其主 两度飞地

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加里宁格勒,南邻波兰,东北部和东部与立陶宛接壤,这片面积仅为1.51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在苏联解体后,与俄罗斯本土分隔,成为“飞地”。

这种分隔使当地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很多年轻人被迫离开,贫困与落后占领高地,统治其长达几十年。加里宁格勒由此沦落为波罗的海沿岸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

从领土相连到远隔千里成为飞地,对于加里宁格勒来说不是头一回,建立于13世纪,那时还叫哥尼斯堡的加里宁格勒,随着汉萨同盟而兴盛。在15世纪末,它已拥有约100多艘商船。本属于立陶宛的哥尼斯堡在1660年被普鲁士控制。

1701年,普鲁士首位国王弗雷德里克一世在这里的大教堂加冕,并将哥尼斯堡定为普鲁士的首都。直至普鲁士迁都柏林的百年间,哥尼斯堡都是俄罗斯与普鲁士的贸易中心。并在很长时间代表着普鲁士文化教育的巅峰,蜚声世界的Albertina大学在1544年成立,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此任教,而他大部份的思想均在此形成。

但随着一战的爆发,原本静谧的哥尼斯堡开始变得动荡不安。德国战败后,连通其与本土的波兰走廊被割让,哥尼斯堡第一次沦为德国“飞地”。此后不久的二战,使其再度易主,另入它国。为了惩罚战败国德国,根据《波茨坦协定》,哥尼斯堡和东普鲁士北部地区划归苏联版图。

1946年,这片土地成了俄罗斯的一个州。为了纪念刚刚去世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该州以他的名字命名。

此后,苏联政府开始在此实行“去德国化”政策,强行将这里的德国人迁走,并同时迁入大批俄罗斯人。导致现在俄罗斯族在人口仅仅92万的加里宁格勒占比竟高达78.5%。众多普鲁士时期的建筑也在二战中被炸毁,很多典型的苏俄建筑逐年拔地而起。

然而随着国内政局的动荡,九十年代末,波罗的海三国率先发难,脱离苏联,加里宁格勒二度成为“飞地”直至现在。

『 没落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封闭和僵化笼罩这块土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时过境迁,这里满目萧条。《孤独星球》曾这样描述现在的加里宁格勒:“在加里宁格勒,你很容易想到它作为前苏联的前哨基地的历史……(城市内)有许多有斯大林烙印的建筑物,以及苏联纪念碑。”

而游览过这座城市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从赫拉布罗沃国际机场到市区约20公里的路程上,放眼望去满目草木。进入市区后,则到处可见缺乏装饰、以长方形为主要轮廓的大小楼房。老旧而单调的所谓“国际风格”的类似建筑在俄罗斯比比皆是。使人很难相信这座建城近800年,曾经作为普鲁士首都所拥有的繁华与荣耀。

『 波海中心

而要想打破现状,实现华丽蜕变,并非难事。加里宁格勒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处波罗的海东岸,从加里宁格勒到华沙距离为仅400公里,到柏林、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的距离也均在600公里左右。

凭借其位居波罗的中间地带,加里宁格勒成为波海蛛网上的最佳猎食者,因此颇受前苏联倚重,成为其四大舰队之一波罗的海舰队的司令部驻地。

但如果我们转变冷战思维,加里宁格勒也不失为俄罗斯在波罗的海上的经济要地。

作为俄罗斯“飞地”的加里宁格勒,与圣彼得堡成为俄在波罗的海唯一的两个不冻港,担负起国家对外窗口的重任,而加里宁格勒似乎更像一把经济潜力股。

背靠东欧平原与辽阔的俄罗斯祖国大地,交通腹地辽阔,成为其坚实后盾。北与芬兰、瑞典隔海相望,西邻发达的德国,东北与俄罗斯第一大港圣彼得堡航运相连。

距离适中,各国货轮南通北达,加里宁格勒是远途航船充当中转码头的不二选择。加之隔岸贸易频繁,纵横交错,织起一张“十字黄金航道”,使其坐拥四通八达的航运中心地位。

当然,在发挥其航运枢纽作用的同时,克里姆林宫还致力促进加里宁格勒航空业的发展,并建成一个造价2970万英镑的机场,使这座城市成为俄罗斯10个城市与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国际中转枢纽。

『 一方有缺 两方支援

受益于漫长的海岸线和广袤的森林,加里宁格勒居民至今仍然保持着较为传统的捕鱼和伐木生活,这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思维长期制约着当地经济质量的提高。

据统计,在加里宁格勒州的工业结构中,渔业占总产值的40%,纸浆造纸业占30%,各种类型的机械制造业占30%。而这种原产品出口和初级加工业在未来经济竞争中将变得毫无竞争力。

经济学家曾提出“飞地经济”,其中“优势互补型”和“产业梯度转移型”“飞地”经济类型正契合了加里宁格勒的发展需求。

俄罗斯要想换代升级当地产业,就不得不吸引欧洲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让荷兰德国等发达国家将产业转移的目光抛向加里宁格勒。这样,才能实现东面俄罗斯能源劳动力支持,西面欧洲发达国家技术资金注入的互补新业态。

为了吸引外资,俄罗斯国家杜马批准了于1996年生效的加里宁格勒州经济特区法,该项法律规定加里宁格勒州全境将不再征收任何进出口关税,从而使该州成为一个无关税的“经济特区”。这部有效期为25年的法案还规定了加里宁格勒作为“经济特区”所享有的各种投资、营商等优惠。

经济特区法律实施后的几年间,成效初显。州对外贸易额1998年比1995年提高了70%。期间,吸引到韩国KIA和德国BMW车企业来此设厂。2004年加里宁格勒地区的经济增长达11.5%,工业产量增长高达25.8%。

不得不提,旅游和文化在当今国际竞争中作用日益重要。加里宁格勒作为俄罗斯最小的州,面积不到俄罗斯全国的千分之一。然而,全世界90%以上的琥珀却蕴藏于此。2010年,这里开采的琥珀原石总量高达341吨。

上天的恩赐使这片土地被冠以“琥珀之都”的美名,从此饮誉全球,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此一游。当地人也抓住时机,在城市风貌上大做文章,力求吸引更多游客来此旅游购物。

哥尼斯堡大教堂作为普鲁士时期的遗迹,在二战中损毁严重。1992年,在一些德国企业的赞助下开始重建。几年后,教堂和康德墓终于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世人,只要花2 0 0多卢布(约合5 0元人民币),人们就可以在这里欣赏一场管风琴音乐会。

由于加里宁格勒是德国故地,当地政府制订了详细规划,将一些普鲁士时期的建筑复原。为了吸引德国游客,很多地标和街道都被注上了德语标牌,这使得柯尼斯堡市原貌有望得到恢复,以促进当地旅游收入的增加。

『 搭乘“一带一路”快车

加里宁格勒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与这里的港口有关,该港口是俄罗斯唯一不结冰的波罗的海港口,现在每年处理800万吨货柜。近年来,海事商业港口局计划扩大当地货仓,并兴建新的货柜码头。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计划的深入对接,加里宁格勒也将搭乘中国发展快车,进入百年不遇的机遇期。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伙伴国,中国有多趟中欧班列途径俄罗斯和中亚,最终抵达欧洲各国,这些陆路要道因其距离短等优势成为中欧海陆贸易的新宠。

而作为亚欧大陆西岸的终端,加里宁格勒拥有优良港口,中国集装箱由支线船舶从大连运送至俄纳霍德卡,然后通过铁路运输至加里宁格勒。从纳霍德卡至加里宁格勒只用了11天,而如果通过海路运输则需要55天。

所以,如果能将加里宁格勒建成亚欧大陆桥头堡,也不失为一种深远的战略考量。

『 要搁浅?

当然,固守多年的“冷战”思维并未随苏联的瓦解而完全撤离俄罗斯人的头脑。俄罗斯与与西方关系的缓急直接影响着加里宁格勒的命运。2014年,伊斯卡德尔导弹入住加里宁格勒,为本身脆弱的投资环境又穿上了“军事禁区”的外套。

积极向西方靠拢的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逐年恶化的关系使得连通“飞地”与本土的走廊上高墙林立,俄罗斯自身经济的衰退也让加里宁格勒倍感无依无靠。等等多重壁垒,导致其经济发展至今裹足不前,“经济特区”政策成效甚微。

普京提出“香港计划”后的十几年间,国际风云变化莫测,北约东扩突飞猛进,乌克兰危机、间谍风波等使得美俄新冷战持升级,一些来自西面,始料未及的危机,使得人们开始察觉俄罗斯有调转船头,向东发展的趋势。由此“香港计划”面临搁浅的危险,前途堪忧。

但日前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乌柳卡耶夫表示,欧盟仍是俄罗斯重要要的贸易伙伴。他在会见欧洲商业协会代表时说:“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致使俄经济发展转向东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俄罗斯不存在方向转变的问题,同东方国家扩大合作是为了加强本国经济基础”

如果就目前加里宁格勒的状况而言,很难说它是波罗的海的“香港奇迹”,而就三十年前的加里宁格勒而言,它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挑战与机遇并存,脆弱的加里宁格勒遭受着波海国际争斗的暗流涌动与波涛汹涌。而如果想成为香港一样的世界明珠,要承受的,又何止是波罗的海的风吹浪打。

关注Booker不客,世界关注你!


地缘谷


2018年6月17日俄罗斯世界杯D组克罗地亚VS尼日利亚的比赛在加里宁格勒举行。为了参加这场比赛克罗地亚队和尼日利亚队要先从俄罗斯出国进入白罗斯,再途经波兰或立陶宛才能抵达比赛地。之所以这场在俄罗斯领土上举行的比赛需要大费周章出国一趟是因为面积15万平方公里有余的加里宁格勒是一块被波兰和立陶宛的国土所包围而与俄罗斯本土隔绝的飞地。事实上就连俄罗斯人自己要想进入此地也必须先申请欧盟签证,因为途经的波兰、立陶宛两国都是欧盟国家。俄罗斯曾为此专门向欧盟提出简化程序的建议,然而由于彼此心照不宣的原因而导致此事一直被搁置至今。

加里宁格勒原名柯尼斯堡,是德国著名的作家和哲学家康德的故乡。最初柯尼斯堡的所在位置是古代普鲁士人建立的几处定居点,被称为特旺斯特。1255年条顿骑士团征服普鲁士桑比安部落,特旺斯特被摧毁。随后一个新的要塞在原地建立,称为柯尼斯堡,意为国王之山,以纪念捐资兴建该城堡的波希米亚国王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1340年柯尼斯堡成为汉萨同盟的成员,以此为契机城市快速发展成波罗的海东南部的重要港口,来自普鲁士、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的货物在此交易。1466年普鲁士人和波兰王国之间的十三年战争结束,柯尼斯堡成为条顿骑士团国的新首都,而条顿骑士团则成为波兰王国的附庸。

1618年普鲁士公国同霍亨索伦家族统治的勃兰登堡合并,由此形成了勃兰登堡-普鲁士邦国,柯尼斯堡成为这一邦国的领地。19世纪下半叶这一邦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策划下南征北战、纵横捭阖,最终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诸邦国的统一。而勃兰登堡-普鲁士邦国的领土大体分为两块:其一是包括柏林-波兹坦在内的勃兰登堡;另一块则是波罗的海岸边的东普鲁士,而柯尼斯堡正是东普鲁士的首府。就这个意义而言:今天的加里宁格勒、昔日的柯尼斯堡正是德意志国家的起源地。一战后德国合计丧失了13.5%的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北石勒苏益格经公投后回归丹麦;承认波兰独立并将取自波兰的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归还波兰;东上西里西亚给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交给立陶宛;萨尔煤矿区交由法国开采15年,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其合并;莱茵兰地区划为非军事区;承认卢森堡的独立。但对柯尼斯堡所在的东普鲁士地区的主权在各国之间并无任何质疑,然而随着西普鲁士地区被割让给波兰,东普鲁士就此成为被波兰领土隔绝的一块德国飞地,而隔绝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之间的是一小块瞎唱的走廊状波兰领土,这被称之为波兰走廊(又名但泽走廊)。

其实从柯尼斯堡的建城史来看:这块地区的归属从一开始而言就是一笔糊涂账——最早定居于此的古代普鲁士人其实和统一德国的普鲁士人其实并无多少干系:古代普鲁士人是波罗的海语族的一支,信奉原始的多神教,在血缘上其实和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更为接近。只是后来德意志条顿骑士团发起打击异教徒的北方十字军运动占领了此地,此后伴随条顿骑士团对居住于此的普鲁士人的杀戮和同化这片土地日渐德意志化。尽管定居于此的德意志人沿用了普鲁士之名,但其实他们和古代的普鲁士人是两个不同的民族。由于波兰王国在其全盛时期曾迫使条顿骑士团臣服,因此波兰历史上其实对柯尼斯堡也是有过一定控制的。

1945年纳粹德国在二战中战败。根据同盟国方面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两次会议上的决议:所有奥得河-尼斯河一线以东的地区都不再为德国所有,这使德国东部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入波兰。与此同时苏联通过《波苏疆界条约》以法律形式获得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19.41万平方公里领土,使苏联、波兰、德国三国的领土来了一个整体西移。在确定苏波边境的过程中苏联从波兰获得的东普鲁士地区中要来了北部的柯尼斯堡并将其更名为加里宁格勒以纪念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苏联极其重视这块波罗的海的前哨基地,以致于并未将其就近划入立陶宛加盟共和国,而是划入了俄罗斯。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1991年9月6日苏联正式承认立陶宛独立,至此加里宁格勒和苏联本土之间被立陶宛和波兰的领土所隔绝。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加里宁格勒成为独立后的俄罗斯联邦的飞地。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加里宁格勒是属于俄罗斯的一个州,但这个州并不和俄罗斯本土相连,而是被波罗的海的立陶宛和欧洲大陆的波兰所包围。但过去这里曾经是普鲁士王国的领土,也就是说,德国人是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加里宁格勒州继续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因为俄罗斯获得了该领土的历史以及在加里宁格勒的地缘政治利益,尤其是在欧洲和波罗的海的位置。

历史上,加里宁格勒州属于德国七个世纪。在此期间,该地区没有加里宁格勒的名字,而是柯尼斯堡。然而,在1920和1930年代,在这段时间(包括丹泽市在内的一个地区)建立所谓的“波兰走廊”之后,柯尼斯堡被从德国移走,国际联盟将这个“自由城市” “这使得波兰有能力为该地区带来经济利益。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接管了这个地区。 1939年约瑟夫斯大林入侵波兰之后。在随后的几年里。斯大林呼吁美国和英国都澄清他们的计划对战后的柯尼斯堡来说。 1943年,斯大林在加里宁格勒会晤时,在德伦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谈到了该地区对苏联的重要性。他认为加里宁格勒可以作为他们的港口,反过来,这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德国。这一论点似乎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支持,他接受了允许苏联控制加里宁格勒的想法。

两年后,俄罗斯对加里宁格勒的控制在波士顿会议期间正式化。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苏联开始了整个地区的“苏维埃化”。他们通过摧毁旧建筑物和地标来实现这一目标,并向该地区引入俄罗斯的命名和新建筑。苏联在整个冷战期间使用加里宁格勒作为军事设施。

冷战结束后,一些人提出了加里宁格勒应该做些什么的问题。然而,加里宁格勒州对俄罗斯来说非常重要,很明显,该州不会允许该地区独立,或者打算进入另一个邻国。此外,鉴于俄罗斯可能面临的潜在后果,附近的国家并未直接要求该地区。此外,虽然该地区历史上的人们认为自己是德国人和波兰人,但最近的民意测验表明,该国的大多数人将自己视为俄罗斯族人,至今仍然如此。

今天,加里宁格勒州对俄罗斯非常重要。虽然该地区的经济价值很小,但俄罗斯能够利用该地区进一步扩大在波罗的海的存在,使其更接近欧洲和其他北约成员国。俄罗斯领导人一直担心北约扩展到前苏联国家,或者北约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增加。因此,俄罗斯在军事上谈论了加里宁格勒的重要性。普京甚至最近下令将能够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移入加里宁格勒,这引起了北约和其他国家的极大担忧。


本来世界观


1,加里宁格勒,最早是德国的领土,一战后曾被波兰占领。二战结束后,应斯大林的强力要求在社鲁门总统的首肯下,正式划归苏联,由于其被波兰,立陶宛和波罗的海包围,因此它成为了苏联的一块飞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将这块飞地继承了下来。2,加里宁格勒由于它已近欧洲腹地,军事意义十分明显。由于美俄签订了中程导弹限制发展协议,俄罗斯境内的短程导弹对欧州不构成威胁。但如果将短程导弹布署在加里宁格勒,那么对欧洲,尤其是对德国将是致命的威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